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_将爱情进行到底_百度空间

概述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xx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xx、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xx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药性论述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 ,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疗法的副作用.。
  

1、本草对于黄芪的论述


  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xx。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xx。
  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xx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之中, 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又何疑哉。
  

2、中药学中的黄芪


  名医陶弘景就说 :“黄芪{dy}出陇百沈阳 , 色黄白 , 甜美 , 今亦难得。”是指的甘肃省野生黄芪,黄芪商品中,野生品除东北所产三种关芪(卜奎芪、宁古塔芪、正口芪)较佳,{zh0}的当数甘肃野生黄芪。由于野生品较少,在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A、B、C、D, 黏液质, 多种氨基酸、苦味素、黄芪皂苷、胆碱、叶酸、黄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锌、钴、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
  

3、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4、功效主治


  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xx、xx、退肿之功效。用于xx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xx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5、药用配伍(主要的四点应用)


  补中xx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xx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6、配伍禁忌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 《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 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1、证治验方


  1、小便不通。
  绵黄耆二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总微论》。
  2、酒疸黄疾心下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
  黄耆二两,木兰一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3、气虚白浊。
  黄芪盐炒半两,茯苓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白汤下。《经验良方》。
  4、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之疾。
  用绵黄耆箭杆者去芦六两,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一两,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黄芪六一汤。《外科精要》。
  5、老人xx。
  用绵黄耆、陈皮去白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xx子一合,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
  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6、肠风泻血。
  用黄耆、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宝方》。
  7、尿血沙淋痛不可忍。
  用黄耆、人参等分,为末。以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蜜二两,淹炙令尽,不令焦,点末食无时,以盐汤下。《永类方》。
  8、吐血不止。
  用黄耆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下。《圣济总录》。
  9、咳嗽脓血咽干,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
  以好黄耆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点汤服。《席延赏方》。
  10、肺痈得吐。
  用黄耆二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圣惠方》。
  11、甲疽疮脓生足趾甲边,赤肉突出,时常举发者。
  黄耆二两,“草闾”茹一两,醋浸一宿,以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二合,绞去滓,以封疮口上,日三度,其肉自消。《外台秘要》。
  12、胎动不安xx,下黄汁。
  用黄耆、川芎合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人良方》。
  13、阴汗湿痒。
  用绵黄耆,酒炒为末,以熟猪心点吃妙。《赵真人济急方》。
  14、痈疽内固。
  用黄耆、人参各一两,为末,入真龙脑一钱,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三服。《本事方》。[3]
  食疗价值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ctr}品,产于我国华北诸省。黄芪来源於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乾燥根。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xx、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xx作用。能xx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用法:一日15~30g,或用至60g。
  

黄芪的几种服用方法


  ①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②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也很有益。
  ④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食疗


  1,参芪大枣粥:黄芪15g,党参10g,大枣30g,粳米100g。黄芪、党参煎水取汁,与后二者一同煮粥食。
  本方以黄芪、党参补脾xx,用大枣协同奏效。用于气弱,体倦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易于感冒。
  2,汤:黄芪50g,茯苓30g,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
  本方以黄芪补脾xx、xx消肿,茯苓利湿补脾,鲤鱼滋养补脾、利湿。用于脾气虚弱,水肿,小便不利,或有蛋白尿;亦用于老人体虚气弱,小便点滴不畅。
  3,黄芪山地粥:黄芪30g,100g,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
  本方黄芪、山药补气益脾,生地黄养阴清热;三者均能降血糖。用于糖尿病,气虚阴亏,口渴口干,尿频。   现状
  渐危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一种较名贵的中药材,以根入药。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若不加强保护和人工繁殖,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
  特性
  黄芪分布于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热,不耐涝。气温过高常抑制植株生长,土壤湿度过大,常引起根部腐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在粘土上则根多,生长缓慢。多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保护价值
  黄芪根入药,常作滋补中药,又可作兽药,销售量大。根茎之1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黄芪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保护措施
  黄芪生长地一般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为不使其灭绝,建议药材收购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具体情况确定收购量,并向群众大力宣传,在采挖时注意保护幼苗,对成长的植株应适当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续利用。还应进一步扩大栽培面积。   [4] 黄芪最为适宜xx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此类病人脉见虚弱,气短乏力,眩晕兼项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目涩耳鸣,舒张压高而不降,症状多多。
  临床应用时,常与补气滋阴汤头配合使用,取黄芪30克、女贞子25克、桑寄生25克、牛膝10克、泽泻5克、勾藤20克、牡蛎30克,还可根据兼证随证加减。此方对口服各种西药后收缩压控制在正常值内,但舒张压始终在100毫米汞柱以下不降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我国中药专家在研究中发现: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临床用量小时为升血压,重用黄芪则xxx。因此,xx高血压时,黄芪用量必须在30克以上,气虚兼血瘀证患者还可适当加量。凡气阴两虚高血压,黄芪与滋阴xx药为伍,黄芪用量应稍大于滋阴药。
  高血压兼冠心病患者,黄芪与xx化瘀药为伍,则黄芪用量必倍于xx化瘀药。高血压兼颈痛者,黄芪应与葛根为伍,用量比为2:1。高血压伴肾炎浮肿的病人,可用黄芪与防己配伍。商血压兼糖尿病者,应选黄芪与山药为伍,如此配伍用药能标本兼治,提高疗效。 中医学说认为黄芪的炮制方法不同作用有异,生黄芪走表、xx。炙黄芪补内脏,但高热属实热者应忌用。孕妇也应禁忌.另外黄芪还有不错的xx作用.   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并
  具有应激作用。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鸡马立克病、禽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并且能够预防禽流感,畜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圈环病毒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同时能增强疫苗保护力。
  参考用法和用量
  

  1、黄芪多糖可溶性粉
  饮水。禽每只用药0.05~0.1(1kg可供10000~20000只用药);预防用药量减半,xx用量,马、牛等大畜每头用药2~6g(1kg可供 160~500头用药);羊、猪等中畜每头用药。
  2、黄芪多糖浓膏
  稀释饮水。xx用量,禽每只用药0.1~0.2g(1kg可供5000~10000只用药)。
  预防用药量减半。
  3、黄芪中药细粉
  拌料饲喂,xx用量,禽0.5~1g,羊、猪5~15g,兔2~5g,预防用药量减半。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郑重声明:资讯 【黄芪_将爱情进行到底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