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道小车撞货车车主弃车消失/图- 本地新闻网

????小轿车突然冲向正在补胎的小货车。记者孟祝斌/摄

????(记者 林良田 实习生 宋凯欣)前晚10时40分许,天河区中山大道天河公园附近,一辆小轿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冲向路边正在补胎的小货车。蹊跷的是,事故发生后,轿车司机爬出车体,锁住车门,悄然离去,留下货车车主独自等待交警处理。事故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小货车司机汪师傅讲述,事发时,他正停车在路边补胎,不料后面突然冲来了一辆小轿车。“我还专门在车的后面放了两个雪糕筒,以警示后面的车辆注意。”放置的路障被飞速行驶的小轿车撞飞后,径直朝汪师傅撞来。“太危险了,幸好当时我们刚把轮胎卸到路边,才没有被他撞到,不然我可就危险了。”但令汪师傅感到奇怪的是,撞车后,小轿车上走下来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一句话不说,只是不停地打电话,之后就离开了。“我看他下来,赶紧上前问他受伤没有,可他就是不理我,打完电话就走了。”汪师傅说,他怀疑司机是醉酒驾驶,为了逃避处罚才想出逃离现场这一招。

????晚上11时20分许,小轿车被交警拖走时,司机一直未现身。

?

?

黄埔大道施工方曾在围蔽区域外围出一“鼓包”,车流到此拧成麻花 本报记者 黄巍俊 摄 

华侨医院公交站对交通影响很大,解决方案久拖不决本报记者 黄巍俊 摄 

文/本报记者 蒋铮 孙朝方 蔡惠中

编者按 

在广州开车,常常听到电台播报路况信息,罗列一通主干道路名称后,往往是基本都“行车缓慢”的报道。其实播音员大可省省气力,只要说说哪些路不塞车就行了,不过那样极可能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

我们关注黄埔大道塞车,其实就是关注广州的道路交通现状。之所以聚焦黄埔大道,是因为它的“栓塞”很典型:

它具有广州“凡大道必不畅”的通病―――进出城区的门户、连接区域交通的动脉、百姓出行的重要途径―――这样的道路,多数时候是很拥堵的,高峰期间尤甚。

它也有缝缝补补“拉链路”的共性―――黄埔大道通车后,前前后后经历了挖隧道、建立交、修绿化带、受内环、地铁施工影响等一波接一波的“阵痛”。

这样的状况,早就不是新闻,“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广州人已经一遍遍问过自己。人们等待的早就不再是“交通拥挤是大城市通病”这样的“外交辞令”。广州要向大都市演变,一定要先经历“大堵市”的“阵痛”吗?

关注黄埔大道,是新一轮的求解。

可是一圈采访下来,记者听到的是各职能部门各诉苦衷,各有难处。除了原本的问题仍然留给自己,还冒出以前难以想象的新课题:政府要挪一个公交车站,遇到了仿如“入世”般艰难的“谈判”;市政工程施工占道围蔽,原来要提前一年打报告申请迁移管线……

这些“新课题”,其实也都是老问题,黄埔大道有的,广州大道有,中山大道也有。广州的交通已陷入困局,黄埔大道只是困局中的迷局,人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对这样那样问题的“合理解释”,而是谁来收拾乱局?


先天不足

规划设计太粗糙

“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岛上,南北走向每隔80米就有一条支路,东西走向每隔250米就有一条支路,路网纵横密集,而且几乎全部是单向车道,车流自然流畅。”今年国庆期间,规划师王先生前往美国考察,深有感触,“广州黄埔大道和北侧的东西走向道路―――中山大道,距离是1200米;最堵塞的暨南大学段,600多米的距离,没有一条南北走向疏散道路!怎么可能不堵!”

先天规划设计太粗糙,让黄埔大道走上“越来越堵”的不归路。五六年前,黄埔大道双向16车道的宽敞路面,让车辆一路畅行;而今随着周边新社区越来越密,再宽的道路都无法“独挑大梁”。没有周边路网支持,一旦主路堵塞,xx无处“泄洪”。

从黄埔大道华南快速干线出口立交向西,距离最近的一条支路陶育路约700米,其次是陶育路西侧100米外的石牌东路,再往西则要到距离石牌东路500米的石牌西路。这三条可供用于疏堵的道路,全部通往北侧700米开外的天河路(中山大道西),而后者由于建设BRT,也一直是塞到一塌糊涂。“这种路网,意味着假如塞在黄埔大道,就别无选择,只有一个‘等’字”。

要想弥补规划不足,打通南北“xxxx”道路,缓解东西向主干道压力,对黄埔大道而言又谈何容易―――

仅暨南大学一个单位,就让600多米长的道路无法分流,反而增加了华侨医院、暨大正门两处出入“添乱”口;石牌东路和石牌西路之间,倒是有四条小路似乎能帮助司机“逃出生天”,但这只是美好的想法,这几条全部是通往城中村的“断头路”,要想打通,拆迁补偿费用动辄几千元每平方米,政府有没有魄力出、有没有财力出?都是个问题。

