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2009年03月08日]_hsyeyu_新浪博客

3月6日到西溪南石桥村进行蔬菜技术辅导。

 

番茄栽培技术

1.1 植物学性状

1.1.1 根的分布与生长特点番茄的根系次发达,分布广而深。大部分根群分布在30~50cm的土层中,根系再生能力很强,不仅易生侧根,在茎上很容易发生不定根,所以番茄移植和扦插繁殖比较容易成活。

 1.1.2 茎的类型和特性番茄茎的分枝形式为合轴分枝(假轴分枝),茎端形成花芽。无限生长型的番茄在茎端分化{dy}个花穗后,其下的一个侧芽生长成强盛的侧枝,与主茎连续而成为合轴(假轴),第二穗及以后各穗下的一个侧芽也都如此,故假轴无限生长。有限生长型的番茄,植株则在发生3~5个花穗后,花穗下的侧芽变为花芽,不再长成侧枝,故假轴不再伸长。番茄茎的丰产形态,节间较短,茎上下部粗度相似。徒长株(营养生长过旺)节间过长,往往从下至上逐渐变粗,老化株相反,节间过短,从下至上逐渐变细。

1.1.3 叶的类型

番茄、茄子、辣椒的叶均为单叶。茄子的叶片肥大,番茄的叶片次之,辣椒的叶片最小。番茄的叶片呈羽状深裂或全裂,每片叶有小裂片5~9对,小裂片的大小、形状、对数,因叶的着生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茄子的叶形有圆形、长椭圆形和倒卵圆形。一般茄子的叶缘都有波浪式钝缺刻,叶面较粗糙而有茸毛,叶脉和叶柄有刺毛。叶色一般为深绿色或紫绿色,叶的中肋与叶柄的颜色与茎相同;辣椒的叶片为卵圆形、长卵圆形或披针形。通常甜椒较辣椒叶片稍宽。叶先端渐尖、全缘,叶面光滑,稍有光泽,也有少数品种叶面密生茸毛。

1.1.4 花的类型番茄花为总状花序或聚伞花序。花序着生节间,花黄色。每个花序上着生的花数,品种间差异很大,一般5~10余朵不等,少数品种可达20~30朵。有限生长型品种一般主茎生长至6~7片真叶时开始着生{dy}花序,以后每隔1~2叶形成一个花序,通常主茎上发生2~4层花序后,花序下位的侧芽不再抽枝,而发育为一个花序,使植株封顶。无限生长型品种在主茎生长至8~10片叶,出现{dy}花序,以后每隔2~3片叶着生1个花序,条件适宜可不断着生花序开花结果(图 3);

 

1.1.5 果实及种子

番茄果实为浆果,果实的形状有圆球形、倒卵圆形、长圆形、扁圆形等。番茄的果实为多汁浆果,果肉由果皮(中果皮)及胎座组织构成,栽培品种一般为多室;番茄果实的颜色有红色、粉红色、黄色和橙黄色;种子的大小以辣椒种子{zd0},茄子次之,番茄最小。辣椒种子近方形、扁平,表面微皱,淡黄色,稍有光泽,千粒重4.5~8.0g;茄子老熟的种子,一般为鲜黄色,形状扁平而圆,表面光滑,粒小而坚硬,千粒重3.5g左右;番茄种子扁平,表面有灰色茸毛,种子千粒重2.7~3.3g。

13.2.2生长发育周期

茄果类蔬菜中,番茄、茄子、辣椒的生长发育周期基本相似,一般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三个时期。

(1) 发芽期 从种子萌发到{dy}片真叶出现(破心、露心、吐心)为发芽期(图 4)。茄子发芽期较长,一般需要10~12d;番茄、辣椒较短,一般仅需7~10d。发芽期能否顺利完成,主要决定于温度、湿度、通气状况及覆土厚度等。

 

(2)幼苗期由{dy}片真叶出现至开始现大蕾为幼苗期。番茄幼苗期经历两个阶段:从破心至2~3片真叶展开(即花芽分化前)为基本营养生长阶段,这阶段主要为花芽分化及进一步营养生长打下基础;2~3片真叶展开后,花芽开始分化,进入第二阶段,即花芽分化及发育阶段,从这时开始,营养生长与花芽发育同时进行。茄子大约需要50~60d。一般情况下,茄子幼苗长到3~4片真叶、幼茎粗度达到0.2mm左右时,就开始花芽分化;长到5~6片叶时,就可现蕾。番茄、辣椒基本相似。

