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点中国培训师“七宗罪”_三尺剑十年书_新浪博客

盘点中国培训师“七宗罪”

 

国内的培训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但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李逵与李鬼并存,杂乱无序,恶性竞争,谁都能开个培训机构,谁都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培训师。
培训师,本来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最为亮丽的职业之一,可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质疑培训师究竟水平怎样呢?下面是给培训师归纳出来的七大问题,并引用基督教七宗罪之说为其定义。这些问题出现在为人师表的培训师身上,称其为“罪”,一点也不为过。

【七宗罪】之一:日益浮躁,大肆泡沫

中国培训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走入了无序、泡沫、务虚、浑沌、杂乱、欺骗、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大肆广告……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反映了当前一些培训师的不正常现状——浮躁。

浮躁心态的滋生,既与培训师个人的思想作风修养欠佳息息相关,又与培训师周遭的社会环境影响密切相连。

日益浮躁的同时,培训师之间相互攀比,漫天要价!近几年来,培训师的要价简直很有些严重脱离实际,有些讲师动辄三四万{yt},更有甚者,要价居然高达数十万,甚至几十万!肚里真有货,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倒值!可是,我听过好些天价课程,要么空洞无物,不切实际,要么忧国忧民,要么……真不知道他们凭什么敢要这么多钱!

应当说,真正的职业培训师应当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想得透、看得淡,能自觉地把精力{zd0}限度地用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去计较个人的眼前得失。但确有一些培训师,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消极影响,他们立志赚钱,却不屑于做事;只谋名气,却不谋工作;看重实惠,却不愿实干;成天不求上进,心浮气躁……

【七宗罪】之二:学术精神的失落

学术精神对于传道、授业、xx的培训师来说,尤为至关重要!培训师的学术精神,说到底便是务实求道的精神,实实在在研究培训课程,真真切切解决学员问题的精神。

然而,目前的培训界剽窃、抄袭现象的现象成风,很多培训课程简直就是粗制滥造。在内容方面缺乏创新与思考,有些培训师讲授有自己真东西的不多,大多是拿来主义。

培训界抄袭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照搬讲义”。比如,有些优秀的培训课程刚一出来,就有大量模仿者xxx复制。比如,本人每次讲完课都会把讲义给学员,前不久有一次去武汉讲课,结果发现头{yt}讲课的讲师几乎全部都是采用本人几年前的讲义,搞笑的是,当年本人讲义中有一处留有本人的名字,该讲师居然都没有发现。

现在网上到处都有部分培训师的讲义,于是乎有些人信手拈来,打上自己的旗号就能够侃侃而谈了!

二是“抄书”。比如客户有经理人管理技能提升的需求,培训师就去书店买几本管理技能类的书,东抄抄西抄抄,一门课程就产生了。

当前,一部分讲师带着急功近利的浮躁,以牺牲学术精神为代价,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时,我们必须面对他们大声疾呼,别再制造泡沫了!市场不需要低水平的重复,也不需要粗制滥造。市场不要学术上的假冒伪劣,更不要学术上虚假的繁荣!为了培训师行业的良性发展,也为了真正为中国企业造福,每一个讲师都应该将学术精神牢牢握在手中,xx放弃。

【七宗罪】之三:不思进取,徒有虚名

知识底蕴博大精深,理论研究深刻入微,这是培训师必备要件。作为培训师,要比别人学得快,要懂得“给学员一瓢水,自己首先必须拥有一桶水”,但又并非“一桶死水”,而是时时更新的“清洁、鲜活”之水。

可是,有些培训师仗着自己资格老、行内声望高而不思进取,凭老本儿吃饭。比如,八年前听某一位讲师的课,现在再去听,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那些内容,这些大腕,可以说,纯属背课!他们的讲课,甚至连在课堂上所举的案例和鼓掌的时间基本上都差不多。更可笑的是,有些老师居然是讲营销创新或者其他创新之类,哪里有什么创新啊?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与经验都有了很强的时限性与局限性,必须不断地予以更新和补充。学习不仅是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别人尤其是向同行学习。善于吸纳新知识是成为优秀培训师的重要特质,这不仅意味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意味着对社会、对客户、对学员的责任。保守、封闭,不能共享,必然会阻碍培训师的发展。

