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照亮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阿爾巴尼亞-6_秦川黄浪_新浪博客

 

Part 6

【解说】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2年2月21日,这是尼克松首次访华并登上了中国的万里长城。这{yt}的11点30分,尼克松刚下飞机,就与前来迎接的xxx伸手相握。这个跨越大洋的握手震撼了世界,一个全新的时代也就此开启。

然而,随着尼克松、基辛格的相继访华,中阿之间的政治分歧迅速扩大。阿国对中方的意见,从内部指责,到公开影射,再到发表不点名批判文章,阿方把反对的矛头指向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同期声】原驻阿大使   范承祚

 阿尔巴尼亚以霍查的名义,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霍查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和xxx主席发来一封长长的函件,有一万多字,我就称他叫阿方的万言书,这里边阿方用了几个很突出的不字。一个叫做说中国方面邀请尼克松的决定是不正确的。阿尔巴尼亚不支持不欢迎,各个共产党国家,他说世界各个共产党国家也不欢迎。(删去)阿尔巴尼亚在万言书里边强调了,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决定是不正确的,阿方不赞成,不支持,不欢迎的。

 

【解说】

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导致中阿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在加深。而在中国国内,关于阿国是个包袱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而这个包袱的争议焦点就是持续了十多年的不惜代价的援助。

事实上,自70年代初期,根据耿彪大使向外交部部长乔冠华的建议,xxx指示相关部门在对待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问题上采取量力而行的措施。而面对中国日益减少的援助,阿劳动党以党中央的名义宣称,“很不理解”“很不满意”以及“严重不安”。

1974年,xxx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阿尔巴尼亚对此坚决反对;而对中国发展同罗马尼亚的往来,以及改善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并且邀请铁托访华,阿尔巴尼亚则公开进行攻击。

1978年,xxx第三次复出,整个中国从个人到国家,都开始书写变革的历史。而在外交领域,xxx做出了{dy}个重大决策,果断结束中阿关系的畸形状态。很快,中国公布外交部照会,即“七七照会”,宣布中国将撤回专家,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而对于撤援后阿尔巴尼亚的走向,中国当时也作了估计,并制定了应对方案。

 

【同期声】原驻阿大使   范承祚

在撤人的问题上提了一个口号,大使提出来叫做安全顺利,一个不丢,我们全馆人员,包括我作为他的主要助手之一,我们还有其他的经济参赞,其他的政务参赞,军事参赞,使馆的上上下下,使馆的有关机构都在大使的指挥下,我们撤走了当时在阿的600名左右的专家,国内为此派来两批 4架波音飞机

同期声原驻阿使馆翻译   郭毓华

他提出来,他说不行,你这个飞机一起飞,几分钟就离开了我阿尔巴尼亚国境了,就到南斯拉夫了,他说阿尔巴尼亚在北京这个飞机,同时起飞,几个小时以后才能离开你的国境,那这个不行。他怕中国人把阿尔巴尼亚乘坐的飞机截下来。后来中国大国的风度让步了,说那好吧,干脆这样,你阿尔巴尼亚人乘坐的飞机,什么时候到提拉纳机场降落了,我中国的飞机再起飞。

撤完了当然对这个事情很恼火。他电台,他报纸不断地攻击,翻来覆去都是那一套,反正我们就是不予搭理,用胡耀邦的话说,大人不记小人过,你和他争那个没意义。

 

【解说】

1978年7月29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和阿部长会议致函回复中国关于撤回专家的照会,而这一封回复信也成为中阿关系公开破裂的标志。

【同期声】原驻阿大使   范承祚

就在那个以后,我曾经在我们这个调研里面说过一句话,霍查不死,反华不止。真的,他反华了好几年  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他去世了以后,情况才出现了转机。

 

主持人

  从1949年11月宣布建交,到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结成亲密关系,到整个70年代经历的种种曲折,最终,曾经的亲密兄弟一朝反目,当时霍查的心理状况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对霍查来说,中国似乎是个背叛者,而这种“背叛”显然给霍查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于是过去十几年里见证了中阿非凡友谊的大援助,到了这个时候就成了阿方报复中国的一个手段。

