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未来的物流枢纽
重庆,依水而建的山城,一条长江由西向东斜贯境内,江流穿行于平行岭谷间,切岭成峡,汇集众多河流。长江重庆段有近700公里,是我国西南地表水东泄入海的{wy}通道。重庆作为连接中国东西部、东西亚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加之凭借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自古以来就在物流上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直辖以来,重庆的物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物流业规模增长迅速。仅2008年全市物流业就实现增加值360亿元,完成货物运输量5.6亿吨。直辖以来年均分别增长15%和22%,物流业增加值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17%,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甚至达到20%。另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随着三峡工程竣工,长江的航运能力大幅提升,由此带来的是物流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物流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和货代等行业都已初具规模。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重庆,促进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加快融合。

 

    重庆的优势

    2009年国务院下发《物流调整振兴规划》,锁定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这三个城市作为西南物流区域的核心城市在物流上各有所长,重庆作为新兴直辖市,其特殊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首先,重庆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成渝、西陇海兰新、长江经济带、南贵昆等四大经济带区,辐射我国西南、西北、华中和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自古就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部地区{zd0}的商业重镇和物资集散中心。水路可直达长江6省2市,陆路与成渝、川黔、襄渝3条铁路干线和9条国道及2条高速公路相连,是长江上游{zd0}的内河主枢纽港、国家一级口岸和西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长江上游惟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水路)。三峡库区xx蓄水和通航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其次,重庆港通过不断发展,已形成以集装箱运输、特大重件运输、汽车滚装运输、件散货运输和仓储服务等物流业务为主的新格局,港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口趋完善。近年来,重庆集装箱运量每年以40%左右的速度递增。

    第三,重庆不仅有发达的工业体系,还有广阔的市场纵深。重庆以汽车、摩托车、化工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近几年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摩托车、汽车配件、陶瓷等产品出口量增长迅速,为重庆港提供稳定的货源。作为西南{zd0}的商贸口岸,其辐射面涵盖西南、西北和华中十多个省区。

    第四,重庆正面临着“黄金”政策机遇期。2007年xxx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已正式批准重庆设立中国{sg}内陆保税港区。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还将重庆定位为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西南物流区域核心城市。

    在这个重庆物流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我们也以{zxj}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对物流业进行了规划,主要目的是推动物流和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联动,促进物流与制造业的高效联动,提升重庆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gjj}物流枢纽的战略构想

    2009年11月,《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渝府发[2009]108号文件)正式出台,根据物流发展的{zx1}形势对重庆作为{gjj}物流枢纽,提出了新的战略设想。

 

    4项联动原则

    即坚持物流与产业联动,坚持多式交通联动,坚持网络与园区联动,坚持政策与服务联动。以交通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场为纽带,推动物流和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联动,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便利,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商机。

 

     3大总体目标

     即到 2020年,努力建成{gjj}综合物流平台、西部地区多式联运枢纽和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1539”工作战略

    即“一个工作主线”。实施“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主要构建重庆三大对外国际物流大通道。一是通过长江连接太平洋,从而成为我国既有的中西部内陆地区连接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的主要通道。二是通过“西北翼”即沿渝兰铁路、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连接大西洋。这与“古丝绸之路”的走向大致相同,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连接欧洲大陆的古老通道。三是通过“西南翼”即沿渝黔铁路、贵阳-昆明-大理-瑞丽出境,经缅甸中部城市曼德烈-石兑港连接印度洋直达中东和非洲,再通过地中海至鹿特丹港。这条通道走向则大致相当于我们熟悉的“茶马古道”,是中西部地区连接南亚、中东地区和非洲的便捷通道。

   “一江两翼三洋”带来的时间优势非常明显,以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货物为例,如果经长江出海,绕马六甲海峡至鹿特丹港至少需要45天。而经长江水运至重庆,再由“西北翼”至鹿特丹港只需15天,至少节省30天。经长江水运至重庆,再由“西南翼”至鹿特丹港也只需30天,至少节省15天。运距上,两条路线都能缩短6000公里以上。

   “一江两翼三洋”对外物流大通道战略实施之后,获益的还不仅仅是重庆,更包括三条通道路经的省市以及辐射的广大腹地。目前,该战略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xx和国家相关部委的日益重视。德国铁路、香港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正在分别进行“西北翼”和“西南翼”的通行试验,并表示一旦该战略研究成熟、规划并付诸实施之后,将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物流格局,对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欧洲、西亚、南亚、中非之间的物流运营模式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规划“五个级次物流区域体系”。{dy}层级是{gjj}物流枢纽平台,即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三基地四港区”。赋予一些前景优良的企业以明确的定位,如南岸区的东港港区,就将作为全国物流规划布局网络中重要的中转枢纽节点和多式联运中心,成为承接西部对外贸易的前沿之一和西部地区物流资源整合核心平台之一。带动和辐射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重庆主城区长江南岸最重要的陆路口岸型综合大型水港和南岸区未来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战场”。第二层级是包括万州、涪陵、长寿、江津、永川在内的五大市级物流枢纽。第三层级为包括黔江-秀山、合川、南川-綦江、忠县-垫江(石柱)、奉节的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第四层级指的是五大专项物流园区,分别是化工、汽车、高新、金属材料和农产品(冷链)。第五层级则是若干城市的配送中心。