(3)开花坐果期番茄从{dy}花序出现大蕾至坐果为开花坐果期。开花坐果期是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时发展的转折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和产量,特别是早期产量。此期管理的关键是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无限生长型的中、晚熟品种容易营养生长过旺,甚至徒长,引起开花结果的延迟或落花落果。反之,有限生长型的早熟品种,在定植后容易出现果坠秧的现象,植株营养体小,果实发育缓慢,产量不高。

1.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 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番茄、茄子、辣椒都是喜温蔬菜。番茄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低于15℃,开花和授粉受精不良,降至10℃时,植株停止生长, 5℃以下引起低温危害,致死温度为—1~一2℃。

番茄是喜光作物。番茄的光饱和点为70klx,在栽培中一般应保持30~35klx以上的光照度,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低于10klx不能正常生长。番茄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多数品种属中日性植物,在11~13h的日照下,植株生长健壮,开花较早。

番茄根系发达,吸水力强,对水分的要求属于半耐旱蔬菜,既需要较多的水分,又不必经常大量灌溉。土壤湿度范围以维持土壤{zd0}持水量的60%~80%为宜。番茄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以45%~50%为宜。空气湿度过大,不仅阻碍正常授粉,而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严重。

1.3.2 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番茄、茄子、辣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栽培以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壤土为宜。

该类蔬菜适于在微酸性至微碱性的土壤上种植。番茄适宜土壤pH为6~7,茄子适宜土壤pH值为6.8~7.3。氮肥对番茄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磷的吸收量虽不多,但对番茄根系和果实的发育作用显著。钾吸收量{zd0},钾对糖的合成、运转及提高细胞液浓度,加大细胞的吸水量都有重要作用。N:P2O5:K=2.5:1:5,由于番茄对土壤N和P的吸收率为40-50%,对K为20%,施用时NPK的比例为1:1:2。番茄吸钙量也很大,缺钙时番茄的叶尖和叶缘萎蔫,生长点坏死,果实发生顶腐病。

2.1.1 主要种类和栽培概况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16世纪传入欧洲,17世纪传到中国。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在中国栽培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成为主要果菜之一。番茄除可鲜食和烹饪多种菜肴外,还可制成酱、汁、沙司等强化维生素C的罐头及脯、干等加工品,用途广泛。目前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在欧美、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的温室、塑料棚及其他保护设施栽培。

目前栽培的番茄都属于普通番茄,包括5个变种:

普通番茄,即栽培番茄(var.commune Bailey),植株茁壮,分枝多,匍匐性,果大,叶多,果形扁圆,果色可分红、粉红、橙、黄等,该变种包括绝大多数的栽培品种。

直立番茄(var.validum Bailey)茎短而粗壮,分枝节短,植株直立,叶小色浓,叶面多卷皱,果柄短,果实与普通栽培番茄相似。因为产量较低,生产中栽培很少。但能直立生长,栽培时无须立支架,便于田间机械化操作是其突出特点。

大叶番茄(var.grandifolium Bailey)叶大,有浅裂或无缺刻,似马铃薯叶,故又称薯叶番茄。蔓中等匍匐,果实与普通番茄相同。

樱桃番茄(var.cerasijforme Alef.),果实小呈圆球形,果径约2cm,果色红、橙或黄,形如樱桃(故名),2室,植株强壮,茎细长,叶小,色淡绿。

梨形番茄(var.pyriforme Alef.),果小,形如洋梨,2室,果呈红、黄等色,生长健壮,叶较小,呈浓绿。

2.1.2 主要栽培品种

番茄是世界上栽培蔬菜品种资源搜集和保存最丰富的蔬菜之一,美国的加州大学和我国台湾的亚蔬菜中心都保存着大量的番茄种质资源,我国番茄品种最初大都是从欧美传入或引入,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许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常规育种,70年代后一代杂种的选配和推广,特别是抗TMV病基因和耐青枯病的材料的引入,促进了对TMV、CMV、青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的抗病的杂一代育种高潮。目前品种国内外引进推广使用品种上千,各省市育种单位都有一批优良品种,上海90系列,903,大红、高封顶,906,粉红、自封顶,908,粉红、高封顶,还有中杂、皖杂、浙杂、金棚、湘杂、霞粉、锡粉等等。

