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疗体制改革终于在市民的期盼中拉开帷幕,对于直接惠及到市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议。那么,我市出台的医改方案,将给市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实惠?
亮点1
实行全民医保
2011年基本医疗保险
全部实现门诊统筹
方案亮点:我市将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全民医疗保障覆盖面。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全市常住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各类参保群体的医疗保障水平差距,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zg}支付限额和医疗保险偿付标准,减轻居民大病费用负担。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做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内各类制度的衔接。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
实施时间表: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上,2009年,除原有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人群(指在职人员、灵活就业和非从业居民、幼儿园学童和在校大学生)外,将持有《深圳市居住证》并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本市常住居民。
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上,2010年,市区两级财政对居民参加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以上,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另行制定。到2010年,对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综合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达到90%;农民工和少儿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门诊统筹。
在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上,合理控制医保统筹基金的结余,到2011年,基金当期结余降到10%以内,在保证基金稳定运作的前提下把历年结余控制在适当水平。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基金收支情况要每年向社会公布。
市民心声:老王夫妇在深圳一大型社区做清洁工已经快8年了,他们对全民医保早就耳闻,“这当然是大好事了,虽然我们没有深圳户口,但在这儿生活得一直很好,如果还能享受深圳的福利,心里当然更舒服了,平时干活心里也有底儿了,就像买了保险一样!”
部门答题: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多个层次,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少年儿童住院及大病门诊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和“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截至2009年11月底,我市医保参保人数916.23万人,提前两年多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2011年达90%以上的目标。下一步还将推出四项改革措施:一是继续提高医疗保险待遇;二是通过价格杠杆积极引导小病进社区,进一步扩大参保人在社区医疗服务时的优惠范围,所有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均可由统筹基金支付30%,退休人员支付50%;三是进一步提高对医院的支付水平;四是将优质民营医院纳入我市社保定点范围,计划在今年内将优质民营医院纳入社保定点范围。
亮点2
完善医疗救助体系
改变“病无所医”局面
方案亮点:深圳将形成财政拨付、福利基金、慈善捐助等多渠道资金筹措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制定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标准、支付渠道和发放程序。
实施时间表:到2011年,深圳将整合全市医疗救助专项资金。
市民心声:“因为妻子的病,家里都已经借了很多钱,医疗救助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昨日,陈梅清获得6000元福彩基金救助,她的丈夫告诉记者,去年市道不好,陈梅清工作的工厂都没了业务,连社保都停供了三个月,家里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上个月18日,妻子检查出患了风湿性心脏病,目前的xx费用已经用了8万多,医疗救助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他希望医疗救助的力度能更大,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部门答题: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主任江捍平表示,深圳的医改进程中,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非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得到加强。对于那些没有钱治病的,医疗机构决不会拒之门外,财政也一直对此有专项补贴。目前,我市有大病救助基金、福利基金和慈善捐助等多种救助体系,已经有不少困难患者得到救助。今后,深圳将把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使更多困难群体受惠于此。
亮点3
使用国家基本xx
让市民享受廉价安全药品
方案亮点:所有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均必须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xx。结合深圳的实际,今年深圳要全面落实基本xx优先采购和使用制度,并在所有社康中心推行国家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财政部门要将药品零差率补助纳入政府预算,保障社康中心的正常运行。各级医疗机构也要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基本xx,并为群众到零售药店购置xx药提供方便。
实施时间表:到2010年,建立公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以及零差率销售基本xx制度。
市民心声:35岁的市民刘小姐前不久体会到了基本xx实施带来的实惠,她带着孩子去儿童医院打吊针,拿到账单后她惊奇地发现原本一次起码需要花300多元的费用,居然降到了50多元,看病的费用大大节省。听医生介绍,由于她使用的青霉素属于市民需要的国家基本xx,价格很低廉。她认为通过医改让更多的xx能够列入到基本xx的目录中去,药品费用将会大大降低。
