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列茨基:《广岛受难者挽歌》等作品5部MP3(强烈推荐)——音乐罐头 ...
潘德列茨基:《广岛受难者挽歌》等作品5部MP3(强烈推荐)——音乐罐头0162 [原创 2009-11-02 14:49:22]   

 

 潘德列茨基:《广岛受难者挽歌》等作品5部MP3(强烈推荐)

 ——音乐罐头0162

 
 
波兰作曲家、指挥家:潘德列茨基(网络图片)

  

    潘德列茨基(Penderecki;1933年-),波兰作曲家。曾就学于克拉夫科音乐学院。他在1959年参加全国作曲比赛时,以不同署名交了三首参赛作品,同时获得三个一等奖,从此展露头角。先后执教于克拉夫科音乐学院和耶鲁音乐学校。1960年代后放弃布列兹风格的影响,成为最早音响实验的先锋派的作曲家之一。他经历了多个风格转变过程。他在1993年解释他的重大风格转变时说:“斯托豪克森、诺诺、布列兹和凯奇的音乐世界,对我们这些当时为社会现实主义美学和官方教条所包围的的年轻人而言,是解放。它开启了新的现实,新的艺术观和世界观。但我很快认识到,这一新事物更具破坏性而非建设性;我意识到其独创性论调的乌托邦性质。我通过回归传统,从先锋派的形式主义陷阱中获救。”
    潘德列茨基创作的起始阶段,热衷于尝试新的音响,《颂神歌》(1959)、合唱《大卫赞美诗》(1959)、弦乐曲《放射》(1958)、声乐曲《时间和寂静的限度》(1960)都显示了其对音色的丰富想像力。弦乐曲《广岛受难者的挽歌》则广为人知,为他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弦乐曲《多形体》(1961)表现了他对音块手法及弦乐器非常规演奏技巧的独特处理。《圣路加受难曲》则证明了他的这种音色主义在宗教音乐领域的成功。他创作大量的康塔塔、宗教剧和戏剧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包括《劳顿的恶魔》(1969)、《宇宙进化论》(1970)、《乌特伦亚》(1970-1971)。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核荧光》(1961)、《声音的性质》之1、2(1966、1971)。
    20世纪70年代以后,潘德列茨基越来越多地应用传统元素,将早期作品中成就的创作技法与后浪漫主义传统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小提琴协奏曲》(1976)、《大提琴协奏曲》(1982)、《中提琴协奏曲》(1983)《第2交响曲“圣诞”》(1980)、歌剧《失乐园》(1978-1980)、《波兰安魂曲》(1980-1984)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进一步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创作了歌剧《黑面具》(1986)、《乌布王》(1991)、第3、4、5交响曲(1988-1995、1989、1992)、《长笛协奏曲》(1993)、《第2小提琴协奏曲“变形-献给穆特”》(1995)《耶路撒冷的七扇大门》(1996)和《信条》。他说:“接受了后浪漫主义的教训,竭尽了后现代主义的潜力,我在清晰中找到了我的艺术理想”。(资料主要来自《音乐爱好者》2009年第11期,P70-72)。
    现今的潘德列茨基不仅是一位作曲大师,还是一位指挥大家。(2009年7月3日)。

 

    01、潘德列茨基:《第2小提琴协奏曲(“变形”)》(伦敦.彭德雷茨基.穆特版;38分03秒)

    作于1992-1995年,献给穆特,其余不详。

   
     
潘德列茨基:《第2小提琴协奏曲“变形”》封面(博主根据CD翻拍)

 

   

    潘德列茨基与穆特在排练中1(博主根据CD翻拍)

 

   
    潘德列茨基与穆特在排练中2(博主根据CD翻拍)


   试听点击:

 

    本CD收录彭德雷茨基的《第2小提琴协奏曲(“变形”)》,伦敦爱乐乐团协奏,彭德雷茨基指挥,穆特小提琴独奏;巴尔托克的《第2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穆特演奏小提琴,沃基什演奏钢琴。原CD号:“DG 453 507-2”;侯藏:“P 彭德雷茨基 1”(进口正版)。(2005年8月31日星期三)

 

    02、潘德列茨基:《第3交响曲》(波兰.维特 ;44分11秒)

