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红是非多”,近期湖南卫视{zx1}情感类电视节目《8090》背后的纷争无疑验证了这个道理。《8090》目刚刚热播收视率节节攀升,而后有网友声称该节目涉嫌xx,针对种种质疑,节目组坚称自己远未xx,并且不排除同业竞争恶意攻击的可能性。
相比其他节目,湖南卫视{zx1}推出的这栏定位于80、90后这一主要受众群的节目在定位和制作风格上不无高妙之处。事实也大抵如此,时下80、90后已是社会主体人群,几乎可以代表社会各个层面,情感故事包含了家庭、教育、两性情感等话题,因之,这档节目至少在内容更富多元化、包容性和颠覆性。
触及湖南卫视《8090》是否涉嫌xx这一敏感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该节目是不是真人秀。我觉得,作为《真情》的下一代,《8090》是从情感纪录片发展而来的影视文本,是“形式化的纪录化”,绝非单纯的“真人秀”。以例为证,贾樟柯的电影《站台》、《小武》绝大多数都是“形式化的纪录片”并非“纪录片”,其后期作品《二十四城记》亦难逃此列。相比“纪录片”,“形式化纪录片”更多影视叙述结构,否则,我们静静地打开窗口将镜头对准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就足够了!也正因之,《8090》在节目制作过程中采取了“影视化”和“交锋性”等处理。
该节目究竟是不是真人秀节目?目前存在各色争议。目前,业内对真人秀的定义大不相同。相比之下,真人秀首先很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Big Brother》,观众看到的是房子进而正在发生的事情,是直播,或者昨天发生的事情。严格地讲,《8090》不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因为《8090》并不是现在发生的事,是此前发生的事情。真人秀节目的要素之一体现在和观众的现场互动性,而在《8090》中,除了现场嘉宾的点评或示牌之外,观众尽管可以可以切入剧情不能影响节目的内容或品质。
其实,湖南卫视《8090》遭遇的风波在英国有史可鉴,2000年《Big Brother》首次播出时,一再被业内认为是社会性实验和电视游戏的结合物;2003年,《Wife Swap》刚播出时为人所诟病,被谴责是“拿上帝为人类安排好的婚姻做游戏”,但该节目后赢得了英国电视大奖。如若纵深分析,《8090》刚刚出炉倍受争议亦在所难免的事情。
一个节目存在的先决条件在于是否理性且富有建设性,换言之,做事,还是作秀?以例为证,西方有个名为《送富翁到南非“扶贫”》的真人秀节目,节目的形式很简单,节目组将8位白手起家的“富二代”拉到南非,每人捐款1.5万英镑,用他们的资金、智慧和才能,设计出适合当地的商业模式,帮当地人摆脱贫困。节目一诞生,就屡遭慈善组织和媒体的质疑:贫穷问题是你们8个人所能解决的吗?你们献爱心,干脆把钱捐给我们好了?尽管恶评如潮,但看过该节目的观众却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商业真人秀节目。这档商业真人秀节目,不仅在英国开花结果,也影响到南非的小山庄。无论是作秀,还是煽情——当地学生喝到纯净水却是实实在在的,孩子们的欢乐也是实实在在的,哪怕就让一个人或一家人受益。
因此,我个人觉得,真人秀也好,其他节目也罢,真正优秀的节目其实就像一部好看的电视剧或富有悬念的电影,没有策划{jd1}难以推陈出新,但是策划有道,容不得重要情节的xx。纵深分析,《8090》这档节目也一样,只要80、90后能够通过节目为自己的精神找到“解决之道”,就大有存在的必要。毕竟,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真正优秀的节目首先要有故事性,可以促使你思考,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质疑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节目更容易吸引观众性感的眼球和{jj1}的耳朵,兼富娱乐建议性。
去伪存真,希望湖南卫视情感电视节目《8090》走得更远,而非孤独地倒下成为悲情英雄!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