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爷儿们放风筝_龙在野_新浪博客

    敬告:各位尊敬的圈主管理员,今后您如果要对本博博文加精推荐,请将意见评语发到评论栏中,以便及时看到安排回访,多谢!

    我家不远处有一片很大的空地,是6年前拆了两个城中村和好几个工厂形成的。前几年卖地的嫌挣钱少,近两年买地的嫌价钱高,这地就一直没卖出去。看着这么一大片地荒废着,附近的居民挺不忍心的,于是就在这真正的百姓广场上跑步溜狗烧烤跳舞练车抖空竹,也有许多人在这里放风筝。

    前日睡过午觉起来,春风轻拂,杨花飘飘,正是放风筝的好天气,带上相机去看看吧,说不定能碰上几位老朋友呢!

   “兄弟来照相了!”跟我打招呼的是中石化高级翻译L,他退休之后和一帮老头儿一直在这里放风筝。接过话茬儿,我就跟他聊了起来。

   “您这风筝够漂亮的,特别是那尾巴!”

   “漂亮啥呀,这要在去年还行,今年时兴自己做了。”

     “自己做?那也得会呀!”

     “咱们是不会,可是有能人啊,看见那拿鹰的老先生了吗?原来工业泵的宣传科长,漫画画得好,做鹰画鹰一绝。还有那边的X老师、W经理,他们的燕子和海鸥也都是自己做的呢!”

     我们正在说话,一辆夏利开进了草地。“走,看看去,那都是高手,差不多每天下午都要来这里放!”L翻译收了线,带着我来到汽车前。

    “这是S大爷,78了,搞了一辈子经济分析,现在做风筝是一把好手!他做的蝴蝶能装32个风轮儿,风大时哗哗地响成一片!”

     L翻译正说着,一只大雁腾空而起,放飞者告诉我们,这也是S大爷做的。

    71岁的C是玻璃器皿厂的技师,我曾看到过他做的滚轮,那滚轮呼呼地在天上转动,搅起一道道金光,就像哪吒的风火轮。不过可惜的是,这天他只带了蜘蛛和螃蟹,而我对它们在空中的样子不是太喜欢。

   “快看,大家伙来了!”L翻译高兴得就像个小孩子,“这是最远处那个小张做的,有60节35米长呢。你看那绳子和绳轴,简直就是一架辘轳!”

    我看过一些资料,小张这风筝应该属于串式风筝,就是把数只相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地拴在一起放飞。如果没有头部,便叫蜈蚣,加上龙头,就叫龙头蜈蚣。放这种风筝既是技术活儿也是力气活儿,您看大家一撒手,那蜈蚣腾空翻卷,那位师傅要没技巧没力气怎么能控制得住?

    蜈蚣越飞越高,拉力越来越大,几个人立刻上前相助,配合得相当默契。

    前面的人拉住蜈蚣,后面的人放松绳索,边拉边放,不多时蜈蚣便升到了高空。它上下起伏,翻卷腾跃,动人心魄。我情不自禁连连按动着快门。

    蜈蚣放罢,刚才拉风筝的那位师傅以为我是记者,主动上来自报家门:我姓刘,是建筑公司的。前些年老婆下岗,孩子上大学,单位效益不好,我就学着做风筝卖。这几年孩子上班了,单位工资奖金多了,我的风筝不卖了,只和小张一起做一起玩。您看我这条龙头蜈蚣一共72节,40米长,从浸篾,劈篾,扎架,糊纸,到做眼做牙做角做胡须,然后彩绘,用了一个多月才做好呢。不是吹,咱这活儿敢跟潍坊风筝大师胡敬珠家传的xx比美,不信待会儿咱就试试!

    受到刘师傅的鼓动,在给他拍照后,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放飞行动。{dy}次拉住这么粗的风筝绳,心中难免有点紧张:初始风筝在地,如马卧槽,静如处子。一旦起飞,左摇右摆,前扑后荡,如同烈马扬蹄。及至进入高空,便如骏马飞驰,蹿腾跳跃,呼呼有声。整个过程中放飞人需要精神抖擞,密切配合,拉紧缰绳,随时收放,腿脚或走或跑,身体或曲或仰,但思想要望天入静,随风就势,才能灵活应变,游刃有余,使风筝在空中尽情展示它的恢宏气势和迷人色彩。

    望着空中那上下翻飞的龙头蜈蚣,紧紧抓着那似乎缚着真龙般的绳索,我突然洞晓了放风筝的魅力所在: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会xx人的一切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驰骋白云,心胸会感到xx开阔;风筝在空中随着绳索的牵引操控起落飞腾,运势变形,使人感到自我力量的强大和智慧技巧的高超,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和毅力……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极快,不知不觉中,红日西沉,暮色四合,L翻译W经理的自行车已经不见,小张刘师傅的汽车也已绝尘而去。可是,是谁的三角还在向着明月飘飞?是隔壁王姐家小彤彤的吗?

    孩子,天不早了,该回家吃晚饭了……

 

    本主题帖子在橡树摄影网地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天津爷儿们放风筝_龙在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