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稀有金属出口:中国做得对!_asuka_wx的空间_百度空间
欧盟23日发表声明称,美国与欧盟当天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据法新社报道,欧盟在一份声明中称:“欧盟23日提请WTO审查有关中国限制出口几种主要的稀有金属问题,这一决定违背了国际贸易准则。”据外媒报道,这将成为1月份奥巴马上任后,美国向WTO起诉中国的首案。(6月23日《环球时报》)

  这一决定是否违背国际贸易准则,不能由单方说了算,当由世贸组织根据相关法则予以仲裁。没什么好怕的,你们起诉,我们就应诉,反正这次中国是做对了,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笔者要援引里尔克的名言来表达此刻自己的{zd0}愿望:挺住,意味着一切!

  前不久,笔者拜读了时寒冰的新书《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其中有关稀有金属的无度开采及贱卖的论述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尤其是作者那种“位卑未敢忘忧国”、大胆上书中央建议加大对稀有金属的保护措施的忧患情怀,深深地感动了我,在与其电话交流中,笔者表示赞同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看法。

  毫无疑问,为贪图外汇,无节制地开采稀有金属并贱卖给外国的行为是一种败家子行为,国家早就应该出手阻止了。因为稀土是一种“科技金属”,广泛应用于手机、激光器以及航空器材的制造等,其在国防中的重要性从司马平邦写的《中国一旦输掉“稀土之战”将输掉整个国家安全》一文中所举一例即知一斑:中国廉价的稀土资源出口已经使美国、日本的激光武器研究突飞猛进,比如,经过两年秘密测试,美国防部正在推出一种新型武器——装配于战机上的超级激光武器,它能将5英里外的敌方坦克瞬间消融于无形。故稀土专家立夫顿表示,没有稀土就毫无科技可言。而没有科技,则没有未来,也就是说,未来属于稀土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具备这样的共识:无论未来稀土的远景储量如何,在现阶段,稀土对于中国的作用就像石油对中东国家的作用一样。

  可现状怎样呢?2009年3月11日在中国选矿选项煤网金属频道援引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经过多年的无序竞争和价格战之后,中国目前已经控制了世界上95%的稀土出口。中国稀土的储量占全球的57%,产量占全球的75%。显然,这一数据越高,潜伏的风险越大。看似垄断的局面,却一点也没价格优势。《中国怎么办》援引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2008年上半年,全国稀土价格反而大幅“跳水”:原矿从7.6万元/吨降到了6.4万元/吨,稀土的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从每吨22万元一度下降至每吨13.5万元。仅仅半年时间,几乎所有的稀土原矿和产品都出现价格持续下滑现象。当此情况下,再不限制稀土出口,真是傻到家了。

  眼看一些败家子为图政绩,将国内的宝贝半送半卖给外国人,真让人痛心疾首!崽卖爷田不心疼,难道连自己子孙的家当也一并要卖光吗?随着下一波通货膨胀的到来,稀土将越发显出它的重要性,国家应当像保护命根一样实施稀土资源的保护。惟愿国家无惧欧盟和美国的阻拦,一往无前。

    

目前稀有金属开采工艺简单,个人利益驱使短期行为严重、地方管理部门监督不足等都是造成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混乱的主要原因。正常开矿企业的成本远远高于私营企业,部分企业偷税漏税严重、价格互相压低,导致整个产业定价权旁落,国外趁机大量囤积中国稀有金属,一旦市场价格有所反弹或升高,国外就以足够的储存量压低中国稀有金属价格。

  “本次摩擦,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涉,如果提起诉讼将会使局势更加紧张,目前我们正在做对话的准备,希望进一步磋商。”6月25日,一位相关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之前的6月23日,欧盟与美国声称将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不过{dy}个步骤将派代表团同中国磋商,磋商不成才会正式提起诉讼。6月24日,中国商务部收到了欧盟、美国关于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的磋商请求。

