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文--钉匠

原创 我的文--钉匠

2010-02-05 18:06:37 阅读19 评论7 字号:

 

钉匠

王金云

 

  餐后涮锅洗碗,失手跌破碗盏的事,相信家家都有遇到过。哐当一声,一只兰花景德镇细瓷碗摔成了八瓣,咋整?扔呗!然而,这事如果搁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就不是一扔了之的事了。

  我家是住在乡下的城里人。手里捏着城市户口的本本,实际过的却是乡下农民的日子。我从七、八岁开始,就要经常帮大人们干一些家务活:打扫庭院、收拾屋子、烧灶火拉风匣、抱娃娃哄弟妹、拔草捡菜、喂猪放羊、洗锅涮碗、担水劈柴,这些活计样样都得干。

  在我的记忆中,洗洗涮涮是我最讨厌的事,我宁可去拔草放羊干别的活,也不愿意蹭在灶台上黏叽呱哒地泡汤水。你想想,三尺的矮个头,扒在齐胸高的灶台前,尺半大的铁锅里,扎满了碗碟勺筷(家里兄弟姊妹多),孩子家谁愿意干那样的腻抹活呢?!我是经常踩在一个小凳子上吃力地干活,实在支撑不住了,干脆跳上灶台蹲在上面。等洗涮完了,前襟和红领巾都被灶门的锅煤子染成了黑色,招来同学们的嗤笑和老师的批评。嗤笑的是三尺男子汉干了女儿活;批评的是少先队员的红领巾变了颜色。十岁左右的孩子,也已经多少懂得一些丢人现眼倭面子的意思,尤其受不了女同学们的那种眼神。

  这倒也罢了,最关紧的是失手砸破了碗碟,酿成“严重事故”。随着铛啷咵哧的声响,老妈的脚步在{dy}时间疯疯地到了“事故”现场,言语责骂不说,有时候还得挨上几巴掌。这实在不是母亲不慈,谁家的娘老子不疼自家的孩儿呢?只是几毛钱买一只碗,对四、五十元钱一月的工资养活七八口人的经济状况来说,实在不是一件能够潇洒得起来的事。有些瓷器家当,是几十年甚至几代人传下来的老东西,毁于一旦,问题就更麻缠了!

  那时候,农村的家庭一般是不会购置多余的东西的,基本上就是一人一碗,当然我家要好得多。我记得村上的邻居,家里来了亲戚客人,总要跑到我家来借家什。现在的年轻人那里晓得当时一只碗的分量呢!

  万一砸了瓷器,如果对起茬来还是完整的,就一定要仔细地收存起来。

  一到逢集日(四乡八里的集日是错开的。有的定为一、四、七;有的是三、六、九;还有些是二、五、八。都是按农历算。)乡下的人们就像过年似的,男女老少、鸡羊猪兔,从四乡八里往集市上赶。过了逢集日,人们就各司其职,整天在生产队的土地里刨日子。这个时候,总有钉匠、待诏和货郎哥走乡串户。

  钉匠,在我们寄居的地方也叫毂辘匠,老兰州称作碗碗匠。就是拿着金刚钻,专修破瓷器的匠人。

  毂辘匠,有挑担子的,也有背箱子的。工具简单:一把钻杆,一块皮子,一把鸭嘴锤,一盒钻油,几十枚铜质的骑马钉而已。在东乡地方,这些人多数是东乡族的穆斯林工匠,面孔清癯,髭须分明,白号帽黑衣装,灰蓝的眼球表征出撒马尔罕的血统。这些人的祖先,在元代是属于二等公民的色目人,是元代xx里的能工巧匠。据说,至今留存在东乡族自治县的一些地名,翻译过来就是“铁匠”、“银匠”、“钉匠”、“毡匠”的意思。

  毂辘匠进村,一年总有好几回。只要一到村里,几声吆喝便招来了生意。摔破的瓶瓶罐罐,盆盆碗碗,不管新旧都要拿给钉匠修复。这钉匠从容而熟练地拿出吃饭的家伙,安坐在箱子上,再将那块油黑的皮子往两条大腿面子上一铺,就算是工作台了。这腿上铺皮子,据说不仅仅是防护衣服,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那颗小米粒般大小的金刚石。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人家的瓷器活”,可见钉匠吃饭,靠的就是那颗命根子般的金刚石。

  金刚石安装在钻头的前端,在钻孔时最容易脱落遗失,铺上一块皮子,就是一旦脱落便于寻找。再细心一些的匠人,还要选一块干净平实的地方,方才开始工作,防止金刚石落地难以找回。

  这钻的形制是所谓的扯钻。一根硬木的钻杆,下端接上镶着金刚石的金属钻头,上端打磨圆滑,操作时钻杆顶上扣一个盅内涂有油脂的酒盅,作为滑动轴承;一把竹弓,弓尖上拴系一根柔细的皮条,将皮绳往钻杆上同方向缠绕一两圈,然后把绳头结系在弓根。弓根作为握持的把柄,使用时象拉二胡似的往复推拉,钻杆就来回旋转了起来。

  一只破瓷器,将碎片原位对好茬口,按照骑马钉的尺寸沿缝子左右各钻一个不透的孔洞,一对孔洞里跨缝钉上一个骑马钉。每条缝子上约莫五公分左右就钉一枚铜钉。如此的方法,破碗就被修复了。

  这种破而复整的瓷器,经巧匠之手又获得了新生,恢复了往日的功能,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只是落下了一份残缺,平添了几多坎坷。天长日久,污渍填塞在缝隙里,天成的痕迹越发显亮了,在靠钉巴处,也渐渐地生成了厚厚的包浆。这是瓷器中的维纳斯,是敦煌壁画里的萨陲太子饲虎图。这时候,你再去端详那大开片似的裂缝,非但不为诟病,反倒越发地显示出经世弥久的老瓷所蕴涵的残破古拙和沧桑厚重。

  如此的东西,如果是梅瓶或青花胆瓶的话,只配摆在背景衬以禅寺隐掩、清溪淙淙、古木萧疏的水墨平远画轴的明清老宅的几案上。

  不晓得谁家还有这样的东西呢?我愿拿我现代的景德镇细瓷精品请换。真的!

 

                       2010年2月1日于三柳堂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我的文--钉匠】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