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人的服装看近现代历史发展- xiaoyao998 - xiaoyao998 - 和讯博客
从中国人的服装看近现代历史发展 [原创 2010-02-01 20:15:02]   

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服装的发展往往与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用历史得到眼光看服装的变迁,也就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变迁。用现在分析过去,让过去告诉未来。本文将以中国人服装的变迁为切入点看中国历史的发展,相信一定会给你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民族的服装来说,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

一·古代中国服装的灿烂文化
丝绸之路  男耕女织  牛郎织女等等都和中国服装有关

中国的服装一开始就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一同诞生和发展的,中原地区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也 是东方经济文化最古老最发达的中心。加之良好的地理环境,呈现出放射状向四方影响和传播。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发展基础上,即与时代相符 的纵向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从上古至封建社会灭亡,我国服装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以长袍服饰为主——高领阔袖、长衣拖地以及直线正裁 法和交领等为特征。

历代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服装显示着等级服冠制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保持和发展着。虽然随着改朝换 代以及时间的推移,中国服装不断地出现新式样,而且朝代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又不是截然无连续,而是一步一步地沿续与交错着向前发展。例如,古朴的秦 汉服装,富丽的隋唐五代服装,高雅的宋装,堂皇的明装,华贵的清装,它们虽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但却显示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相互联系,其中最典型的莫 过于唐代的服装。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直到盛唐之后,其主要是汉族服装与西北地区其他民族的横向发展关系。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处于从一个个分裂走各统 一,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上升时期。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在这一时期里大量 地吸收印度和伊朗的文化,并融于我国的文化之中,这可以从壁画、石刻、书、画、绣、陶俑及服装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服饰中的佼佼者,衣料质地考究,选型雍容华贵而大胆,装扮配饰富丽堂皇 而考究。其形制虽然仍是汉隋遗风的延续,但是多受北方少数民族鲜卑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域涌进来的文化艺术的影响。以历史名画“簪花仕女图”的服饰为 例,图中妇女袒胸、露臂、披纱、斜领、大袖、长裙的着装状态,就是最典型的开放服式。衣外披有紫色的纱衫,衫上背纹隐约可见,内衣无袖“罗薄透凝脂”,幽 柔清澈。丝绸衬裙露于衫外,拖曳在地面上,可与17世纪、18世纪欧洲宫廷长裙相媲美。这种服式从北朝以来,甚至唐xx元、天宝时期,都不曾出现过,因此 风格独特。 由此可见中国拥有着灿烂的文明,也拥有着灿烂的服装文化。

二·近现代中国人的服装与历史
1·晚清
大辫子  旗袍  马褂

清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即将崩溃之际,政治黑暗,经济衰弱,思想禁锢,中国社会在走下坡 路,资本主义文明正处在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迫切要求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西洋商品日渐输入中国,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受欧洲现代 文明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服装大大地简化了,同时中国社会中上层社会开始流行穿着西洋服装,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2·民国期间 五四新文化运动学生的服装
旗袍 中山装  西装共存

   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 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中山服、学生服等开始出现。

民国初年的女子,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这种外来思潮的影响,纷纷走出闺 房,奔向社会,投身于电影业、商业、手工艺业等。由于职业的要求,这些女性的改装换容就成了必然之事。在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 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 有镜面,两则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都市女子结婚采用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以红袄珠冠,乘坐花轿,保持着 旧式风俗。

由于中国文化的根基之深厚,即使在外来服装的强烈冲击下,依然使中国服装表现出对外族文化精华 兼收并蓄的能力,中山装和近代旗袍的出现,即证明了中国文化的深厚作用。中山装和旗袍是东西方服装结合的典范。在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在民族风格和时代风 格等许多内容上符合20世纪的服装趋势,从而走向了世界。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符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径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後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记得国中课本中的"?)、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竿,也促进了它的发展。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後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著。

3·抗日战争期间的服装
白洋淀头巾  军装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xx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红军改编后,服装样式基本上与国民党xx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的"八路军"、"新四军"布臂章以示区别。干部与战士的衣服样式仅在口袋上稍有区别。抗战初期,八路军戴的直筒加围的圆顶帽上佩有国民党xx的小帽徽。