根据生长习性,番茄可分为有限生长类型和无限生长类型。

①有限生长类型又称"自封顶"。这类品种植株较矮,结果比较集中,具有较强的结实力及速熟性,生殖器官发育较快,叶片光合强度较高,生长期较短,适于早熟栽培。主要栽培品种有:

红果品种:如北京早红、青岛早红、早魁、早丰(秦菜1号)、兰优早红、鲁番1号、河南5号、郑番2号、意大利18号、罗城1号等。

粉红品种:如北京早粉、早粉2号、早霞、津粉65、西粉3号、东农704、苏粉1号、苏粉2号、苏抗9号、齐研矮粉、锦州矮秧、日本3号等。

黄果品种:如兰黄1号等。

②无限生长类型生长期较长,植株高大,果形也较大,多为中、晚熟品种,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主要栽培品种有:

红果品种:如卡德大红、天津大红、冀番2号、大红袍、台湾大红、美国4号、特罗皮克、佛洛雷德(佛罗里达)、托马雷斯、红辉、凯莱、阿沙克利等。

粉红品种:如粉红甜肉、佳粉10号、强丰、鲜丰(中蔬4号)、中蔬5号、中杂4号、中杂7号、中杂9号、丽春、双抗2号、沈粉1号、沈粉3号、L-401、L-402、辽粉杂3号、毛粉802、鲁番3号等。

黄果品种:如桔黄嘉辰、大黄1号、大黄156、丰收黄、新丰黄、黄珍珠等。

白果品种:如雪球等。

樱桃番茄近几年栽培较多,常用品种有圣女、小玲、金珠、迷你公主、樱桃红、美国5号、东方红莺等。

3.1 番茄栽培管理技术

3.1.1 露地春番茄栽培技术

(1)育苗当定植期确定后,提前60~70d播种育苗。播种前要求对种子进行xx处理。番茄种皮较薄,热力xx易xx种子,应以药剂xx为主。播种时不宜过密,以每m2播种量5~8g。

番茄耐移植,但由于花芽分化的连续性,在育苗过程中不宜多次分苗,提倡一次分苗和早分苗,最晚在2~3片真叶花芽开始分化前分完,以塑料营养钵或纸筒等容器分苗为好。番茄分苗后要适当地提高气温和地温2~3℃,促进缓苗。缓苗后秧苗生长逐渐加快,为防止徒长,苗床温度应比缓苗期降低2~3℃,但夜间气温不能低于10℃。水分以保持床土表干下湿为宜,秧苗心叶淡绿色标志水分正常。

定植前应进行秧苗锻炼,逐渐降低苗床温度,特别是夜温。在秧苗锻炼过程中,不要过分控制水分,以保持晴天中午秧苗不明显萎焉为宜,否则,秧苗易老化。

(2)整地与施基肥选择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番茄。为促进番茄根系向纵深发展,必须深耕,冬季休闲的地块,可在上冻前深耕25~30cm,翻后不耙,以利土壤风化。深耕应结合增施基肥,一般667m2 施有机肥5000~7500kg。在施基肥的同时,{zh0}将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每667m2 施过磷酸钙30~40kg。番茄可采用平畦或高畦栽培。北方比较干旱的地区或高度密植的早熟栽培以平畦为宜,一般畦宽1.2~1.5m、畦长8~10m。南方及水源充足的水浇地或低洼易涝地应采用高畦栽培。

(3)定植及密度春番茄露地定植时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应在晚霜过后,日平均气温达15℃以上,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定植。

春番茄的栽植密度取决于品种、整枝方式、生长期长短等多方面因素,早熟品种密植栽培的适宜密度为每667m2栽植2800~3000株,中、晚熟品种栽培的适宜密度为每667m2栽植2000~2500株。

(4)耕、追肥及灌水番茄定植后应及时进行中耕。早中耕、深中耕有利于土温的提高,促进迅速发根与缓苗生长。中耕应连续进行3~4次,中耕深度一次比一次浅,并可适当培士,促进茎基部发生不定根,扩大根群。

