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迎上去(评论: 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圍的日與夜)
2009-05-08 06:39:29   来自: (再见面烟霞般柔和)
的评论   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


  看过《天水围的日与夜》好几天了,像是吃了一种淡淡的茶,味道并无奇,然而满口xx,不能忘怀。
  
  这故事简直没有什么情节。讲述住在香港新界天水围的两个小家庭的日常生活,一个大家庭三代人彼此间的关系,两个师奶的你来我往,一对母子的吃饭穿衣……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围绕一个人物,贵姐。
  
  贵姐看起来差不多五十出头的样子,在超市卖生果,是个徒手掰榴莲高手。她有一个老母亲,两个弟弟。十四岁出来做工,连供两个弟弟读书,把他们送进香港的中产阶层,如今大弟住进匡湖居的豪宅,二弟的儿子去了美国念书。而她自己却早早死了丈夫,一个人拉扯孩子,住在天水围的廉租房。她儿子长得很清秀,名叫张家安,会考刚结束,在家等放榜。
  
  张家安是个宅男,不擅言辞,老妈说什么他都是“哦,哦”应声。但也算听话,换灯泡,送靓汤,老妈要帮忙,随叫随到。他在团契里面学到要体谅家人,他暗恋的人,是学校辅导处的密斯徐。
  
  同 楼新搬来的一个阿婆,行为拘谨,不苟言笑,平日使钱算计到一分一毫。原来阿婆命运辛酸,女儿早逝,女婿再 娶,她只好搬出来,成为独居老人,十蚊牛肉炒芥兰,一餐当作两餐食,从天亮独坐到天黑。守着个电话,只想能听到外孙的声音。毕竟,那是这世上{wy}的血脉 了。
  
  故事就由这几个人物说开去,也没有太多波澜,不过是简短的话语,平常的表情,淡淡的交互。从一个七月的早晨开始,在中秋节的柚子香与煲蜡光里结束。是为日,与夜。
  
  许鞍华的电影我看过不算全,《男人四十》、《女人四十》、《半生缘》,《天水围的日与夜》是第四部。其中我最喜欢要数《男人四十》和《天水围》。叫《男人四十》并不妥帖,我更喜欢它的英文,July Rhapsody ,一阙七月狂想曲。故事讲的是梅艳芳和林嘉欣两个女人在不同时空中,共享的同一种灵魂。有一个镜头,是张学友和林嘉欣走在动植物园的小径上,傍晚,风习习,火红的凤凰花摇摇曳曳探入镜头的一片蓝色里。我在那一刻爱上了这个叙事平淡而含蓄的导演,想起来她也和我一样,住过薄扶林道91号。未尝不是另一种时空交错,灵魂出壳。
  
  如果说《男人四十》里,还能看出许鞍华许多刻意的笔墨,象一篇获奖的应试作文,那么《天水围》就成了心情日记,小散文,看过去,大段大段的白描。然而白描也是许鞍华的白描——好情致以及洗尽铅华的笔触——旁人不可学,也学不来。
  
  于是,在《天水围》里,我看到种种细节不着痕迹地照应。也看到青菜炒蛋、报纸眼镜、短袜凉鞋、胶袋银包、单车背囊……诸多静物,在并不赘言的镜头里,成为光阴流转里的一帧帧画片。The way we are——天水围的英文名字更加直白地道出创作者的心意。是的,我就是喜欢这种平视生活的态度,因为它把每一个平凡的、善良的、卑微的人,都拍的极有尊严。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所谓人文导演的关怀,因为我能清楚地感受到,这种尊严不是来自导演的施舍,而是人物自己赋予自己的,谁也夺不去的力量。这种尊严在于,日子过得再清苦辛劳,清粥小菜也要嚼得有滋有味,一席xx也会愿赌服输,不拒绝昂贵的礼物,不接受哪怕微薄的施舍。
  
  走遍天涯,我看过太多趋炎附势的闹剧,人生得意的喧哗,深知道权力,是人与人之间最隐蔽却也xxx的杠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无法给自己生存的安全感。我本是一颗尘埃,怕有{yt}终因性格的缺陷,从云端坠入泥土,被人踩在脚下,翻滚,挣扎,粉碎,泯灭。
  
  是《天水围》让我震撼和感动。原来,你是有选择的。
  
  共赴和命运的对弈,也许输赢早已决定,而所谓尊严就是,在你知道自己不会被轻易放过的时候,仍然不愿意和棋——你笑着迎上去。
郑重声明:资讯 【笑着迎上去(评论: 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圍的日與夜)】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