不思进取,这在有点名气、上了年纪的培训师中比较多见。讲课东拉西扯,内容东拼西凑,学员听过后发觉什么也没学到。实际上,即使是最xx的名人,因事务繁多,也未必能讲好课,至于行外的名人更是“隔行如隔山”。

随着时代发展,学员会逐步认识到培训师的名气并不重要,而是实实在在的跟得上时势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师必须善于吸纳新知识,这不仅意味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意味着对学员的责任。

培训师的自我增值不仅是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别人尤其是同行学习,而学员也是培训师不可忽视的学习对象,因为学员的有些经验也可以成为精彩的培训内容。相信一切不思进取的讲师,迟早也会为市场所淘汰。

【七宗罪】之四:虚假包装,伪饰经历

部分培训师为了让人信服,不是靠实力取胜,而是采用伪饰经历的办法,培训师包装过度现象很明显。本人在从事培训工作已经很多年,深知有部分培训师,伪饰学历、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等等。

培训师对自己包装过度的现象现在居然很普遍。例如,某些讲师非要弄个硕士、博士、博士后、专家、客座教授等等头衔,如某位业内讲师,学历一年内三级跳,从大专到北大硕士;只做过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培训的说成是十余年的培训经历;刚出道的年轻小伙,摇身一变就成了成功学大师,自己穷得够呛,就大言不惭地教天下人如何快速成功,快速暴富……

在职业经历方面夸大,本人就知道有一位讲师,名气还颇大,五年前还只是对外宣称是某500强企业的行政副经理,三年前就改称人力资源经理,没想到现在居然对外包装宣传说是某500强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在称号与称谓方面包装,如“中国{zj1}实力的培训师”、“xx培训专家”、“十优培训师”、“{zj1}本土实战经验的培训师”、“最受学员欢迎的培训师”等等,如果真实xx机构评选出来的也凑合,但许多应该是个人或者某个小团体的自我评选吧!

市场上不乏有些培训师根本就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更不用说成功的经历料,他们只会纸上谈兵,只会夸夸其谈,真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只能支支吾吾,含混其词了。

【七宗罪】之五:不动脑子,盲目跟风

时下,中国的培训界盛刮“盲目跟风”。有些所谓的大师更是始作俑者,把执行力、细节、蓝海战略等等概念鼓吹到天上去了!例举一个典型例子吧: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刚刚问世,就在全世界引起波动!从03年以来,中国的企业界、培训界、学术界……言必谈——执行是关键,执行是{zd0}的黑洞!《细节决定成败》、《战略决定成败》等书出版,举国上下又开始大谈“细节”、“战略”等等!

执行也好,细节也好,战略也罢,都非常重要,不过这些理论目前并不能真正解决困扰中国企业的核心难题——诸如,整体效率和效益不佳、缺少竞争力等等!它们都是我国企业的黑洞,但它们都不是我国企业{zd0}的黑洞!

执行理论,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不过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种误导!中国企业{zd0}的黑洞不是执行,还有更大的黑洞——素质!——职业化素质!

没有职业化素质哪能谈沟通、执行、细节和战略?没有职业化素质保证的执行、细节和战略,简直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为什么员工缺少执行力?为什么员工不重视细节?为什么经理和员工普遍缺乏敬业意识?为什么企业效率不高、质量不稳定?……不解决职业化素质问题,什么执行,什么细节,什么战略,都解救不了企业!管理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人,而人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职业化。

时下,又盲目地刮起了“蓝海战略”风潮!唉!