番茄需肥量较大,除重施基肥外,还应根据需要追施xx性肥料。{dy}果穗果实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要追施1次催秧催果肥。每667m2 可施尿素15~20kg,过磷酸钙20~25kg,或磷酸二铵20~30kg,缺钾时应施硫酸钾10kg,也可用1000kg腐熟人粪尿和100kg草木灰代替化肥施用。在第二穗果和第三穗果开始迅速膨大时各追肥1次。除土壤追肥外,可在结果盛期辅之以根外追肥,用0.2%~0.5%的磷酸二氢钾,或0.2%~0.3%的尿素,或2%的过磷酸钙水溶液,喷施叶面,或喷多元复合肥。还可用50~100μl/L棚酸或硫酸锌等微量元素根外喷施。

番茄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要获得高产,必须重视水分的供给与调节。定植后5~7d可浇1次缓苗水,然后中耕保墒,控制浇水,适当蹲苗。中、晚熟品种开花结果较晚,营养生长较旺,在结果前应控制水分。番茄的吸水量到结果盛期达到高峰,这期间4~6d灌水1次,使整个结果期保持土壤比较均匀的湿润程度,防止忽干忽湿,减少裂果及顶腐病的发生。番茄对土壤通气条件要求比较严格,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5)植株调整番茄具有茎叶繁茂、分枝力强、生长发育快、易落花落果等特点,为调节各器官之间的均衡生长,改善光照、营养条件,在栽培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植株调整措施,如搭架、绑蔓、整枝、打杈、摘心、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等。番茄除少数直立性品种外,均需搭架栽培。一般多采用圆锥架(三角圆锥架或四角圆锥架),比较简单、牢固。

番茄的整枝方式多种,各有特点,露地栽培常用的整枝方式有单干整枝、改良单干和双干整枝。单干整枝,只保留主干,侧枝全部摘除。这种方式适于密植,在生长期较短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缺点是单位面积用苗数多,根系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植株容易早衰。为克服上述缺点,可实行改良式单干整枝法,即在单干整枝的基础上,保留{dy}花序下的一个侧枝,留一穗果摘心。类似这种改良式单干整枝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栽培需要灵活应用。双干整枝,除保留主枝外,再留{dy}花序下的一个侧枝,其余侧枝全部除去。这种整枝方法,早期产量不如单干整枝,且结果较晚,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生长势旺盛的中晚熟品种。

在整枝过程中,摘除多余侧枝,即打权。打杈过晚,消耗养分过多,在植株生长初期,过早打杈会影响根系的发育,尤其对生长势较弱的早熟品种,应待侧枝长到3~6cm 长时,分期分次地摘除。

对无限生长型品种,在生长到一定果穗时,需将植株顶部摘除,称为摘心或打顶,以保证有限的生长期内所结的果实能充分肥大和成熟。摘心应根据栽培方式而定。在南方栽培时,留3~4层果穗;在北方栽培时,留4~5层果穗摘心。

番茄栽培原则上不进行摘叶,保持植株较大的同化面积。只有在结果盛期以后,对基部的病叶、黄叶可陆续摘除,改善通风条件,减少呼吸消耗。

(6)保花保果番茄落花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落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营养不良性落花。由于土壤营养及水分不足,植株损伤过重,根系发育不良,整枝打杈不及时,高夜温下养分消耗过多,植株徒长,养分供应不平衡等原因引起落花落果。②生殖发育障碍性落花。温度过低或过高,开花期多雨或过于干旱,都会影响花粉管的伸长及花粉发芽,产生畸形花(如长花柱或短花柱花等)而引起落花。露地春番茄早期落花的主要原因是低温或植伤;番茄夏季落花主要原因是高温多湿。

防止落花,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地防止落花,而且可刺激果实发育,形成与授粉果实同样大小甚至超过其大小的无籽果实。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2,4-D(2,4-二氯苯氧乙酸) ,使用浓度为10~20μl/L,用于蘸花或涂花;PCPA(对氯苯氧乙酸,又称防落素、番茄灵),使用浓度为25~30μl/L,可作喷花处理。

(7)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番茄果实发育的生理性病害是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畸形果、空洞果、顶腐病、裂果、筋腐病、日烧病等,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

