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丰田的“五轮驱动”之道 | |
---|---|
等级: 组别:普通用户 :66 威望:13 金币:91 同城:上海 状态:离线 |
| | | | | |
[原创]丰田的“五轮驱动”之道 丰田的功的秘诀是什么?丰田令人难以置信的稳定业绩,正是{zy1}运营管理的直接产物。丰田已经把{zy1}运营管理变成了战略利器。公司的领导人深信,有了正确的业务流程,非凡业绩随之而来。
所有公司开始领导之旅的{zj0}起点是,尽可能为核心制造业务流程和服务业务流程创造持续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当客户下了订单后,获取该订单所需原材料的业务流程随之启动。之后,原材料马上流动到部件供应工厂,工人迅速生产出订单产品的部件;部件即刻流动到工厂,工人组装产品;{zh1},成品随即流动到客户手中。 降低存货的“水位”,可以使潜在的问题像水中的岩石一样暴露出来。你将不得不去解决问题,否则只有触礁沉没。创造原材料或信息的持续流动性,都能降低水位,暴露低效率的问题,并要求马上着手解决。每个相关的人都被动员起来解决低效率问题,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业务流程就会彻底失败。相反地,传统的业务流程中会隐藏着大量不为人知的低效率现象。人们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完成一个业务流程一般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时间。他们不知道,精益流程完成同样的业务可能只需数小时,甚至几分钟。 在客户等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都是浪费(muda)。丰田在所有流程的核心目标是建立零浪费的流动性生产体系(flow process)。丰田坚持不懈地xx以下八种非增值的浪费情况:生产过剩(overproduction);等待;不必要的运输;过度处理(overprocessing);存货过量;不必要的动作;次品;员工创造性未得到利用。 如何区别增值工作和浪费?假设在办公室里,工程师们正忙于设计产品、在电脑前面紧张工作、举行会议。他们总是疯狂的工作,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方案。但只有当设计方案直接影响了产品,或者所做的实验影响了设计方案时,他们的工作才是增值性的。 业务流程亦同此理。假如各个部门都是批量处理工作,然后把工作往下传递给其他部门,而职责只是确保工作交接中不出现重大的延误。这种做法将会滋生出臃肿的科层结构,为了监控工作的流动性,又会设立许多非增值的岗位。相反,如果选择合适的人员来做增值性工作,将他们按生产流水线排序,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工作,则速度、生产效率和更好的产品质量一应俱全。 在建立流动性生产体系时,你需要多少人员?答案是:按客户需求节拍(单件工时)定。 Takt是一个德文单词,它的意思是“节奏”。Takt是客户需求率———即客户购买产品的频率。如果每个月工作20天,每天7小时20分钟(即440分钟),客户每个月购买17,600件产品,那么每天必须生产880件产品。如果生产速度加快,将导致生产过剩;如果减慢,则会产生瓶颈制约效应。Takt可以用于设定生产的速度,并在生产速度过快或滞后时提醒工人。 拉动 假设你发现了一项很不错的互联网服务,可以按优惠的折扣价买到送货上门的乳制品。美中不足的是,你得先在网上注册,指定每种商品的每周订购量;送货时间不能确定,只能保证在周中的某个时候送到。你于是订购了一周所需的鸡蛋、牛奶和黄油。但由于不清楚产品什么时候送到,你还是不得不在冰箱里存好足够一星期吃的各种乳制品,免得哪天饿肚子。这就是推动式存货管理方法(Push system)的例子。 又假设网络服务供应商将服务升级,为你提供一个无线设备,上面有每种乳制品的按钮。当你喝完一瓶牛奶的时候,就按下相应的按钮。第二天,供货商将会送上一瓶新的牛奶以补充喝完的部分。这是拉动式存货管理方法(Pull system)的一个例子。 你只在需要的时候收到产品,而供货商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来采购商品。 运作良好的超市就是采用拉动式管理方法的。没错,超市有存货缓冲,但不是根据计划来采购商品作为存货缓冲,而是看客户购买了什么商品,并在商品缺货之前进行补充。同样的,丰田生产体系也不片面追求零存货,它靠的是通过拉动式管理方法不断补充的原材料“储备库”。 作为理想化的单件流(one-piece flow)存货模式和推动式存货管理的一个折中方案,丰田的大野耐一(Taiichi Ohno)建立了各种工序所需部件的小型“储备库”来控制存货。当用户取走了某件商品,就会马上进行补充。除了货架上少量的商品之外,没有了生产过剩的产品,从而在用户需求和生产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由于工厂规模和占地面积可能很大,供货商的距离较远,大野耐一需要通过信号来指示需补充生产线已用完的部件。他发明了“看板(Kanban,日语音译,指某种信号) ”体系。需要部件的生产线可以送出空的箱柜,标明所属部件的数量。 时至今日,尽管电子通讯快速而便捷,但当你走进一家制造并使用成千上万种部件的丰田工厂,你将看到卡片和其他形式的“看板”在工厂里流动,带动着部件的生产和传递。这种方法简单有效,看上去一目了然。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学习看板体系。他们不再用计算机制定复杂的计划,开始按照看板体系管理生产流程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上,也可以运用拉动-补充管理方法来有效节约开支、避免物品供应短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依此建立了一个堪称典范的精益办公室。在物品储藏区域放置了一些薄薄的小看板卡片,以方便注明何时需要补充。