【七宗罪】之六:死守过去,缺乏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新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源泉,是知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推进器。创新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功能,而且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创新也是培训师是否能够称为“优秀”的考验标准之一。

创新才会进步。培训师是先进知识理念的传播者,就更应该注重创新。目前培训市场上有些培训师,自恃资历深厚、经验丰富,几乎很少更新他们的培训教材。甚至有个别培训师,几年前讲课的内容与几年后讲课的内容相差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他们习惯于固守自己已有的知识,不善于改变,不善于进步,不善于向别人学习,不善于紧跟时代和社会的步伐!

固守过去的培训教案,这对于一个培训师来讲,简直太可怕了。任何培训师的培训内容,任何优秀的培训课程,都不可能一尘不变,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市场在变,客户在变,学员在变……

作为先进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传播者,作为知识信息潮头的神圣职业——培训师,如果自己的培训内容、培训案例以及提供给受训者的信息还总是“十年前”的话,可能不仅仅是受训者不满意的问题了。

优秀的培训师的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超越,一次升华!优秀培训师对自己要求的每一次培训都应该比上一次更加精彩。

【七宗罪】之七:职业道德的缺乏

培训师作为“传道、授业、xx”的人,首先应当“为人师表”,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可是,目前有一些培训师耍xx,盛气凌人,讲究排场,更有甚者提出某些无理要求,不讲师德,简直给广大这个行业蒙上羞耻!

培训师应该拥有的职业道德是指培训师在从业生涯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培训师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也是市场对优秀培训师最基本的要求。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培训师的从业之本。试看我国目前的培训师市场,其中不乏有些鱼目混珠之徒,他们首先就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诚信。有些培训师包装自己的背景和经验,有些培训师几乎从来没有企业的实践,居然能够包装出很多优秀的工作经历,有些培训师居然还给自己挂上根本就不曾拥有的“教授”、“专家”、“博士后”等等闪亮的头衔。

培训师职业道德主要内容有:专业、敬业、诚信、服务、奉献、热忱、责任等等。作为培训师,必须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这应该是作为培训师最基本的生存之道!

在本人与陈陈合著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发行的《最伟大的礼物》,为渴望追求成功的人指明了更快捷、更务实的前进道路。《最伟大的礼物》这本书对目前逐渐浮躁的社会和培训师来说,无疑是一剂清新的良药!

培训师务必坚持脚踏实地,坚持做人一定要务实,这是面对当今日益浮躁的世界,获取成功的关键!

作为职业培训师,本人主张中国培训届、企业界应该刮起一阵务实的旋风,号召培训届的朋友脚踏实地,xx企业和学员走向真正持续地成功,坚决推行培训师人品与道德{dy},培训课实用与价值{dy}!

坚守职业道德,严守学术精神,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又能熟练运用各种培训技能和方法,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同时还富有个人魅力的培训师,培训效果{zj0},这才是真正的优秀培训师。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优秀培训师也有很多。我国目前还没有更具价值的培训师考评的国家标准,市场良莠混杂。已经是培训师或者希望成为培训师的人,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厚积薄发,以神圣的责任心态对待培训职业。作为培训师应该共同致力于推动我国培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愿与大家共勉!

 

 

教育培训的“第五次浪潮”

一、 教育培训的现状
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一直被认为是“朝阳产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也日趋细分。到目前为止,教育培训行业可以主要类型有学历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高教自xxx、电大开放教育等;学前少儿培训、家教辅导、文体特长等;外语(英语、小语种)培训、出国留学移民;管理培训;IT培训;考研(专业硕士)辅导;公职考录培训(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公务员公开考试、招警、事业单位、军转干、选调生、村官、三支一扶);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教育培训等。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国内培训市场就已达到500亿元的规模[①]。据2008年的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整个教育培训市场的总规模为3000亿元左右,其中2006年中国职业培训市场大概是570亿左右的产值,2007年是750亿,增长了20%到30%。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在2008年甚至以后的几年肯定还保持不变。”[②]

