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干都不对!舆论让铁道部很崩溃 好久没看到如此煽情的新闻了,原谅我摘录 新闻讲述的是火车票实名制试点后,返乡民工对其“又爱又恨”的故事。恨在何处?新闻含泪叙述了以下例子:一是郑州李军,身份证丢失又没钱买汽车票,差点哭了;二是徐州胡先生,丢失身份证只好买汽车票回家——他们都感叹,实名制太让人遭罪了。此前《羊城晚报》也有类似报道:广州火车站站长介绍说,由于验票程序的增加,乘客需提前4小时候车,尽管设有绿色通道对误点乘客快速验证放行,但比乘坐飞机的候车时间还多3小时,这不是拿实名制绑架乘客时间吗? 类似的新闻传递给我们两个信号:火车票实名制增加了程序成本,搞得乘客心生不爽;火车票实名制带来了坐不上车的新风险,弄得公众如履薄冰。接下来,水到渠成一个结论:火车票实名制可以休矣!或者说,现在试点还有失谨慎!在辩驳这些观点之前,我想打个比方:没装防盗门之前,小偷猖獗,于是大家伙儿都说连印度等等都装了防盗门,我们为什么还不赶紧装起来?有关部门心里未必情愿,于是就试点着装吧,这时鼓噪赶快安装的他们又跳出来说,防盗门装了后要开两把锁,增加了我回家的成本,太折腾人了;而且,万一我防盗门的钥匙掉了,家也回不了,无家可归情何以堪? 这样的逻辑是让人崩溃的。火车票实名制,是应对车票暗箱流动的一道补丁程序,本身没有增加车皮,也没有削减春运的客运需求,因此,本质上并不能有效舒缓一票难求的矛盾。它的主旨在于xx公平。既然是新的程序,自然就有新增的程序成本出现,这是我们能公平公正地买到火车票的必然成本——就像电脑要防病毒就要装防毒软件、而防毒软件运行必然耗费部分内存一样的道理。验票增加了时间,这很正常,至于等了多久多久,问题在于等的人太多、或者是验票的人太少,而不能说明这个环节本身多么不正义。至于你身份证丢没丢失,与火车票实名制有什么干系?难道坐飞机就可以丢了身份证吗?就算没有实名制,丢了车票也一样回不了家,是不是据此就要把车票取消掉?实名制就是实名制,它不能美容xx,也不能醒脑怡神,更不是解决春运问题的“大力神丸”。 说句实话,相关部门对火车票实名制未必钟爱有加,这xx可以理解:一是这个制度增加了物质成本与管理成本,二是实名制让监督更为深入,权力对监督容易产生条件反射的抵触。但对民众来说,眼下实名制带来的诸多不便或不爽,恰恰提示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层面需要配套改革,或者说,实名制不能一“实”解千愁——而不是吹毛求疵地找些“欲加之罪”。 在对待实名制这样的新鲜事物时,舆论也应客观理性,不要以偏概全,多给实名制一些完善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如果职能部门怎么干都不对,都要受到批评,就会令职能部门无所适从,从而挫伤改革创新的积极性。这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人民的福祉增进显然是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