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中“核心发展力建设”工程规划纲要(二) - 日志- 志存心诚- 1+1 ...

六、核心发展力:

(一)理念篇: “零”作业教育

肖川:举起“零作业”的“宝剑”

预言说,谁解开了这复杂绳结谁就是天下霸主!几百年了,无人能解!亚历山大佩着宝剑来了,沉思良久,说:“解绳的方法是人创造出来的!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于是挥动宝剑,劈开死结——他从此成了亚细亚王,成了亚历山大大帝!

中国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就如这千年的“死结”,自科举以来,一千多年了,无人能解,到今日更是困扰我们教育发展的重大难题。

“应试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题海战术”。“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题海战术”则是应付考试的有效手段。但是“题海战术”的直接后果就是无限制的加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学生负担过重,不仅无法培养出合格健康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新公民,更有可能造成人的本质意义上的“异化”。

当我们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每晚“奋战”到子夜时分,累得趴在书桌上睡着,竟然疲倦得连个舒适的姿势也懒得摆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得不把双休日公园里活泼的游戏明媚的欢笑声变成书桌旁僵硬的身躯和紧锁的眉头的时候,当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为了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得不把几乎一切的休息、休闲的时间都用于“做题”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做题的机器”,教育的“异化”也就产生了。

作业是学习、理解、消化、巩固所学内容的有效方式,但“过多”的作业,特别是“过多”的作业汇成了“题海”,使之成为了应付考试的常规“战术”的时候,教育就成了一种单纯的训练,成了一种纯工具性的机械的练习和训练,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本真,教育的这种“异化”极有可能压垮我们的孩子还未成形的稚嫩的双肩,换言之,就是有可能压垮中国未来希望的脊梁。

为什么会产生“题海战术”?其一是这种“战术”对当前“大规模时空限制下的纸笔考试”的有效性,其二就是我们常常不愿提及但事实上又真实存在的教师之间的残酷的博弈。

考试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博弈,其实也是教师之间的博弈。虽说学校里最基本的博弈是学生之间的博弈,但学生博弈的方式方法却不是学生能够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师之间的博弈策略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教师之间的博弈决定了学生博弈的策略、方式与方法。

校内教师之间的博弈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二是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博弈。但不管哪一种博弈,一个教师要想取得我们常常所说的“教学成绩”,他必须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科上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而各学科教学时数一定时,教师必然要想办法来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想更多的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布置作业,布置比其他老师更多的作业。当各个老师都想布置更多的作业以“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自己的这门学科时,教学中的“囚徒困境”就产生了。而“囚徒困境”的结果就是“没有互赢,只有互败,甚至皆败!”

“囚徒困境”是“经济学”中的一个xx案例,当我们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的{zd0}化的时候,群体性的“困境”就产生了。“题海战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囚徒困境”,学生负担过重的罪魁祸首也在于这种“囚徒困境”。

这种“困境”困住了老师们的学生观、教学观、作业观,更“困住了”中国的基础教育,使中国的基础教育总是在“困境”的旋涡中打转,似乎永远无法向前推进;总是在“困境”的泥潭中挣扎,步履维艰,根本无法拔出脚跟追赶时代的改革步伐。

因此,可以这样说,只有解决了作业中的“囚徒困境”,越演越烈的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而一切的教育改革才有实现的可能。

于是,为解开这个“绳结”,有多少教育界的英才豪俊,多少社会中的仁人志士,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要xx这千古之谜,解开这缠绕在中国教育“脖颈”上的“绳结”,让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能从此自由呼吸到真正教育的清新空气。

我们曾经精心构想布置多少作业才能既让学生学好功课,又不使学生有过重的负担,我们的目的也是想解决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囚徒困境”。但也许是我们没有认清这种“困境”的实质,也许是我们的思维方法的不对路,也许是我们的智慧还不足以解决这个千古难题,在现实中,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我们很多的努力收效甚微,“题海战术”的“死结”仍旧如大蟒蛇一样把中国的基础教育越缠越紧,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艰于视听、难以呼吸。

当我们几乎要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的时候,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一个人佩着一把“宝剑”登上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舞台,他就是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的李志欣校长。

面对这个乱麻似的“困境”,李志欣校长也是在实践中思考了许久,终于他像亚历山大一样,用“零作业”这把“宝剑”决绝地奋力一劈,从此斩断了“题海战术”这个纠结了无数的利害关系的“绳结”,让中国的基础教育从作业的“囚徒困境”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教育从此能够冲出“漩涡”,向着大海尽情奔流;让我们的教育从此能够趟过“泥潭”,大踏步追赶世界改革的步伐。

北宋一中以“零作业”的方式斩断了以“作业量”为标志的“题海战术”,也就彻底斩断了“作业博弈”中的“囚徒困境”,甚至我们可以说,因此斩断了主要靠拼时间为标志的“应试教育”的命脉。

