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书画鉴定赏析_严荞概_新浪博客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石涛(1642~170宁年),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桂林人,明太祖朱元璋重孙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守谦卒后,其子朱赞仪袭封王位。石涛是赞仪十世孙,亨嘉之子,他的二方“赞之十世孙”“靖江王之后”就清楚地点明了他的家世。明亡后,割据南方各省的反清势力,建立南明小朝廷,石涛的父亲及家人在南明内讧中被杀,只有石涛被家侍救出,幸免于难,此时他才4岁。以后,他在师兄喝涛的帮助下在全州湘山寺削发为僧,取法名原济,号石涛,别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老人、清湘遗人、石道人、零丁老人、小乘客、一枝叟等,晚号瞎尊者。他早年曾沿湘江而下,先到洞庭湖,然后沿长江东下,经庐山、南京、松江而至杭州,再入安徽宣城。在松江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从而确定了他在禅林中的地位。在宣城居住的十年中他曾多次观览了黄山的奇松、云海、怪石等奇观。十九年(1680年),他移居南京长干一枝阁,自称“枝下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来到北京,虽结识了一些朋友,但在仕途上收获甚微,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回扬州定居,直到逝世。
  石涛早年生活坎坷,居无定所,加之国破家亡,出家后其内心并不平静,国破家亡之痛经常流露于他的作品中,如他作《睡牛图》,绘一人骑牛背上凝思,情调低沉,意境孤凄,自题曰:“牛睡我不睡,我睡牛不睡,今日请我身,如何睡牛背。”披露了作者眷恋故国的愁苦心绪。但是他这种国破家亡之痛,随着时间的推延、清统治地位的牢固,逐渐发生了变化,其“欲复明”之想日渐淡薄,故清康熙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曾两次拜见康熙皇帝,并画《海晏河清图》以颂扬清朝的仁政,又刻印称自己为“臣僧”,并写有《接驾涛》等,从而表现了他十分矛盾的心情,真可谓“笔墨牵人说假真”。
  石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工诗文,尤精分隶,善画山水、人物和花卉,尤以山水画著称。综观他的山水画,构图奇特新颖,意境深邃,恣纵,不落古人窠臼,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据王原祁评价“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dy}”,故其润格一路攀升。与此相反,其伪作也很多。如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院藏石涛绘画共270件,其中伪作有34件之多。伪石涛之画,过去有,近现代也有。王以坤先生《书画鉴定简述》记载曰:“清康熙至时期,江苏扬州地区有人专做石涛的假画,山水、花卉各种题材都有,画风比较奔放,字体的面貌特殊,字画的撇与捺像皮匠刀的形式,故宫藏有皮匠刀(石涛)绫本花卉大卷,是典型的代表实物(尤以花卉为多)。”又据《古书画鉴赏与收藏》记载:伪石涛的画,还有“广东道,以山水为主,画法近广东清中期画家黎简,人物衣纹粗陋,亦一望而知其伪;还有一位詹步青,伪造石涛老年的粗笔山水,可以乱真”。近现代伪石涛画的人,以为代表。据笔者不xx统计,张大千伪作石涛的画约有30件之多。谈到他伪石涛画的方法,则与一般作伪者不同,他不搞临、摹,而是从精研石涛的画人手,先掌握好石涛作画用笔之法,作伪时,不用范本,信手作出的画,就与石涛的真迹十分相似,很难识别。此外,他还有一套作旧的方法,其手法是先搜集一些旧纸,染上较淡的颜色,画上伪作之后,先拓裱起来,再用漂白粉或用电钢粉溶液洗涤,经多次洗刷后将托纸揭去重新托裱,这样经数次揭裱后,再刷上 一层白芨水,使纸面光润,{zh1}再装裱起来。如要把纸面做成裂纹,则托好后用火将其烤焦,或用熨斗将其烫焦,再用手来回搓卷,这样,纸面就会出现裂纹。张大千伪石涛的印章也很讲究,石涛早中晚不同时期用什么印,某方印哪儿缺一块,印文有什么特点,他都记得很清楚。故他伪作石涛的作品,其画、款、印以及纸墨气息,都极相似,从而骗过了不少有一定眼力的,售以高价,藏于国家和省市博物馆。谈到石涛书画如何辨伪?下列几点可供读者参考。
