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响稀土保卫战:引发美日两国之间窝里斗!

    

    稀土是一组金属的简称,包含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铈、镨等17种元素,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石化、冶金等众多领域。几乎每隔3-5年,科学家们就能够发现稀土的新用途,每六项发明中,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

    稀土保卫战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的讯息,让日美等国着实紧张。这种神奇的稀缺资源,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国际战争。

    如果将中国稀土出口的数量和价格分别比喻为两条铁轨,你会看到前一条铁轨直线向上 ,后一条铁轨曲折向下,彼此相对的只是它们愈行愈远的背影。两者从来就没有过相交,甚至连并行不悖都算不上。

    前不久,中国向前一条铁轨举起了限速的黄牌:工信部已开始修订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从2009年到2015年,将严控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限额在每年3。5万吨以内。同时,仍旧严禁稀土初级材料出口。

    至于限速的黄牌未来会不会变为一张禁行的红牌,这就要看“列车长”中国和几个“大旅客”日美欧盟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大幅度提高票价,还是换另外一辆车。

    扭曲的市场

    稀土到底有多重要,何以引起各国之间的搏杀?

    一个常用的比喻是,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稀土就是工业的维生素。

    在稀土矿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之路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稀土之列”列车长。

    中国稀土矿藏丰富,雄踞着三个世界{dy}:储量{dy},生产规模{dy},出口量{dy}。同时,中国还是{wy}一个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特别是用途极其突出的中重稀土,中国占有的份额让人艳羡。

    但是“列车长”也有自己的惭愧之处:能够提供如此全方位、高规格的服务,但是票价却一直很低,甚至卖多少钱都不是自己说了算。

    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出口价却被压低了36%。长期以来,稀土定价权掌握在日美等国手里,中国却因国内企业内斗等原因让本该属于自己的定价权旁落。

    与此同时,中国“稀土之列”拉上了越来越多的乘客:2002年以前,购买中国稀土的只有日美法等国,2003年购买国家和地区达到56个,2004年再增至74个。

    卖越多的票,拉越多的人,车费却少得可怜。中国一些稀土企业称,按照目前的价格,利润率只有1%至5%。此时,甚至有的国家趁价低囤货。

    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其国内83%的稀土来自中国。值得一提的是,曾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在购得大量稀土后,并不急于使用,而是将之存于海底,以应对未来能源之需。

    再看美国,它的稀土储量仅次于中国,但其从1999年开始,就采取封存等手段逐步停止开采本国稀土资源,转而从中国大量进口。

    新政下的日美决策

    如此看来,中国这个“稀土之列”如果一直这样开下去,必有倾覆之危险。好在中方已经意识到了危险。

    其实,在工信部划定稀土出口红线之前,今年6月29日,商务部就下达了《关于稀土2009年度第二批一般贸易出口配额》的通知,规定稀土配额量再度减少8%。这是中国连续5年减少稀土出口。

    中国稀土“老大哥”的一举一动,都冲击着日美等国低价买稀土的习惯。这让他们难以接受。

    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认为,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就等于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美国则联合欧盟就中国限制钨、锑和稀土等稀有金属出口问题,向WTO提起诉讼。

    对此,中国学者则表示,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签订的入世议定书中,确有承诺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但是有84个税后的商品不在其列,稀土即是其中之一。

    在唇枪舌剑之外,日美已经着手寻求另外的解决方式。

    据媒体报道,日本政府近日制定了一项《海洋能源与矿物资源开发计划》,将从今年开始对其周边海域的稀土矿进行调查并进行开采;在企业层面,日本住友商社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参与从铀矿中提取稀土的商业活动。丰田通商则表示:除了在印尼从事从锡矿中提炼稀土资源的活动之外,还将在蒙古、越南开发矿山。

    与日本不同,对后期稀土市场供应和价格均有较高预期的美国,则开始考虑重启封存的稀土矿。

    路透社报道称,为了取代中国成为稀有金属生产大户,总部设在科罗拉多的利矿产公司计划重新开采长期闲置的采矿场,高盛公司等机构则表示对此进行数亿美元的期权投资。

    同时,据环球网引述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报道,国会要求五角大楼在2010年4月前通知议员,美国武器系统中使用了哪些稀土。

    事实上,围绕包括稀土在内的稀有金属暗战早已展开。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向记者介绍说,近两年,日本在中国的稀土采购策略与方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大量、公开、集中采购转为多批、少量、分散采购。日方担心的是大量采购会引起中方警觉。

    周世俭认为,日本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一是转移视线,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采购时间差,扭曲正常的供求关系,打压和操纵市场价格”。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对于稀土产业,再恰当不过了。

    面对愈演愈烈的稀土争夺战,早在2003年,中国就一度推动建立南北两大稀土集团以提高行业集中度。  以中铝、包钢为领头企业的南、北两大集团筹备组确也相继成立,但后因企业、地方政府间难以平衡利益关系,努力无果而终。

    “主动总比被动好,”包头市市长助理苏文清对《中国周刊》记者表示,“成立两大稀土集团的初衷是好的,这证明了国家层面对于稀土的重视。”

    但在部分专家看来,仅仅将稀土作为稀有金属是不够的,必须上升为战略金属的高度,以国家名义进行储备和控制。

    可喜的是,稀土国家战略储备制度已经被正式提出。徐光宪院士在今年8月召开的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建议,我国每年可以拿出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储备稀土和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这样还可分散购买大量美国国债的风险。

    而接受《中国周刊》采访的大部分专家则表示,资金问题是国家对稀土进行战略收储的主要障碍,短期内难以真正有效实施。就在此时,市场上突然传来中投公司将与包钢联合开采、收储稀土的消息,虽然包钢方面于9月24日予以辟谣,但此传闻足以反映稀土市场对资本的渴望。

    此外,也有专家提出,市场博弈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结果——中国停止“卖票”,日美等旅客请“下车”。

    其实,早在2008年9月,北京大学博士青岩的一篇文章就已提出类似的建议,文章标题xx明确——《中国应该立即停止稀土出口》。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打响稀土保卫战:引发美日两国之间窝里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