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3日办完了离职手续,趁着马上要到新单位报到前,约上了几位朋友一同出游。我除了认识LINUS,其他两位都是他的朋友。这次出行来回1400多公里,分别去了白洋淀,河南安阳殷墟,河南郭亮村.最快车速是朋友开出来的,168公里/小时.
7月25日早7点,一行四人从北京出发,走京石高速转津保高速,8点多到达白洋淀。租船游淀赏荷约4小时。在容城吃的午饭。 下午约3点钟从容城出发,上高速,晚6点左右到达河南安阳,当晚留宿。
7月26日早8点半至11点游览新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之后走京珠高速卫辉出口下,经辉县至郭亮村,大约下午一点多钟到达(爬山路时没注意一立起的石块,严重拖底,把一块底部的护板给弄脱落了)。下午游览郭亮村景色。打电话联系保险公司,并打电话给交警,由于交警让回县城时开证明,所以晚上留宿郭亮村。 7月27日早近8点离开郭亮前往县城(途中不恰当超车与大车相蹭,还好没碰车身,把右后视镜撞得镜面脱落,镜框裂开松动。当时没报警,看对方好象没事,我也走了)。9点到达辉县,找到交警大队。交警说开证明要200块钱(没听说过),让我如果修理费不贵的话就别开了,另外后视镜的事他们不管。于是我们想直接去找修理厂修算了。找到修理厂,他们略微检查了一下,把工作量说得比较大,同时他们没有适合威姿的后视镜。我们几人想当日赶回北京,一合计想算了,就先那样回京吧。于是没有修,大约11点离开辉县,一路疾驰,两人轮流开,下午4点20回到北京。
这是{dy}次约上好几个人一同驾车出游,感觉很好。除了游程有伴,大家还能均摊费用,节省不少。
白洋淀位于保定境内的安新县,是xxxx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zd0}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189公时,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 您一定看过电影《小兵张嘎》,对散文名篇《荷花淀》、小说《雁翎队》也记忆犹新,它们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保定东南50公里处的白洋淀。 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水面的85%在安新县境内,10%在雄县境内。淀区被39个村落、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成了143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淀泊,其中白洋淀面积{zd0},是整个淀区的命名淀。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淀内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的地貌在全国{dywe}。叠叠荷塘、莽莽芦荡是白洋淀的特色景观。 略微感觉不足的是那的各种收费比较多和贵。
离开白洋淀,当日下午赶到了河南安阳.
北京时间7月13日15点16分,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传来消息,河南安阳殷墟"申遗"成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殷墟也因此成为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之后中国的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21个成员国代表一致通过。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殷墟甲骨碑林------别具一格的历史课本为了帮助游人和来苑的中小学生识读甲骨文,本苑请xx甲骨学者王宇信、杨升南两位先生精选30片甲骨,按原片放大契刻在石碑上,形状“如甲似骨”,排列错落有致,正面为甲骨文,背面有与其相对应的释文(汉字)。这30块甲骨碑的内容很丰富,涉及到殷代社会的政治(奴隶逃亡和刑罚)、军事、农业、天象、历法(迄今发现最早的日历)、生育、疾病、吉凶梦幻、鬼神崇拜、田猎、贡纳和祭祀等多方面的商史知识。 司母戊大鼎 -------世界青铜器之最。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 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发现{zd0}的铜器鼎。原件原藏中国历史博物馆,2005年回放在殷墟博物苑的珍宝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安阳殷墟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xx的“古典城邦”之一。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甲、乙、丙)”三组,宏伟壮观。另外还发现铸铜遗址等。宫殿区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等珍贵文物。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zy1}的技能。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xx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今年夏季,对于安阳人来说,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殷墟“申遗”成功。趁着这股热浪,根据省委指示,殷墟于7月16日起免费(平常50元)对外开放一个月(珍宝馆仍象征性地收费10元),将殷墟旅游又推向了一个高潮。我们去的那天是工作日的周三,也明显感觉到去的人很多。也许是免费的缘故,景点内的讲解很少。
离开安阳,我们驱车前往郭亮村,一个让人惊奇的地方。
愚公移山的壮举——郭亮洞
郭亮村位于郭亮崖之上。过去人们上山下山,走的是百丈悬崖上仅可容一人过的绝壁小路,被称为“天梯”。这 “天梯”是村民通往山下沙窑乡的惟一道路。直到山民打通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郭亮洞,才逐渐渐废弃了这条“天梯”。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以前牛、羊、猪等牲畜大多是在小犊子时就由村民从“天梯”抱上来的,喂大后若想卖给外村,还得绕上很远的山路才能转下山。平时从“天梯”将山货背到山外,换取一些紧俏的日用生活品。如今村民可以“舍天梯而行长廊”了。 1972年村里人自发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当时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清理石渣。村民用掉12吨钢材,打烂了4000把铁锤。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1977年5月1日正式通车了。 在绝壁中凿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200余米的石洞——郭亮洞,几乎是个现代愚公移山的故事。每个穿行在郭亮洞的人,都不能不惊叹这个壮举。村前有石碑记载着这一历史事迹。 “喊泉”:泉眼高悬于百米之上,似龙头在喷云吐雾。滴水从绝壁顶上一空心圆洞中直落下,远看恰似“龙须”。人站在其下,一声高喊,泉水流量便有所增加。 走在郭亮洞内,你会发现外侧凿有35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天窗。天窗是为了便于清排施工中的石渣,如今已经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身处其间,仿佛置身苏州园林内的游廊粉壁上的花窗,移步一景,引来无数游客拍照留念。不过驾车的人都无心看风景,因为“隧道”坡度大、急弯多、路面窄,对面还常有车来“挤兑”,行车难度足可与蜀道相提并论。 不少来郭亮参观的外国游客,都为绝壁上的隧道感到震惊,他们称郭亮洞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洞的开通,最为重要的是为郭亮村的经济发展与外界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郭亮村美景:
自2000多年前秦汉开始,晋陕一带人家逃难来如今的郭亮村,落户生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末年,逐渐形成村子。 关于郭亮村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王莽时期(公元8年-公元23年)农民{lx}郭亮兵败失利后,退守太行山,曾在这里驻扎,欲凭借太行绝壁固守。之后,他的义军被数万名官兵围困在绝壁上,眼看粮草皆无,郭亮心生一计,命士兵将一面鼓与一只羊悬在绝壁的树上,被悬的山羊四蹄乱蹬,发出咚咚的击鼓声。官兵听后,误认为郭亮准备大战,暂时按兵不动。郭亮看到时机成熟,率义xx绳索吊下绝壁,火速转移。两天后羊死鼓息,官兵方知上当。 后人为纪念郭亮的勇气与智谋,将郭亮将士驻守的山崖称为郭亮崖,崖上的村庄也由此得名。 郭亮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提供食宿,住宿每人每天不到10-20元即可,吃的方面丰简由人,也很有乡土特色。感觉那的民风的确淳朴,我们晚上睡觉也都不用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