    作于1988-1995年,作曲家说:“两个乐章帕萨卡利亚和回旋曲写于1988年,并在卢塞恩音乐节上作为独立作品演出。但我一直觉得它将会成为一部交响曲……,只是我的乐思花了很长时间来成熟”。1995年,加上3个乐章完成此作。作品毋庸置疑的现代性、强烈的表现力与爆发力,接近极限的表现幅度、细腻而又无穷尽的音色变化,使其成为20世纪末的音乐杰作。共5个乐章:

    第1乐章:稍快的快板,沉重的动机,音响奇特的和弦;第2乐章:朝气勃勃的快板。贯穿整个乐章的贝多芬式的沉着动机,乐队与个别乐器华彩相辉映;第3乐章:“柔版”优美而抒情,仿佛过往的回忆;第4乐章:帕萨卡利亚打破了冥想的氛围,唤起古老悲剧严厉而不吉祥的意味;稠密、刺耳的音响,暮然寂静后,乐章在哀伤中结束;第5乐章:谐谑曲-急板,无论气质还是形式上,都与贝多芬交响曲的末乐章谐谑曲一致。(资料主要来自《音乐爱好者》2009年第11期,P70-72)。

    试听点击:

 

    03、潘德列茨基《广岛受难者挽歌-为52见乐器而作》(波兰.维特 ;8分56秒 )

 

  
  
潘德列茨基:《广岛遇难者挽歌》等作品封面(博主根据CD翻拍)


    作于1960年,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为作曲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将极端自由的偶然主义与极端严谨的系列主义融合在一起,使音乐具有了强烈的表现力。他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发掘音响潜力,锯木声、振动纸张的瑟瑟声、打字机声、敲击声被用到了作品中,并以非常规演奏法在常规乐器上发出新的音响,特别是微音滑奏、密集音簇被充分使用与发挥。作曲家最初曾想以凯奇的方式将之命名为“8分37秒”,但当他听到录音的实际音响后,惊诧于作品激烈的表现幅度:“我想将它如此匿名地,用‘数字’命名是在太浪费。我寻找相关事物,最终,决定将它献给广岛的受难者。”。(资料主要来自《音乐爱好者》2009年第11期,P70-72)。

   
试听点击:

 

    04、潘德列茨基《核荧光》(波兰.维特版;14分49秒)

    创作于1962年,为1962年的当代音乐节而作,作品继续音色主义实验,大量运用非常规演奏方法来演奏常规乐器,以弦乐器来做打击乐式演奏,敲击钢琴弦等。同时拓宽了乐器的定义范围,将木片、罐子杯子、xxx、爪哇锣、墨西哥锯琴等引入乐队。作曲家在首演节目单上写道:“我感兴趣的只是将声音从所有传统中解放出来”。(资料主要来自《音乐爱好者》2009年第11期,P70-72)。

    试听点击:

 

    05、潘德列茨基《声音的性质2》(波兰.维特;8分55秒)

    作于1971年,虽与1966年创作的《声音的性质1》相关,但音乐却极为不同。轻松自然的音效给人以超然世外的感觉。作品在中提琴背景上,以两件特殊乐器——活塞长笛和乐锯(演奏者将木工手锯的锯稍夹于双腿间,以小提琴弓子擦奏,用左手弯曲锯片以变换音高)哀伤的长音开始,赋予音乐以神秘感。弦乐音簇与铜管乐演奏的音块勾勒出音乐起伏的轮廓,强烈的高潮之后紧接着平静的尾声,开始处的特殊音响再次响起结束了这部精妙的作品(资料主要来自《音乐爱好者》2009年第11期,P70-72)。

 

    试听点击:

    02-05收录入同一CD。本CD收录潘德列茨基的《第3交响曲》、《广岛受难者挽歌-为52见乐器而作》、《核荧光》、《声音的形式之二-为管弦乐队》。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安东尼.维特指挥。《音乐爱好者》2008年第11期赠碟。原CD号:“Naxos 8.554491”;侯藏“P 潘德列茨基 2”。(2009年7月3日)

郑重声明:资讯 【潘德列茨基:《广岛受难者挽歌》等作品5部MP3(强烈推荐)——音乐罐头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