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虫纲

鞭毛虫纲

  一、代表动物——绿眼虫(Euglena viridis

  绿眼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池沼、水沟或缓流中,温暖的季节能大量繁殖,常使池水呈现为绿色。

  绿眼虫是长梭形绿色的单细胞动物。它的前端略圆,后端尖削,体表被覆有弹性带斜纹的表膜。细胞核大、球形,位于虫体中后部内质中,内质中还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并形成一特定的星状。同时还有许多颗粒状透明的光合作用产物——副淀粉体(与淀粉相似,但遇碘时不起蓝紫色反应)。叶绿体的形状与是否存在副淀粉体都是鉴别种类的依据。

  绿眼虫前端有一鞭毛,常作螺旋运动。鞭毛由胞咽经胞口通出,是由细胞质伸展形成极细小的丝状构造。在电镜下观察,每一条鞭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游离在胞体表面的部分称鞭毛;另一部分深入细胞质的称基体。鞭毛的横切面,外周是细胞膜,膜内具有二组微管结构的小纤维,即外围小纤维及中央小纤维。外围小纤维共9条,每条小纤维由2条亚纤维组成。中央小纤维由中央鞘包围。

  鞭毛基体为桶形构造,外无细胞膜,由9个三联体的微管排成一圈,无中央微管。微管由蛋白质大分子组成,与横纹肌内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似,微管的收缩可引起整个鞭毛(或纤毛)的运动。

  在胞咽附近有一杯状红色眼点,能感光。眼虫生活在有阳光处,能进行光合作,行植物型营养。在黑暗的环境中则叶绿素消失,眼点退化,靠体表渗透作用来进行营养。当回到阳光下又能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呼吸和排泄靠体表渗透作用来完成。在眼点附近有一个储蓄泡和一个伸缩泡,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它收集内质中多余的水分(其中也有溶解的代谢废物),由储蓄泡经胞口排出体外。

  眼虫的生殖方式为二纵分裂法。当遇到不良环境时,虫体分泌胶囊物质,包裹虫体形成包囊,并能在包囊内分裂。当环境好转时,虫体又破囊而出。形成包囊是很多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有效的适应能力。

  眼虫可作为环境监测水域内有机物增多、污染的生物指标,以确定污染的程度。此外,眼虫还具有耐放射性的能力,许多放射性物质对其生活,繁殖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可以用来净化水的放射性物质。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一)鞭毛 为本纲动物最主要的特征,鞭毛不仅是运动胞器,而且还具有感觉及帮助摄食作用。不同种类的鞭毛数目和着生方式等不一。

  (二)营养方式 因种类的不同,鞭毛虫纲具有原生动物三种营养类型。

  (三)生殖 无性生殖为二分纵裂,如绿眼虫。夜光虫能行出芽生殖。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如衣滴虫。异配生殖,如团藻虫等。

  三、鞭毛虫纲的重要类群

  (一)植鞭亚纲(Phyfomastigina)一般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植物性营养。自由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眼虫即隶属本亚纲。

  本亚纲有些种类能形成群体,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为二纵裂;有性生殖有同配和异配生殖。群体鞭毛虫有盘藻,一般由416个细胞组成,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成盘状的群体。每个个体有两根鞭毛,有色素体,并能独立地进行光合作用和繁殖后代。此外,还有16个细胞组成的实球藻和由32个细胞组成的空球藻,它们的每个细胞都有相对的独立性。杂球藻由36128个细胞组成,而团藻的细胞可多达5万,这些种类呈空心圆球形,每个个体排列在球的表面,彼此有原生质桥相连。细胞个体间有分化;大部分个体为营养个体,无繁殖能力,少数个体为生殖个体,异配(精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为新群体。

  由盘藻到团藻,反映了低级群体到高级群体的进化过程,不少学者常把团藻看作是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

  大多数植鞭毛虫是浮游植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饵料,又能净化水质,有益于人类,但大量繁殖,则将引起危害,如常见腰鞭毛目中的夜光虫,虫体呈圆球状,能发鳞光,大量繁殖时,可引起海水变色变质,称赤潮。引起赤潮的原因是有机物的污染。除夜光虫外,还有沟腰鞭毛虫和裸甲腰鞭虫等,都能引起赤潮,导致大面积海域水质变坏,鱼虾类大量死亡。淡水中生活的钟罩虫,合尾滴虫等,大量繁殖时,形成水花,死后可污染水源,影响人类健康。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严重恶化的挑战。我国于1979913日公布《环境保护法》,要求每个公民要爱护与保护环境,造福后代。