  一,要牢记石涛书画的笔法,或者说个人风格。
  笔法或个人风格,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但近几年来,笔者看到了一些鉴定文章,有人主张用“观气”之法鉴辨书画,甚至把它吹成书画鉴定的灵魂。笔者认为书画作品的气韵是通过笔墨来体现的,离开了它,一切无从谈起,因此不宜过分强调“气”的作用。鉴定者必须多看实物,从研究、掌握石涛书画的笔法、构图、款、印等诸多因素人手,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石涛的山水画,早期受的影响,景物奇秀,用笔方折居多,皴法纠结,景色苍浑,人称“细笔石涛”,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他39岁作《山水册》,就是他早年的代表作。
  此后他又以大自然为师,先后游历了黄山、华岳、庐山、天台山、长江、洞庭湖、西湖等名山大川,从取之不尽的大自然中汲取营养,丰富创作。此外他又泛学了诸家笔法,尤其吸收了元代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四大家”,以及明代的沈周、等人的长处,逐渐形成豪放宏博,潇洒狂逸,苍莽奇异的艺术风格而称雄画坛。谈到他的山水画用笔,曲尽飞涩、徐疾、粗细、干湿之妙,如中锋、侧锋、逆锋、散锋顺锋、尖笔、秃笔、枯笔、湿笔、破笔、圆笔等都有,但主要有中锋细笔、侧锋粗笔,以及刚性、柔性用笔等。从传世之作看粗笔多勾皴山石,细笔多勾剔芦草、松竹之类,而刚性用笔多见于折带皴,柔性用笔多见于披麻、解索皴。石涛的山水画笔法,如按物象分,又有山石、丛树、烟云、房舍、流水之别。以下按分类详述:
  山石。石涛画的山石,或用流畅而凝重的中锋线条,或用干毛而松柔的侧锋线条先勾出山体的轮廓和脉络,然后用不同的皴法,如披麻、解索、折带、荷叶和拖泥带水皴进行皴染,以表现山峦的凹凸和体积感。皴法虽多,但总的笔性是属于董源、黄公望一类的柔性笔调,基本不用像斧劈一类的刚劲皴法。画远山不用淡墨染,而用浓墨泼染,以增加前山的明亮感,这是其他画家所没有的。
  丛林。石涛画树木,多画平头树,故宫所藏《石涛山水册》中有他自题曰:“惯写平头树,时时易草堂,临流独兀坐,知意在清湘。”从他众多传世之作看,的确有许多树木的画法,其结顶多作“平头”。石涛画的松树,得法于黄山,大致有两种画法:其一,是平坡之松,松干多挺直,松针较宽,短促出笔略带圆弧形,六七笔成一组,具自然生态之趣。其二,悬崖高山之松,松干多以斜出取势,盘曲瘦硬,松针细长刚劲,用墨干而浓,给人以苍劲畸形之感,多得益于黄山。画杂树,其树干行笔古拙,枯笔之后多用湿墨破晕,点叶墨色较重,粗阔点中往往有细勾的夹叶,“大都以写石之法写之”。
  烟云。石涛画的云雾,多吸收黄山三大奇观之一——“云海”的精髓,特别强调烟云的动感和气势,基本有三种笔法:(1)渍云法。即利用山体、树木本身的水墨渍出云态,具有缥缈苍茫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大段的烟云。(2)勾云法。用中锋线条,灵活勾出烟云,具有流动的气势和美感,如故宫博物院藏《采石图》。(3)染云法。用淡墨湿笔烘染出云感,虽没有具体的笔触,却给人以迷蒙,烟云满纸之感,且多表现晨雾和烟雨之景。
  流水。石涛画的湖水、山泉等,具有静止、微动、汹涌澎湃的不同姿态,主要有三种表现技法:(1)微波流动之水,多用细笔中锋,线条流畅轻柔。(2)远处或无风之水,多留空白,不画水波。(3)波涛汹涌之水,用略侧中锋线条,细密、起伏有致地勾出,再用淡墨烘染,以表现水的远近和动势。
  石涛的山水画,如按年代讲,还有早、中、晚的变化:
  早期,从16岁至38岁(1657~1679年),为石涛读书、游历和求艺的奠基时期。此时他从武昌沿江东下,饱览江南名胜,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为创作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册,纸本,墨笔,共十开,描写安徽黄山一带风光,笔法清新秀逸,渴笔干墨处似程邃。其中一开仿、高克恭,其他各开多法倪瓒和黄公望。一开最早纪年“丁未”(1667年),石涛时年26岁,为初创阶段之作。又如他绘《山水人物图》卷(故宫藏),根据画中自题,分别作于公元1664年、1668年、1677年,即从23岁至36岁时之作,历时13年之久(中间肯定有停作之时)。全卷共分五段,分别绘石户农、披蓑翁、湘中老人、铁脚道人和雪庵和尚等。画风工细秀逸,稚嫩之气流于画面,是一幅代表石涛个性特征的早期佳作。
