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城“新生代农民工”调查:为把家安在城市努力打拼_新闻综合_无锡房地产 ...

    2008年,上海市高考xx中出现了一篇满分作文:《他们》。作文用朴实的语言,饱含感情地xx了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文中{zh1}一句说:“他们,终将成为我们。”

  曾经的农民工子女,一部分正成长为新生代农民工,和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很多不同。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职业期望值更高,物质和精神追求也更高了,但工作耐受力却较之父辈大大降低;他们对故土有了疏离感,他们对城市有认同感,强烈渴盼融合进城市,成为新市民,成为“我们”。总之,他们渴望与父辈不一样的未来,但他们在涌入城市时,又经受着父辈当年遭遇过的隔阂与撞击。

  城市有没有做好接纳“他们”、并吸纳他们成为“我们”的准备?其实,问题的关键倒不在于制度,而更多地和社会的整体思维联系在一起。是继续在骨子里将他们视为廉价劳动力,视为只贡献GDP的分子而不享受社会福利的分母,还是正视他们渴求向上的眼睛,承认他们有着和城里人一样的市民权?

  只要我们敲碎心里的隔阂,我们就能为他们创造足够的制度化的融合空间,让不同群体之间的“他们”,彼此之间更多地走进对方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让“他们”之间的理解、互助与融合,会比他们的父辈更顺利、更自然、更成功。当他们的青春不再向下,当他们关于城市的梦想有实现的空间,新生代农民工,将会给未来中国托起一个“向上的社会”。

  江南大学李弘毅教授:xx“新生代农民工”就是xx中国的未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新生代农民工”,这意味着这个群体正式得到国家层面的xx。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有什么不同?昨天,江南大学李弘毅教授接受了本报专访,以一个社会学者的眼光对这一新生群体进行了解读。

  李弘毅说,他所理解的新生代农民工,与以往的农民工有三点区别:一,他们的父辈曾经或仍是农民工,或者说,新生代农民工就是由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长大后的农民工;二,他的来源地或籍贯地仍是在农村;第三,最关键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更渴望融入城市,也不可能再延续父辈的生活方式了,如果说他们的父辈是“候鸟型农民工”,他们则是“移民型农民工”,是要扎根城市的。

  新生代农民工是不稳定的一代。首先在童年期,他们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是流动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不稳定;当他们成长为青年劳动者并大量涌入城市时,也只能在次级劳动力市场上,报酬低、居住环境差、社会保障差,他们是城市的边缘人。

  但是,他们从小所接受的城乡不同文化的撞击,让他们对城市更为向往,而且他们基本已经脱离了农业劳动,丧失了回归乡土的可能。这导致他们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据统计,在城市犯罪率统计中,约有70%是非本地户籍人口犯罪,这其中,有70%是外来青少年人口的犯罪。可以说,不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将会酝酿出巨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xx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是出于平等和进步的需要,也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中国的未来。

  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最根本的出路还在于城市转型,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最终身份是新市民,城市特别是广大中小城市应当是他们的落脚点,他们的身份转换应同整个国家的城镇化步伐同步。首先要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让居住者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因为“农民工问题”的出现,是相对滞后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与开放发展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的产物。比如民国初年也有许多农民在民族工商企业当了“产业工人”,但那时没有农民工问题。其次是要保障他们受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平等权利,用“义务教育加职业教育”的模式,让他们成长为合格劳动者;{zh1}是在就业上保障平等的就业权,以及同等的就业保障。
  
    他们的权益意识大大增强了

  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钱队长经常处理劳资纠纷,他{zd0}的感受是,现在的务工人员法制意识比以前大为增强了。最明显的表现是,近几年劳资纠纷更加多样化,从简单的讨要工资,到要求用人单位交纳社保金、离职时要求经济补偿金等,一些劳动者在争取自己权益时比资方还要熟悉相关法规。

  钱队长说,特别是去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出台后,很多劳动者开始注重社保的交纳,因为他可以转接了。另外关于服务期约定的纠纷也增多,一些外资企业将员工送回本国培训,同时与劳动者约定,培训期满后要为企业服务一定年限,但有的员工回国后,遇到别的企业高薪挖墙脚,在服务期内就跳槽了,于是产生纠纷。此外,不要加班费、只要休息权的员工多了,敢于投诉企业的多了,主动离职的也多了。

  与上一代人相比,他们更善于和敢于主张权益。一个比较可喜的现象是,有些大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了解员工的需求,比如,有的企业请调查公司来调查员工对企业的想法和建议,有的企业规定管理者定期和员工交流。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长为成熟的劳动者主体,必须要重视并尊重他们。

  不经意间,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他们一直与我们同呼吸,他们是我们的兄弟或姐妹。让我们走进四位新生代农民工,了解他们忙碌的身影背后,有着怎样的梦想。

  会说无锡话的阿四:为把家安在城市努力打拼

  安徽六安人阿四是80后,在无锡打拼10年了。他从理发店学徒做到店长,经历了恋爱、结婚、生子、……在众多新生代农民工中,算是小有成就的,“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外地人,努力打拼才能生存。”他这样总结自己的“奋斗”经历。

