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籽的体制- 日志- 吴良- 1+1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

种籽的体制

 

读《种籽学苑教育手记》,你会发现作者常会提到“体制”一词。很显然,作者把发生在种籽的一切视为“体制外”,而常规学校则毫无疑问属于“体制内”。

 

一位参观过种籽的“体制内”教师兴奋地告诉李雅卿,“现在我才知道,我xx搞错了。你们提供的是另一种思考方式,就想开餐馆一样,我们体制内的教育提供孩子一份标准套餐,孩子没得好选;而你们允许孩子点菜,也不强迫他们非吃不可”。在种籽,无论校园环境也好、选课制度也好、教学规划也好,抑或是开放学习区等可见于不可见的事物,在通常意义上的校园里我们几乎难觅其踪影。

 

但我个人觉得,存在差异的根源并不xx在于体制。体制的规则,我们的确很难改变,比如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授课内容、统一的作息时间等。但是体制并没有严格限制我们不允许做出任何改变。新课程标准不就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并存的理念吗?然而,面对这种体制允许的自由,我们的很多学校并没有积极顺应,而是久久未能看到有价值的变化,所谓的校本课程并没有如火如荼、轰轰烈烈。试问这难道也是体制造成的吗?不客气的说,我们的很多学校一方面在抱怨着体制这样那样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又绝不遵照体制的合理部分实施教育活动。我是想说,其实体制之内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只不过大家净想着抱怨体制的弊端,没时间去做那些事情罢了。

 

李雅卿他们是纯正的理想主义者,更是坚定的理想实践者。种籽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所有热爱教育、关爱孩子的人士所向往的,尤为可贵的是李雅卿们在种籽进行的教育实验让我们看到了某种希望。它不是对体制的挑战与摧毁,而是告诉人们有这样一条路可以通往理想的教育。

 

我特别关心种籽的语文教学,并希望通过单个学科xx“体制”与种籽学苑的关系。

 

在种籽,语文被视为工具性与欣赏性的合体。他们同样xx注音符号和字词的学习,而且把字词和作文列为语文必修课,文学欣赏则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种籽的老师们并没有想大家想象的那般将“体制”xx抛弃在一边,他们将一般国小学生接触到的字,按照常用频率和构词力的强弱,列出优先学习的字表。暑假期间学苑教师会把国语课本中每一课的生字,结合“笔画”“部首”、“读音”、“意义”,制作出“字词句练习本”,印制出来,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一课课地学。原来,种籽学苑的孩子们也是使用普通的语文课本的,只不过他们不必一课课地结合字、词、句、文的教法来学习,而是把课文作为一个简单的类似于“识字教材”的文本,其主要用途在于帮助孩子从工具性的角度学习语文。

 

种籽的孩子也上作文课,而且二年级的孩子就开始 “每周写三篇心灵记事、生活剪影”。老师告诉孩子:“我们上作文课,就是学习怎么样让自己的意思,能又真实、有正确、又优雅地表达出来。”当然,作文启蒙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孩子们不可能通过老师这么三言两语的教导便个个都喜欢上作文。但是,他们从老师那里得知“只要你肯写,写什么都可以,可是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们不再恐惧,开始坦然面对作文。孩子们初期的习作往往会被老师拿出来念给全班同学听,这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于刚刚学习写作文的孩子。每念一篇老师都会组织全班来讨论,并肯定每篇习作的优点。这很像我们平时的习作讲评课,只不过我们常会因为班额太大不能一一点评,只能从优秀、中等、较差等不同层次的习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予以重点评价。区别在于种籽的老师进行点评旨在激发兴趣,我们的评价则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全班孩子的写作水平。不难想见,种籽的孩子们或许没有几个能当作家,但他们始终保有对写作的兴趣,而我们的孩子由于平时接受的就是“为写作而写作”的教育,他们很难发自内心的热爱写作。

 

种籽的文学欣赏课是语文的选修科目,共分为三级:{dy}级是为一、二年级孩子开的绘本导读和讨论;第二级是为三到六年级孩子开的,是选文的欣赏和讨论;第三级是为四年级到国中(初中)部开的,是小说选读和讨论。欣赏课程“采用合作思考的方式,尊重每位参与者的言语和想法,允许相互支持和补充”,为孩子们打开世界之门、思想之门提供了途径。雅卿老师举了“颜色诗”的例子,以展示种籽的孩子们欣赏课上的奇思妙想。教师先把某个诗集中的几首颜色诗推荐给孩子们,有孩子提出也要来做一做颜色诗,而且是大家一起做,老师毛遂自荐做起了板书和记录人。有孩子提出先写“蓝是什么”,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得参与了进来……很快,一首美妙的颜色诗便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了出来:蓝是清澈的小溪/蓝是大海的水/蓝是海里的鲸鱼/蓝是宽阔的天空……随着《蓝是什么》在公告栏的展示,迅即便有《绿是什么》、《黑是什么》、《黄是什么》、《红是什么》等五彩缤纷的颜色诗纷纷问世。

 

体制,很有点像围城。一方面我们需要它,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不断地在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它。种籽学苑是不受体制约束的,但她绝不与体制对立,有时她也依赖、借鉴甚至服从体制。

郑重声明:资讯 【种籽的体制- 日志- 吴良- 1+1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