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业步入“全竞争时代”
记者:李晓辉 邢佰英
1月中旬,国家能源局正式确定取消“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超过70%”政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风电产业经历5年的发展,已经有了xxxx,产业链布局也是全面打开,并不会因为这样的政策取消而发生逆转。”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风电产业将由此进入全面竞争时代,行业内企业将遭遇一个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
“70%红线”成“鸡肋”
2005年之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风电制造商,且规模小、技术落后,外资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风电场建设主要依赖进口。为了保驾中国本土的风电制造企业能建立起市场竞争力、国内的风电朝阳产业不被外资全部占领,2005年颁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
正是这一政策,直接鼓励了中国大规模上马风电项目。根据中国风电协会统计,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625万千瓦,同比增长了88.42%,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15万千瓦;预计截止到2009年末,中国风电装机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较上年新增800万千瓦。
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必然会引起外资企业的极大兴趣。不过,由于有了70%国产化率的限制,这些外资企业不大可能整机进入中国市场。看起来,国产化率70%的红线保护了中国国内的企业。
“对于我们风电厂业主来说,我们主要考虑稳定性和价格两方面。实际上,对于是否是国产的并不是非常看重,这些都在招标中由一个总包商来完成。”位于内蒙古的国泰风电厂一位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该风电场是保利协鑫能源{bfb}拥有的风电站,总装机容量49.5MW。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国产化率70%”这个概念如何界定存有玄机,只要在国内生产的都算是国产的了,但是核心部件都是外国公司的,只是拿到中国来组装生产而已,{wy}的价值,就是暂时放缓全面竞争。
Bosch Rexroth AG(博世力士乐)风电业务中国区首席专家和技术总监赵学永表示,70%的国产化率实际上并不好测算,目前中国所谓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0%-80%,实际上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设备上,而齿轮箱、控制器这类技术标准较高的关键设备,多数还是依靠国外进口。
据了解,早期国内生产的750KW主流机型,均是购得包括德国等欧洲企业的生产许可。另外,外资公司也普遍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这些都算作是“国产化率70%”。
前述风能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国产化率70%只是一个阶段的政策,实质要看的我们自己掌握多少。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早在2009年11月,能源局就召集多家风电设备商就取消国产化率一事做了内部讨论;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关于取消风电工程项目采购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通知》12月底就开始全面下发到各级发改委手中。
强者“淡定”应变
在国产化率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已经从2006年的不足50%提高到了2008年的68.4%。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华锐22.45%,(30.72,-0.38,-1.22%)18.12%,(41.00,-0.55,-1.32%)16.86%,第四位以后的市场份额都不高,浙江运达3.73%,(8.96,0.06,0.67%)为2.86%。
如今,国产化率政策的取消,可能对不具备规模、技术实力的企业带来冲击,但对这些已经位居xxxx的企业来说影响甚微。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70%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因为公司的风机设备已经实现了80%-90%的国产化率,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外都已取得一定的优势。
他介绍说,目前公司的风电设备产品在国内拥有超过20%的市场份额,公司对于国外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其中,公司在美国投建的项目已经投入运行,公司的2.5兆瓦风机在国外市场也具有{lx1}水平。
“国内取消70%的国产化率,不仅有利于国内企业的竞争,也有利于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武钢解释说,我国首先取消了保护政策,国内公司在开拓国外市场的时候,遭遇他国保护政策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
据风能协会的{zx1}数据显示,目前,600kW和750kW机组的国产化率可以达到90%,1.5MW机组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70%。
