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淹制的泡菜
老家豫西巩县仓西村是蔬菜种植区。农村改革开放前,土地归生产队所有,大田里上等较好的蔬菜,要卖到县城和周围的乡镇换钱。生产队每天都要收拾一两车蔬菜去赶早市,在收拾蔬菜过程中,那些多余的次一些和整理所卖蔬菜时遗留的下脚料,会按人头分给农户食用。每到傍晚,周围十多里的乡民,成群结队等候在大田路边,等生产队分配结束后,一哄而上,去争抢更差一些的菜叶子。那时侯,到仓西村拾菜很普遍。河南豫剧名家常香玉住在我家伊洛河的对岸,在她的回忆录中,也有到仓西村拾菜经历的描述。冬天到了,天气异常寒冷,没有蔬菜大棚的乡野一片荒芜,菜田里除了菠菜、洋白菜、大葱之外,很少看到绿色。家家户户全靠淹制的泡菜过日子,每家每户也都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泡菜坛子。在村子里,姑娘出嫁到外村,娘家会陪送几坛子上等蔬菜,让孩子在婆家也有蔬菜可吃。
79年前的农村,多数家庭买不起蔬菜。一是基本上没钱,家里偷着卖些鸡蛋、兔毛等农副产品收入,母亲一分一毛节省下来,首先考虑买燃煤,没有燃煤就要灭火断炊,吃饭都成问题;其次要应付看病,给上学孩子买笔、作业本一类的物品。农村合作医疗公家虽然承担大部分,一但用完了,自己也要交费。上学是勤工俭学,虽然不交学杂费书本费,但时常还要花钱买课外读物。一次因家中凑不来七角钱三分钱,去买xxx语录,曾被老师通知回家,直到借来亲友一本,我才被允许进教室。二是市场上蔬菜品种很少,冬天除了白菜萝卜菠菜这些耐寒耐冻的蔬菜外,几乎看不到什么新鲜品种。
母亲的泡菜坛子一年四季总是香气四溢。春天的蒜薹,夏天的黄瓜、辣椒、豆角,秋天的萝卜白菜,冬天的芥菜、洋白菜、甘蓝、菜花等等,母亲都可以用来淹制。淹制泡菜,母亲首先用滚烫的开水把坛子烫了一遍又一遍,再用洁净的干布把坛子里水珠拭去,这样才放心。淹制的蔬菜除清洗干净外,有的还要脱水,就是把蒜薹、黄瓜、萝卜英、白菜叶在阳光下暴晒,晒的软绵绵的,母亲说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半干的蔬菜能迅速鼓胀,{zd0}限度去吸收各种佐料的味道;二是新鲜蔬菜放进菜坛,很容易出水,泡菜达不到原汁原味。淹制蔬菜的咸水大都是上年留下的,那些咸水母亲能使用多年,因为当时盐巴也很贵,1角5分一斤,母亲说很多地方急着用钱,那有钱买盐巴泡菜?母亲维护咸水的秘方是坛子要{jd1}密封,不能让任何异物进入;再就是每次去坛中取菜,必须用开水烫洗过的筷子。当我懒省事,拿一般筷子取菜,总会遭到母亲训斥。那些起沫变质的咸水,大部分也是我们几个兄弟姊妹不注意造成的。但这些咸水母亲也舍不得扔掉,支上大锅,把咸水熬制一遍,仍继续使用。母亲还对我说,新盐水制作的泡菜,口味较差,老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精心调理,才会达到满意的效果,更别具一番风味。
74年我到村子8里之外的高中就读,因无钱置换学校食堂的菜金,母亲总会准备许多泡制好的蔬菜,用阔口的大玻璃瓶装上,吃饭时只买主食,以节省费用。开饭了,条件好的同学在食堂里吃的是海阔天空,我们这些穷孩子总躲进宿舍,买回热腾腾的红薯面馍,就着辣椒、黄瓜泡菜,吃的也是津津有味。1978年离家上大学,妹妹从乡下看我,带的也是红萝卜泡菜,满满两大瓶,被同学们团团围住,你一筷子我一勺,吃个精光。记忆深处是母亲的冷白菜,一口咬上脆香麻辣,如生菜;嚼上几口又感觉外棉内软,又如熟菜;长条形小方块,块块大小如一,看上去象是用油煎过,但十分清亮。母亲说是用上等的白菜泡菜作原料,掌握一定火候烹饪而成,是招待客人的佳品。因为所用的大白菜都是嫩叶,还要讲究刀功,母亲总是在过年的时候才做。一次春节回老家过年,我对哥哥说,很想吃母亲健在时泡制的冷白菜,哥哥笑了笑,现在谁还吃那东西?想吃就做。但做了几次,都没有做出母亲泡制的那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