施工单位

“我们比窦娥还冤”

黄埔大道施工工程,有没有“圈地怠工”?工程负责人觉得“比窦娥还冤”―――

“你知道黄埔大道下面埋着多少管线设备吗?电信、电力、水管、煤气管、渠箱……全部要迁移或者保护,否则直接引发停水、停电、断网甚至污水横流的恶果。”这些工作涉及到几十个部门,都要一一协调,排期开展施工。”“有时市民看工地上一个人都没有,其实并不是在休息,而是等供电局告知周边市民准备停电后,然后关闸、迁移电箱。这种工作不一定要在工地里大兴土木,却是不能不做、不能不等的工程。”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有的迁改工程,需要提前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就申报有关部门。

“比如前段时间黄埔大道西往东方向、马场路附近凸出来的围蔽位,现在已经还路于民了,当时占用两车道,虽然在围蔽时已做好交通措施,原本的车道数量不变,但是因为‘鼓’起一个‘包’,就被老百姓痛骂……”这位负责人介绍,此处是一个水泵站的施工位。由于隧道的整个支护桩是连体结构必须整体施工,否则未来水泵站便会漏水,挖掘也必须整体挖掘,所以这部分围蔽是不得已而为之。

有市民提出,既然迁移管线要花时间,不妨先把围蔽“缩”回去,等准备都做好了,再重新占道围蔽。这位负责人解释,只有恰好在紧靠围蔽的外沿地段发生这种情况,才有缩减围蔽的价值,而很多情况都发生在围蔽的中心地带,即使这一点面积不施工,也“帮补”不了交通。

也有的市民希望:既然是“阵痛”,就“长痛不如短痛”,全天24小时施工,快手快脚做完大家都轻松。对此,工程人员的答复是:“我们非常想,但是政策不允许。”

比如说工地出土这个环节,整个黄埔大道隧道工程需要运出去8万至9万方土,但迄今为止只出了不到两万方土。“广州市规定,泥头车只能半夜运输,这些泥土也只能等到半夜才出土,{yt}24个小时里,能出土的时间不足1/3,工程进度无法加速。”据了解,工地上虽然安排了24小时三班倒工作制,但到了晚上,真正能开展的作业面非常小。

工程本身的技术规范要求,也常常造成“怠工”的假象。“混凝土好几种凝固期,在浇筑完毕后,必须要等7天到28天不等,不能施工,要等待混凝土牢固。”


难以补救

疏堵措施屡遭卡

既然路网规划先天不足,就只能在补救措施上找出路。10月21日,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举行现场会,当场拍板拿出八项措施疏堵,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措施尚未实施。有关人士透露,不是政府不努力,实在是协调难度不小。

华侨医院公交车站的“三江并流”之处,是整个黄埔大道“动脉栓塞”最厉害的地方,此处是华快出口,至少产生两车道车流,全部往黄埔大道主线汇集;公交车要往边道靠站,总计29条线路之多;华侨医院的出入车流,横切整个车道……在八条措施中,其一就是迁移这个公交车站,转而在华快桥底设置港湾式车站。

想法很好,但迄今为止,“港湾”站的用地还谈不下来。“也许老百姓会觉得好笑,广州市政府竟然‘借’不到一块几百平方米的地。但这就是真实情况。”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这块地的使用权属于华南快速路公司,政府部门不能以行政命令去要求企业,就只能“谈”,既然谈不妥,那就只能拖。为了改善公交车站周边路况,交警不得不划出长实线,让包括公交车在内的所有车流,都尽量不变道行驶。而跑马地花园封闭的规划路,至今也没有谈下来。“社区路要打开给社会使用,如果社区居民不答应,政府也没辙。”这位人士告诉记者,“反而是政府企业好说服。部门和部门之间谈,很快就能达成一致。比如说借用猎德污水处理厂内部的东西向道路,方便华快南往北车辆避开黄埔大道,拐到临江大道上。这条路现在已经畅通无阻。但是由于道路本身的限制,只能走小车,不能走大车,对黄埔大道的疏解有限。”

疏导方案

借道华快略见成效

经过详实的采访,记者发现,黄埔大道塞车,只是怪政府“懒惰”,未免有失公允。但是,由于外行只能看热闹,内行却不肯说原委,老百姓看到工地静悄悄、车流乱咋咋,就难免认定是交警偷懒、工人“怠工”。

昨天下午,记者和黄埔大道沿线的一些市民交流,并尝试着解释了一番各个部门说法。听完说法,10位市民中,有7位表示可以体谅各方难处,但对于相关部门的“闷罐子”做法很不满意。孙先生说:“在施工现场,只能看到一张笼统得不能再笼统的‘某某工程正在施工,请市民谅解’的安民告示,没有任何说服力。”市民卢启明说:“老百姓为了广州市的建设,可以容忍暂时的不方便,但是至少要保留知情权。没有知情权,容易觉得被政府忽视。”