北宋一中的“零作业”的意义怎么估量都不过份。因为,我们所有的改革措施,不论是我们寄予了厚望的耗尽了无数教育学者智慧的新课程改革,还是老师们xx向往的“有效教学”的实施,都只有在“零作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零作业”“逼”得老师们必须改变博弈的方式。在“零作业”的前提下,“时间战术”已然失效,只能提高“有效教学”的质量,向“课堂要效率”,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零作业”的主旨是建设高效课堂,它截断了教学的传统路径,全面启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而这,正是新课程所翘首以盼的。

北宋一中的“零作业”绝非只是“斩断”陷入困境的乱麻似的“绳结”,更重要的还有“斩断”之后的教育的建构。“零作业”,需要课堂改革跟得上;“零作业”,需要有效教学质量高。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对课堂建设的根本要求。相对于“题海战术”造成的“教育的异化”,“零作业”追求的是回归教育本真的“全人教育”。“零作业”追求的“全人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它使学生既心情舒畅,又学习高效,既可以考出高分,又能够生命成长。

在“零作业”的前提下,教师的博弈策略变“题海战术”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学生的博弈方式变“低效劳动”为“高效学习”。在“零作业”的校园里,学生们从此能自由地呼吸教育的清新空气,从此能自由地追求生命里的活泼泼的成长。

我们举起“零作业”这柄“宝剑”从此劈开缠绕在中国基础教育脖颈上的“绳结”,于是,我们就能够在白云清风的相伴下,迈着轻松的步伐,自由自在地走向桃花盛开、落英缤纷的教育桃花源……

宋全政:作业,教育博弈中的决绝

作业,本不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给学生布置少量家庭作业,以期温故而知新。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一中,一所农村初中学校,断然实行作业,其决绝之态和效果之佳也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作业是什么?作业的功能又是什么?我们不否认有很多的老师布置作业是出于一种责任,其目的也是让学生巩固旧知、悦纳新知。但我们也无法否认,相当一部分老师布置作业的基本动机其实就是抢占学生时间,靠拼时间弥补低效的课堂教学,靠转嫁课业负担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专家指出,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是在一种严重的高耗低效模式下疲惫运行,近一半的作业是无效的。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化成为时间的竞争。课时既定,怎样才能拼得更多的时间呢?争夺的焦点自然集中在学生家庭作业上。

也许,语文只布置半小时作业,数学只布置半小时作业,可还有英语,还有史地政,还有理化生,八九科作业累加,其超载重压学生何以堪?不难想象,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每晚熬至半夜,手指磨起了硬茧,眼镜度数不断攀升,身心俱疲,何来学习的兴趣与个性发展?何来童年的快乐与健康?

同样,我们的老师呢,为了所教学科多布置点作业,彼此之间陷入了一种无序竞争。老师xx点不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不在课堂的精讲高效上,而是陷于作业堆中,陷于作业的重复布置与批改中。

顽症需要猛药,矫枉有必要过正。利津县北宋一中全面实行作业,这一休克疗法也许尚有争议,有待完善,但就目前教育教学状态下,也许不失为一种绝地反击的好战术。

令人欣喜的是,北宋一中已经走出了作业初始阶段与隐性作业不断较量与矫正的过程。在强制执行下,老师由被迫,到习惯,到自觉,到真心拥护,因为他们从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作业不仅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老师,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北宋一中教学成绩从过去全县倒数跃居前茅。

取消家庭作业,教学成绩却大幅度跃升,这一反常现象确实值得深思和探究。其实又不难理解,作业带来了什么?背后的支撑是什么?是学生兴奋点的改变,是老师xx点的转移;是学生的饱满精神和求知欲望,是老师的专业成长和能力提升;是作业下有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拥有的自由发展空间。

也许作业是目前教育生态环境下的一个另类,但以学生为本,以老师为本,以质量为生命线,却是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归根。因此,我要为作业叫好!

张志勇:用教育科学战胜教育愚昧

当今中国,在孩子们身上压着“三座大山”,这就是:超课时上课、超量作业和频繁考试。在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对于孩子们来说,本来充满快乐的学习与生活变得日益枯燥、日益无趣。更有甚者,教育直接成为扼杀众多花季少年的“凶手”,成为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异己力量!

延续和创造人类文明、促进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教育,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史并正大踏步地走向伟大复兴的国度里何以至此?我们可以从文化的、社会的、时代的、经济的、制度的背景里,找到各种各样的解释路径。但是,在这里,我只想从一个视角,就是教育有没有科学,要不要科学,尊重不尊重科学?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利津县北宋一中“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教育改革是需要勇气的。我曾经说过,要做敢于直面“真教育”的勇士。我认为,北宋一中李志欣校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勇士”。20073月,教了16年书的李志欣老师怀着对教育的百般温情与深刻敬畏,带着多年在教学生涯中生成的美好梦想,走上了北宋一中校长的岗位。面对这所普通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充满教育情怀的李校长如何迈出他治校的{dy}步?在学校观察和调研了一个月后,他毅然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拒绝教师在课下布置书面作业,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课下留下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此,拉开了北宋一中“零作业”的教学改革。在“满堂灌”、“作业满天飞”的教育现实中,李校长的这一改革无疑是“石破惊天”之举。改革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有的老师把学校通报在黑板上的作业检查情况擦掉,有的老师责问他成绩下降了怎么办?很多家长纷纷找他或给他打电话,学生没有作业学什么?几个中层干部经常跑到他的办公室质问他这样改革行吗?我想,迎接改革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这是任何一个改革者都必须承担的改革成本。

