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新:用建筑与小说表达南京- 罗拉拉的后视镜- BlogBus.com
陈卫新:用建筑与小说表达南京  -   [] -  []

 

跨界人物系列报道之九] 本报记者 肖林

 

如果你是一个南京的文化人,你也许去过这样一些场所:五台山先锋书店、海致岚的书吧与茶吧、鼓楼图书馆的城市书房、凤凰文化俱乐部、凤凰台饭店的开有益斋、熙南里廿一昆曲会所(拥有多媒体配置的古戏台)、江苏省作协的作家俱乐部以及白鹭洲旁的水街“白鹭舟”……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偶尔逛到这些地方,也一定会为南京的这些文化踪迹而感动,日后想起南京,想念起南京的文化气息,也会回忆起这样一些地方吧。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所有这些场所,其背后站着的都是同一位年轻的设计师陈卫新。同样鲜为人知的,陈卫新还是一位小说家。

2009年,陈卫新被评为中国首届地域文化建筑室内设计xx设计师之一,不久前他所参与设计的先锋书店又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店”,经介绍,本报记者找到了陈卫新。

追求在渐变中怀旧

白鹭洲旁的水街,这里还在修建中。沿路的河道、围栏、石桥及岸边的休闲桌椅,让记者想起北京的后海酒吧区。从有着雕梁画栋、飞檐、牌坊的“白鹭舟”门口进去,你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恍若走进一家风格纯正的德国餐厅。德式风格一如既往的严谨、有秩序、功能健全,而窗外却是白鹭洲公园的中国风景。走到露台和走廊上,找把舒适的椅子坐下来,一抬眼你还可以看到美丽威严的明城墙:“这一段的明城墙最美,很长,保存完好。” 陈卫新介绍说。

至于熙南里的廿一昆曲会所,“那是一个折中的方案,考虑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需要,一方面有文化人对高雅文化的需求,另一也有商务人士对于消费环境的需求。但是原有的建筑,像旧的藏书楼,我没有去装修、去破坏,而仅仅靠装饰物去调整与改变。”

一直xx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的陈卫新一直偏爱那些有文化含量的设计项目,担任了熙南里街区室内设计顾问之外,他还参与了民国公馆的改造、爱德基金会办公楼(一栋民国老楼)的设计等等。“我认为南京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就是民国建筑,要保护老房子、老建筑,在新的设计项目中就该注意对老房子的维修,保持一种自然成长、一种对‘肌肤’的修复,比如日本建筑界讲究一种‘替造’,如果一座老房子的一根房梁不行了,你就仅仅去换掉那根房梁,渐渐的这根新的房梁也旧了……老房子总是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值得留恋。”

找到对书的仪式感

今天的陈卫新,身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理事、《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主编,《室内设计师》杂志专栏撰稿人,在南京乃至全国打下一片天地。不过他至今难忘刚毕业那会,独自在南京打拼时面临的强大压力。那时候他借住在朋友的一个三点多平方米的楼梯间,没有多少转身余地的他只得拼命读书。“那是我的第二次读书高峰,{dy}次是在10岁生病休学的时期,这两段日子里我的读书量很大。”

当其时,他读书很杂,对民俗类、美食类、哲学类图书都有好胃口,还有法国新小说运动时期的作品……至今当一切好转,陈卫新仍保持了对书籍的情感,自己也拥有了一个很大的私人书房。

也正由于这种对书的崇敬,让他在对书吧、书店的设计之中,把书籍放置到一种特殊的位置上。在对海致岚的设计中,他建议店方将很多书架作为背景,“书籍是{zh0}的背景,每本书打开就是一个空间,以每一个小的空间搭建成一个更大的空间,让这里的气氛变得与众不同。”

至于五台山的先锋书店,这里本来是一个停车场,陈卫新保留了原来的双黄线(代表不可逾越)、停车位,“人们在工作累了之后,也需要一个停栖的场所来读书、修养身心。”陈卫新认为,在书店中,书籍应当是主体,人们对书保持着尊重,书架不宜太高,应当让人与书籍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加上地下停车场本来的特殊地形,人们经过上升的过道、两边对称的柱子,壁灯、货架等来亲近书籍,有一种仪式感。”其实书店的设计绘图量最小,靠的是设计者对书的理解,对书的表达,“书本身比设计更重要,因为书已经在说话了。”

小说与建筑都讲究结构、节奏

生于“70后”的陈卫新还是一位作家,不久前在《雨花》、《创作》等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小说,还参加过江苏省的“青创会”。有意思的是,他的小说都以南京的真实地名为背景,“如意里”啊“植物园”啊等等,都进过他的小说。200535日,他的小说《张有亮的脖子》还被刊登在本报的“小说精选”版上。

在陈卫新看来,在讲究结构与节奏感上,小说写作与建筑设计是相通的。“在建筑中也追求一种在空间中的叙事节奏。我并不喜欢选用特别华丽、特别贵的材料,这和我在小说写作中喜欢朴素的语言也是一样的。小说讲究情节上的高潮推进,而在建筑中,从门厅、到大堂,再到房间也讲求一种整体的关系,层层推进……”无论是在建筑设计还是在小说写作上,陈卫新都在表达着自己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他说:“这是我的身份标签。”

图片说明;

1、设计家、作家陈卫新。

2、陈卫新设计的熙南里廿一昆曲会所。





评论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陈卫新:用建筑与小说表达南京- 罗拉拉的后视镜- BlogBus.com】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