部门答题:去年,我市已在盐田、福田两区社康中心全面推行基本xx制度,所有药品进行“零差率”销售。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已拟定了实施国家基本xx制度的实施方案,从今年起在全市社康中心全面推开基本xx“零差率”销售。目前,纳入2009年国家基本用药目录的307种药品均通过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平台公开招标采购,并已列入我市社会医疗保险基本用药目录。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社康中心就诊,其符合规定的药品费用,个人账户只需要支付70%。
亮点4
实施社区首诊
小病在社区解决
方案亮点:鼓励社区卫生机构逐步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建立“弹性工作时间制”,延长节假日和夜间开诊时间,更好地方便居民就医。健全以“双向转诊”为纽带的社区首诊制度,从服务形式、服务能力、收费价格标准、医保偿付标准等方面引导更多居民“小病”到社区卫生机构就医。
实施时间表:到2011年,以社区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实施社区首诊和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为主要参考因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配置。
市民心声:“我认为到社康中心看病不仅便民,也惠民!”王小姐住在梅林一村,她认为小病小痛都没必要去大医院xx,排队又麻烦,看病又贵,而且容易交叉感染。“通过几年的接触,我觉得梅林一村的社康中心技术水平高,药价也很实惠,现在我们家人感冒、肠胃不舒服,以及小孩打防疫针什么的,都在社康中心解决。”
部门答题:目前有些市民不愿到社康中心看病,主要是因为对社康医生存在不信任感。为此,我市将加强社康中心内涵建设,建立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康中心xx、社康中心医务人员定期轮训等制度,鼓励退休专家到社康中心服务,提高社康中心的服务水平,促进市民到社区首诊,强化社康中心作为实施国家基本xx制度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平台作用。
亮点5
培养一批名医
让市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方案亮点: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为符合规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提供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在职教育和进修学习。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公共卫生等医学急需人才队伍建设。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向基层医务人员和医学急需人才倾斜。每年从医学本科毕业生以及在岗医学专业人员中招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00到150名。实施全科医师规范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加快建立规范化的全科医师队伍。
实施时间表:2011年前完成引进一批学科团队,培养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专家专才。
市民心声: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医学人才不仅要有精湛医术,还需要有切实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家住龙华的张先生觉得解决深圳“看病难”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医生,更需要有医德的医生,因为有医德的医生才能运用他们的技术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能对医生进行技术的培训和行为规范的培养,我相信看病难看病贵都成不了问题。”
部门答题:我市将制定优先发展的xx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今年内为1-2个学科选拔医学领军人物、医学后备人才,提供配套的项目经费。巩固中医药“名医、名科、名院”创建成果,争取引进和培养省级名中医,推动市中医院创建{gjj}中医名院。
亮点6
建立电子病历
医院可共享市民数字健康档案
实施时间表:从2009年开始,建立健康档案。到2011年,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100%。
市民心声:“拥有全市医院共享的电子病历,而且与社保卡对接”凡是听到这个消息的市民都拍手称好。一位65岁的刘阿姨说:“像我这样的老病号,用过的病历本得有几十本,不同医院的,还经常搞丢,如果能有电子病历,医生看病也能快,对我以前得过的病、吃的药一看都知道,我如果再犯同样的病,也不一定排队找医生开药,是小病,自己查查买点儿药吃吃就行了。”
部门答题:我市卫生信息化“139工程”如期推进,卫生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去年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工程,初步整理20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完成市民健康卡xx准备工作。今年内,“居民健康卡”覆盖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并实现与社会医疗保障“一卡通”对接,提高居民就医的便捷性。
亮点7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
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有效形式
方案亮点: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有效形式。选择3-5家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开展引进社会资本、集团化管理运营和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改革试点。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对公立医院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严格备案管理。改革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放宽高级临床执业医师定点执业限制,探索医师多点执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医院编制管理办法,淡化编制概念,试行公立医院人员年金制。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及岗位设置管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效率和岗位责任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