“从整个产业链上看,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是很高的,看起来大局已定,而且已经形成3家明显的xxxx,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把产业链分一分来看。”上述风能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表示。
整个风电制造业可以分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塔架、控制系统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体系。据国都证券2009年第四季度发布的报告中称,风电机组成本结构中,叶片20%,齿轮箱15%,电机12%,轴承8%,塔架13%,机舱罩9%,控制系统8%,其他15%。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内排前10位的叶片制造企业,年生产量1.5MW风机叶片约300套。公司总工程师毛彭龄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生产的叶片,本身国产化率就很高,实际所受影响甚微,不过,今后的利润会越来越薄。如果从整个产业链来说,受到冲击{zd0}的将是国内的整机装配厂家,因为其享受的补贴就没有了。
业内熟悉风电零部件的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我国的发电机工业基础好,制造企业较多,包括(5.43,0.02,0.37%)、北车、哈电机均可批量生产风机用的750KW,1.5MW电机。不过,风机组的主轴承是比较缺的重要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已经投入安装的大都是600KW、750KW的机型,合计约占2/3,而目前国际的主流已经进入到1.5MW、2MW,甚至更大,这方面,我国包括金风科技、上海电气在内的企业已经推出了样机,但整体的产业化水平和整体设计能力仍然与国外先进企业有相当大的差距。
洗牌“兵临城下”
“我正在去华能吉林通榆风电场的路上,这次对我们公司来说,可是一笔大单子,整个项目有1000万的金额。”作为风机配套企业——上海西瑞实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范兆骥正风尘仆仆地赶去吉林的项目基地,洽谈这笔开门红的大单子。
老范这样的风机配套商,对于中国风电市场的变化最为敏锐,一线感受着中国风电市场的变化。“现在整个风电项目招标报价价格越来越低,现在价格已经到4800元/千瓦,去年9月份还在5300元/千瓦,实际上已经没有利润,除非生产规模能达到2000台。”范兆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国家能源局去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风电整机生产厂商80余家,能进入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的厂商约有25 家。引入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机制,旨在增加竞争、降低风电上网电价、提高设备国产化率,但也带来了一些诸如为争抢资源而恶性竞争的负面效果。
事实远远比此前预计的要残酷。2008年,风电装机成本为6500元/KW,去年的价格已经降为5400元/KW,一年多的时间降幅约为17%。据联合证券测算,2009年的价格战已经使得行业毛利率较2008年下降约15%。
按风电的度电收入模型测算,利用小时数为2400小时和2000小时的风电场,当度电收入分别为0.55元/千瓦时和0.65元/千瓦时,才能维持8%的内部收益率。不过,现在显然已经无法达到保证8%内部收益率的盈利条件。
另外,去年底中国数十个风电CDM项目遭到拒绝或者延期,更令风电盈利状况雪上加霜。据测算,风电场CDM项目收入贡献为0.074-0.095元/千瓦时,对于风电装机的影响非常大。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运营商对设备的招标普遍青睐低价,这也导致设备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但赵学永提醒,风电机组的预期运行寿命为20年,如果运营商采购的设备运行水平不稳、频出质量问题,将给风电场带来极为昂贵的维修费用。
与竞争激烈相对应的是,在去年下半年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几次信息介绍会上,两次提到了关于“风电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的问题。2009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中国将严格控制风电行业的产能增长,同时,政府将支持风电领域的并购重组,希望产生3-5家跻身全球xx的风电设备企业。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取消国产化率政策与抑制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相契合的。
在赵学永看来,70%的比例取消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带来明显冲击,因为很多设备商还可以通过低价竞争优势获得不错的订单,但长远看来,未来风电场无疑将提高对设备质量的要求,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迹象,届时资金实力欠缺、技术实力不足的行业参与者,可能被兼并或者因订单稀少而不得不退出市场。
“就今年这样的市场环境看,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整机厂商将剩下不超过10个。”范兆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记者观察:竞争会异常残酷
风机装备国产化率70%政策的取消,是迟早的事情,看起来,现在正是一个好时候。
