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法地”——星星的浴巾和亮亮的毛毯
星星的枕头边上,总是放着一块色彩艳丽、折叠整齐的旧浴巾,展开有大半张床那么大;枕头里面,藏着一块花手绢,手绢里包着一小辍白色丝线——这几样普普通通的东西,那可是星星的命根子!
你见过在家里掘地三尺藏金银财宝、藏绝密文件的故事吗?星星所做的,跟那也差不多。
听她奶奶讲,这些东西几乎在星星刚出生就陪伴她了。从国内到国外,无论住哪里,星星都要守着它们。
这些东西自然是{jd1}不能被丢弃的。否则,星星肯定要跟你拼命的!
这些东西自然也不能被收进箱子或柜子里——星星要每天看到它们、枕着它们。否则,星星是没法睡觉的。
如果大人洗了浴巾,晾干后,星星要拿它擦拭自己的脸和脖子,然后才把它收藏好——这些东西一定要有主人的气味和特征。你见过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如狮子、猎狗之类,用尿液划出自己的“国土领地”吗?道理是一样的。
无独有偶。两岁的亮亮也有一块小毛毯,性质跟星星的浴巾差不多。
毛毯是亮亮的心爱之物。他睡觉时都要抱着它,否则,就哭闹不止。
玩的时候,他也经常披挂着毯子,或者咬着毯子的一角。
有一次,我故意问亮亮:“这个毯子是谁的呀?”
他说:“我的。”
我又问:“可以把它送给我吗?”
他摇摇头:“不行!”
我还能等到别的回答吗?
写到这里,有读者一定会想起“史努比”里那个善良可爱的小哲学家——莱纳斯(Linus),他总是搂着毯子,吮吸右手大拇指,以此寻求心灵的安慰。
亮亮搂毯子的样子,跟莱纳斯太像了!
看起来,对浴巾、毯子等物品的留恋,不是个别孩子的情况。“史努比”漫画作者查尔斯·舒尔茨不过是表现了“典型人物的典型情节。”
心理学家把类似的儿童留恋物、抚慰物称作“过渡性物品”。他们认为,诸如毛毯一样的安全物品,是每一个孩子早期情感支持系统都需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孩子的情感从依赖过渡到独立。当然,孩子的选择可能不是毛毯,可能是柔软的玩具,或者是妈妈浴衣上的装饰性绸缎(就像星星喜欢的东西那样)。一艇他会在8—12个月之间做出选择,并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保留着。这些物品由于其柔软的质地和良好的手感,能对孩子起抚慰作用。这些形影不离的“朋友”,具有孩子身上的味道,会提醒孩子自己空间的舒适和安全,可以使孩子感到所有的事情都非常顺利:在他疲劳时,这些物品可以帮助人睡;在成人与他分开时,这些物品可以安慰他;在他感到恐惧或烦恼时,这些物品可以使他感到舒适;在处于陌生地方时,这些物品可以使孩子感到好像在家一样……
在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法地若动,一切不安”。文章里讲到,我的孩子去上全托幼儿园,当他五天后回家时,发现自己的小床被我们重新铺过了,他在床上放的小玩具和其它心爱之物被挪动了地方,顿时嚎啕大哭起来,怎么劝都不行。
小床就是孩子的“法地”,是他刚刚建立起来的“自我”的一部分,谁如果擅自“闯入”,践踏他的“领土”,他当然要拼命反抗。
浴巾也好,毯子也好,小床也好,其实都是孩子们精神世界的投射物、寄托物,里面寄寓着他们基本的生存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隐私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不仅孩子,其实成人也有自己的“法地”,只不过一般不是实际的物品(也有一些成人保留了孩童时期“过渡性物品”的嗜好,他们似乎没有完成这个“过渡”),而是变成了抽象的对象,例如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事业、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癖好,等等。他们可以放弃别的东西,可以牺牲别的事物,但不可须臾离开这个“法地”。
这个“法地”,就是拥有者整个生命的“立身之地”、“立足之地”、“立锥之地”!
对于禅者来说,禅就是他们的“法地”,是他们如影随形的终身朋友,是他们生命里xxx的那个“自己”。所不同的是,真正开悟的禅者,不能祈求、留恋任何形式的“法地”,他们首先需要把一切“法地”变成虚无,xx去掉一切实相,变得干干净净了无痕迹,变成“立锥之地也无”!这时候,他们的“法地”就遍布大地,充斥寰宇,与高山同在,与大海相融。
(星星的系列宝物——一条浴巾)
(星星的系列宝物——花手绢和一簇丝团)
(可爱的亮亮——现实版的小哲学家莱纳斯——和他心爱的小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