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化企业由“黑”转“绿”_山西化工观察_新浪博客

                        山西煤化企业由“”转“绿”                          

           王乐意       中国化工报    2010-02-02  

     山西铭信煤化工公司的董事长薛宇铭与煤化工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如今,他多了一个身份——山西省孝义市的铭信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还多了一个雅号:鸭司令。从煤焦老板到“鸭司令”,薛宇铭身份的转变是因为产业转型。
  薛宇铭曾是孝义远近闻名的煤焦老板。他在2002年开始做的煤化工企业,是当地{dy}家对煤焦油进行规模化、精细化深加工的企业,资本积累迅速。薛宇铭说:“煤化工企业利润大,我们也上了很多环保设施,但毕竟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按我们的考虑肯定不会长久,因为煤资源最终肯定有枯竭的{yt},环境压力也很大。”
  正是缘于这个想法,在2007年初,在孝义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号召下,他决定再开一条路。在薛宇铭眼里,家乡有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玉米种植量大,可以作为旱鸭的饲料;土地多,发展养殖小区的条件好;最主要的还是政府在资金、土地方面承诺的优惠条件。
  在认真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他最终选择了科技含量较高、带动能力较强、安排就业较多的生态肉鸭养殖及深加工项目。2008年9月他投资2.1亿元,当年11月就建成了以肉鸭养殖、加工为主,集种鸭繁育孵化、屠宰冷冻及熟食加工、饲料生产、羽绒加工于一体,年产1000万只生态肉鸭的养殖及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到2011年全面达产。达产后,年均利润总额将达8000多万元,销售总收入达8亿多元,成为全国第四、山西{zd0}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基地。
  薛宇铭从煤焦老板变身为“鸭司令”,不仅意味着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还带动了大批的养殖户和种植户。作为孝义市近年来投资最多、规模{zd0}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薛宇铭和他的山西铭信禽业公司既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又为工矿企业转产发展农业产业化树立了榜样。
  记者在调研时看到,像铭信煤化工一样主动转型的煤焦企业在山西还有许多。截至去年底,全省仅投资发展农业的煤焦等资源型企业已有610个,投资总额达68亿元。“黑色”转“绿色”正成为山西煤炭、焦化、煤化工企业的新风尚。
  山西运城市达康铸业有限公司的40万吨焦炉,按照省政府要求在2008年年底关停。关停后如何实现转型?在运城、河津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及早研究产业政策,主动寻求产业优化升级、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最终选定20万吨/年铁合金项目和10万吨/年健身器材项目。到去年10月,公司已生产铁合金4万吨,并与宝钢、太钢等大型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10万吨/年健身器材项目,投产后可新增产值15亿元。
  此外,山西鑫金有限公司前身也是煤焦企业,现已成为年产1000吨的集果蔬保鲜及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农副产品加工xxxx,产品远销英、美、荷和墨西哥等地,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山西维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山西德运煤焦有限公司,现成为一家以生产维生宝、菌肥、饲料添加剂等产品,年产值1000余万元的节能环保企业;由洗煤厂转型的金裕达养殖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年产值800万元的生态养殖场;山西朔州腰寨煤业公司董事长李儒山建起了年产10万吨/年盐碱地专用肥生产线;山阴高山煤焦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2亿多元,建成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农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
  据不xx统计,河津市先后有5名煤焦老板投资农业和畜牧业;洪洞县两年来先后有65家煤焦企业成功转型,涉及转型项目53个,完成投资12.63亿元。
  “在这个转折当中,我们不当煤焦老板了,做其他企业的老板可以做得更好。”山西新晋商联合会秘书长王春元在鼓励焦炭企业主动转型、加快产业升级时说。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山西煤化企业由“黑”转“绿”_山西化工观察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