4·解放战争期间的服装
共产党各野战军的军装  国民党xx的服装  百姓的服装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被迫转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我军亦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前期,我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服装的筹措比较困难。服装制式与抗战后期的服装制式基本相同,明显的变化去掉"八路军"、"新四军"臂章,服装材料有粗布也有细布,颜色以土黄色为主,中原xxxx仍着灰色军服。抗日战争后期派往东北的xx与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民主联军依靠解放区的生产能力,生产了东北民主联军军服,从材料到式样都优于其他解放区。我军依靠人民政府的供给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军需工厂已初具规模,并接管了一批国民党xx的军需工厂,扩大了军服生产能力,为全军统一服装样式、统一生产、统一供应提供了物质条件。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排序。12月军委后勤部召开全军后勤会议,对全军的军服样式、颜色、尺寸作了统一规定。1949年我军服装颜色确定为草绿色,材料为棉平布,帽子为圆型短檐帽,这种帽子后来被称为"解放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布胸章。军服分为干部、士兵、炮兵和骑兵。干部服装两个上挖袋,两个下贴袋;士兵上衣四个外贴袋,肩部增加辅强布,下衣扎绑腿,炮兵和骑兵下衣为马裤,骑兵穿皮靴。

5·建国初期的服装
长袍 马褂 中山装 棉袄  西藏农奴百衲衣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的生活方式的结束,与之相关的一些文化现象也随之消失,服装则首当其冲。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北京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时期,工人、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全市人民正全心地投入经济建设工作中。这时穿长袍、马褂和西服的人已经很少了,社会风气变成以朴素为美。
     1949年初,北京和平解放,大批的解放军、干部开始进城,进城的干部多已穿灰色的中山装,北京的青年学生怀着革命的热情,首先效仿纷纷穿起象征革命的服装。随后,各行各业的人们争相效仿,很多人把长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装或军服。50年代到60年代初,男装以中山装和中山装发展的体系为主,如人民装、军便装、青年装等为主。女装则以列宁装、女式两用衫及苏联大花布连衣裙等。这些服装除了朴素实用外,还表现了人们的革命热情。
     中山装从50年xx始普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款式上也是不断的变化。在人们越来越多穿中山装的同时,人们又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人民装”。其款式的特点是:尖角翻领、单排扣和有袋盍插袋,这种款式既庄重大方,又简洁单纯,而且也是老少皆宜,当时穿人民装的年轻人很多。后来出现的“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等,都有中山装的影子。
     50年代初期,苏联的服装对我们的服装影响较大,如依照列宁常穿的服装设计的列宁装,其主要特点是:大翻领、单、双排扣、斜插袋,还可以系一条腰带。主要是妇女穿着,穿一件列宁服,梳短发,给人一种整洁利落、朴素大方的感觉。
50年代中期,女式服装发展得特别快,新款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到了夏天,“布拉吉”(连衣裙)是{zshy}的,因为这种服装节省材料,穿着舒适,款式变化多样,领和袖变化随意,不受任何限制。

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 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随着大量优质面料的出现,服装款式也有发展。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6·xx十年期间的服装
军绿衣  红袖章

xx时期年轻的男孩子女孩子都喜欢穿军装。 “xx”时,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 在新中国建立的头几年,西装和旗袍还被动员作为参加“十一”、 “五一”盛典游行的服装。但1966年“xx”开始后,西装彻底离开 了中国人,不分年龄、职业、身份、地位甚至性别,大家都穿上了中山装或干部装,连威武的西式元帅服也被视为不利于官兵关系而在 “xx”前消失了。

60年代,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棉花大量减产,人们买服装、 棉布、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 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父母给孩子添衣已顾不上全身和美观,而是 要考虑孩子还要长,衣服大一些,可以多穿几年;孩子多的家庭,还 要考虑大孩子穿新的,之后弟弟妹妹可以接着穿。孩子们盼望过春节,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节可以穿上新衣服。3年困难时期,蓝、灰、黑色服装更普遍了,季节不分、男女无异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1966年“xx”开始,xxx穿上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在天 安门城楼检阅了数以千万的红卫兵。受到鼓舞的女学生们把长辫子剪 成短发,梳成两个小辫子(俗称“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 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几乎和男同学是一个模样。那时,军装是最 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谁都想搞到一套,没有全套,半身也行; 没有新的,旧的也行,而且越旧越说明是老资格。当时,最威风的服 装组合是:一身将校呢的军官服,有时外罩一身蓝干部装,足蹬一双高腰白色“回力”牌篮球鞋。回力鞋价格在10元人民币左右,而当时,广大工薪阶层月收入只有四五十元,对多子女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 个难以接受的数字。 男子的西装不能穿了,只有大同小异的学生装、中山装;女子的 头发不能烫了,裙子也不敢穿了。男女老少或者穿着肥肥大大的绿色 军装,或者是“一身蓝”、“一身灰”的中山装和它的变异服装。而 男装和女装仅在领子、口袋和腰身上略有区别。只有在夹道迎接外宾 时,女学生、女职工为完成政治任务,把花裙子套在裤子外面。等外宾快到时,把裤腿卷起来;外宾车队过后,再匆忙将裤腿放下,把花裙子脱下,叠起来放入包中。 戴外国商标的蛤蟆镜,穿花格衬衫、喇叭裤,曾被视为“二流子” 的形象 也许是因为中国人的服饰在国际场合不太像样子了。