天天经过黄埔大道,记者也发现,在综合整治方案出台后,虽然车流依然繁忙,但相对于最恶劣的时候,确实也有一些改善。

首先是华快借出一条“逃生”路。

11月1日开始,华南快速干线的广园站、中山大道站、黄埔大道站三站之间实行区间通行免费政策。根据统计数据,比较借道前、后,在这三个站内进出的日均交通总量分别增加近一倍。其中黄埔站→中山站的日均交通量增幅{zd0},车流量接近过去的3倍,中山站→黄埔站的日均交通量增幅次之,车流量接近过去的2.5倍,第三是黄埔站→广园站,车流量是过去的2倍左右。

“借道华快不可能彻底解决黄埔大道、中山大道的堵塞问题,但至少是在最短时间内,给老百姓提供了一条南北向的快速疏散路,给司机多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关人士表示。

有市民建议,进一步扩充华快的免费区域,比如南延至海珠区新港路,以更好地实现疏导作用。有关人士答复,免费容易、埋单艰难。

据了解,免费车辆约1.5万车次/天,按照4元/辆计算,就是180万元/月,免费8个月的成本就是1500万元。“这笔费用由广州市政府出,归根结底还是广州纳税人的钱。假如免费区段不断扩大,财政上过于倾斜黄埔大道周边交通,对于不使用黄埔大道的市民来说,他们肯不肯接受这个成本?”有关人士反问记者。

其次,绕行珠江新城有成效。昨天下午5时,记者从番禺出发,经过华快抵达黄埔大道出口,经过沿着高架桥的调头车道,转入平云路-猎德污水处理厂道路-临江大道,沿着珠江一路西行,再从华穗路转出黄埔大道,经体育东调头位回到黄埔大道西-东风路东一线。虽然有些绕,但至少不用“熬”车流,全程费时23分钟,假如走黄埔大道,可能时间要多两倍。


天河交警大队长吴泽驹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保证:

非高峰时段,科韵路→中山一立交最多不超过45分钟

本报讯 记者蔡惠中、蒋铮、孙朝方报道:“吃力!”广州交警天河大队吴泽驹大队长如此形容眼下的工作状态。昨日,《羊城晚报》记者就黄埔大道成了广州堵车头号黑点专访了在天河区任职了5年的他。

吴泽驹说,天河首先属于一个东西狭长的交通形态,北有铁路、南有珠江。制约道路交通的因素很多,对交通组织非常不利;其次,天河的路网极度缺乏,又处于广州城市东部的咽喉位置,过境车辆和生活车辆在一定的时间段会密集汇集;还有珠江新城与体育中心两大商务区缺乏有效的路网连接。用吴泽驹的话形容:“看似四肢发达,但是心脏梗塞”。他说,目前猎德大桥系统工程、BRT快速公交系统以及地铁施工、珠江新城建设等都对道路交通有较大的影响。

交警应对

堵车怎么办?

首要:有堵车必有交警

措施:为大局牺牲局部

交警目前有什么措施应对黄埔大道大堵车?吴泽驹说,{dy}是“有堵必有警”,在道路出现拥堵的时候,交警一定会出现进行疏导和指挥;二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及时发现警情和24小时监控施工点的变化,同时调配警员处理,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宏观地进行区域性指挥;三是根据道路交通流的情况,对车流适时调整,并做新的应对方案。如合理拉长部分道路交通流交织的距离,进行实时控制车流量,制定新的应对方案减轻道路通行压力。如早前将华侨医院门前右车道的虚线改实线,就是为了不让公交车乱变道干扰其他车道的有序流动,警方还在该处安装了摄像头拍违章,加上之前封闭了一条左车道,效果是车龙虽然变长了,但瓶颈不那么突出了,事故少了,车流也顺了。此外,将石牌东路改向的方案,也是同样目的,不让任何支流车辆干扰主流车辆,换句话就是牺牲局部保证大局。

交警自评

做得好不好?

现状:目前还是可控可管

担忧:轻微事故分散警力

黄埔大道从科韵路至中山一立交的长期堵车状况让市民怨声载道,吴泽驹解释,在早上7:30至9:30,下午5:45至7:00的交通高峰期,通行压力的确非常大。吴泽驹说,黄埔大道原来单向五车道,因施工勉强保留了四车道,同样的车辆通过,肯定会缓慢。但他强调黄埔大道除了受天气、严重交通事故等特殊因素影响,不可能出现xx堵塞的现象。对于有网友发帖说曾在暨南大学门前堵了两小时,吴泽驹强烈保证,在非高峰时段,从科韵路至中山一立交的通行时间,最多不超过45分钟。而对高峰时段,通行的时间需要多久呢?他就没有正面回答。

那天河的交通管理是否就做得很好呢?吴泽驹回答:“目前还是处于可控可管的状态。”他说,目前天河交警大队管辖的区域是111平方公里;主干道总长165公里。大队的交警编制为208名民警,220名交通协管员。除去休假、培训、后勤、事故处理等,每天的平均警力在140人左右,按照交警勤务24小时工作的原则,每天每班上岗执勤的交警约为40人左右,而每日接警数在350-400宗。

40人的警力管偌大的天河,显然不够,但85%视频监控覆盖率是天河交警的千里眼顺风耳。吴泽驹说,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的接警准确率达100%,还可以宏观、实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合理调整。他也承认现时的问题:每天的轻微事故由于保险公司现在采取了“懒政办法”,导致交警的工作量大增,这类的警情约占每天接警量的20%。另外,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也是一个拥堵因素。

主干道能否都禁止左行?

