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曦

(1903-1989)

 

国立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1933年博士毕业校友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魏曦,xx医学微生物学家。字东升,1903年12月25日生于湖南岳阳。他在中学时代就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1924年考入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6年二年级时因掩护共产党员而遭到军阀的通缉,开除学籍,他参加北伐军,任第四集团军警卫团三等军医正,1927年在长沙广雅中学任教一年,1928年到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学习,1933年以其毕业论文"肺疽的xx学",受到好评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3-1937年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进行微生物学研究。他首次用鸡胚培养回归热螺旋体,对其生活史做了详细观察,还对牛胸膜肺炎支原体(PPLO)的培养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成为国内最早研究支原体的学者。
  1937年赴哈佛大学深造,投师于专长立克次体学研究的xx微生物学家H.秦瑟,从此进入了立克次体学的研究行列。秦瑟的研究生F.菲茨帕特里克正在进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琼脂斜面培养的研究,但一直未获成功,决定放弃研究。魏曦对其所用方法作了仔细推敲,发现了问题,就改变方法接种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结果获得了成功。哈佛大学对魏曦这一贡献授予了奖状和奖金。1939年回国任国民政府卫生署中央防疫处技正,协助汤飞凡在昆明重建了中央防疫处,并担任检定科科长,其后又参与组建了贵阳生物制品所。1945年,在滇缅边境反法西斯战场上,在英美盟军中发生了一种"不明热"的流行,严重威胁着xx战斗力。美国组织了一个以哈佛大学专家为主的斑疹伤寒考察团对此进行调查,但一直未能搞清病因。魏曦到达现场后,通过调查和实验成功地证实其本质是恙虫病,而非斑疹伤寒。当采用了针对恙螨的防制措施后,"不明热"得到控制。1948年哈佛考察团为表彰其杰出贡献,特授予他"战时功绩荣誉勋章"。抗战胜利后,任中大上海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兼中央防疫处上海分处处长。
  1949年,在上海地下党组织推荐下,他举家经香港奔赴解放区大连,任大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兼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他参加美军xx战争罪行调查团,并任检验队队长,因成绩突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7年,他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983年改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历任立克次体及钩端螺旋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等职。他在立克次体和钩端螺旋体以及微生态学领域颇多建树。
  50年代,魏曦针对斑疹伤寒疫苗生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流行性斑疹伤寒疫苗的免疫效果取决于使用毒株的毒力,只有强毒毒株才能生产出免疫原性高的疫苗。人虱的生活习性是只吸食人血才能生存繁殖,供传代用的健康人虱要在未经免疫的健康人体上喂养,而已感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人虱则需在高度免疫的人体上饲喂。为了生产疫苗,喂虱者要经受极大痛苦。为此魏曦与助手范明远着手驯化虱种,使其能适应动物(如家兔)血液。经过人、兔交替喂养终于获得一株兔化人虱虱种。经过鉴定证明:在繁殖立克次体中保持和提高毒力方面与正常人虱xx相同。1959年,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批准该虱种在全国推广使用。从此结束了在生产斑疹伤寒疫苗中人喂虱的痛苦局面。
  1953年以来,他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二至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顾问,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1955年当选),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人兽共患疾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dy}届主委,中国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会名誉主委。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5月20日魏曦病逝大连。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魏曦】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