  (二)动鞭亚纲(Zoomastigina)无色素体,动物性营养,不少寄生种类对人畜有害。自由生活种类中的有领鞭毛虫(Choanoflagellates),有一瓶状原生质的结构,围绕单一鞭毛的基部,其结构与海绵动物领细胞类似,有收缩能力,借以捕捉食物。另外,还有群体生活的原绵虫(Proterospongia);其外围为领细胞,内为变形细胞;埋在胶质中。这些种类与海绵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变形鞭毛虫(Mastigamoeba)既有鞭毛,又有伪足,这显示出鞭毛类与肉足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寄生种类:

  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mania don-orani)是小型的鞭毛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脾、淋巴腺等细胞内,被寄生者即感染为黑热病,患者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死亡率达90%以上,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黑热病的病原体,主要由一种吸血的昆虫——白蛉子所传染。杜氏利什曼原虫除寄生人体外,还可寄生于狗(保虫宿主)。因此,在防治黑热病时,除xx病人外,还要捕杀野狗及消灭白蛉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现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已基本控制了病源的流行。

  锥虫(Trypanosoma)寄生于脊椎动物体的组织中,隶属本属的各个种,其形态均甚相似,虫体细长,鞭毛自基体发出,沿虫体伸向前方,并与细胞质形成波动膜。流行于非洲的冈比锥虫,寄生于人脑脊髓液中,使人患睡眠病。我国有寄生于家畜中的锥虫,危害牛、马、骆驼等大家畜。青鱼锥体虫(Tmylopharyngodoni)和鳙鱼锥体虫(Taristichthysi)常大量寄生青、鳙鱼的血液中,但病症表现不明显。

  常见寄生鱼体的鞭毛虫如鳃隐鞭毛虫(Cryptobia branchialis),多寄生鲤科鱼类的鳃、皮肤、鼻腔,虫体长梭形,有二根鞭毛,一根向前,称前鞭毛,一根向后与体表成一波动膜,并伸出体后为后鞭毛,后鞭毛插入鱼鳃瓣间,破坏鳃表皮细胞,刺激组织分泌粘液,使鱼呼吸困难,以致死亡。还有飘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or)体扁梨形,有两根后鞭毛,有些个体还可见两根短鞭毛。寄生于淡水幼鱼的皮肤、鳃上,危害性较严重。预防方法:在放养鱼苗、鱼种前,要搞好清塘,同时要选择优良鱼种,一旦发病,可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全池遍洒。

   nucleoprotein
  中的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的中的特殊形态的,由与、精蛋白等的碱性蛋白结合而成为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根据核酸种类不同,可分为核糖核酸核蛋白和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可从细胞核中提取得到,能溶解于1mol/L NaCl溶液中。核蛋白中的蛋白质包括组蛋白(或精蛋白)和蛋白质。组蛋白含如、等丰富的碱性蛋白,带。精蛋白仅出现于中,含较多的、等,是酸性蛋白,带。
  一类由蛋白质和核酸结合而成的。存在于一切生物。病毒是一类极简单的生物,它们的化学本质就是核蛋白。中核蛋白主要存在于和中。由于核酸有和两类,核蛋白也因而分为DNA-核蛋白和RNA-核蛋白两类。DNA-核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RNA-核蛋白主要存在于核糖体中。两类核蛋白的许多理化性质相似,都能被染色,都不稳定,在热或碱的作用下易分解为核酸及蛋白质。DNA-核蛋白的较强,不溶于等渗食盐溶液,溶于极低的盐溶液;RNA-核蛋白能溶于等渗食盐溶液。组成核蛋白的蛋白质部分主要是组蛋白和精蛋白等碱性蛋白,也有其他蛋白质如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分子极大,每个分子由2130条组成,每天肽链的分子量为1.75万。
  核蛋白在及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内某些和的惟一组成成分。
  由于核蛋白的核酸与生物遗传和蛋白质关系密切,因此有关核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十分活跃。如烟草斑纹病毒、小儿麻痹症病毒、等动本身就是核蛋白,因此核蛋白的研究在动、植物病害的防治及上有十分重要意义。


郑重声明:资讯 【鞭毛虫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