例如,当阿司匹林盒只剩下四分之一的药片时,就将阿司匹林看板放入一个咖啡罐中。他们也把各种果汁和软饮料放在做出标记的架板上。当一种软饮料余下一定量的时候,你可以取下该饮料对应的看板并投入箱子里。 平均 丰田公司的经理们使用了一个日文词汇“muda”来表示浪费的意思,xx浪费现象成了大多数精益生产措施的核心任务。但还有另外两个M同样重要,三个M组成了一个管理体系: ● Muda———无增加值,包括上文所述的八种浪费情况。 ● Muri———超负荷的人员或设备,指对设备或人员施加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压力。人员超负荷将导致安全和质量问题的发生;设备超负荷将导致设备的损毁和次品的出现。 ● Mura———失衡。人员和设备承担的任务有时过多,有时却太少。 以xx浪费为工作核心的方法被广泛采纳,但在更难的一点上很多公司没能做到保持“平均”,即工作量的平均分配。这就是丰田公司“平准化(heijunka)”的理念,即从产量和产品组合两方面来平均分配生产任务。它不是根据客户订单的实际量(很可能高低跌宕起伏)来生产产品,而是在一段时期内拿出所有的客户订单,进行平均分配,从而使每天的产量和产品组合都是一样的。最初的丰田生产体系是尽量保持批量生产的小规模、生产客户(包括内部及外部客户)所需要的产品。
按照真正的单件流模式,可以根据客户下订单的顺序来生产产品A和产品B。但这会导致部件生产的无序化。如果星期一的订单比星期二多一倍,你就必须在星期一为雇员支付加班工资,星期二则让他们提前下班。为了将工作量平均分配,在拿到客户的订单之后,你要确定产量和产品组合的生产模式,制定一份每天工作量平均的生产计划。比如,假设你以前生产5件A产品,然后生产5件B产品。现在你可以按照ABABAB的顺序来平衡生产。这就被称为“均分混合生产模式”,因为你不仅交叉生产产品,而且按照可预见的顺序来安排客户订单的生产,覆盖不同的产品类型并平均分配产量。 丰田开发了可以平均安排生产计划并按订单生产(build to order)的解决方案。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的集团副总裁艾伦·卡比托(Alan Cabito)解释道:“丰田生产体系不是一个按订单生产的体系,而是‘按订单改变(change-to-order)’的体系。二者区别是,我们按生产线来生产汽车,并对生产规格进行改变。我们可以从生产线选择任何一辆车,按照客户要求对它进行改变。” 暂停 罗斯·斯卡菲德(Russ Scaffede)曾任丰田动力总成系统的副总裁。之前他在通用汽车公司服务多年,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生产的黄金规则:不要让装配厂停止运转!所以,有一次丰田汽车公司肯塔基工厂的前总裁张富士夫(Fujio Cho)对斯卡菲德说他注意到装配厂整整一个月里都在不停运转时,斯卡菲德答道:“是的,先生。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的业务相当不错。”张富士夫的反应让斯卡菲德大吃一惊:“罗斯,你不明白。装配厂不停运转,就意味着生产中不存在任何问题。所有的制造厂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你一定是对问题瞒而不报。” 张富士夫解释说,公司花费了数个月来对肯塔基的工人们进行“再教育”,让他们明白:如果要持续改善生产工序,就必须让生产线暂停。防止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顺着生产线不断往下传递,要比在问题扩散之后再来检查和修复更有效率,成本也低得多。 于是我们便面临着一个迷局。丰田的管理人员说,达不到满负荷运转没有问题,但丰田却常常位居业内最有生产效率的企业前列。这是为什么?因为丰田公司早就已经明白,在源头解决问题为下游的运转省钱省事省力。不断地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就可以xx浪费现象,生产效率随之节节攀升。 在很多公司里,由于规定和技术要求过于复杂、呆板,保障产品质量的目的和手段本末倒置。质量管理部门往往采用复杂的方法对堆积如山的信息进行分析。而丰田则坚持简单就好的原则,很少用到复杂的统计工具。质量管理的专家和人员只采用四种重要工具: ● 亲临现场,深入调研; ● 认真分析情况; ● 用单件流和“安灯”(andon,一种视觉化的信号系统)的方法来发现问题之所在; ● “5个为什么”分析法。 丰田乔治敦工厂主管制造的副总裁唐·杰克逊(Don Jackson)在加入丰田之前曾经担任一家供应商的质量经理。他极为注重细节,极力维护复杂的质量手册的xx(他曾参与编写)。而到了丰田以后,他学到了避繁就简的价值:“在来到丰田之前,我制定了许多难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结果注定了要失败。”他现在的方法和以前截然不同:“我的理念是为具体运作工序的人们提供支持。他们需要了解质量检查是如何完成的,检查结果或者质量过关,或者暂停生产线。我希望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具备了制造xx产品所需的一切:人员、原材料、方法和设备。” “5个为什么”分析法 在丰田公司,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5个为什么”分析法。在进行“5个为什么”分析之前,你要明确问题是什么,用丰田的术语来说就是“摸清情况”。摸清情况要从以开放的心态观察情况,并把实际情况和标准进行对比开始。 然后,对问题的起因进行初步的分析。问题是在哪里发现的?这将带你追根溯源,接近问题的最根本原因。随后,通过“5个为什么”分析法就可以找到结果。 以下是用于解决电子邮件问题的“5个为什么”分析法应用实例: 问题是什么? 员工们对新的电子邮件系统非常不满,怨声载道。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
|
发表于 2010-2-10 11:21:42 | | | | | |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