教育改革是需要智慧的。实施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jd1}不是下一道命令,不允许布置课下作业这么简单。正如李校长所说:“在经历了多年应试教育熏染后的教师们,加上当前教育的功利性心态和评价机制欠科学的生态环境里,他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很难一时改变的。”为了推进北宋一中的改革,李校长采取了一系列毅然决然的行动和措施,这充分体现了李校长推进教育改革的智慧。

研发教学载体,构筑理想课堂。实施课外“零作业改革”,不是学生课下不学习,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里的关键有两个:一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这两者互为因果。李校长是如何突破这两个难题的?“周目标导航”,“前置性自主学习模板”,“课堂合作学习模板”三大教学改革载体诞生了。这就解决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效链接问题,解决了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衔接问题,解决课内高效教学的基础和课外学习的有效xx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推进高效课堂本身的研究和实践。我想,北宋一中的这“三大教学改革载体”,对于我省建设高效课堂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改造管理组织,重构管理文化。划小管理单位,这是我在“2009山东素质教育论坛”上提出的一个主张。只有划小管理单位,才能提高参与度,xx广大师生。北宋一中采取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利用教育现场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活动,以团体的成绩和表现为评价标准,来共同达成教育目标。每个学生单元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实践小组,也是兴趣小组,小组的活动从课堂走向课下,走进村落。每个教师单元小组,是管理的团队,是教育研究的组织,也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体,更是学生人生指导的生力军。学生家长单元小组既是服务者,也是管理者和信息员。这种管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甚至是家长,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也都是被管理者。 北宋一中提出的学生单元小组、教师单元小组、家长单元小组的管理思想与实践是非常富有创意的。

拓展研究团队,实现成长梦想。北宋一中由教师们自发地组织的学习型组织有“教师志愿者成长共同体”、“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课堂文化建设共同体”等,这些民间组织已逐步成为教师自主学习成长的主要研究阵地。这一个个扎根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带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泥土芳香的“草根团队”,唤醒了农村教师们成长的梦想。我认为,教育改革必须恢复教师职业的探索性、研究性特征,让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规律的发现者、事业的探索者,教育内在幸福的享受者。唤醒教师们的学术归属意识、团队成长意识,实现教师们专业经验的分享与建构,建立类似于北宋一中的教师自愿互助学习型社区,对于促进教师的持续性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校本评估,促进实践生成。评估就是反思,凡是走过的路要回头经常看一看,这是非常必要的。问题是,谁来评估,依据什么标准评估?这两个方面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我想,要为学校建立师生人人参与讨论、认可的共同愿景,评估的目标就是这些愿景;评估的主体必须是多元的,有领导、有教师、有学生,更要有社会各界人士……北宋一中在开展学校校本评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积极探索。

教育改革是大有可为的。“零作业”“逼”得师生们开始改变博弈的方式,教师的博弈策略开始变“题海战术”为课堂的“有效教学”;学生的博弈方式开始变“低效劳动”为“高效学习”。“零作业”“逼”得师生们开始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教师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开始读书、研究、反思、写作,寻求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创新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创建社团、开始自主规划和实施自己的学习,自由地呼吸教育的清新空气,追求生命里的生动活泼的成长。……“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使北宋一中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学校开始在山东大地“声名鹊起”。这说明,改革创新是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从北宋一中改革伊始,我就对李校长的探索充满了期待,请有关方面xx并积极支持那里充满希望的改革。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他们的改革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取得了重要的规律性成果。我在思考:北宋一中的改革对我省20000多所中小学未来所应走的道路具有什么样的启示?诚如李校长所言:“北宋一中推行‘零作业’改革的目的,是想让老师们重新思考和实践教育原本的东西。它以‘零作业’的方式革了以‘作业量’为标志的‘题海战术’的命。这些变化,预示着我们的教师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哲学,预示着我们的教育正逐步走向科学的、符合规律的改革创新之路。”

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而我们当下的教育又是最不讲科学的。“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满堂灌”、“作业里熬”,什么“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什么“我们不能成为贵族的后代,但我们可以变成贵族的祖先”、什么“大干200天,圆我大学梦”、什么“零抬头,无声音”、什么“周考、单元考、月考、段考”、……等等,都是教育的反科学思维的生动体现。北宋一中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为广大中小学校用教育科学战胜教育愚昧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拿起教育科学的利剑,勇敢地斩断从骨子里就反科学的套在校长、老师、学生心灵上的各种“枷锁”,坚定地走“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改革创新”的教育解放和自由发展之路!

郑重声明:资讯 【北宋一中“核心发展力建设”工程规划纲要(二) - 日志- 志存心诚- 1+1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