吴泽驹说,单向行驶是有效的改善交通的举措,局部禁止左转弯也是解决车流平面冲突的有效办法,之前在龙口东等路段实施就很成功。这个并不是广州xx的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的主干道,都已经实行禁止左转、设置单行道等方式了。

■记者观察

改善交通不是交警“家事”

在采访吴泽驹时,他委婉地说:“改善交通不是交警一家的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市民一同配合才能达到。”但他也表示,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有保证主干道的畅顺才能真正地改善区域xx通的压力。就好比人的身体一样,动脉的血液都不畅,那xxxx怎么可以供血畅顺呢?

其实,天河的交通疏导问题,应该站在整个城市交通的高度去考虑。在城市的道路交通流出现接近饱和、已经饱和甚至超饱和的状态下,牺牲个体的利益,才能顾全整个城市交通的需要。现在天河的交通不能说等到占道施工结束了,就会有根本的改善,毕竟完善的道路网是交通顺畅的基础。一句话:城市的交通组织不是一个小事,而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工程。 (蔡惠中)

(编辑:Robby)



不到一公里走了15分钟,车主称改向措施意义不大

昨日是石牌东路北往南单行改为南往北单行的{sg}工作日。记者并未在现场及周边看到有关部门所希望的“缓解黄埔大道交通压力”的景象出现。上班高峰,黄埔大道东往西方向塞车依旧。

车龙被堵绵延700米

8时许,正值上班高峰期,记者注意到,从华南快速黄埔大道出口处进入黄埔大道东往西方向的车辆,1分钟内就有20辆之多。由于猎德大桥北延线黄埔大道隧道施工围蔽仍未拆除,黄埔大道东往西方向在暨大正门门前就开始出现拥堵现象。

8时30分,交通拥堵现象达到高潮,东往西方向车龙最长延伸至员村一横路位置,绵延长达700多米。一位王姓车主8时20分下华南快速进入黄埔大道,可马上被堵,“从暨大门前到体育东路不到一公里的路程,竟然走走停停花了15分钟!”王先生气愤地说。

1小时仅分流廿辆车

虽然交警部门安排交警和交通协管员分别在陶育路口、石牌东路口进行交通疏导,指引车辆进入上述两条道路分流,但由于不是强制性措施,甚少有车主进入。记者发现,在9时至10时一个小时里,从黄埔大道转入石牌东路的车辆仅有二十几辆,对黄埔大道压力分流作用不大。

“石牌东路不让左转进天河路,走它意义不大。”广州白马出租车公司张姓司机对记者说:“如果我要到天河路上某个地方,那我就直接从华南快速中山大道出口下,然后掉头就好了,如果我从黄埔大道下再走石牌东,根本连天河路的边都到不了,只能往中山大道东边走。这不是绕圈吗?”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车主进入天河的目的地,都是天河路岗顶段的繁华地段,而按照上述“单向循环”行驶,车流根本进入不了,这也成了石牌东改向后甚少车主选择的主要原因。

从11时一直堵到16时,暨大西门前几成交通黑点

石牌东路改向后由于没有多少车走,所以该路段车辆行驶十分顺畅,不过出了石牌东往东走可就不好走了:昨天一整天,暨大门前中山大道的西往东方向一直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记者在暨大门前天桥上观察发现,堵塞最严重的路段恰恰是暨大正门至西门间这一段大约500米长的BRT施工段,虽然围蔽已被拆除,但BRT公交站还是占用了两条车道,将中山大道西往东方向从中间分割成两条路,一条路可以上华南快速干线,或是从旁边进入员村区域,一条路则是直行的中山大道。由于BRT施工段加上公交车站密集,南侧车道被无数公交车堵得水泄不通,而北侧车道中不乏因没有指引而不懂如何取道的车主,进入车道后才发觉无法上华南快速――于是出现了不少小车临时停车缓慢掉头的现象,又导致塞车。

11时一直到16时,该路段一直出现交通拥堵现象,俨然成为新的交通黑点。


黄埔大道塞车严重,人大代表建议――

借道马场 打通围墙

“解决黄埔大道由西往东马场段堵车的问题,有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就是借道马场和打通马场6-7米的围墙。”广州市人大代表何继雄昨日在天河区视察时提出如此建议。

