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方法,只有突破传统的经验鉴定模式,从胎土和釉体必然发生:由新生到老化这一本质变化的自然法则去认识、去研究,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瓷器鉴定方法不能局限于宏观方面的研究,还必须从微观方面入手,利用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去分析、去研究古瓷器与作伪瓷器不同的微观物理现象。分析哪些微观物理状态是器物内在的变化原因引起的,哪些是外在原因引起的;哪些是人力可为的,哪些是人力不可为的;特别要精心分析自然物象状态与人为物象状态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区别,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达到理性认识阶段。 对古瓷器的研究和鉴定,就是破译古瓷器承载的历史信息密码的工作。学过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陶瓷器是由多种化学元素化合而成的化学分子组成的物体。而化学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是时刻处于运动之中的。有运动,就必然有变化。瓷器的分子结构,受到外界各种化学元素、磁场、电场、各种力和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后,瓷器内部的化学元素就会与外来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瓷器胎釉的分子结构就会不断改变。 这种由瓷器外围的化学成分引起瓷器内在的分子结构改变,从而使瓷器胎釉的性质发生变化,就是瓷器最本质的变化。瓷器的胎釉不断进行内部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瓷器从新生走向老化、走向衰亡的过程。 真品瓷器的釉质和胎骨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经过漫长时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具有历史变化层次感的物理状态、特征,以及胎釉同步老化后,自然表现出来的那种浓厚的古朴气息,是xx大师无法仿制的。目前的鉴定模式和方法只是根据鉴定者个人的经验,对器物的形制、饰纹、彩料、胎土、釉层、工艺、款识的表面现象进行综合鉴别,缺乏对瓷器本质变化的研究。 器物的形制、饰纹、彩料、胎土、釉层、工艺、款识等表面现象都是当今的伪造大师人力可为的。他们的“xx品”虽然不可能达到与真品无别和“神是”的程度,但也足以令大多数人真假莫辨。当然,真品与伪品所表现的气质是不同的(真正的古瓷器具有浓烈的古朴气息)。这种气息就像京剧演员的气质与流行xx相比一样,他们穿上同样的服饰,行家也能从气质上分辨出谁是京剧演员。 出土瓷器在土壤里经历过几百年的化学反应,胎骨和釉体在老化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温度、湿度、酸碱类化学元素、冷热、压力、引力、排斥力和磁场、电波、放射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器物的分子结构在外来元素影响下,发生电子吸引或逃逸的运动变化,产生了新的化合物,使原有的化合物性质发生了变化。新产生的化合物要在物体内得到合理的位置,物体就会随着电子流的运动而缓慢地进行有序化的内部结构调整,以使物体的结构得到相对的稳定。 通过高倍放大镜或者显微镜,可以清楚看到出土瓷器的釉层上和釉层里,必然会生长出各种化学元素化合而成的水土沁斑和呈晶莹半透状的银白色、灰白色或者白中泛黄的土锈花结晶。这些土锈花结晶呈不规则细小斑点或者斑块。有些釉面上会产生半透明微细晶粒组成的烟雾状、流云状、圆圈状等多种形态、多种颜色的结晶斑,釉层内部也生成有乳白色或黄白色的絮花状粉化斑,或者是透明的聚生水晶状、雪花状、玻璃碴状等各种形态的结晶体。有些结晶体表现为极细极短的“毫毛”状或短纤维状,类似于磁铁吸附的细毫状铁末(这种结晶多隐藏在南宋的官、哥窑瓷器的釉层中,要用40倍以上的放大镜,以{zj0}的眼力,平心静气地观察)。 这些有着独立表现形态的结晶体,就是化学成份在漫长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按照“物以类聚”的自然法则进行有序排列的结果。这种瓷器本质变化自然表现出来的胎釉老化特征,与人为的伪造结晶有着明显的差别。伪造的结晶形态单一,几乎都是如同霜状的银白色结晶,而且几乎都在釉体的浅表层或者在开片纹处,有些在釉面微有磨损处形成灰白色条块状,类似于自然土碱,但都有明显的人为痕迹。伪造的老化状态有一个规律:釉面受损失去光泽,人工痕迹明显;自然老化的釉面光泽莹润,毫无人工痕迹。自然老化是物体内在的化学成分在自然环境中与外界的化学成分在漫长的时间里经过缓慢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物理状态,它不是人为手段急速促成的腐蚀状态。 目前,人们尚未重视胎釉老化这一本质变化特征的研究价值,更没有人去认真研究自然结晶与伪造结晶的细微差别。 高岭土淘洗纯净、陈腐时间长、制作精细的瓷器,瓷土结构紧密。北宋的汝窑、钧窑和南宋的官窑与哥窑的瓷土,Al2O3 的含量都比高岭土的含量低,SiO2的含量又大大高于高岭土的含量;因此,普遍存在可塑性差一些,烧成温度偏低,音韵较沉、短促,烧成的瓷器不十分正圆,总有偏跛不平的毛病。 汝、官、哥瓷器都制作得比较小,以尽量保证烧成的瓷器正圆、规范。但就胎骨较厚、器型稍大的钧窑盆奁来看,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口沿偏跛的弊病。宋代瓷器的胎骨比起清朝的官窑瓷器不足细腻,不足滋润。 例如南宋官窑的瓷土,其二氧化硅的含量高达62~70%,而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只有14~28%,耐高温性能差,容易变形,因而扣击南宋官窑瓷器的声音低沉、短促。后仿的汝、官、哥瓷器,可塑性较强。因而可以烧制出较大的器型,并且不会翘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