①畸形果:畸形果主要产生于花芽分化及发育时期,即在低温、多肥(特别是氮素过多)、水分及光照充足下,生长点部位营养积累过多,正在发育的花芽细胞分裂过旺,心皮数目过多,开花后由于各心皮发育的不均衡而形成多心室的畸形果。畸形果中的顶裂型或横裂型果实,主要是由于花芽发育时不良条件抑制了钙素向花器的运转而造成。另外,因为果实生长先是以纵向生长为主, 以后逐渐横向肥大生长,所以,植株在营养不良条件下发育的果实往往是尖顶的畸形果,为防止畸形果的发生,育苗期间温度不宜控制过低,水分及营养必须调节适宜。

②空洞果:即果实的果肉不饱满,胎座组织生长不充实,种子腔成为空洞,严重影响果实的重量和品质。受精不良,使用生长调节剂浓度过高等,均容易产生空洞果。此外,在果实生长期间,温度过高,阳光不足,或施用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果实碳水化合物积累少等,也会形成空洞果。在栽培中应加强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技术,为果实生长创造适宜条件,避免空洞果发生。

③顶腐病:又称脐腐病、尻腐病,在果实顶部发生黑褐色的病斑,在阴雨天气或空气湿度大时则发生腐烂。它是由于果实缺钙而引起的生理病害。造成果实内缺钙的原因:一是土壤缺钙;二是土壤干燥、土壤溶液浓度过高,特别是钾、镁、铵态氮过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三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钙在植物体内运转速度缓慢。为防止顶腐病,可多施有机肥,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调节,保持适宜的土壤溶液浓度,适当控制氨态氮的用量。尽量避免土温过高及土温的激烈变化。供水要均匀,防止忽干忽湿。在结果期,可用0.5%氯化钙喷新叶及新长出的花序,以补充钙的含量。

④裂果:在果实发育后期容易出现裂果。裂果现象有环状开裂和放射状开裂。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干旱,果实生长缓慢,遇到降雨或浇大水,果肉组织迅速膨大生长,果皮不能相适应地增长,引起开裂。为防止裂果产生,除注意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外,在栽培管理上,应注意增施有机肥,合理浇水,供水均匀,避免果实受强光直射。

⑤筋腐病:是果实膨大期的生理病害。从发病症状可分两种类型,褐变型和白化型。前者果实内维管束及其周围组织褐变,后者果皮或果壁硬化、发白。两种类型的发病条件相似,是多种不良条件诱发的病害。为防止筋腐病的发生,特别应注意肥料的使用,适当增施钾肥,氮肥施用以硝态氮为主等。

⑥日烧病: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于强光直射,果肩部分温度上升,部分组织xx、枯死,产生日烧病。日烧病的危害,品种间差异较大。叶面积较小,果实暴露或果皮薄的品种易发病。为防止日烧病,应在结果期避免果实的日灼,{zh0}采用圆锥架或人字架,绑秧时将果穗配置在架内叶荫处。适当增施钾肥可增强其抗性。

3.1.2 设施栽培

(1)棚室春茬番茄

①选择适宜品种:棚室春茬番茄应选择早熟或中早熟、耐弱光、耐寒品种或杂交种。

②提早定植:提早定植的时间依据棚室内的{zd1}温度来确定,清晨10cm深的土温达到5℃以上,{zd1}气温不再出现0℃条件下要尽量抢早定植。定植应选择阴冷天气刚过,晴暖天气刚开始的上午栽苗。一般早熟品种密度为每667m2定植 3500~4000株;中晚熟品种密度为每667m2定植2800~3100株。