    “三大层级物流通道网络”。{dy}层级,依托国家规划的成渝、渝包、渝汉沪、渝湘闽、渝黔至桂穗、渝兰至西亚、渝京至远东、渝滇至东南亚等八条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呈放射性构建我市对外物流通道网络。第二层级,依托交通运输专项规划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布局市域内物流通道。第三层级,依托交通运输专项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以及“三基地四港区”物流规划节点,布局主城区集疏运系统。

    “九大物流重点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特种商品物流发展工程,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工程,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物流技术攻关工程,应急物流工程。到2012年计划实施179个项目,总投资约1655亿元。

 

    发展重庆物流的具体规划

    随着全球运输服务进入综合物流时代,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中的主要环节,其功能已由传统的装卸货物的转运地向着综合物流中心的角色转变,港口开展物流服务已成为港口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趋势。

    目前,重庆市结合国家规划布局在重庆的综合交通运输节点,正在以构建“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为主线,秉承“交通为基础,产业为支撑,市场为纽带”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理念,在主城郊区布局“三基地四港区”。

    所谓“三基地”,{dy}是团结村规划铁路物流基地,这一规划是依托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在重庆规划建设的集装箱节点和西部{zd0}的铁路枢纽编组站,并结合主城铁路枢纽调整对铁路口岸资源所做的重新布局,主要集聚辐射信息、轻纺服装、家居建材、五金、机电等适应铁路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第二是江北国际机场周边地区规划航空物流基地,这个基地主要依托全国xx机场之一的江北国际机场和{gjj}空港保税港区优势,主要集聚辐射电子信息、快递业务、xx时装、生物医药等适应航空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第三是依托国家规划公路网在重庆形成的{gjj}公路节点,在巴南区南彭镇规划公路物流基地,主要集聚辐射都市轻型工业、机电、农产品、精密机床与模具等适应公路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所谓“四港区”,即是在主城长江沿岸规划布局的寸滩港区、果园港区、东港港区、黄磏港区。寸滩港区依托长江和水港保税区,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贸口岸,承接西部地区外贸集装箱物流,分担九龙港既有集装箱部分功能的外迁任务。主要集聚辐射适应水运物流、外贸物流、公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果园港区依托长江和口岸布局调整,形成重庆集聚辐射西部地区内贸物流的主要水港和西部地区重要外贸口岸,主要集聚辐射汽摩制造、装备制造等适应水运物流、内外贸物流、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东港港区依托公铁水以及江海联运优势,形成重庆主城区长江南岸最重要的陆路口岸型综合大型水港,辐射西南地区,主要集聚辐射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汽摩、消费类电子、农产品等适应水运物流、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黄磏港区依托公铁水联运优势,形成集聚辐射西部地区内贸物流的主要水港,分担九龙港既有大件和重装功能的外迁任务,主要集聚辐射冶金、农产品等适应水运物流、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三基地四港区”目前的建设情况都发展良好。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已经建成,22平方公里的物流发展规划基本完成,正在完善,已经具备大规模招商的条件。江北国际机场正在实施第三期改扩建工程,将增加一条跑道,提高运能,同时,空港保税区物流设施已经动工建设,计划2010年建成投运。其50平方公里的物流发展规划已经启动研究,计划也在2010年一季度完成。南彭7平方公里的公路物流基地规划已经形成初步成果,正在完善中,即将对外招商。寸滩港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运,二期工程和水港保税区一期围网工程都将于2010年初建成投运。东港港区的重点工程东港集装箱码头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五年后,东港将建成10个泊位,形成年集装箱130万标箱、汽车重载滚装20万辆、件杂散货300万吨的吞吐能力,成为“重庆主城区、长江南岸的{sjj}物流港”。另外,果园港一期工程即将完工,黄磏港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四个水港港区建成后将形成年运输集装箱520万标箱、商品车滚装150万辆、汽车重载滚装50万辆、件杂散货900万吨的能力优势,特别是水港保税区的建成投用,为西部内陆地区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实现物资东西向交往、江海联运奠定了基础,更将凸显重庆作为内陆地区开放高地的地位与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着力推进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三基地四港区”、五大市级物流枢纽、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五大专项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这些项目一旦建成投用,将极大提升重庆对周边货物的集聚辐射功能,助推重庆成为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有助于完善中西部地区国际物流服务功能和公铁水联运功能,对中西部物流产生重大影响。

    今后的一段时间重庆物流业发展还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二是培育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三是改善物流信息化、物流标准化等物流发展软环境,四是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我相信,将重庆建成未来的物流枢纽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重庆,未来的物流枢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