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1精品学案§4-4(2) - 踏雪寻梅的日志- 网易博客

★高中化学必1精品学案§4-4(2)

2010-02-11 06:52:46 阅读6 评论0 字号:

             第四节   硝酸  硫酸

                                  第2课时 硫酸的氧化性

    【回顾复习】

1.H­2SO4物理性质:纯2SO4是一种       色、粘稠、       状的液体,     挥发,        溶于水,

以任意比与         互溶。浓H2SO4溶于水时放出                           ,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硫酸溶液的密度随H2SO4质量分数的增大而                           

2.H2SO4具有酸的通性(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或电离式)

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原因是 H2SO4 === 2H = SO42 

2)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H2SO4+Ba(OH)2 —— 

3)与碱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H2SO4+CuO ——  

4)与活泼金属作用生成盐和H2Fe+H2SO4 ——

5)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H2SO4+Na2CO3  ——

 

       【探索新知】

    一、浓H2SO4的性质:三大特性

 1.吸水性:H2SO4中硫酸分子跟水分子(游离的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的硫酸水合物H2SO4·nH2On1~4),这些水合物很稳定,所以H2SO4结合水稀释后放出大量 的热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浓硫酸作干燥剂:就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干燥某些气体。如:  Cl2   H2 O2 HCl   CO2 等。但是不能干燥 NH3   H2S                 等气体。

   

        

        【图431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

                               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脱水性:浓硫酸将有机物中的氢和氧按2 1的比例夺取出来。

           解释【图431】中的实验现象:H2SO4具有 脱水性, 使蔗糖脱水而碳化

    

   结论:H2SO4的脱水作用一般适用于 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本身不含           分子,但含 元素, H2SO4能把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H2O的组成比HO=21)脱出来,使这些有机物发生化学变化(一般炭化)生成黑色的炭。

   3.强氧化性:【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

 

  

 

  实验现象:

          大试管中:加热前Cu在浓H2SO4           ,加热后Cu片表面变                                

          小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

    结论及解释:在常温下,铜与浓H2SO4不反应,在加热时反应方程式:

                      加热

      Cu2H2SO4 ()  ——

 

          反应生成的SO2       具有漂白作用,使品红褪色。

 

 (1)与金属反应:浓硫酸与大多数金属(除PtAu以外)反应,不生成氢气。但是在常温下,浓硫酸可将          氧化并在其表面形成致密、坚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H2SO4起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利用该性质可用               的容器贮存H2SO4(但是不能贮存稀硫酸)

    【例如】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加热

              Cu +   H2SO4()  ——  

  解释:浓硫酸具有强的夺电子能力,它是由        价的    引起的,浓硫酸氧化了铜,其本身被                       价的               

H2SO4的强氧化性往往要在        时才能体现出来。

H2SO4可氧化除PtAu以外的金属,在这类反应中,浓H2SO4表现       性和        性。

 (2与非金属反应:在加热时浓硫酸还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非金属通常被浓硫酸氧化成{zg}价 的氧化物(或对应酸)在该类反应中浓H2SO4只表现        性。

                     加热

C +2H2SO4(浓)——

                 加热

S 2 H2SO4(浓)——

  二、SO42的检验

1.试剂: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稀盐酸。

2.原理: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3.方法:未知液先用足量        酸化再加       溶液。

4.现象: 生成                                   

5.离子方程式:                        

6.先用   酸酸化的目的是:排除 CO32                          等离子对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干扰。

 

【硫酸课后作业】

  1.关于浓H2SO4、稀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H2SO4、稀H2SO4都难挥发

B.H2SO4、稀H2SO4都能氧化金属Zn,且反应实质相同

C.H2SO4、稀H2SO4在加热时都能与铜反应

D.H2SO4、稀H2SO4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贮存

  2.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

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3.下列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2FeO+4H2SO4浓)=Fe2SO43+SO2+4H2O

  4.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

  5.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0.45 mol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

  7.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 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

A.Fe2SO43  B.Na2CO3  C.KNO3  D.FeSO4

  8. 浓硫酸具有A.强酸性B.强氧化性C.高沸点、低挥发性D.脱水性E.吸水性等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请将答案的字母分别填入括号中。

1)热的浓硫酸与铜片等金属反应(   

2)用磷矿粉[主要成分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  

3) 热的浓硫酸分别与反应木炭和硫粉等非金属反应---------(  

4)浓硫酸干燥H2O2Cl2HClSO2等气体-------------- (  

5)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  

6)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 (  

7)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  

8)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2SHBrHI等气体----------------- -(  

 9.1)用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某同学认为除了生成二氧化硫外,还有氢气,理由是:

             反应过程中,硫酸      ,还生成        ,使浓硫酸变为             硫酸与    反应时有氢气生

      成   

 

2)用过量的铜片与0.2 mol浓硫酸共热足够长时间(只考虑铜与浓硫酸反应,忽略其它副反应)。

同学甲认为产生的SO2少于0.1 mol,理由是 反应过程中,浓硫酸变为         后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因此生成的SO2小于理论值。

                                                                       

同学乙认为产生的SO2恰为0.1 mol,理由为 虽然反应过程中,浓硫酸变为稀硫酸  ,但是加热足够长时间,水分蒸发后,又变为浓硫酸,0.2mol 硫酸全部参加反应,生成SO2恰为       mol

         说明:答案请见教案§4-4(2)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高中化学必1精品学案§4-4(2) - 踏雪寻梅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