③变温管理:番茄定植后,每天的温度以采用"四段变温"管理为宜。即:把{yt}的气温分为四段进行管理。午前见光后,应使温度迅速上升至25~28℃,以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午后随着光合作用的逐渐减弱,通过通风换气措施,使温度降至25~20℃;前半夜为促进叶片中的光合产物运转到其器官,应使温度保持在17~14℃;后半夜为尽量避免呼吸消耗,应使温度降至12~10℃,不要低于6℃。由于定植初期外界气温低,因此应采取各种保温覆盖措施(覆盖草帘、纸被,张挂天幕,设置小拱棚等),以提高保护地内的气温和地温,促进生根、缓苗和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④增加光照: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揭和晚盖多层保温覆盖物,经常xx透明覆盖材料上的污染物。在日光温室的后墙和两侧山墙上,可张挂反光幕(膜),以增加温室内的光照度。选用透光性和强度好的复合膜、新膜,旧膜可作常揭常盖的小棚膜,据报道,冬季早春室内栽培的番茄进行人工补光,可以提高新根重量和番茄产量。后期要及时地打掉下部的病叶、老叶、黄叶,增加群体的通风透光程度,促进果实早日转色成熟。

⑤合理施肥灌水:当{dy}穗果长至核桃大小时开始施肥灌水。每667m2 可追尿素12~15kg、过磷酸钙20kg或磷酸二氢钾20kg、硫酸钾10kg,不可单追尿素。也可使用三元复合肥15~20kg。{dy}穗果采收后,可再按上述用量追施1次。每次追肥都应与灌水相结合。灌水次数、灌水量应根据植株长势和天气情况而定,而且要以防病为前提。应选择晴天上午浇水,实行膜下灌水,以防空气湿度过大。

⑥搭架与绑蔓:在番茄定植2周左右,开始搭架,设施内为了有利于通风透光{zh0}用尼龙线吊蔓。

⑦整枝与打杈:对有限生长类型番茄以改良式单干整枝为主;对无限生长类型番茄以单干整枝为主,也有人采用连续摘心整枝或多次换头整枝等方式进行整枝。

⑧果实催熟:为了促进果实成熟,提早上市,可施用乙烯利催熟。将40%乙烯利配成400~800倍水溶液(500~1000μl/L),然后用软毛刷或粗毛笔将溶液涂在绿熟期的果实上,可提早上市6~7d;还可将果实采摘后催熟,将40%乙烯利加水稀释成200倍液(2000μl/L),把番茄放入溶液中浸1min,捞出放在25℃左右的密闭条件下催熟,4~6d转色变红。

(2)棚室秋茬番茄

棚室秋茬番茄的栽培技术关键是预防病毒病。应选择抗病性强(尤其抗病毒病)、耐热、生长势旺盛、大果、无限生长类型的中晚熟品种。

育苗期的确定,日历苗龄以25~30d为宜。生理苗龄以株高为15~20cm,有3~4片叶展开为宜。

育苗时要准备防高温防雨苗床,并在其上部搭荫棚。播种时种子{zh0}直播在营养土块或塑料钵、纸袋、塑料袋等育苗容器中,每钵(袋)播3~4粒种子,待出苗后再间除弱小苗,每钵留1株。为防止徒长,在幼苗2~3片真叶展开时,可用0.05%~0.1%的矮壮素或0.15%~0.20%的B9喷洒叶片2~3次。苗期要防治蚜虫,喷施植病灵或病毒A,预防病毒病。

定植时仍处于阳光较强、高温多雨季节,故要做好遮荫防雨准备。温室大棚的棚顶防雨遮荫,四周通风。生育后期,随着温度降低和光照减弱,应以增温、保湿、增光为主,逐渐减少放风,加强保温覆盖,并把塑料薄膜上的遮荫物撤掉,擦拭干净,增加透光率。

秋茬番茄多采用单干整枝,留3~4穗果摘心,每穗果留4~5个。开花期仍需用生长素蘸花或喷花。当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每667m2 追施磷酸二铵20kg,并随之灌水。每次灌水后都要及时中耕培垄,随着气温下降,灌水次数应减少,后期可将植株下部叶片打掉,并注意避免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和薄膜上的水滴落到植株上。

4.1 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

4.1.1 正确诊断番茄病虫害:                                         