  中期,从39岁至50岁(1680~1691年)为石涛绘画蜕变期,此时创作有三种风貌:其一,与宣城时创作较接近,即多用干笔枯墨,画风恬澹。其二,水墨淋漓、汪洋恣肆的画风,如作于44岁的《泼墨山水图》卷等。其三,风貌较为细致,勾线细润,极少,俗称“细笔石涛”。画风从新安画派化出,又从黄山的实景中吸取营养,形成笔墨老到精练,气势磅礴的艺术格调。代表作品有46岁(1687年)作《细雨求松图》和《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故宫藏)等。
  晚期,从51岁至66岁去世(1692~1707年),是他的绘画创作高峰期。所画山水,笔法恣纵,淋漓痛快,粗犷处浓墨大点,纵横恣肆如急电惊雷;细微处慎密严谨,定无虚下。他敢于突破前人的陈法,如用赭代墨皴擦山石,用石绿作米点,用藤黄、胭脂作杂点描绘灼灼的桃花,都是前字形的全景式构图。从石涛的观点看来,构图不光是经营位置的形式问题,而且包含了作品的意境。
  石涛的山水画,墨色很讲究。用色则赭石、朱砂、花青并施。用墨则干、湿、浓、淡兼有,用浓墨湿笔画梅、竹、荷花等,“野气”十足。
  总之,石涛的画,笔法灵活多样,恣肆大胆,构图新奇,意境深邃,体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与此相反,伪作的石涛山水画则运笔轻飘,笔墨粗俗,赋色污浊,间或出现“皮匠刀”丑态,甚至把作假者的用笔习惯带到画中来,从而为鉴定石涛的画提供了许多可靠依据。
  二.要牢记石涛的题款规律
  书画作品中,画家本人的题记和署款,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款题又是假手下功夫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须慎之又慎。石涛的款题学谁,书史无定论。李瞬虬峰文集》说他“僧十岁……暇即临书法帖而心尤喜颜鲁公”。约50岁时,主要从北碑中取法,融隶、楷于一体,形成楷、隶相参的独特风格。书风细劲浑厚,中锋居多。而伪作的款题书法,多侧锋俏丽,无楷隶相参的韵味可言,水平也大为逊色。总计石涛的署款,共有33种之多,主要有石涛、小乘客济、清湘济山僧石涛、苦瓜和尚济、清湘瞎尊者原济、大涤子、石道人济、清湘遗人若极大涤子、石涛济山僧、清湘苦瓜老人济、清湘苦瓜和尚等。所署之款,多为隶楷相参的行书,草书和楷书很少。署款的形式,多为平头款,抬头款十分少见;运笔以中锋为主,侧锋次之。石涛款题还有真伪的问题。从传世之作看,凡真迹未见有署“道济”款者,最初见道济款的记载是《国朝画征录》。它成书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凡雍正十三年以前署此款者均为伪作。至于张庚说石涛名“道济”来自何处,无从查考,很可能是讹传,故现代学者均不称石涛为“道济”。再者有的石涛的款题书法,字的撇捺像皮匠刀者,均为扬州假手所为,必伪无疑。
  三,印章的辅助作用
  石涛的印章,共有80余方,其中绝大多数是字号印,或抒怀,表示艺术思想、身世的印章,而姓氏印则无,人名印只有原济、若极、元济三方。就字号而讲,有石涛、老涛、大涤子极、大涤子、清湘老人、清湘陈人、清湘遗人、清湘石涛,阿长、钝根、连环印、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零丁老人、苦瓜、小乘客、枝下人、湘泉谷口人、粤山、大本堂极、释元济印、大本堂、清湘济、膏盲子济、济山僧、半个汉、清湘石道人等。抒怀、表示艺术思想的印有:不从门入、学书、恨古人不见大涤子极、法门、前有龙瞑、梦董生、墨池飞出溟鱼、得一人知己无憾、前有龙眠济、我法、书法黄庭换白鹅、痴绝、前身应画师、藏之名山、眼中之人吾老矣、冰雪悟前身、苦瓜和尚极画法、我法、何可一日无此君、法本无法、头白依然不识字、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再者还有:赞之十世孙、靖江后人、善果月之子、天童忞之孙原济之章等身世印。此外印章还有翻刻xx的问题,一般来讲,真印印文大都清晰,笔笔交代清楚,篆法、刀工精细,印色鲜艳洁净,而伪印大都印文、篆法低劣,造型多数比原印略大,或将印文涨满,或故残充旧,无章法可言。而鉴定印章的{zh0}办法是对比,即把真印与假印进行对照,得出正确的结论。
郑重声明:资讯 【石涛书画鉴定赏析_严荞概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