节前忙碌

     

   节前忙碌

   叶明柱

 

春节快到了,大街上人头攒动,人流如潮,大大小小的商店里出现年前忙碌的景象,又一年欢乐的气氛迅速降临。特别是乡下农民忙过年的情绪很浓啊,上城为全家老小买穿的,备吃的,大姑娘、小媳妇们都想给自已打扮一番,漂漂亮亮的过大年,每人都有个好心情。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春节,人人都想过得美、过得舒坦,过出个好兆头,祈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

小时候,望过年,有好吃的,大人还给做件新衣服,穿上妈妈做的新鞋子,常常鞋子小了,很夹脚,妈妈托着我的脚,用鞋拔子使劲拔,穿上了还是夹脚痛,常被责备脚长的太快了。腊月十八,家家扫尘,除旧布新,那时农村草屋多,大人将灶台顶部遮蓬拆下来,满屋子细尘飞扬。大人头戴草帽用掸子满屋子清扫,屋梁上的灰吊吊一条条的掉落,忙碌{yt},家里清爽起来了。然后就是做豆腐、磨元宵、打糖。豆浆煮沸、出锅下缸,点上石膏,嫩豆腐上架压榨前,大人总忘不了给我们小孩子每人盛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放些红糖,让我们尝到年前{dy}碗美味。元宵分水磨、干磨两种,我们老家风行水磨:糯米淘净晾干,拌少许水,下进石磨,磨成水浆,放大木盆里,上面铺层布,布上再铺上厚厚的草灰吸水。第二天,水被吸干了,揭去湿灰和布,雪白的元宵面在大木盆里,厚厚的,一块板似的。扳起来捏成小块块,再双手手心搓成白白亮亮、圆圆光光的元宵,整整齐齐摆放在花纹精美的几个大瓷碟子中,洁白、清雅、圆美,简直就是农家喜人的艺术品。大年初一早上挂面下元宵,煮熟的元宵入口绵润、柔软、爽口,挂面是乡村磨坊里老驴拉磨、人工挂成的,又细又长,煮好了,一股麦香味,倒些小磨麻油,外加五香茶叶蛋,屋子里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麻油清香、八角纯香,门前开门炮的火药味弥漫空气中,迟迟不肯退去。那是劳累一年的农家人最美的早餐、最欢乐的时刻,孩子们盼过年,更想享受这样的美味和欢乐啊。打糖,先将蒸熟的糯米饭晒干,炒成米炮子,备好炒熟的花生米、芝xxx煮熟的山芋放大木盆里搅成糊状,又将晒干的大麦芽碾成粉拌入,搅匀,用布袋子筛滤,汁水放锅里用柴火慢慢熬成糖稀。{zh1},一次几勺糖稀入锅煮沸后,分别放炒米、花生或芝麻,一次只放一样,趁热铺到大桌面上,xxx子糖、花生糖、芝麻糖,孩子总是抢先尝尝,年前欢乐气氛又浓了一层。年前,村村户户还要杀年猪、宰鸡鸭,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送灶神,我们老家称“送灶”。家家要吃送灶粑粑,只见妇女们将磨好的籼、糯掺杂的面粉揉好,炒熟的大葱、香干、火脚为馅,做成一个个圆圆的粑粑,一排排地摆放于篾筛上,在锅心放只空碗,放点水,四周贴粑粑,烧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送灶粑粑,晚上家家敬香放鞭炮,还盛一碗红糖为馅的粑粑放在灶台上方供灶神。小时候听大人说;送灶神上天,贴子上写有“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说是灶王爷一年到头在一户人家,一家好坏都记录着,腊月二十三上天秉报玉皇。我那时才上小学,心想:玉皇大帝过年前也忙碌,千家万户的灶神来秉奏,可能有专门做记录的啊。大年三十晚上焚香接灶神,开始新的一年。传说最早灶王爷在民间好吃懒做,不留心民情,上天玉皇问到民间吃饭是否节俭时,答不上来,就随编造说民间用米糊糊鞋底,浪费,其实那是民间做鞋糊帮壳、鞋底,误奏后,玉皇降水旱灾害到民间。这件事由太白金星告诉了百姓,此后,每逢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就供灶神糖瓜,糖粘住嘴,灶神出口都是甜言蜜语,祭灶时人们嘴里还念叨:年年腊月二十三,灶王老爷去上天。没有什么好供献,吃个糖瓜把嘴粘。
     这些民间传说增添了节前忙碌的神秘色彩和恭敬心态,纯朴的农民就想图个吉利。
     我们老家流传“为了三天年,忙碌大腊月,过了初四五,还是一样苦,到了十五六,还是一样吃”的说法,这是旧社会农村过年情景的真实写照啊。
如今,人们过年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元宵、糖类都上超市买来,豆腐、蔬菜、肉类都到菜市买回,现代化的节前忙碌,已经删繁就简,但是人们快乐心情、欢乐的气氛更浓啊!

 

郑重声明:资讯 【节前忙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