  (1)番茄早疫病
  主要侵害叶、茎、和果实。叶片染病初呈针尖状的小黑点,后不断扩展成轮纹斑,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者黄色晕圈,中部有同心轮纹,轮纹表面生有毛刺状不平坦物。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班,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果实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2)番茄晚疫病
  幼苗、叶、茎和果实都可染病。幼苗染病,病斑由叶片向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霉。
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处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定形病班,扩大后转为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有白霉。茎上病斑呈腐败状,导致植株萎蔫。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为棕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有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3)番茄灰霉病
  该病可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青果受害最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导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叶片染病多开始于叶尖,病斑呈倒“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的轮纹,后叶片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茎染病,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有灰褐色霉层。
  (4)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长有霉层,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直至植株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5)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有6种类型。即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巨芽型、卷叶型和黄顶型。花叶型症状为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块,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蕨叶型:植株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部分或全部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卷曲。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和果上。在叶片上为茶褐色斑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这种类型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引起,在高温及强光照下易发生。巨芽型:顶部及新长出的幼芽大量分枝,叶片呈线状色淡,病株多不能结果。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卷曲,整个植株矮缩,有时丛生,染病早的,多不能开花结果。黄顶型:病株顶部叶片褪绿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病株矮化,不定枝丛生。
  (6)番茄斑枯病
  番茄斑枯病又称白星病,可侵染叶、茎和果实。叶片染病,初在叶背生水浸状小圆斑,后在叶正面和背部同时出现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白色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略凹陷的小斑点,小斑点可汇合成大的枯斑,有时病组织脱落造成穿孔,严重时中下部叶片全部干枯.茎和果实染病,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型,略凹陷,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7)番茄青枯病
  番茄株高30厘米左右时,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绿。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严重的病株经一周左右即死亡。
  (8)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主要群集在蔬菜叶片背面,吸吮植物的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的长势衰弱,此外白粉虱分泌的大量密露,堆积在叶片和果实上,易引起病害的发生,严重降低番茄商品价值。密露可造成植株叶片气孔堵塞,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减产1—3成。
  (9)美洲斑潜蝇
  成幼虫均可危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的蛇形白色潜道。叶绿素被破坏,影响光合作用。
  (10)棉铃虫
棉铃虫是番茄主要的蛀果害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虫吸食青果,近老龄时多吸食成熟果及嫩叶。1头幼虫一生可为害3—5个果,最多8个,花蕾及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  

4.1.2 引起番茄病虫害的主要因素有:
  (1)番茄早疫病
    该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最初从植株的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以后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在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这时遇有持续5天均温21℃左右,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过49小时,该病即开始流行,此外,田间管理不当或基肥施用不足发病重。
  (2)番茄晚疫病
  该病菌主要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或落入土中的病残体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菌从植株的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当白天气温在24℃以下,夜间气温在10℃以上,番茄表面有水膜时该病发生或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诱发此病。
  (3)番茄灰霉病
  病菌在土壤中或植株的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花期是该病的侵染高峰期,沾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该病对湿度要求很大,当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达90%以上的多湿状态下易发病,尤其在穗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此外,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展。
  (4)番茄叶霉病
  该病菌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借助气流传播,病菌从植株的叶片、萼片、花梗等部位侵入。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病菌分生孢子形成以及病菌侵染和病斑的扩展。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也,叶霉病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5) 番茄病毒病
  侵染番茄的病毒主要有两种,即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汁液也可传染。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施用过量的氮肥或土壤板结、粘重、瘠薄以及排水不良发病重。
  (6)番茄斑枯病
  病菌在病残体、多年生茄科杂草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或被雨水反溅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侵入。病菌发育适温为22—26℃,12℃以下28℃以上病菌发育不良。高湿利于病害发生,适宜相对湿度为92—94%,若湿度达不到则不发病。如遇多雨,特别是雨后转晴及番茄生长衰弱、肥料不足易发病。
  (7)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属于xx性病害,病原xx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生活长达14个月至6年之久,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细胞中毒,最终导致叶片萎蔫。该病菌适合微酸性土壤,当土壤含水量超过25%,且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8)白粉虱
   该虫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通过温室开窗通风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白粉虱迁入露地。因此白粉虱的蔓延,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市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9)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的一生要经过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温室可周年发生,每完成一个世代,夏季需要2—4周,冬季需要6—8周。在自然种群中,该虫的世代重叠明显,高温可缩短其寿命,成虫可以抵抗短时间的低温。成虫的取食和产卵主要在上午进行,活动的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美洲斑潜蝇即怕低温,又不能抵御高温的侵害,幼虫在恒温4.4℃情况下{bfb}死亡,在7.2℃条件下,50%的幼虫不能化蛹,在10℃条件下,幼虫虽然能化蛹,但不能羽化成成虫,所以美洲斑潜蝇在我市不能安全越冬。当温度在30℃以上时,幼虫的死亡率会明显增高
  (10)棉铃虫
  以蛹在土中越冬,年发生3代。成虫于一夜间交配产卵,95%的卵散产于番茄植株的顶间至第四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茎基上。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在北方尤以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相对湿度70%以上时为害严重。成虫需在蜜源植物上取食作补充营养,{dy}代成虫发生期与番茄、瓜类作物花期相遇,加之气温适宜,因此产卵量大增,使第二代棉铃虫成为最严重的时代。   

