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的祈拜- 香桃荫下梦长- 阿兰布拉的猫- 和讯博客
月下的祈拜 [原创 2010-02-09 00:03:54]   
 

在瓜洲古渡的清江明月之下,杜十娘曾在舟头执扇按拍,讴唱xx南戏《拜月亭》中的一曲“小桃红”, 凤吟鸾吹之音在茫茫夜色中婉转,引得邻舟四寂,路人伫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会出现这样一个情节,无意间显示出《拜月亭》一剧在明代曾经是何等广受欢迎的热演剧目。

南戏《拜月亭》乃是元人施惠所作,不过,它是一个改编作品,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剧本《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而成,因此,关汉卿才是这一曾经脍炙人口的剧目的原初创意的提供者。作为戏曲大家,关汉卿了不起的地方之一,就是总能抓住一个特别打动人心的核心情节,然后围绕这个核心来铺展情节,以致观众无法抗拒他的作品的魅力。《闺怨佳人拜月亭》讲的是戏曲中最为常见的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这出戏却把一个古老的风俗——女性向着一弯月牙祈祷幸福,转化成关键性的情节,以之形成整个剧的最重要一幕。女主角王瑞兰在“伤情对景肠寸结”、“倚遍栏杆,万感情切,都分付长叹嗟”的满心幽怨之下,只能趁着夜深人静,向着“半弯新月,斜挂柳稍”悄语心中的愿望,所谓“一炷心香诉幽怀,对月深深拜”。这荡漾着深闺女儿的无限深情与无限哀怨的场景,却是元明时代的观众熟悉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像是亲眼见到自己或身边亲人的人生体验被展现在舞台之上,因此,这出戏在当时能够风行,实在是很自然的事情。

月,在古代中国,是专属于女儿的神祇。“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唐人李端《拜新月》)女性们有什么心事,会向着初吐弯芽的新月暗暗祈祷,希望自己的期冀也能如同由缺渐圆的月亮一样,最终修得完满的结果。拜月的仪式并不复杂,可以是在露台上、妆楼上,也可以是庭院中、花树下,一般都要“安排香案”,也就是设下高几,在几上摆一只小香炉,亲手焚起香丸或线香,所谓“拜新月,宝鼎中明香满爇”,然后对着天上的细细月牙虔敬下拜,同时低声念诵自己的祈愿。然而,在压抑情感的中古时代,女性不得不深自收敛自己的行为,所以,虽然心事满怀,也往往会连焚香都免去,而仅仅是寻找一个僻静无人的角落,以简单而虔诚的拜礼,向着月光致意。宋代xx词人辛弃疾一首《东坡引》词中便描写了这样幽静而寂寞的情境:“夜深拜月,琐窗西畔。但桂影、空阶满。翠帏自掩无人见。”女性在寒凉的夜色中独自拜月,身影被长垂的帘幕遮掩,只有满庭的桂花树影陪伴着她,见证着她的心情。

 肯在寒夜中凝听女性的细语倾诉,显然,这样的月神只该是一位女神。不过,古人观念中的女性月神可并不是嫦娥,而是一位代表着月宿本身的神尊——太阴星君。于是,待到中秋之日,也就是一年中明月最为圆洁的日子,祭神仪式也是向着太阴星君进行。节日的活动当然要比平时私下拜新月远为正式与隆重,在明末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就保留了明清时代中秋祭月风俗的详细过程:

这{yt},纸店里会出售各种尺寸的“月光纸”,也就是绘或印有月神形象的彩图。画面上呈现一轮满月的圆轮,月轮内则有一尊女菩萨结趺端坐于莲花之上,这是由于佛教的影响深入人心,太阴星君逐渐被赋予了菩萨的形象,并且在民间信仰中转化为“月光遍照菩萨”,也被称为“月光菩萨”乃至“月光娘娘”。菩萨之下还绘有广寒宫的仙阁殿影以及玉兔捣药的形象,形成一个内容完整的画面。八月十五这{yt},要在家中最年长女性的屋前,于月亮升起的方位设“月光位”,也就是将一幅“月光纸”平展地悬张起来,再在画前安放一张供桌。供桌上所设的糕点、瓜果一定都要具有圆形的轮廓,西瓜等瓜类还特意错刻成牙瓣的表面,如莲花的造型。到了清代,鸡冠花、毛豆枝等也一并装点在供桌上。不过,最重要的一件供品,乃是一只大“团圆饼”,要托放在木架上,安置于桌正中。富贵人家所挂的“月光纸”有高达一丈多的巨幅制品,描绘得金碧辉煌,工细端丽,在渐渐降临的暮色里,想必会具有一种独特的庄严而神秘的心理效果。

待圆月升上之后,便要焚香拜月了,不过,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观念,这一仪式是由女性带着未成年的儿童们进行,成年男子并不参与。祭拜礼毕,则立即把“月光纸”撤下,加以焚灭,同时烧些纸元宝之类,恭敬地完成“送神”的礼仪。然后,便是全家一起设宴赏月,度过一个温馨的、平安的夜晚。夜宴不可缺少的一环,乃是分食供桌上撤下的“团圆饼”。团圆饼,也就是月饼,要在表皮上用木模印出广寒宫的纹样,在明清时代,是以大为标准,往往有圆径大过二尺的制品,讲究的是一家人将同一个团圆饼一起分而食之,以此象征一家人的同心美满。当时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如果过大的团圆饼在中秋之夜不能吃完,那么就要把剩余的部分仔细在干燥风凉的地方加以保存,到了年底除夕的那天,将其取出,由全家人共同吃完,由这样的方式来印证家庭始终完整和谐。

显然,古人相信,在中秋夜享受香烟花果的敬奉之后,月神会终年都对凡间的女性关爱眷顾,同情她们的命运,佑护她们的梦想。明代吴地民谣集《桂枝儿》中,便有一首《月》唱道:

闷恹恹,独坐在荼蘼架。猛抬头,见一个月光菩萨。菩萨,你有灵有圣,与我说句知心话。月光华菩萨,你与我去照察他。我待他是真心,菩萨,他倒待我是假?

为情所困的女性,希望碧天上的皓月能够替自己照亮情人的心,查明那个人对自己是否怀有真爱。夜月放射着温柔的光华,让人情不自禁地相信,它是女性xx的朋友,会在万籁俱寂之中,耐心地谛听女性的心音,于是,“拜月深深频祝愿,花枝低压髻云偏”,也就成了传统女性曾经有过的经典形象之一。

 

(《礼·志》2010 年1月)

郑重声明:资讯 【月下的祈拜- 香桃荫下梦长- 阿兰布拉的猫-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