  这似乎预示着,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对战略资源的争夺以及贸易争端的再次升温。

  事实上,对于中国稀有资源出口引起的摩擦已经不是{dy}次。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2005年,欧盟方面曾因焦炭的出口问题与中方有过摩擦。

  “上次摩擦也是因为提高出口关税引起的,{zh1}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了,当时我们国内正处于资源紧张的状态。”上述商务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金融危机当前,各国为了发展经济,对于资源的需要更加迫切。中国此举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国内资源匮乏和环境的问题。中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考虑到中国的当前形势,我们的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受资源的匮乏制约,一方面又受环境的约束,所以中国要从根源上保护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对记者说。

  限制出口

  引起欧盟和美国“不安”的因素是中国近些年来出台的对稀土、焦炭、铝钒土等稀有资源产品出口的新规。

  据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对稀有金属出口实施的是出口退税的关税政策。但导致了国内乱采滥挖、畸形出口,因此后来国家开始着手保护这些战略性资源不被过度快速消耗。

  2005年,中国政府开始调整稀有金属的出口关税,但是收效并不明显。以稀土为例,2005年,中国取消稀土产品出口退税政策;2006年11月,中国又对稀土氧化物征收10%的出口关税。但全国稀土出口量依然快速递增,如今世界每年消耗的稀土资源至少80%由中国供应,与1990年相比,中国稀土出口量已经翻了9倍。

  中国稀土储量位居世界{dy},产地主要集中在两地。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世界{zd0}稀土矿包头白云鄂博矿藏将在30年内消失;有“世界钨都”之称的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矿将在20年内开采殆尽。

  正是在此背景下,2007年6月1日,中国实施了关于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新的关税方案,进一步提高钨、稀土、钼等稀有金属原矿和相关产品的出口关税,从5%到15%不等。

  而这一系列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明显的。记者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该厅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相关稀有金属之一的钨矿产业管理监督办法,从产量上限制资源外流。办法规定: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每年11月15日前由矿山企业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局提出下年度开采申请指标,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后上报审批;实行钨精矿矿山企业总量控制责任制度,年产量300吨以上的由省国土资源厅与矿山企业签订责任状,年产量300吨以下的由市国土资源局与矿山企业签订责任状。

  “美欧联合抗议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他们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但是我xx赞同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西官员对记者说,“日本目前已经囤积了许多从中国进口的稀有金属,毕竟这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理应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去年江西稀有金属‘限量保价’的地方政策经媒体曝光后就在国内引发波澜。”

  对于之前中国稀有金属资源产业存在的弊病,有着20多年在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工作经历的刘辉有着深刻的认识:“稀有金属资源开采总量失控,开采秩序混乱,开采过剩使储量逐年大幅减少,国有企业每年都有开采总量和生产计划;而当地的私营企业却自立门户,政策及行业规定难以监管到位,乱开乱挖的情况严重,导致市场价滥价,低价倾销,供过于求,影响正常企业生产运营。”

  据刘介绍,目前稀有金属开采工艺简单,个人利益驱使短期行为严重、地方管理部门监督不足等都是造成目前有色金属行业混乱的主要原因。正常开矿企业的成本远远高于私营企业,部分企业偷税漏税严重、价格互相压低,导致整个产业定价权旁落,国外趁机大量囤积中国稀有金属,一旦市场价格有所反弹或升高,国外就以足够的储存量压低中国稀有金属价格。

  “国家针对大量稀有金属资源外流,采取限制资源开采及出口,作为企业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事情,这有利于中国在稀有金属上话语和定价权的提升。”

  “核心技术仍然在国外”

  “这些限制措施对江西稀有金属的出口影响并不大,开采和出口总量是下降了,但是延伸产品出口正在提升。同时,国家每年都会有相应的配额制度。由国家控制出口总量使得稀有金属产业能够有序地发展,而不是盲目、浪费开采。”一位产业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