4.1.3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番茄早疫病
  早春定植的番茄应重点调整好棚内的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减缓该病发生蔓延。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发病前看不见病斑即开始用药,所用药剂有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处理。阴天或雨天采用粉尘或烟剂进行防治,粉尘法:用5%的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烟剂法: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
  (2)番茄晚疫病
  保护地番茄从苗期开始,严格控制生态条件,防止棚室高湿条件出现减缓病害发生蔓延。发病重的田块可以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后,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喷雾处理。烟雾防治或粉尘防治参见早疫病。
  (3)番茄灰霉病
  该病属低温高湿病害,应通过加强通风及变温管理,升高棚温、降低棚内湿度。即晴天晚放风,当棚温升至33℃时,再开始放顶风,棚温降至20℃时关闭通风口,夜间棚温保持在15—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节制浇水,防止结露;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人为传播;关键期用药:定植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番茄苗,要求无病苗进棚;沾花时用药,做法是当{dy}穗果开花时,在配好的沾花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第三次用药掌握在浇催果水的前1天,用65%的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的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的灭霉威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治。
  (4)番茄叶霉病
  选用佳粉15号、中杂7号、沈粉3号、佳红15号等抗病品种;播种前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发病重地区,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保护地定植前用硫磺粉熏蒸大棚或温室;发病初期用45%的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洒7%叶霉净粉尘,或5%加瑞农粉尘,每亩次1公斤;或用50%的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的灰霉净1000倍液防治。
  (5) 番茄病毒病
  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严重地块要实行2年以上轮作,并结合深翻施用石灰,促使病毒顿化,定植缓苗期喷洒万分之一的增产灵可提高植株对病毒的抵抗力;{dy}次座果期应及时浇水;温室大棚应用防虫网防治蚜虫,避免蚜虫传毒;发病初期用20%病毒快杀或20%诺尔毒克8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杯液防治。
  (6)番茄斑枯病
  苗床用新土或两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阳畦或地块育苗;避免种植过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地面干燥,可提高抗病力;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7)番茄青枯病
  选择无病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亩施石灰100—150公斤,调节土壤PH值;在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防治。
  (8)白粉虱
  对白粉虱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温室{dy}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苗等较耐低温的作物;培育无虫苗,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枝;在通风口密封防虫网,控制外来虫源;避免番茄、菜豆混栽;白粉虱对黄色敏感,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每亩地放置30—35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药剂防治可选用25%蚜虱统熏杀或25%蚜虱螨熏杀1000倍液,或用12%的科顺烟剂、30%的白粉虱烟剂熏杀。
  (9)美洲斑潜蝇
  采用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每亩设置15个诱杀点,每点放一张诱蝇纸,3—4天更换1次;在通风口密封防虫网; 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参见白粉虱);药剂防治应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所用药剂有40%绿菜宝乳油1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3000倍液,5%锐劲特乳油15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或用30%的斑潜蝇烟剂熏杀。
  (10)棉铃虫
  棉铃虫的卵95%产于番茄的{dj1}至第四层复叶之间,可结合整枝、打顶和打杈,能有效减少卵量,同时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以压低虫口;在菜田周围种植玉米诱集带,能减少番茄田棉铃虫的产卵量;生物防治,在棉铃虫卵高峰后的3—4天及6—8天连续两次喷洒Bt乳剂,可使幼虫大量染病死亡;化学防治关键是抓住孵化盛期至2龄高峰期,即幼虫尚未蛀入果内的时期施药,用21%灭杀毙乳油1500—3000倍液,活.5%功夫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1500—3000倍液防治。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日记 [2009年03月08日]_hsyeyu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