1974年,江青亲自组织人马,设计了一套号称集唐宋元明各朝服饰之大成的“江 青裙”作为“国服”,下令出国的演员和代表团的妇女都穿这种服装。 然而,这种服装样式群众实在反感,私下里有人说它:“上半截像男,下半截像女,后面看像尼姑,前面看是和尚;短不短,长不长,大娘 穿了成闺女,闺女穿了成大娘。”因此未能流行。

7·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服装穿着发生了xxxx的变化
西装革履  女性穿着渐渐开放趋于多元化  各种服装百花争艳

1978年,中国终于对外开放了,中国人重新获得了服饰穿戴的自 由。喇叭裤{zx0}在年轻人中间流行,但由于它来得太突然,人们一时 难以适应,同时与中国人的身材、体型也不大适合,因此遭到多数人 的冷眼和排斥。在许多漫画中,戴外国商标的蛤蟆镜,留长头发、大 鬓角、小胡子,穿花格衬衫和紧绷臂部的大喇叭口裤的,是典型的 “二流子”形象。 80年代,{gjldr}带头穿上了西装,随即在全国范围内,从各 级领导到乡村打工仔,都穿起了西装,不过,乍一恢复的“西装热” 总让人感到不大协调,西装也做得有些不对劲儿,好像不是自己的衣 服。若干年过去了,着西装已很平常,但档次却相差悬殊了,衣服重 新开始作为一个人身份、财富和成功的标志,出现在各种盛典和社交 场合。 西装热也带动了时装热,人们的穿衣观念发生了变化。高跟鞋、 旗袍又重新流行起来,青年人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也有旗袍这种体 面高雅的时装。之后,服装流行风一浪高过一浪,从80年代的牛仔裤, 到90年代的文化衫、休闲装,国外各种款型的牛仔裤、乞丐装、披肩 装、半截装等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新旧世纪交替时节,从众的着装观念渐被追求个性化所取代。 大庭广众之下,从越来越厚的松糕鞋到新潮前卫吊带裙、超短裙、露 肚脐的半截装、短背心,女孩子们无所顾忌地诠释着对时尚的全新理 念。中老年人从看不惯到羡慕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也终于大胆穿起了 色彩斑谰的时髦衣服。尽管目前中国人的代沟依旧明显,但在对服装 时尚的态度上,却已是前所未有的宽容。 从认同洋装的艰难步伐,到中山装、旗袍等民族服装屹立于世界 服装之林;从“一片灰”和举国上下的西装热,到追求个性化和时装 化,中国服装的百年历程,无时不与中国的政治、历史乃至经济发展、 社会变革紧密相联。

1978 年以后,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家乡的小镇,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在镇区突然冒出了一个小市场,他们在国有商店附近摆起了室外摊点,成匹的、 颜色各异的布料上市,比国有商店便宜,而且不用凭票购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从此,对于穿着人们有了更多自己的选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年轻人穿起了大喇 叭裤,宽大的裤脚成了青年人展示自我、追求时尚的标志。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有商店的定价商品不再受青睐,人们逐渐适应了讨价 还价,计划经济的影子好像销声匿迹了,国有百货商店进一步改革,开始频频对个体服装摊位招手,个体摊位占据了国有商店的大部分柜台,当时,我们去百货商店 就有一种分不清个体还是国有的感觉。服装市场不再是以卖布匹为主,最明显的标志是牛仔服的兴起,牛仔服装成为青年人的独有之物,数百万普通人开始效仿美国 西部牛仔,各色牛仔服迅速畅销。琳琅满目的成品服装以其物美价廉、样式新颖在全国逐渐俏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服装市场又发生 了令人惊奇的变化,品牌服装进入市场,“北极绒,地球人都知道”、“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各种各样的服装广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人们对服装不仅仅追求 样式新颖,更多的开始有了对服装品质的追求。在原有大商场的基础上,各种精品服装屋悄然出现在商业区内,品牌服装虽然价格略高,但以其良好的品质赢得了市 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纷纷选择购买品牌时装。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仅是思想开放了,更注重个性化,时代概念在整体服装上早已不 再是一个虚有的名词。从宏观上看,中国服装界已形成一定影响的服饰文化活动,无论上海、北京或大连,都是服装文化搭桥,企业唱戏;或时装表演或时装流行趋 势发布等,以期达到交易,繁荣经济文化的目的。而在这一时期服装的重点发展趋势是经典传统回归和对优雅华贵的追求两极的并存和对比,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 色。正规的、经典的,xx的与反常规的,不平衡的,怪诞的形成对比,也带来了特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感受优雅、感受经典、感受自然、感受幽默是这一时期的 主要印象。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国际信息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服装市场。世界 服装的潮流越来朝着“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一信息很快地传入中国。为运动服时装化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人们在休闲时更加放松自己,脱下严谨的西 装,换上休闲式合适的服装。服装的时尚不仅仅是青年人的追求,也影响老年人的时尚观念。如运动帽、运动鞋、都是中老年人喜爱的服饰。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服装也走向了世界,与国际接轨。20世纪 90年代中国服装的发展,为树立中国服装的国际形象创造了生存的条件,而我国的服装正处于从自然品牌到设计品牌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的服装设计师要不断地 挖掘中国的文化,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设计灵感,不断创新,挖掘服装的内在精神——文化。只有将服装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时代特征,结合企业文化、商业运作 加以研究、发展,才能创造良好的服装文化,促进服装业的发展,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重振“衣冠王国”的雄风。