1978年年底,霍查向地拉那区选民发表讲话,把中国列为"主要敌人"。他在随后出版的《中国纪事》一书中全面反华,甚至号召xx中国领导,同时为"四人帮"鸣不平,并对阿国国内严密封锁四人帮倒台的消息。从此之后,中阿两国关系在严冬里进入了冬眠状态,用霍查的话说,"只是形式上的外交关系了"。

解说

1980年春,阿尔巴尼亚先后调回驻华党报记者和正副武官,但未正式声明撤回人员和撤销机构;与此同时,中国也先后调回驻阿正副武官,撤销武官处,仅仅设立了临时代办,两国外交关系跌入{zd1}谷。

1983年,中国新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郗照明刚刚抵达地拉那,便被通知需要搬迁至新的馆舍,郗照明对此产生了很多疑虑。

【同期声】原驻阿大使   郗照明

这个问题我感到很突然。我说迁馆不是一句话那么很容易就能迁的,我说{dy}你给我们建馆,这个事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建在什么地方,多大的面积全然不知,第二迁馆,我现在还没有递交国书,我还没有履行大使的职责,你叫我迁馆这个不符合实际。第三我说这个新馆具不具备我开展对外活动的条件的设备,环境。第四我说这个问题只能我看了以后,在现场看了以后我才能正式确定什么时候搬。

 

【解说】

郗照明的疑虑很快被证实不是多虑,在阿方安排的新馆里,工作人员发现了用高标号水泥和钢筋包裹着的xxx装置。

 

【解说】

1985年4月,霍查逝世,阿尔巴尼亚新的领导人阿利雅上台后,中阿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在双边关系破裂后的第七年,{dy}个较有分量的贸易协议终于签定,中方向阿方出售年产10万吨尿素的成套设备。

经过了几十年的亲密交往与决裂,这份协议成为中阿经贸交往史上{dy}个体现真正"互利"的项目。阿方称这个项目为两国关系的"破冰船"项目。而中阿关系在经历了数年的寒冬之后,终于迎来了又一个“早春二月”。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阿尔巴尼亚国内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步入了平稳发展之路,开始“融入欧洲”,努力“加盟入约”。而中阿之间曾经的那种亲如兄弟的感情已是一去难返了。

【同期声】原驻阿大使   范承祚

   不管是社会党上台,也不管是民主党上台,他们都跟我们保持应该说正常的友好关系。正常的友好关系。而且这两个党上台的总统总理访华的时候,都要说类似这样的话,{dy}句话就是阿尔巴尼亚人民感谢中国对阿尔巴尼亚巨大的援助,第二个就是中阿关系坏下来了,是阿尔巴尼亚当时霍查反华的结果,我们代表阿方向中国表示道歉,。当然双方的形势也变了,双方的外交也做了调整,阿尔巴尼亚不再是中国外交棋盘上那么大的一个棋子了,现在就不再存在一个所谓明灯问题,这个明灯早就熄灭了。

 

【解说】

1999年,中阿建交五十周年,这一年的12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xxx与阿尔巴尼亚总统迈达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谈。这是继1978年中国宣布停止对阿援助后,中阿两国{zg}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中阿两国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终于又听到了春天里花开的声音。

今天的中国人,对阿尔巴尼亚这个名字显然不再熟悉。直到2008年8月8日,在北京,阿尔巴尼亚总理贝里沙坐在了贵宾席上,很多人的记忆重新被唤起,那个曾经亲若比邻的南欧小国,如今竟然似已远在天涯。而当阿尔巴尼亚运动员代表队走进鸟巢,那些伴随中阿两国走过四季寒暖的整整一代的人们,在那一刻,涌上心头的,除了沧桑感,想必还会有那支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

 

【歌曲】我们是真正的朋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曾經照亮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阿爾巴尼亞-6_秦川黄浪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