  阿四说得一口流利的无锡话,有一大帮本地人朋友。他觉得,现在大城市表面上对外来务工人员是很开放的,“其实从心理上,我们没觉得自己和城里人有多大差别,但要真正融入城市,对许多外来务工者来说还是一种奢望。”即使像他这样在锡呆了10年的人,起初也没奢望过要落户城市,享受市民待遇。“更别说那些85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学历不高,社会经验又不足,怎么可能理解中央一号文件?”“如果说城镇化推进,能让外地人享有同等居民权益,那当然更好了。”阿四说,这样的话,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会愿意留在一个城市安心工作,既是为当地贡献了GDP,自身也不会因为没有归属感而觉得是城市的“边缘人”了。阿四的父母年轻时在上海打工,年纪大了之后,还是回到了老家务农。到了阿四这一代,已经不像父辈那样对农村如此依恋,他们即使不在某一个城市定居,也是四处飘着,不想也不可能再回到农村。但要真正融入城市,他们要付出比城里人更多的代价。

  当了市劳模的邱丽:比同龄人付出更多

  生于1984年的邱丽,是无锡{dy}棉纺厂的女工。2002年,刚刚初中毕业的她从老家徐州来无锡,走进了棉纺厂,这一干就是七年,从普通女工到车间管理者,手下管理着近两百人。她用自己的行动换来了让同龄人羡慕的骄人业绩。

  2005年,进厂才3年的她当上了市建设第二故乡xx青年。

  2008年,她被评为公司明星员工。

  2009年,她又光荣地当上了无锡市劳动模范。

  作为只有初中xx的“外来妹”,她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为提高学历,她报名参加了厂里的高复班,白天上班、晚间上课,回到宿舍还要做作业。2004年,邱丽通过xxxx,被江南大学纺织工程函授专科班录取。

  在小邱的眼中,父母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她透过这面镜子照见了自己不一样的未来。父母早年在浙江打工,后来为了照顾家里的农活,回到了离家较近的县城打短工。她说,自己对未来没多少豪情壮志,只想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同时希望在无锡安个家。

  小邱有几个比较要好的外地同事做了无锡媳妇,户口也迁了过来。但她说,自己不会刻意走她们的路子,因为她在老家已有男朋友。“我们可能会考虑来无锡安家,成家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吧”,小邱信心满满地说。

  来锡投靠姐姐的小颜:将来想开一家美容院

  23岁的小颜是安徽阜阳人,来无锡已有三年,现在是英伦丽莎美容院的中级美容师。

  虽然年龄不大,但小颜的打工经历却比同龄人丰富。她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早年都出去打工过,“小时候看到父亲拍回的照片,就很憧憬外面的世界,于是初三毕业就出来了。”她先后到过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当过电子厂的工人,也干过保健品促销员。后来投靠在无锡的亲姐姐,曾在锡惠公园门口发过传单,一晒就是几小时,也曾到居民楼里敲门推销过保险,经常被别人骂出来。那时候她就想,在家时觉得外面很精彩,一出门才知道这么艰辛。

  三年前她学起了美容,刚开始培训时也很受“煎熬”,那些美容仪器上全是英文单词,不仅要很快记住,还要学会操作。培训虽然辛苦,但她回想起来还是很值。

  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小颜说还算满意,自己挣的钱基本够花,事实上她每月工资除了吃饭、充手机话费、买化妆品等,剩不下多少,最近她刚做了个头发,花了100多元。她有些遗憾的是,几乎没什么业余时间。每天晚上回宿舍就七、八点了。她喜欢上网,她有好几个不同的QQ网名,现在很少用了,一些好友也失去联系,更别提找男朋友了。

  小颜的姐姐不久前刚结婚,在无锡安了家。她在老家的几个同龄小姊妹也都结婚生子了,但她说:“我可不愿意回去过她们那种生活,我还想多玩几年呢。”

  小颜有个梦想,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开个美容院,然后找一个缘分对的人结婚,她说,自己没特别想要在哪个城市生活,但肯定不会再回农村,即使是回去,也会是在离家近的城市。

  新区做电焊工的小李:想回家乡创业当老板

  22岁的李明坤是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原墙镇人,现在在无锡新区一家外资大型电子公司从事电焊工作。

  高中毕业,李明坤和老乡一起来江苏打工。春节前,李明坤所在班组内四成工人辞工返乡,留下的他反而活多了,加班虽然很累,但这是李明坤所希望的。“现在多挣点钱,春节之后再回去,现在实在是买不到票了。”

  不过,也许他并不十分想回家。小李说,去年春节回了趟家,路上累死累活不说,到家里也感觉不出以前过年的那种气氛了。反而是回了无锡,走在灯火辉煌的街头,当耳朵里重新充斥着机器的轰鸣时,李明坤才发现,自己似乎更眷恋城市的喧哗气息。

  但他也清楚,在这里安家置业可不容易。李明坤坦言,好好工作,争取先打好事业基础。

  李明坤私底下告诉记者,他对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干个两三年就回去。”他的梦想就是:回老家,自己当老板。虽然知道很难,“但我会努力的。”

  与父辈们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已从建筑工地转移到了宾馆饭店。一批在宾馆当客房服务生的外来务工者,按规定还得定期做好楼道的保洁,踮脚抬手,留下了擦玻璃幕墙的背影,低头微笑,却是一张张青春的脸庞。

(编辑:冰激淋)
郑重声明:资讯 【锡城“新生代农民工”调查:为把家安在城市努力打拼_新闻综合_无锡房地产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