  目前,江钨集团占到全国混合稀土总产值的20%~30%左右,旗下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是江西{wy}一家具有开采稀土矿权的企业。通过混合稀土矿可以分离出17种元素,可生产荧光材料、稀土金属氢化物电池材料、电光源材料、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激光材料、超导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

  但是,据江西钨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办主任周小健介绍:“目前,稀土下游xx产业链依然在国外,核心技术也在国外,我们江钨生产的大多数为金属制品,或称中间制品,也就是俗称的‘初级产品’。”

  同为稀有金属的江西钨矿,在国内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全国产量为8万~9万吨,江西就占了1/3,为3万吨左右。但是,深加工产品技术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产业产值。

  “我们钨精矿已经有5年左右时间没有出口了,主要原因还是钨精矿前期加工有污染,国外不希望将污染带到国内,而我国钨矿深加工产品又严重缺乏,直接影响到出口总量总额。”周小健表示。

  一个尴尬的例证是,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微型钻头的生产加工企业,中国五矿旗下的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增加钻头的硬度,必须在里面添加钨精矿。然而日本从中国进口低廉的钨矿初级加工产品——钨粉,他们又将这些钨矿初级产品再进行深加工——超微细钨粉末,随即以高价出口到中国工厂进行合作生产微型钻头。

  在生产过程中,在中国生产的初级加工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征,而日本所进行的再次深加工则清洁得多,发达国家将污染丢在中国是目前稀有金属业界公认的事实。

  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何美国和欧盟会如此在意中国不断提高的出口门槛。

  但是在赵晋平看来,中国对稀有资源出口的限制是不违反WTO规定的,这是考虑到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对稀有金属资源进出口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尤其是有战略意义的优势稀有金属资源,提高出口关税,实行配额管理,严格控制出口总量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在源头把漏洞堵住了。”

  ——由欧美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引出的话题

  欧美国家对中国又有意见了。不过这回不是嫌中国产品卖得太多,而是嫌中国限制资源出口了。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2日报道,欧盟和美国计划本月联合向世贸组织上诉,指控中国对出口原材料征税、“囤积资源”,“并给其他资源出口国造成先例”。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西方政府指责中国对原材料出口征税,从而使中国的化工和钢铁等企业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

  贱卖资源之痛:国内超采,国外受压

  据CCIN记者了解,欧美此次指责针对的是中国商务部2007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此后国家一系列旨在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的关税政策。这个目录对包括xx、焦炭、硅等在内的稀有矿产由“限制外商开采”改为“禁止外商进入”。

  欧洲化工部门对于中国去年对xx出口征收120%关税的决定表示不满。一名欧洲化工管理官员抱怨说:“这项关税等于在扼杀我们,因为欧洲人每买1吨xx要比中国的制造商多花大约2500美元。”不知道这位官员在抱怨的同时,是否还记得欧盟在1999年1月对中国云南省出口的xx矿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如果说10年的时间有些久远,那么,总该记得2008年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焦炭确立了5年的反倾销税。这是欧盟自2000年以来第二次对中国焦炭挥舞起反倾销的大棒。

  多年来,中国的资源一直都是大量低价贱卖到国际市场。西方国家在近乎白用中国的资源的同时还对中国反倾销。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据了解,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而这些遭反倾销的产品中不少是资源型产品,甚至干脆就是矿产品。

  遭遇反倾销丢的是市场份额,可低价出口资源产品殃及的是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默许甚至鼓励多开矿,矿产资源被一些企业滥采乱挖、疯狂出口,并由此产生了两种无法挽回的结果。一是我国资源储量消耗过快。如广西南丹有色金属矿原来规划开采20年,实际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开采和破坏完了。二是大量出口使国内资源几近枯竭。以钨矿资源最为典型。钨矿曾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企业竞相低价出口,不仅使国际市场钨矿价格一直处于谷底,也使我国钨矿资源迅速枯竭,目前剩下的不到200万吨还可开采20年左右。我国的稀土资源出口也曾面临同样的情况。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一落再落,被压低到最初价格的64%。“稀土卖出土价”一直为有识之士所诟病。据了解,目前中国稀土储量为5200万吨,从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现在的58%。而中国有色工业金属协会给出的数据更惊人,按现在的开采速度预计,钼还可以开采16年,锌10年,锑4年。

