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 哥玩的不是玉,是文化 ◎尚古玉
奇人已乘仙鸽去, 燕京空留鸽哨声, 大隐身逝名文在, 雅俗共赏玩性情。
世称“奇人”的“京城{dy}玩家”王世襄先生驾鸽仙逝,留下一句名言:“一个人连玩都玩不好,还能把工作干好吗?!” 襄公一生,以玩出名,玩的广博,玩得潇洒,且玩出花样,玩有所成。襄公的奇迹生平,颠覆了千古成语“玩物丧志”,从此流行新成语:“玩物尚志”,言者皆举襄公为例。 襄公玩得{zh0},好在何处呢?答曰:襄公所玩,非仅玩物,玩的乃是文化也!君不见襄公玩物过后,必有文化论著出焉?譬如《说葫芦》、《蟋蟀谱集成》、《中国金鱼文化》、《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中国画论研究》,《画学汇编》、《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广陵散》(说明部分)《竹刻艺术》、《竹刻鉴赏》、《雕刻集影》、《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中国古代漆器》、《髹饰录解说》、《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中国美术全集·漆器》、《美国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精品选》、《自珍集》、《京城忆往》、《忆往说趣》、《秋虫六忆》、《谈古论艺》、《锦灰堆》等40余部著作,均为填补空白的开山之作。由此,书法家启功评说他是“研物立志”,画家黄苗子则称赞他为“玩物成家”。 笔者也好玩物,但玩得不及襄公广博,只玩古玉而已,自然也收藏古玉若干。经常有人问我:“你藏的古玉是真的吗?这些古玉能值很多钱吧?”面对此等问题,我只有苦笑作答:“套用一句流行语说吧,哥玩的不是玉,是文化。”听者怅然若失。于是,不得不解说如下: 中国实为“玉文化”之国,玉器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奠基之器。旧石器时期的石斧、石刀类,为早期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工具,而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玉器,却并非生产和生活的实用器具。因为玉石虽然也很坚硬,但却易碎,不宜做工具;而且,玉石资源缺乏,搜罗不易,也不愿随意用作工具。玉石坚韧光亮,温润细腻,玲珑剔透,美丽可人,且不腐不烂,永恒留传,在金银冶炼技术发明之前的几千年间,先民视美玉为世间最为宝贵的物质。《山海经•西山经》有言:“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可知在古人心目中,惟有“天神上帝”才能享用“宝玉”,下民是不敢私自随意享用“上帝”宝物的。所以,原始部落首领收集玉石,雕琢成器,将宝物献于“天神”享用,于是,玉器便成了交通神灵的“通灵神玉”。而后,又成了巫师请神、降神的“法器”。随后,又作为驱邪避凶的“瑞器”,被王公贵族随身携带,而逐渐演变为标志身份等级的信物。再后,迷信渐失,制作良多,玉器便普及为民间百姓的装饰和赏玩用品。 由玉器的起源及发展史看,最初作为祭祀的“xx”和通神的“法器”,以及后来作为驱邪避凶的“瑞器”,都算是宗教用品,实际上就是精神文化用品。而后作为服装佩饰和古董摆设,也是用于审美观赏的精神文化用品。所以,自玉器产生之日起,直到以后的种种用途,均非生产和生活必须的实用器具,即便是雕成玉斧、玉刀、玉鼎、玉尊等,也是象征性礼仪用品。而那些玉龙、玉鸟、玉人、玉兽等,则为玉质图腾,都是用于祭祀xx的宗教文化用品,特别是唐宋以后的玉山、玉树、玉花、玉果等,更是纯粹用于审美赏玩的文化艺术品。中国自古至今长兴不衰的崇玉、敬玉、拜玉、贵玉、喜玉、爱玉,盖因“玉”为民族之魂灵,饱含着民族心血,体现着民族性情,象征着民族品德,凝结着民族审美趣味,总之,蕴涵着太多的民族文化。所以,玉器自始至终都是文化精品,比之后出的青铜器、瓷器、木器、书画之类,其文化含量有过之而无不及,玉器当之无愧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文物。 因此,赏玩玉器,就是享用文化名物,理应明白其中包含的文化意义。特别是三代乃至史前的高古玉器,实为探解华夏祖先精神文化源流的实证样品,弥足珍贵。然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很多高古玉器的造型寓意和具体用法已经失传,尚需古玉鉴赏家们用心研究和细致考证,发掘出高古玉器的文化内涵,并写出象王世襄先生那样的专著,达到启功、黄苗子先生标榜的“研物立志”而“玩物成家”,这才是古玉玩家的{zg}境界。笔者为此也正在努力,以襄公为典范榜样,认真研究古玉文化,并陆续写作玉器考古方面的学术论文。 固然,“物以稀为贵”,古玉有其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相对而言,古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才是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当今商品社会,很多人为求高回报而投资古玉,无可厚非。但也期望有钱之人,成为有识之士,收藏高古玉器,潜心研究玉文化,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贡献。 但愿见到更多高人,手盘古玉,悠然道出:“哥玩的不是玉,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