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为废旧手机电池找到“回家路”?-弘毅电池-搜狐博客

 废旧电池回收的重要性大家都早有耳闻,然而对手机电池的危害却鲜有人知。事实上,几乎很少有人考虑过如何为废旧的手机电池寻找“回家路”。在中国一年新增127万手机的背后,是极高的手机更新率。据统计,我国有50%的用户在一到两年之间更换一次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并且相当一部分用户会同时使用两块以上手机电池。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更新手机9000万部,产生近亿块报废手机电池。

    一块电池引发的危害

   有资料表明,一块手机电池里含有的镉可以污染6万升的水,这相当于三个奥运标准游泳池的容量。1000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能力可与一个小型造纸厂相当。镉污染属于重金属污染,在自然界中无法降解,只能迁移。也就是说,一旦水体或土壤被污染,水体或土壤不能{lx1}自身的净化作用将污染xx,同时重金属容易在生物体内积蓄。而对于人类而言,隔的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为肺气肿、骨质改变、贫血等,而长期食用受镉污染过的水和食物,可导致骨痛病,镉进入人体后,引起骨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时形成自然骨折,以致死亡。除了镉,充电器、锂电池里面的铜、铝、塑料、电解质以及其他有色金属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2004年5月,惠州连续发生两家电池公司的员工镉中毒事件,这更为手机电池的危害敲醒了警钟。

   废旧手机电池成垃圾

   记者采访到的在大四读书的杨同学介绍说,大学不到四年,他换掉的手机大概有6部。“往往是见到有新款的手机就会将之前的自然淘汰掉。一般都会扔进垃圾箱,有的还非常新的手机就会捎给农村的一些远房亲戚。”他说,“而远房亲戚怎么处理还不清楚,大概也是扔掉吧!”

   杨同学对废旧手机及电池的处理办法非常具有代表性。由于手机电池回收宣传不到位,不仅人们对其危害的重要性没有清醒认识,同时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也毫无概念。在城市,很多公益宣传工作做得非常多的情况下,电池的安置尚且如此,随着近年农村手机市场格局的打开,农村手机用户对电池知识的缺乏更让人担忧。

   据相关媒体报道,废旧手机电池、充电器大致有三个流向:被用户随手扔掉、交给二手手机贩子回收、送至专门的回收站。而二手手机贩子废旧电池、充电器等的回收价格很低,差的几毛钱,好的也不过两三元。

   回收尝试仍然有尴尬

   尽管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废旧手机电池的危害性,然而真正的解决办法除了设置专门的回收站之外鲜有其它尝试。回收站的尝试也并不顺利。目前,通信运营商、手机销售商、手机电池经销商等纷纷在各市设立废旧手机电池回收点。2007年,中国移动、摩托罗拉、诺基亚三家企业就曾联合发起过“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收效甚微。据天津当地媒体报道“绿箱子环保计划”在天津开展近两个月来,该市50个“绿箱子”仅收集废旧手机11部,废旧电池87块,可见回收计划在普通市民心中却并没留下深刻烙印。

   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区域设立回收点倒是有些成绩,然而收集起来的电池没有最终的出路成为难题。北京工商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曾组织过回收废旧电池的行动,两天时间在其校园内共回收了三个电视包装箱的电池。然而回收来的电池却因为没有单位接收而成为了志愿者们xx的问题。

   立法防治可成出路

   由于我国对电池污染尚无明确立法,手机电池污染目前仍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管理部门也同样很头疼。

   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仅有一部《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虽然规定“电池制造商和进口商应当承担回收废充电电池的责任”,但这只是技术政策,对不履行责任的单位并无任何惩罚措施,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起不到应有的防控作用。因此,建立完备的废旧电池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回收体系需要国家强制力的监督。在国家监督下,电子废弃物加工处理企业为保证回收过程中的无害化处理,会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同样的政策也有利于调动企业回收的热情和用户意识的增强。

   国外一些手机电池检测认证的办法值得借鉴。欧盟于2004年推出《废旧电子电器设备规定》,其中ROHS检测认证是对于电子原材料进行的相应检测。包括对电子元件、整机等的原材料构成及有害物质拆分等的一系列检测,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针对生产环节。而欧盟WEEE指令是明确以扩大电器产品回收再利用及削减最终处理废物总量为目的而制定。根据规定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再利用及允许消费者免费送还废旧机器。这两条规定使生产流通到报废回收的整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监控。而在邻国韩国目前也正式实施了相类似的制度。

   环保专家表示,对于废旧手机电池的处理方法,目前只能一方面希望市民在选购手机电池时积极选择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而另一方面就重点期待国家早日立法控制电池污染了

    

郑重声明:资讯 【谁能为废旧手机电池找到“回家路”?-弘毅电池-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