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称,2008年一批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并没被销毁,又流入市场,部分企业如此。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主动出击,彻底清查食品安全突出隐患。(2月1日网易新闻) 2008年问题奶粉被曝光,不光让50多年的老牌乳制品企业三鹿公司倒台了,更让全国数十家乳制品企业出现在毒奶粉黑名单上,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到,那些因为饮用毒奶粉而患病的结石宝宝们,正在痛苦中挣扎。本以为如此全国大规模地整治问题奶粉,一定会让所有问题乳制品生产厂家再不敢轻举妄动,进而将三聚氰胺拒之于千里之外,不料我们这种“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问题奶粉生产厂家的思维,实在是太天真了。1年多以前那些问题奶粉,它们的制造者当时并没有舍得把它们销毁,而是悄然退出市场后,等到风头一过的今天,再次流入市场,重新毒害消费者。 见利忘义是重新推出问题奶粉的生产厂家的突出特点。他们非常清楚,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有毒,人吃了以后,会得结石病。但因为销毁它们,会使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他们便将“暂时封存”替代了“全部销毁”,等到乳制品存在的问题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时候,他们便将那些三聚氰胺的载体推向市场,照旧毒害消费者。表面看来,他们的确没有因为问题奶粉事件蒙受太大的损失,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视消费者健康的食品生产厂家,其恶行早晚还是会被曝光的,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从而成为自身的掘墓人。 出其不意是重新推出问题奶粉的生产厂家的行事原则。谁都这道,即使是再引人注目的爆炸性新闻,也有被人听得耳熟能详的时候;即使是再触目惊心的事件,也有慢慢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当三聚氰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力渐渐模糊的时候,问题奶粉、问题乳制品重出江湖。他们在大赚钞票的同时,失去的是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良知和行为底线。 自取灭亡是重新推出问题奶粉的生产厂家的最终结局。上月初,媒体传来“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1月4日《国际金融报》)的消息,当我们正在为这家企业的屡教不改感到奇怪的时候,不料其他问题奶粉生产厂家更是依然固我。想想“三鹿”的命运,这些企业似乎并不怕自己重蹈三鹿的覆辙,因此便胆大妄为。 心存侥幸是重新推出问题奶粉的生产厂家的心理特点。说他们不怕因自己的行为而砸了自己的牌子不符合事实,其实他们跟其他犯罪嫌疑人一样,总是自以为得计,以为不一定会被有关部门察觉,三聚氰胺这个假蛋白质定能蒙混过关。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上xx成风,仅食品行业就数不胜数:馒头里有敌敌畏、粉丝里有吊白块、猪肉里有瘦肉精、鸭蛋里有苏丹红……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都有超乎寻常的化学天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这才卷土重来。 “三鹿”随着三聚氰胺这个假蛋白质的出现而永远消失了,那些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只管自己捞钞票的厂家,“三鹿”必定是他们最终的宿命。 今日焦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