实施时间表: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灵活性;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保障,强化对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监管,采取综合性的手段降低公立医院运营成本。年内常见疾病的单病种费用、每门诊人次费用和每出院人次费用年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市民心声:“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本后,必然会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设备、医疗能力和服务态度,这个无论对于我们老百姓还是对于医院来说应该都是一件好事。深圳是改革开发的排头兵,医院的改革也应当走到时代的前列。”已经退休5年的冯伯非常期待公立医院的改革,他认为这是利用市场竞争来推动医院发展的突破性举措。
部门答题: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医改进程中的重点、焦点和难点。深圳此前已经进行了有益的的尝试。为了保证该项改革顺利进行,今后将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医保偿付问题,理顺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医保障”职能。深圳拟在今年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并将在市级、区级以及街道层面选择3到5家医院实施委托管理试点,由卫生行政部门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医院委托给由医院领导班子组成的医院管理组织经营管理,由其依法行使公立医院资产使用权、人员聘用权和薪酬分配权,提高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灵活性,推进卫生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建设。
亮点8
实行“分离门诊”
明年八成专科医院
不设普通门诊
方案亮点:在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也将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转变,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深圳今后将分离普通门诊与专科门诊。
实施时间表:到2011年全市80%专科医院不设普通门诊。
市民心声:“专科医院不设普通门诊,我感觉实际上就是要把大病和小病分开治,对医院进行人群分流,对我们这些慢性病人很有好处。”关先生是乙肝大三阳患者,一直在东湖医院接受xx,偶尔夜间不舒服也会到东湖医院看急诊。“平日到东湖医院看夜间急诊的人都是断断续续的,但是在甲流期间,东湖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都排起了队,我那时去看急诊都要等一段时间。”
部门答题: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表示,目前我市的专科医院中,还存在着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并存的情况,这样不利于专科医院发扬专科人才力量雄厚的优势,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今后,深圳将力争使普通门诊从专科医院中剥离开来,并通过资源整合来引导患者分流。
亮点9
推行“医药分开”试点
鼓励公立医院
实施门诊药房托管
方案亮点:推进“医药分开”试点,鼓励公立医院实施门诊药房托管。
实施时间表:从2010年起,重点推进医药分开,争取到2011年建立起比较合理的医药费用分担机制。
市民心声:“医和药分不开,这已经是医疗领域的老问题了,也是引发看病贵等问题的原因之一。这次医改要把公立医院的门诊药房实行托管,不过特别希望医疗卫生部门能够好好落实,真正把医和药分开,绝不能藕断丝连。”一位退休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部门答题: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表示,目前我市的公立医院中,药房是医院的一部分,也是医院创收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此以往,将造成医院对药品的垄断。如果将门诊药房托管给社会机构,医院将节省许多许多运营上的成本,这部分让利于民,市民将得到更多的实惠。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形成一种新的垄断。
亮点10
中医“治未病”
让市民不生病少生病
实施时间表:2011年完成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市民心声:徐老先生是一名退休的老中医,对“治未病”,他感触颇多:“现在许多人都有一种传统意识,认为生了病才去医院治病,他们往往忽视了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医在健体防病方面的作用,这就是中医‘治未病’想要达到的医疗服务效果。如果亚健康人群能通过中医调养身体,让自己及时摆脱亚健康状态,不生病甚至少生病,这才是一件利己利人的大好事。”
部门答题: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在今年将进一步巩固中医药“名医、名科、名院”创建成果,争取引进和培养省级名中医,推动市中医院创建{gjj}中医名院。全市将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中医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中医医院和社康中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建设中医特色、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三位一体”的集约式中医服务体系。鼓励西医医疗机构开设中医特色专科,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中医机构,推进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设置改革,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发中药制剂,将取得国家定点企业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和制剂批准文号的院内中药制剂,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xx项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
方案亮点: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为核心,以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区域卫生信息数据库,建设市级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预报等信息系统。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完善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
(来源:深圳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