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七宗罪_σσ_百度空间
1为什么世界{dy}茶品牌不在中国?可悲:6.7万家茶厂不如立顿一家规模
在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可乐、咖啡、茶叶中,世界茶叶{dy}品牌被公认为英国立顿。目前,立顿的红茶,每年的销售额现在已经突破30多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们目前茶叶农业产值的70%。我国现有茶厂6.7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生产茶叶20吨,但总的经营额却不如英国“立顿”一家。

  与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茶叶经营分散,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领军的xxxx。另外,标准不统一,好茶叶多,但品牌也多,价格上比较混乱。仅以龙井茶为例,目前就有300多个品牌在生产。在市场开拓、营销和广告宣传等方面也相对落后,与中国茶业现状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英国茶业,这就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将受制于人,难以开拓市场。
  
  也许有人说我们中国茶叶xx很多,非常响亮。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应该说这些品牌是非常响亮的,饱含了地方的文化,享誉全国。但是这些恐怕只能我们叫名茶,还不能称之为xx。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目前六七万家茶厂中,注册品牌的仅有近1000家,但提起名茶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业内人士将中国茶的这一现状称之为“有种类、有名茶、无xx的‘有名无姓’时代”。而且在目前的中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95%以上的企业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比如茶叶,只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产品类别,很少有企业品牌,行业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做大。
2为什么世界{dy}茶出口不在中国?可怜:偌大的中国不及小小的肯尼亚

  茶和茶文化都源于中国南部,继而扩展到全国、周边亚欧国家和美洲等更遥远的大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叶已经从中国国饮,演变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与咖啡、可可齐名。

  1886年茶叶出口鼎盛之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几经波折,从主导到微不足道,后又随着新中国的发展,重新登上国际舞台的前列。1949年,中国茶叶出口9900吨,只占有国际市场贸易量约2%的份额。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创汇6.82亿美元,均位居全球第三。虽然有望短时间内有望超越斯里兰卡,名列全球第二位,超过肯尼亚而位居{dy}也指日可待,但是中国茶的内功修炼还有待时日,前途依然茫茫。

3为什么世界{dy}茶消费不在中国?可叹:几千年修炼不如别人百年修为

  从目前来看,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西方人主要咖啡,在喝茶方面一定没有中国人地道,也没有中国人饮量高。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人对茶的认识与消费量还比不上发达国家,中国人均茶叶消费比不上欧洲,调查显示,中国人茶叶消费人均才500克,英国人却是我们的4倍多。虽然说中国人口基数大,但是从市场成熟度来看,中国茶消费市场越远不如英国。

  中国茶产品消费的落后与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从消费人群来说,中国茶消费主流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使得在快生活节奏下的globrand.com年轻消费者很难有时间细细品味茶;另一方面从消费观念来说,在普通中国消费者心里,喝茶是中老人的事情,与年轻人是格格不入的。这导致很多年轻的中国人,日常并没有饮茶的习惯。所以市场教育和茶文化培养,还有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4为什么世界{dy}茶文化不在中国?可笑:茶的祖宗还不如茶的徒弟高明

  茶是21世纪{zd0}的绿色饮品,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是世界上栽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之风的兴盛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但如今,日本已经成为了茶文化的{dy}国都,而我国在茶文化领域,对茶文化的研究与普及,竟然不如日、韩及英国等国家。我们有最早的茶种植及饮用史,有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茶经》,自唐朝起,茶与茶文化才开始传到日本。但如今,我们不仅在茶的种植、加工、营销、茶产品的深度开发上,有许多不如人之处,在深入发掘茶的文化内涵、弘扬茶的“和、敬、清、廉”精神,乃至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文明素养方面,也不如国外一些国家。

5为什么世界{dy}茶标准不在中国?可怕:生产标准竟然掌握在别人手里

  当前,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大幅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和欧盟都是重要的茶叶消费国,近年来他们相继实施更为苛刻的标准,包括生产过程标准、卫生标准、农药残留等。同时,有的国家还对我们实行双重标准,致使我们的茶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困难重重。

  虽然这些年我们的茶产业已有长足的进步,但离全面达到这些国际标准尚有距离。以中国标准生产的茶叶不能顺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茶叶生产标准方面存在缺陷,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际市场消费的高品质潮流。落后的生产标准和产品品质,使得我们不能更好地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市场机会。
6为什么世界{dy}茶技术不在中国?可气:只会简单加工不懂做精茶产品

  在发达国家,基本上以红茶消费为主,即便喝绿茶,绝大多数也是从日本进口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指出,我国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只占6%左右。在日本的茶产业中,深加工产品占到约1/3;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茶叶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有装备和技术{yl}的茶叶加工厂。这些国家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近20年来袋泡茶消费量由占茶叶总消费量的2%上升到90%。

  以红茶为例,中国红茶的优势在工夫茶,但欧美国家消费的红茶则是口味偏重的红碎茶,习惯及口味延续了几代人,要适应中国红茶,是非常艰难的。但是面对巨大的国际红茶市场,我们既没有进行消费的引导和宣传,也没有结合国际红茶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以更好地发扬中国红茶的优势,同时适应、影响国外消费者的口味。这种落后的体制和思想,导致了中国茶业始终停留在历史,没有创新和革新,让中国的茶业发展停滞不前,也让我们丧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7为什么世界{dy}茶价格不在中国?可耻:千年茶贸易定价权在别人手里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祖宗”,但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导致价格低廉,产、收比例颠倒。中国每年出口茶叶28—30万吨,占年总产量近1/3,在全球排第三。但出口的平均价格却只有每公斤1.9美元,折合人民币才不到14块钱,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并以销往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为主。而在这里面,要包含采茶、包装、运输等很多劳动力,所以基本挣不到钱。茶叶界有一句无可奈何的话,“好茶留给自己喝”,xx是因为在国际上卖不到价钱。

  也许看完了这七宗罪,你还不相信,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虽然皇帝美丽的新衣听起来的确好看,但看起来未必那么斯文,所以我们必须血淋淋地去面对这样的现实和尴尬。其实,我们引以为傲的所有的东西其实都值得质疑,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zh1}我们却留给了历史,100年前我们的大清帝国还依靠茶实现了贸易逆差,并且征服了号称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帝国,100年后我们的茶叶出口主力竟然在亚非拉第三世界,从世界最强走向世界最弱,历史跟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而我们这些愚民们却还沾沾自喜,以世界茶业产量{dy}自居,并以世界茶宗自欺欺人。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罪过,或者是一种何等的公德,毕竟我们将茶这种21世纪健康饮料推向了全世界。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茶的七宗罪_σσ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