  最近,最受青春时尚的女性欢迎的应该算是非主流的个性服装了,如CIDEAL个性服装及韩版服装了。韩版服装,尤其是女装以新款不断、品种繁多、时尚靓丽而长久受到爱美的女孩子的欢迎。

 


8.2000年以后中国服装跟和国际接轨,也走向世界
亚太经合组织大会各国领导人穿唐装留念  唐装在全世界受到广泛欢迎

到了21世纪,各种品牌服装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国际时装品牌也开始走俏。 尤其是运动品牌店,从服装到鞋帽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青年人包括孩子们说到服装,张嘴就是阿迪达斯、美特斯·邦威、安踏、乔丹、鸿星尔克,购买服装更多地 会选择运动品牌店,简洁、富有个性的运动时装,彰显了青少年的活力与健康。

三·将来的中国人服装
将来中国男装最普遍的是西装,许多男人都认为这再普通不过,套上身便行。其实不然,西装的涵义较前大为讲究和拓展了。

在面料上,如果出席酒会、会谈等社交正式场合,应穿上正统西装。正统西装的面料要求较为考究, 可以是精良的厚粗呢、轻柔的羊毛呢或是精纺的毛、涤、棉麻等织料。近年来风行的休闲服西装很适于日常生活或假日时光,从而打破了传统西服的拘谨沉闷,柔和 性是其{zd0}特点。经过加工磨制的灯蕊绒、羊毛或者麻料、真丝都是不错的选择。垂感很好的面料令男人穿上舒适潇洒,愈发有型。

在颜色的选择上,西装远远超过了过去几种单一色系。浅灰、米黄、铁锈、墨绿、钴蓝、浅咖、淡紫都是很出效果的色彩,只要搭配得当,能让男人看起来明亮而充满朝气,当然还有各式格子花色,英伦风格的方格、碎花纹,规则或不规则地排列使男人看起来温情而风度翩翩。

西裤的搭配当然也至关重要。目前的西裤在重视休闲的心态下,较以往更为轻松飘逸。在面料上,以 手感柔软不起皱,垂性好又透气的为佳。在颜色上,流行西裤都倾向于淡雅,以往西裤那种低沉的色彩对于任何一个季节都显得闷了,搭配起来也感觉压抑平淡。还 别忘一双透气、吸汗性能好的棉或丝袜和一双洁净合脚、式样明快的软皮鞋。

更多的融入科技,人文、环保等元素,循环利用 更舒适 更有文化。中国的服装将更加和国际接轨,也更加深入的影响世界的古装文化。

结束语
每个时期的服装都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历史,服装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历史的变化。在横向的交流影响中,促使一个民族的服装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经济和文化的强盛和落后。

服装代表了历史,想让它和过去的某个点重合那是不可能的。人们的审美观在提高,衣服的样式也在提高。从单调到多样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庄重到休闲。服装上的图案也是 从印染到绣花,到刺绣。等等这一切在服装上体现出来的是服装的进化、服装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社会的进步。

中国人服装的变迁真切的反映出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从古代的灿烂文明到近代的百年耻辱,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装都为我们做下了最真实的记录。中国正在一步步的强大,我相信中国人的服装也会越来越体面,越来越有科技含量、越来越有文化。
转载请注明

郑重声明:资讯 【从中国人的服装看近现代历史发展- xiaoyao998 - xiaoyao998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