从最初的学历教育到如今的公职考录培训,我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也已经从最始的“重学历,轻技能”,转变为今天“与就业挂钩,与传统教育对接”的态势。学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历教育不再是教育培训的主导类型。外语培训一直在教育培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小语种培训的市场需求有所上升,翻译资格培训也日趋火爆。在外语培训领域,培训类型也越来越细化,而且出现了职业化的趋向。学员在选择外语培训时,也往往把自身的职业前景考虑其中。在众多教育类型中,IT培训、公职考录培训、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等都属于职业教育培训的范畴。这些职业教育培训不仅弥补了当前高等教育的不足,而且在培训中实现了用人需求和就业需要的有机结合。自2007年开始,国家政策给予了职业培训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加上就业形势严峻,这些都使得职业培训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今后的教育培训的宗旨就在于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为更多人职业选择提供相应的培训。

二、 教育培训的“五次浪潮”

“浪潮”就是指像潮水一样汹涌起伏的形势。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曾经用“第三次浪潮”形容信息社会到来的势不可挡。所以,“浪潮”也可以看作是某种领域的主导形势,大势所趋。就教育培训领域而言,从上世纪80年代教育培训萌芽到今天教育培训业的蓬勃发展,可以用“五次浪潮”来概括。在教育培训领域中的这“五次浪潮”,都具有参与人数规模庞大,社会各界广泛xx,媒体报道密集深入,产业链条丰富全面的特点。而且每次大的浪潮都产生了大的培训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

“{dy}次浪潮”:上世纪80-90年xx始的学历教育热潮。1978年,我国“xx”后恢复高考制度,广大学子中的幸运儿通过高考独木桥走进向往已久的象牙塔。但是,绝大多数年轻人没有机会走进大学,大学教育尚未普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满足人们的求学需要,成人高等教育、高教自xxx、电大开放教育不断兴起。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网络大学这种新兴学历教育正在悄然升温。学历教育,为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需的大量高学历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广大学子实现理想创造了机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学校入学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大学。学历教育也开始渐渐降温。中国的培训市场出现了第二次热潮--外语培训。

“第二次浪潮”:上世纪90年xx始的外语培训热潮。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英语国家的“留学热”开始升温,商务英语开始大行其道。英语培训开始成为教育培训领域的“中流砥柱”。与大学生毕业挂钩的“四六级”考试也催生了英语培训市场的红火。随后,英语教育培训日趋细化,除了最初的出国英语、考试英语之外,还出现了幼儿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等。随着中国加入WTO,涉外经济活动的增加,各大校纷纷开设第二外语课,小语种培训也开始悄然兴起。截止到目前,外语培训依然焕发着活力,而且外语培训正在出现新的形式和内容,暨从以往的公共外语、应试外语培训市场中衍生出了以专业的语言学习为内容的即语言、文化等多种内容为一体综合培训。翻译考试培训的红火,也证实了就业对外语培训市场的导向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培训市场上,与就业相挂钩的外语培训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

“第三次浪潮”:1995年后形成的电脑培训热潮。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培训成为“香饽饽”。与现在IT培训不同,当时的电脑培训主要是侧重电脑的基础知识和常规操作。当时,全国的大小城市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电脑学校,而且学员范围也非常广,从上班族到大中学生,都开始了电脑的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脑培训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增强就业技能为目的的IT技能培训。

IT产业作为当今世界知识密度{zd0}、发展速度最快、技术更新频率{zg}的行业,其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而从业人员知识和仅能的更新除了其自身的学习外,必须依靠职业培训来完成,这已经成为行业内部的共识。IT技能培训除了能够提升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还能为行业输送大量的新生力量。IT行业因其发展速度之快,使得目前大学中相关专业不能为其提供合适人才。学生毕业时,其所学知识已经过时,而IT培训则能够根据行业发展的前沿,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从而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为其提供合适人才。因此,IT培训凭借着其内容的灵活性和行业准入性,在当前培训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第四次浪潮”:考研热潮。2001年扩招后的大学生纷纷选拔考研,报考人数成为热点。2003年,首届高考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当年的考研人员也同时创下了历史新高。在此后2004-2005年间,考研人数持续增加。2004年全国考研全国参加硕士入xxx的人数达到94.5万,2005年人数则逾100万。在这种形势下,各个考研培训学校应运而生,招生情况也是异常火爆。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来增加就业筹码,使得研究生入xxx报名人数逐年屡创新高。在这种情况下,考研培训会继续保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求职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了毕业后先就业再规划求学路线。很多学生意识到考研之后仍旧要面对未来的就业的巨大压力。研究生、博士生和本科生最终都要就业。就像蓄水池里的水一样,即使多在学校这个“池子”呆几年,终究有{yt}也要放出来的。与此同时,很多本科生开始选择毕业后出国深造。尤其是在当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外名校开始增加招收中国学生的名额。这些都使得考研培训人群在缩小,这些都给给考研培训带了一定的冲击。