何继雄说,黄埔大道塞车严重,建议从黄埔大道隧道口开始,将黄埔大道西往东方向车流,分流南行由海乐路经海安路进入马场,再由北门重回黄埔大道。“我们只需借道马场半年时间,待BRT工程完工,就可封闭马场围墙,恢复车流走黄埔大道。”

市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首先,赛马场归属方为国资委,如果要拆迁改变,审批手续相当繁琐。其次海乐路目前已被封闭,将狭窄的车道提供给行人行走,如果再度放开,行人势必无路可走,只能涌上黄埔大道,反而还加重了交通压力。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按照何继雄的方案实施,必须首先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何继雄颇有信心地说:“为了交通问题,华南快速现在免费都可以,国资委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华快立交桥底拟增便道

天河交警大队大队长吴泽驹昨天在随行市人大代表视察时表示,为了缓解黄埔大道交通堵塞问题,目前交警部门拟在华快立交桥底做一条便道,使得从“广东人家”处出来的车辆不需违章就能直接东行。(牟晓翼、张薇)

(编辑:Robby)


■关注交通拥堵

据称这一建议已被交警部门接纳并将于近期施工

苦堵:场面震撼的大塞车――眼下广州常见的一幕 本报记者 朱文海 摄

苦跑:BRT岗顶站围蔽施工,市民乘车要赛跑 本报记者 陈文笔 摄

本报讯 记者吴彤,通讯员田禾、黄焕葆报道:昨天,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天河区联组开展视察活动,对目前公众最关注的天河交通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开“xx”。

受市政工程等原因影响,天河中心区交通问题是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市人大代表何继雄建议在跑马场路段设立便道,让由西往东的车辆借道珠江新城直接进入黄埔大道西,缓解黄埔大道隧道一带的交通堵塞。据悉,这一建议已被交警部门接纳,将于近期施工并投入使用。

提出此项建议的何继雄代表此前曾任冼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赛马场即是其辖区,他算是当地“地胆”。他特意向有关部门建议,为了减少黄埔大道隧道口附近的交通压力,部分由西往东的车辆可以由冼村路口借道珠江新城的海乐路、海安路进入马场路,然后由马场的小西门进入马场,通过马场从小北门出黄埔大道,在右转车道上顺行100米左右进入到黄埔大道西主车道。何继雄说,这个措施实行后,将会大大减少堵塞在黄埔大道马场路段的车流。


?

《沁园春?雪》之广州交通版

南国风光,千里烟封,万里尘飘。

望天河内外,工地麻麻;

内环上下,车浪滔滔。

人流似海,车龙如潮,欲与珠江竞浪涛。

工作日,看地铁公交,xx热闹。

规划如此精妙,

引无数白领被迟到。

惜BRT通道,仍未砌好;

月票优惠,纯粹胡闹。

羊城之骄,中山大道,处处开工挖地道。

俱往矣,数何处更堵,还看明朝。

■大城小议

“趣搞诗”解读

□何龙

中国现在最生动最风趣的文化在哪里?毫无疑问,在民间,在网络,在手机短信里,在饭桌聊天中。坊间近日流传的《沁园春?雪之广州交通版》的“趣搞诗”(不是恶搞)就是一个例证。

“南国风光,千里烟封,万里尘飘。”夸张吗?一点也不。放眼城中,所有平面物体上,灰尘都可以找到它的落脚点。广州的尘土如此猖獗,是因为眼下城中犹如一个巨大的工地。岂止是“中山大道,处处开工挖地道”,黄埔大道、天河东路、东风路、环市路……开挖的开挖,围蔽的围蔽,条条道路成工地。建地铁,建BRT(正好是拼音“不让通”的{sg}字母),建高架路,挖隧道,设围栏等等,本是无xx议,但这些工程“扎堆”阻路,市民出行不便,就要问责政府了。据说许多工程是为亚运而开,使得“汽车障碍大赛”成为亚运会的“预选赛”。对广州居民和过客来说,“百米赛”变成了“马拉松”,上班族人人都成为“昭(朝)君出塞”和“晚君入堵”。亚运日期早已设定,为什么都像开Party(舞会)一样赶在一起施工呢?

有人说现在广州交通恶劣是将来交通改善前的阵痛,可是这远不止是阵痛,而是一阵接一阵的痛苦,而且还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有“俱往矣”的那{yt}哩!

“民间文化”发达,大都反映了与民间相对的那种“文化”的堵塞―――这种“文化”就像广州现在的交通。

(编辑:Robby)


大道之堵于斯为盛

鸟瞰黄埔大道施工现场和周边交通情况,一个字:挤!