  同时,据国家发改委调查,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座,经济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和就业日益困难。

  在严格限制资源出口以前,焦炭曾经大量出口,并引发国外反倾销。

  控制出口之举: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贱卖资源,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中国政府采取措施防止资源流失,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

  一方面,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不惜任何代价“创汇”的中国。据CCIN了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我国物资紧缺、外汇短缺的年代。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那时候,国家运用各种手段鼓励出口创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资源型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主导地位,其中石油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等资源也都在出口排行榜上xxxx。这种低层次的出口结构仅仅是不惜血本换汇而已。但是,“创汇”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8088亿美元,超过了世界124个国家GDP的总和。可见,一味扩大出口赚取外汇的时代已经终结,中国再也不会不惜血本用低价贱卖资源换取外汇了。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储备支撑,我们的资源需要留给自己用。其实,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45种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铝和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9.7%和25.5%。

  资源短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国土资源部曾有报告称,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矿产资源里,到2020年,45种主要矿产能保证需求的只有6种。因此,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表示:“中国现在的资源状况很紧张。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矿产资源非常宝贵,因此国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非常必要。”

  2007年,稀有矿产由“限制外商开采”到“禁止外商进入”的改变让中国人长舒一口气。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认为,这一转变在生产源头上保护了稀有矿产资源。赵玉敏表示,稀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现在我国的新兴产业增多,产业链加长,对这些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我们正在实现由出口原料到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再不控制资源出口将危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还应该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敞开资源出口的大门吗?

  国际通行之法:看紧自家的资源

  就在欧美嚷嚷着要告中国的状时,本来已经答应接受中国铝业集团公司收购的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力拓集团,不惜以近2亿美元的赔偿金及诚信受损的代价毁约。表面上看是出于经济原因,而实际上是不想自己的资源受人所控。

  实际上,这个案例不过是发达国家看紧自家资源一贯做法的一个体现。

  周世俭说:“美国和欧洲指责中国没有道理。美国不许出口本国野生西洋参,加拿大不许出口祖母绿宝石,日本连可再生的木材都不能出口……各国都在保护自己的资源,中国怎么就不能呢?”周世俭认为,WTO强调的是不能限制进口,让市场放开,而没有具体规定出口应该如何,更没有要求让资源放开卖。

  有业内专家透露,美国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储量都位居全球xx,但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美国封存了大量矿山,转而从国外进口矿产品。这样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激增的时候,美国就抛出储备,打压价格。

  据CCIN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在前些年纷纷大量进口中国稀土进行囤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部分拥有稀土矿的国家,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中国进口进行战略储备。日本也宣布将铟、铂及稀土3种资源列入储备对象,扩大了稀有金属品种的储备范围。

  其实,资源贫乏的日本从很久前就不开采本国的资源了,对资源只进不出,并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目前,日本政府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另外,日本民间的石油储备量也可供全国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拥有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由于日本拥有充分的石油储备,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战争打响之后,日本上下对石油供应问题都没有表现出多少担忧,石油制品的价格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很多国家都把提高资源税作为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资源出口的手段。如印尼3月实施的2009年第1号贸易部长条例规定,基于xx资源的出口产品,以及矿物出口必须使用信用证出口,以保护印尼的xx资源;俄罗斯从5月1日起将石油出口税调高到每吨138美元,上调幅度高达约25%,而且近期还可能再次上调关税……

  中国通过关税及相关政策限制资源出口不过是循国际惯例罢了。



郑重声明:资讯 【限制稀有金属出口:中国做得对!_asuka_wx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