“第五次浪潮”:公职考录热潮。2000年全国推行公务员考试,2004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xx,2005年、2006年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2007年公务员考试已成为国内考录比{zd1}的考试,是当年社会广泛xx的焦点。2008年升为社会各界xx的{dy}热点。2009年中央及地方各级机关招录人员超过16万,报考人数突破500万,加上其它公职人员,报考人数达到1000万,带动图书、网络、视频、远程、交通、住宿等相关产业链。2010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关报考人数再创新高,报名考生超过140万,公职考录正在持续升温。

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公务员选拔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就业渠道。2005年12月6日,《专家冷思考公务员热 称政府应开发公共岗位》一文中报道:在西方国家,“政府就业”是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包括政府部门公务员、公共医疗卫生工作者、公共教育工作者等等,都属于政府雇员。这些被政府雇佣的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例,在西欧是20%,在美国约为15.5%,在日本是11%,而在中国仅为6%左右。有专家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开发公共岗位,扩大政府雇佣。公务员考试也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在转型中难得的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方法,为众多的莘莘学子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无论对于那些开始构筑自己梦想的应届生来说,还是对于那些漂泊的“蚁族”来说,这无疑都是个难能可贵的机会。而且几十元的报名费和需要奔波劳碌的找工作的开销比起来,要低廉得多。

当学历教育由精英教育变成通识教育、当外语已经成为大学生基本能力、当电脑操作已经成为常规技能、当研究生不再稀有之后,公职考录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职业选择的直接性和稳定性,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成为千万学子和社会精英的首要选择。因此,公职考录培训成为教育培训领域的第五次浪潮已为社会所公认。

三、 应对“第五次浪潮”对策建议

{dy}.正确引导公职培训的发展方向

1.xx功利性倾向,注重提升受训者能力

公职培训决不能仅仅着眼于受训者应试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受训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与公共职位相匹配的工作能力,这才是公职培训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公职培训必须以提升受训者能力为发展培训目的和发展方向。只有受训者能力得到提升,公职培训才会有后续发展的可能。因此,使受训者的能提得到提升,不仅仅是公职培训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且是公职培训教育的发展命脉。

2.推进公职培训产业化进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培训产业化已成为业界共识。公职培训教育产业化发展,能够使公职培训教育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促使公职培训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从而为培训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不断规范公职培训的管理体系

1.加强政府教育机构监管力度

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公职培训的监管力度。首先,教育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教育培训的准入制度,从根源上保证公职培训机构的资质,确保受教育者能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教育资源;其次,教育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的管理、营销、授课等行为,以保护受教育者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2.充分发挥市场调控手段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公职培训教育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淘汰机制,公平竞争,促进公职培训行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加强公职培训的行业自律

1.制定公职培训行业守则

一种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行业内部的自律性行为。制定行业内部公认且能自觉遵守的行业守则是前提。目前,公职教育培训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处在发展的上升期,这正是规范行业内部行为的{zj0}时期,也是制定行业守则的{zj0}时期。行业守则的出现,必定将进一步促进公职培训行业的良性发展。

2.成立公职培训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的基础,没有行业协会,行业自律无从谈起。公职培训行业协会,其职能应主要是对本行业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使公职培训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转】盘点中国培训师“七宗罪”_三尺剑十年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