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相变蓄热辅助土壤源热泵实验研究-暖通空调,热水器,空调压缩机 ...
  •   针对太阳能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而且当冬季供热包含朝南房间时,由于房间的热负荷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白天的热负荷将小于夜晚的热负荷,因此采用白天蓄热,夜晚蓄热装置辅助地源热泵的运行方案;建立了相变蓄热实验台,蓄热材料采用20#石蜡,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0#石蜡可以用于太阳能蓄热作为地源热泵的辅助热源,辅助期间机组排热量加大、压缩机的耗功率加大,因此辅助热源可增加机组出力,补充白天夜晚负荷之差。

  1. 引言

  地源技术是以地下浅层土壤为热源,利用地下土壤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对物进行空气调节的技术。的冷热负荷与地区的气候、房间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空调房间的室内扰动有关,在北方地区可能出现的热负荷远大于冷负荷,冬季机组向地下埋管的吸热量大于夏季向地下的排热量,如果按冬季工况必然增加投资,使

  地下温度场冬夏季不均衡,如果减少埋管数量,使埋管井承担的负荷加大,冬季必然导致土壤温度下降过快,从而使蒸发温度迅速下降,使机组保护而频繁停机,所以,在此种情况下,使单一的土壤源系统受到限制。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利用的潜力巨大,太阳能集热器和埋入土壤的盘管组合的设想是Penrod于 1956年首次提出[1],但由于太阳能的能流密度低、受天气影响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以及在冬季工况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较低,阻碍了太阳能-土壤源的发展。从最近的国内外的文献看,土耳其的太阳能研究所的Onder Ozgener对太阳能辅助地源用于温室供热系统进行了研究,从2003年12月16日到2004年3月31日进行实验,结果表明COP从2.00到3.125变化,并指出采用火用分析进行研究的重要性[2]。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用CaCl2作为太阳蓄热的工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3]。

  2.系统及运行方式

  2.1系统简介

  本实验系统位于河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实验室,其由三部分组成,地源系统、太阳能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冬季供热及夏季空调的末端装置为4组落地式机组,其额定风量1250m3/h,供暖房间为两间房间,一间位于南边,一间位于北边;地埋管采用单U形HDPE高密度聚氯乙烯管,管径32mm,深度为21m,埋管间距 5 m;负荷侧及埋管侧的水泵为屏蔽泵,额定功率为100W,流量为52 L/min,扬程6m;埋管与机组的水路连接以及与机组的水路连接均采用PPR管道;另外在楼顶设有真空管集热器,直径φ为47mm,长为1.8m,共30根;真空管集热器与地源系统的连接通过板式换热器。夏季,机组的冷凝器通过水路循环向地埋管放热,蒸发器与换热,使房间的热量导入地下,达到制冷目的;冬季机组的冷凝器与换热,蒸发器从地埋管吸热,使地下土壤热量传到房间,也可采用太阳能集热器与地埋管联合运行满足供热要求。

  太阳能蓄热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蓄热装置和循环水泵组成。系统的初步设计如图1所示,真空管集热器与蓄热装置连接、板式换热器与蓄热装置连接均采用直接连接,即蓄、放热过程水箱均为开式。当调试过程中,由于原有太阳能水系统管路较细,靠重力作用很难从顶层回流到蓄热装置中,即太阳能集热器的上水与下水流量不匹配,当采用机械循环运行方式时,真空管集热器上的联箱水位上涨到排气阀,从而漏水。改变原有太阳能系统的管路安装周期较长,因此采用如下方法:在蓄热装置中增加换热盘管,即系统方案改为如图2所示,由于太阳能集热器的上水与下水在蓄热装置的连接为闭式形式,因此解决了如上问题。对于换热盘管的材料,大多采用铜管、不绣钢管等金属材料。考虑到太阳能蓄热时间较长(约8小时)、加工容易、价格便宜等因素,采用地板辐射常用管PE-X管作为换热盘管。由于PE-X管具有一定的应力,换热盘管制作过程为:首先做一个水平断面上连线为60°的垂直支架,然后把PE-X从下向上环绕在支架上,并用扎带把盘管固定于支架上。蓄热装置由蓄热水箱、蓄热体组成。蓄热水箱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800mm,高1m,由塑料制成;蓄热体形状为圆柱形,直径150,高1m,四周与下表面为金属材料,上表面用塑料密封,防止石蜡挥发。在蓄热体上表面、蓄热水箱四周及蓄热水箱的下表面,设置聚乙烯保温材料,减少能量的损失及外环境对实验的干扰。蓄热用水泵为噪声较小的屏蔽泵,扬程为9m,流量95L/ min, 额定功率为200W,整个系统见图3。

郑重声明:资讯 【太阳能相变蓄热辅助土壤源热泵实验研究-暖通空调,热水器,空调压缩机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