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oe工作原理

学习网络的同学一定要明白PPPOE工作原理。
1、发现(Discovery)阶段
在Discovery过程中用户主机以广播方式寻找可以连接的所有接入设备,获得其以太网MAC地址。然后选择需要连接的用户主机并{zh1}获得所要建立的PPP会话的SESSION_ID。在Discovery过程中节点间是客户端-服务器关系,一个用户主机(客户端)最终要发现一个接入设备(服务器)。在网络拓朴中,一般有不止一个的接入设备可以通信,Discovery阶段允许用户主机发现所有
的接入设备,并从中选择一个。当Discovery阶段结束时,用户主机和接入设备之间都获得了可供以太网上建立PPP连接的全部信息。Discovery阶段保持无连接状态直到一个PPP会话的建立。一旦PPP连接建立,则用户主机和接入设备都必须为PPP虚拟端口分配资源。
这一部分主要以下几个部分:
a. 用户主机发出PPPOE有效发现初始(PADI)包。以太网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0xffffffff,CODE字段为0×09, SESSION_ID为0×0000。PADI包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服务名称类型(Service-Name)的标签(标签类型字段为0×0101),向接入设备提出所要求提供的服务。一个完整的PADI(包括PPPOE头)不能超过1484字节,以留下充足的预留给agent设备增加Relay-Session-Id标识。
b.接入设备收到在服务范围内的PADI包后,发送PPPOE有效发现提供(PADO)包以响应请求。其CODE字段为0×07 ,SESSION_ID仍为0×0000。PADO包必须包含一个接入设备名称类型(AC-Name)的标签(标签类型字段为0×0102)以及一个或多个服务名称类型标签,表明可向用户主机提供的服务种类。
c.用户主机在可能收到的多个PADO包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接入设备,选择的原则是根据PADO中接入设备名称类型标签和服务名称类型标签的内容。然后向所选择的接入设备发送PPPOE有效发现请求(PADR)包。其CODE字段为0×19,SESSION_ID仍为0×0000。
PADR包必须包一个服务名称类型标签,确定向接入设备请求的服务种类。当一个用户主机在确定时间没有收到PADO,他会重发一个PADI,同时等待两倍的时间。这种过程可以根据需要重复多次。
d.接入设备收到PADR包后准备开始PPP会话,它发送一个PPPOE有效发现会话确认(PADS)包。其CODE字段为0×65 , SESSION_ID为接入设备所产生的一个{wy}的PPPOE会话标识号码。0xffff作为预留资源,目前不能被使用作SESSION_ID。PADS包也必须包含一个服务名称类型的标签确认向用户主机提供的服务。当用户主机收到PADS包确认后,双方就进入PPP会话阶段。如果接入设备不能识别PADR中的服务名称类型的标签, 则会回一个包含服务名称错误( Service-Name-Error ) 标签的PADS , 其SESSION_ID仍然是0×0000。如果用户主机在确定时间没收到PADS包,与没收到PADO作同样处理。
2、会话阶段
用户主机与在发现阶段确定的接入设备进行PPP协商。这个协商过程与标准的PPP协商并没有任何区别。在PPP会话阶段节点间是对等关系.

Leave a Reply

郑重声明:资讯 【pppoe工作原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