据施工现场附近居民反映,工地围蔽后,里面久不见动静,数月过去只是刨出些许深坑

小事故后要保持原状等交警或保险公司人员到场,这个规定一直在为“添堵”做贡献

制图:肖遥

文/本报记者 孙朝方 蒋铮 蔡惠中

图/本报记者 黄巍俊

“半小时能过石牌西就算烧香了”,广州市民李彬瞅着望不见头的车龙,一脸无奈。

早上7时50分出门挤上公交车,20分钟抵达员村山顶,尽管预留了堵车时间,她仍不知道能否在9时前回到东风西路的公司上班。一个月里,李彬已迟到四次。有此“不良记录”的,在每天数十万途经黄埔大道的上班族中大有人在。

这一切,皆因黄埔大道西急剧恶化的交通状况,其导火索便是猎德大桥北延线围蔽施工。

其实,黄埔大道塞车已是陈年顽疾,但今年国庆长假以来的这波堵车狂潮,把原本“时段性塞车”的黄埔大道,彻底打入了“全天候塞车”的深渊。尤其是暨南大学及马场路段,成了政府和市民言及xx的堵车黑点,至今仍无解救良方。

黄埔大道堵车之困,症结何在?是占道施工、规划设计先天不足?还是道路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缺位?除了显而易见的路面施工,市民无从知晓。每天堵在黄埔大道上的人们最关心的,是有什么办法、到什么时候可以不这么堵?每天“例牌”的堵车,真的避无可避?

连日来,本报记者蹲点黄埔大道塞车“最黑点”,问诊这条广州东西主动脉的堵塞之困。


“逃生图”

这张黄埔大道西交通的局部示意图,被网友戏称为“误入该路段司机们的‘逃生图’”。尽管言辞未免有过,但也十分生动形象。图中标注符号释义如下:

A 暨南大学

B 赛马场

C 猎德大桥北延线围蔽施工工地

{1}西往东方向右转进入马场路,可借道珠江新城道路前往临江大道、员村、东圃和华南快速干线

{2}{3}上立交桥可调头回黄埔大道西行或进入华南快速干线往番禺或北环、京珠、广深高速;不上立交右转可进入平江路、平云路往临江大道、员村、东圃或珠江新城

{4}石牌东路已改为南往北单行,黄埔大道西行方向车辆可在此右转前往中山大道

{5}华南快速干线南往北方向车辆可在此上桥前往黄埔大道,也可沿桥下调头车道经平云路前往珠江新城

{6}华侨医院车站,此处多路车流交汇,交通较为混乱

{7}华南快速干线北行入口,只能由黄埔大道东西向上立交桥进入

体验

塞车最“黑点”:员村山顶至石牌

一站路的西行“慢”记

黄埔大道曾经很通畅

如今却令人谈“路”色变

走过黄埔大道的人都知道,黄埔大道西最塞车的是暨南大学(华侨医院)和马场路段―――因为天天塞,而且是全天候的。

广州东部城区有三条东西走向的交通动脉:中山大道、广园路和黄埔大道。黄埔大道曾是三条干线中最畅通的,与比邻的中山大道比,不少车主喜欢走黄埔大道。如今,几乎每位受访车主谈及黄埔大道交通状况时都大摇其头,许多的士司机则直言“不愿去”,甚至在上下班高峰期尽量避开该路段,以致黄埔大道附近打不到车。

私家车、的士尚有“不走”的选择余地,很多上班族依赖的公交车则避无可避,每天数十万人要挤公交车走黄埔大道。堵,成了这些人们最痛彻的感受。

“一公里左右路程,起码要走半小时,这个月有四五次走了一个多小时”,市民刘小姐言及员村山顶到石牌西路段时,语带怨气:“9日上午,我坐137路公交车,8时24分到9时14分才从员村山顶到华侨医院站,而这仅仅是不到一公里的路……”家住棠下小区的刘军因为堵车,早上上班连续迟到一个星期,“从科韵路到天河东路,正常十多分钟的车程,但每天提早一小时出门,还是迟到,迟到一次要罚50元……”

近段时间,关于黄埔大道堵车话题的帖子充斥各大论坛,人们郁闷、愤怒、委屈,又很无奈。

在天涯广州社区,许多遭遇塞车之痛的广州市民大吐苦水―――“我早上7时30分坐518路车从棠下小区到广医附近上班,要9时10分后才能下车,差不多花了两小时,最塞就是从员村山顶至石牌这段,两个站要走一个小时,坐车到深圳也不过如此”,一位网友感慨:这段时间,广州起码有一半途经黄埔大道的上班族迟到。

一些同样有着“被迟到”遭遇的市民,还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交流起了避堵“偏方”:骑自行车快过坐公交;徒步走过塞车最“黑点”只要十分钟,然后再挤车。一位多次上班迟到的网友戏言,准备在公司打地铺。


说堵就堵xx不靠谱

同一段路打车贵四成

塞车有多“痛”?家住广州天河公园某小区的陈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痛苦”的上班车费单。

因工作原因,陈先生常打车去东风东路上班。今年9月,他在该区间打车19次,次均车费23.52元;本月以来打车17次,次均费用32.24元,其中最多的两次都是因为塞车,单程车费高达41元,而最少的一次也要28元。记者试了一下,不塞车的话,该区间的士费仅需19元。“我基本在上午9点后上班,这并不是交通高峰时段”,陈先生直言,这“堵”出的近四成车费,让他感到了压力。