从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到现在,已经过去近5年时间,期间,国内风电装机量从2004年的764万千瓦增长到2009年的2000万千瓦,伴随着风电装机量的连年翻番,中国风电制造业也呈现出暴发性成长。
中国的众多产业都存在着“先圈地而后治理”的“发展规律”,风电业的“野蛮”生长就是一个例证。从整个风电产业发展阶段的角度看,如果说2010年之前的5年翻倍增长是“跑马圈地”的上半场,那么接下来的下半场将是行业的整合洗牌,竞争会异常残酷。
风机装备国产化率70%政策的取消,正式揭开了风电产业下半场的帷幕。可以预见,2010年将成为整个风电产业的分水岭——风电装机量的增长将放缓,风机设备制造商将面临洗牌。
中国风电装机量目前位居全球第三,基数已经很大。同时,以各大电力集团为首的风电业主的跑马圈地运动{dy}波已过,接下来几年,中国风电装机量的复合增长率会大幅降低到30%左右。
对于风电设备厂商来说,未来必然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竞争力不强、技术落后的企业很可能要被淘汰。事实上,中国的风电产业已经具有稳固的根基。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及合资企业的风机占新增份额的76%,累计市场份额达62%。而且,国内已经出现华锐风电、金风科技(002202)和东方电气(600875)等xxxx,一批重要零部件厂商也在兴起。
但是,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中国的风电企业,不仅要继续占领国内市场,还要勇敢地走向海外市场。面对未来新的市场竞争压力,中国风电企业要尽快提升自身的“短板”,不仅要在产品品质上下工夫,努力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更要在自主研发上加大投入,以科技创新取胜。
中国风电产业任重而道远。
蔡国雄:开放必然 进场三思
最初起步就置身于政策“保护伞”下的风电设备产业,如今将迎来更开放更公平的竞争环境。面对这样的挑战,我国风电设备企业该如何应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特邀请中国电力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予以指点迷津。
中国证券报:请问取消70%国产化率政策的产业发展背景是怎样的?
蔡国雄:70%国产化率这条红线的提出,就是考虑到当时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刚起步,而国外的风电设备行业已相对成熟,如果不给予一定的政策保护,外资的长驱直入很可能导致国内产业难以发展成型。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的风电设备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局部产业环节甚至出现了过剩。这个时候,这种保护政策也到了该“退出”的时候。
2009年国家能源局召开了内部会议听取企业的声音,仔细评估了取消该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会上发现,金风科技、华锐、东方电气这类xxxx的开机率一直很高而且订单饱满,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企业的部分技术甚至在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相反,一些不具备规模、技术的小企业在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加剧中生存更艰难。
从这一角度来看,产业格局基本成型,无论是否存在这一保护政策,该被淘汰的小企业也最终是要被淘汰。从政策角度而言,未来必须培育实力超群的产业佼佼者,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证券报:有企业担心,该保护政策取消之后,外资必将会大举攻城略地。您如何看待?
蔡国雄:外资进入国内风电设备市场是难免的,但不能因此就一直限制外资进入。以我国彩电、汽车等多个传统产业为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是放开了进行全球市场化竞争。这样的竞争,不但没有把这些产业摧垮,反而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催生了一批闻名世界的优秀企业。
该政策取消后,外资的进入也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引进国外的设备一般价格比较高,这一点国内的设备商往往具有价格优势;国外的部分设备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例如德国的设备没有考虑到我国“多风沙”的问题,其设备稳定性和寿命很可能要打折扣。
中国证券报:如此看来,设备行业“洗牌”难免,不少投资者可能逐渐被淘汰,您能否给他们一些建议?
蔡国雄:我国风电产业的整体发展目前存在不健康的现象,即一拥而上,无论是民营资本还是地方政府投资,一看到政策鼓励,不论是否具有核心技术都大批上马,之后受自身资源限制,很难走xx路线,最终逐渐被排挤,甚至流落于做“山寨”设备,走贴牌生产的路子。
对于任何有志于投资包括风电在内的新兴产业的人来说,必须明白,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给予的保护性政策,不是在保护单独的企业,更不是吸引“门外汉”们来加盟,而是为了保护产业本身。因此,在投资之前,不要被眼前的政策优惠和短期利润吸引,需要冷静考虑自身是否拥有优势和技术,否则,一旦盲目进入,未来也免不了黯然出局。
如果你没有成功申请到自己理想的TOP SCHOOL,但你认为自己{jd1}够TALENT;如果你审视自己写的ESSAY,却怎么也不能发现LEADERSHIP方面的亮点;如果你想全面了解自己的LEADERSHIP POTENTIAL,但是却没有什么非常清晰的概念;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让自己的essay story中融入LEADERSHIP方面的亮点的因素,请与博主联系:
MSN:
QQ:172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