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xx“陷阱” - 乐观派的日志- 网易博客

超市里的xx“陷阱”

2010-02-07 14:12:44 阅读12 评论4 字号:

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去超市购物就是为了卫生——卫生的商品、卫生的环境。那么,超市在卫生方面到底存在什么以往被人忽视的卫生死角呢?

购物筐常见臭味与污渍

超市门口码放着一排排购物车和一摞摞购物筐,有的消费者在挑选购物筐的时候都先用鼻子闻闻,有时候购物筐里有洒了的酱油的味道,还有的筐底有奶渍,一股股的腐臭味让人难以忍受,所以每次选择购物筐都是先闻一闻,感觉没什么异味再拿起来使用。这些购物筐显然是清洁不及时,有的里面有残留的菜叶,有的则有液体风干后留下的印迹,还有的筐里面有顾客留下来的购物小票、宣传单等废纸。

购物筐和购物车上这些残留的污渍和消费者一些不良的购物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一位顾客的购物筐里,刚买的熟食直接放在鲜排骨的口袋上,旁边还有女士内衣和几条毛巾。在结账的时候,排骨把购物筐弄得一片血水。这样的筐根本没法用,放在筐里的衣服、毛巾沾到生鲜食品的血水,回家还要处理。所以不少人都情愿把商品拿在手里,也不愿意使用不干净的购物筐。

生鲜冷冻品成{zd0}污染源

一般的超市里,都会把生鲜食品、肉类和日用百货经营区严格划分开来。为了不让冷冻的食品化冻,不少顾客都会先购买其他商品{zh1}再选购冷冻和生鲜商品。但是也有不少消费者不讲究购物次序,先到肉类经营区选购一番,再去挑选其他商品。结果,长时间在超市里“血拼”过后,由于超市内温度较高,加之其他物品的挤压,先前放进购物筐的肉类化冻的化冻,流汤儿的流汤儿,把购物筐搞得一塌糊涂。收银员往往也都是把空的购物筐摞在自己身边,如果超市没有及时清洗这只购物筐,直接将它投入循环使用环节,就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脏购物筐循环污染商品

很多消费者把货架上的商品放进购物筐后,又改了主意,重新取出来放回货架。这种情况在超市购物中十分普遍。然而,如果购物筐本身不卫生,特别是留有液状商品、冷冻商品的污迹,就很容易成为一个污染源。这样一来,那些放进购物筐又被重新放回货架的商品难免沾上污渍,受到污染。

儿童鞋底踏脏购物车

有的超市为了方便家长带着孩子购物,特意配备了儿童玩具车似的购物车,孩子可以坐在下面的玩具车里,上面则是盛放商品的筐子。但是一些顾客让孩子直接站在普通的超市购物车里,孩子鞋底上的泥就落在车里。原本干净的购物车底部一片湿漉漉的黑汤儿,任谁也不会挑选这样的购物车了。

尽管超市经营者均表示,手推车和购物筐有的两三天清洗一次,有的则天天清洗,有的还用酒精xx,有的采用xx水擦拭。但由于多数卖场的手推车使用频率非常大,{yt}到晚都在顾客手中连轴转。特别到了xx节假日高峰期,有的手推车几乎就没离过人手,清洁根本无暇顾及。

目前国内还没有见到相关调查数据,但一项来自韩国卫生部门的调查显示,超市手推车把手的含菌量是洗手间门柄的3至4倍,成为霉菌、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xx的温床。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心包炎甚至、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霉菌和大肠杆菌则会对人体呼吸、消化系统及皮肤等造成损害和过敏反应,引起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如、痢疾等。专家指出,在超市敞开式购物中,一旦顾客的双手被手推车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挑选过程中可能转而污染到奶、肉、蛋、鱼类及其制品等各种动物性食品,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繁殖,可能导致xx性,食用一些直接入口食品也易导致xx侵袭。

建议,各超市也应从保护消费者健康角度出发,加强对公共用具的xx,做到及时xx减少交叉污染。为避免超市手推车的xx污染,购物时,顾客要尽量减少触摸散装的直接入口食品,并且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超市里的xx“陷阱” - 乐观派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