目前,黄埔大道华侨医院(西行)路段是公认的塞车最“黑点”,西行车龙从科韵路排到石牌西的场景,已司空见惯。据调查,四成多受访上班族表示,因为塞车每天在路上要多花一两个小时。不少受访者提到,自从广州最近“大兴土木”之后,很多半小时路程,现在往往要走一小时以上。以往塞车基本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现在塞车有全天化的现象,即便在上午10时、下午三四时这些非交通繁忙时段,黄埔大道、中山大道等都照塞不误,甚至晚上10时后,黄埔大道华侨医院西行、科韵路等仍有大排车龙的“即兴表演”。

“每逢上班迟到之后,我总会对自己说:起床再早一点!出门再早一点!走路再快一点!但近一周来,着实被日益恶化的黄埔大道交通打击了。起床早,出门早,走路快都抵消不了道路堵塞、车辆堵塞。”一位网友在天涯社区灌水直呼:路堵!车堵!人堵!为何?

观察

但凡美名曰大道

多数拥挤如羊肠

言及塞车原因,部分受访者认为是占道施工造成的,但不少车主觉得,路网规划设计先天不足、道路资源配置不合理、车太多等才是堵车的关键原因,要更好地疏“堵”,还得交通部门拿出一套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来,并且启动交通应急机制,在交通繁忙阶段利用行政资源解决塞车问题。

有交通业内人士表示,黄埔大道是典型的广州路网结构,即以主路为干,垂直主干道派生了多条仅服务于某一区域的次支线,而相邻的次支线由于多数狭窄,有的还人为封堵住,不能联网为主干路分流。相反,从次支路驶出的车辆还要在主干道上路口掉头、转弯,加重主干道负荷。

还有市民表示,黄埔大道也好、中山大道也罢,广州但凡称“大道”之处往往就是交通不畅之地,这已不是什么新闻,而是司空见惯令人麻木的老黄历。这种现象的产生与xx,反映的都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只是现在人们看到的总是xx医头脚痛医脚的病急乱投医。

思考

“五问”黄埔大道大塞车

治堵治堵,越治越堵?

数月前,猎德大桥北延线施工,围蔽了黄埔大道双向三车道及中央绿化带约一公里,随即,该东西干线堵车情况迅速加剧。面对日益高涨的公众舆论,稍早前,广州市政府陆续推出“解救天河交通”计划,继“借道华快”后,又抛出缓解黄埔大道交通拥堵的“八大措施”,其后,在经历一轮不短的等待后,石牌东路南往北改单行等措施终于开始实施。

记者连日走访,对天天遭受塞车之痛的黄埔大道交通,仍有一些疑惑。

一问公交车道

一道实线搞得公交车排长龙?

本月中旬,翠湖山庄至华侨医院西行路段,公交车站的右侧行车道的虚线变成了实线;原先为缩减一条车道临时设置的“雪糕筒”,也变成了铁栅栏。

虚线变实线,意味着西行公交车要进入华侨医院站,只有最右侧车道“华山一条路”,华快黄埔大道出口的车辆不得不与公交车抢道。连日来,记者在华侨医院公交站看到,每逢早上交通高峰期,该站点进站公交车便排起长龙,多时超过20辆公交车。从华快下来和黄埔大道西行的私家车越道穿行,使本就拥挤的路上乱上加乱,出入华侨医院的车辆、行人,进出站的公交车、上下车的乘客,人车混杂成了“一锅粥”。

华侨医院公交站(西行)有29趟公交车停靠,按广州市的有关规定,在同一中途车站停靠的线路不得超过12条,此站远远超标。据悉,BRT公交开通后,原经中山大道的30条公交线路部分将改走黄埔大道,加入争道大军。

在华侨医院站,一些受访市民对公交车道“虚线变实线”表示“不解”。为什么公交车只能走最靠右的车道?为什么私家车已经满满三车道了,还要挤占公交车道?不是“公交优先”吗?本来黄埔大道没中山大道那么塞车,大多数车站都是两个站台。可最拥挤的华侨医院站不但没有两个站台,还要划一条实线“围蔽”。


二问华快免费

“三线”合一会否更添堵?

所谓“三线合一”,说的是马场立交掉头西行、黄埔大道西行和华快出黄埔大道西行的三条车流汇合。长期以来,这里就是交通拥堵的黑点。

据称,自“借道华快疏导天河交通”以来,车流量翻倍,分流效果尤其是缓解黄埔大道交通压力效果很明显。但也有车主觉得,“借道华快”后黄埔大道堵车问题未见xxxx,尤其是华侨医院至石牌西行路段,每天必堵。

记者观察,每天上午,华侨医院和暨大中间路段,场景真的很混乱:楼巴和私家车在此会师,致使桥上排起长龙。每天途经此地的广州市民易玲近两个月的统计发现,发生小事故的频率是三个早上两次。有受访车主认为,华快黄埔大道出口汇聚了南北双向来车,免费通行后车流骤增,对本就塞车的黄埔大道西行道路来说,无疑雪上加霜。要是能在河南增加华南快线免费出口,分流疏导效果会更好。

本报读者刘女士觉得,华侨医院这一小段路,有三个来车口、一个公交站、一家医院,如果无法改变三个来车口或医院门口,能不能改改公交站?

需要清楚的是,“借道华快”后,黄埔大道“三线合一”路段车流量是增是减?增减的是哪条线的车流?该路段会否因免费通行而加剧堵车?目前,尚未见相关的车流量数据公布。

三问“借道”临江大道

江边也很堵,何以假道?

稍早前,有关方面发布了八大措施配套“借道华快”,缓解黄埔大道拥堵。其中,通过临江大道分流被寄予厚望:将黄埔大道东往西方向车辆引向珠江新城、临江大道分流;黄埔大道西行车辆,利用琶洲大桥-阅江路-磨碟沙隧道-滨江路-各过江桥-中心区,或利用临江大道-广州大道-中心区。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目前由黄埔大道经平云路、平江路到临江大道线路已经打通,华南快线番禺方向来车也可以在员村一横路出口下来后,由上述道路转入珠江新城或临江大道,但借道该线路的车辆很少。因为宣传不足,不少车主还不知该线路已通车,记者看到,由黄埔大道通往平云路一段,聚集着许多搭客三轮车和流动食档,影响往来交通。对于将黄埔大道车流引入本就是交通“迷城”的珠江新城的措施,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不太可行。

近段时间,家住凤凰城的车主刘兴忠常常借道避“堵”,结果大都是兜了远路,费时费力又费钱。日前,上午上班的刘先生驾车到黄埔大道百安居路段时,发现西行车龙已塞到科韵路立交,便转道琶洲方向,又发现桥底大塞车,干脆上桥过河南绕行到东风东路上班,途中广州大桥和广州大道也是堵车。刘先生觉得,如此借道没价值,还不如在黄埔大道上跟着车流挪动。

根据官方疏导方案,黄埔大道西行车辆,还可借道琶洲方向或员村二横路走临江大道。记者访查发现,员村二横路平时就交通拥堵,而临江大道西行面粉厂路段,双向六车道变成两车道,加上该路口员村二横路往来车辆,交通高峰期堵车厉害,而且现场无人管理疏导。有车主认为,如果仅仅依靠现有道路疏导黄埔大道车流,不会有什么效果。

四问围蔽施工

能否更快还路于民?

目前,黄埔大道{zd0}的围蔽施工,是数月前开始的猎德大桥北延线黄埔大道-马场路隧道节点工程,双向三车道加中央绿化带,长700多米。

这一工程,被市民指为引发黄埔大道大塞车的祸首。细心的市民发现,该工程在围蔽初期,并未立即施工,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工地上也没看到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据介绍,该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工。那么,是何时开工的?是否以最快速度全力施工?能否全天候赶工,更快还路于民?目前,这些信息市民都无从得知。

对于该工程施工带来的堵车“阵痛”,受访市民均表示理解。但也有市民提出疑问:施工要围蔽那么长、那么久吗?谁来监管施工单位围蔽道路后的所作所为、有没有“磨洋工”?日前,因围蔽导致的塞车日益严重,在相关方面干预下,施工方拆除了马场路段的部分围蔽,恢复了一段占用的东行车道。

五问石牌东改道

为何车行寥寥似条“步行街”?

北往南单行,改为南往北单行,一条石牌东路,几度变更“朝向”,但能否真正缓解黄埔大道塞车?据记者观察,本周一开始,黄埔大道与石牌东交接路段拥堵情况比往日稍有好转,但交通高峰期,黄埔大道几个塞车黑点的拥堵状况未见明显改善。而石牌东的改道,却使本就因BRT施工等不堪重负的中山大道“雪上加霜”,改道后的{dy}个工作日便遭遇了最塞星期一。

昨天下午6时许,正值下班高峰,半小时里只有七八辆车由黄埔大道转入石牌东路,但在出中山大道时却遭遇堵车,一连几个绿灯,车子都无法转入塞得严实的主线。在非繁忙时段,石牌东路更像是一条“步行街”,这与南行时往来穿梭的车流形成强烈对比。石牌东改道,腾出了原来转入黄埔大道时使用的一条车道,但分流黄埔大道车流的作用并不明显。

根据交警部门的提示,原本从天河路穿石牌东往黄埔大道行驶的车辆,可以绕道华南快速路后再进入黄埔大道西行,借道这段华快目前免费。如此,并未绕开员村山顶至石牌西这一塞车黑点,有车主称“只是换了个地方排队”。

目前,每天无法经石牌东转入黄埔大道的车流量有多少尚不可知,这些车辆一头扎进岗顶,会否让岗顶这个交通黑点又“黑上加黑”?

(编辑:剑明)


郑重声明:资讯 【中山大道小车撞货车车主弃车消失/图- 本地新闻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