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心理学之嫉妒心理_伟的_新浪博客

 

     嫉妒心理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它所建立的基础是人人都具有的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人都有报复心理和猴王心理,这就决定了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或大或小地在某一个时刻,会有嫉妒心理。

 

。2。1 嫉妒心理解析

    嫉妒基于竞争。领域相异,不成竞争,不易有嫉妒。所以,文人不嫉妒名角走红,演员不嫉妒巨商暴富。当然,如果这文人骨子里是演员,这演员骨子里是商人,他们又会嫉妒名角巨商,渴望走红暴富,因为都在名利场上,有了共同领域。--周国平

一。解析

一个人会对处于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另一个表现的比自己强比自己优越的人产生强烈怨恨和深深的恐惧,甚至他会做出伤害对方人身或破坏对方财物等的行为,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由人的猴王心理与报复心理结合而导致的,下面我从人的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的角度分析一下人的嫉妒心理:

    首先,人的报复心理决定了一个人会对另一个对自己利益造成损害的人施以报复。

    其次,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下来,就都先天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的,是最强的,是不容置疑的{dy}号人物,这就是人人都有的猴王心理。

    而且,当有人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认可自己是最强者时,人会表现出很喜悦,很安慰,很高兴的情绪。而相反,当有人不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认自己确实不如人时,人也都会表现出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情绪,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痛苦。这就是说,猴王心理是与人的焦虑反应紧密联系,是能够让人有痛感,有负面情绪的。

    当与自己处于同一领域的竞争者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十分{zy1},并且自己也在自己心底认可承认该人确实很{zy1},比自己强,比自己更能够赢得更多人的拥护和喜爱时,那么,从这位确实很{zy1}的竞争者及其拥护者传送过来的信息,以及自己心底反馈过来的信息会告诉他自己:那位确实很{zy1}的竞争者才是真正的'猴王',而自己则不是。从自己心底反馈过来的自己确实不是'猴王'的信息,就会马上挫伤自己的强烈的“惟我独尊”的猴王心理。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发现自己不是最强的人,而是最弱的,最可怜的人,这一信息会严重挫伤每个人的猴王心理。而根据猴王心理的特点我们能够知道,被挫伤的猴王心理往往会伴随着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让他很痛苦。一个人的{zy1}给自己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人的报复心理机制决定了人一定会采取措施给该人以报复。对{zy1}者进行人身伤害,财物破坏,以及言辞伤害是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很正常的现象,除非一个人克制住了自己。

    嫉妒心理是人的一种很普遍的心理。人都有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所以人都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而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都特别强烈的人,则是嫉妒心理最容易爆发的人。嫉妒心理是危险的,其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当然,它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教育的引导,我们是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带来的危险系数降低到{zd1}的,这是可以实现的。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嫉妒心理是具有阶级性的。人只会嫉妒与自己处于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强的人,而不会嫉妒处于与自己不在一个领域的人。周瑜会嫉妒诸葛亮却不嫉妒刘备、曹操、孙权,就是这个原因。

    二。关于嫉妒心理

   “至少到目前为止,嫉妒心理是无药可治的”--美国科学家研究后指出,嫉妒心理属于人类最复杂的主观情感,从生物学角度无法在人类大脑中找到专门“负责”嫉妒的区域,因此无法研制出“抗嫉妒”xx,所以科学家才无奈的如是说。

 

   当然,从生物学角度是根本没有办法在人大脑里找到专门负责嫉妒的区域的,你美国的科学家如此,欧洲的科学家如此,中国的科学家也不会例外。这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人的猴王心理与人的报复心理,这两种心理结合而成的一种复杂心理。但是,科学家找不到嫉妒心理在人大脑的专门负责区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找到嫉妒心理的成因和其真相。它的成因和真相正是我的关于嫉妒心理的解析。而且我还认为,只要找到了人的猴王心理与报复心理在人大脑里的专门负责区域,那么,对人的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所对应的专门负责区域施加影响,就能改变人的嫉妒心理。

    而且我认为,抗嫉妒的xx是一定可以研制出来的,但问题在于你要深入研究人的猴王心理及报复心理的运作特点和它们在人的大脑里的专门负责区域,以及在这些专门负责区域里各种分子生物化学成分是如何具体参与反应的。但是我认为,研制“抗嫉妒”的xx必要性不大,因为我们人是xx可以通过心理语言xx和情景xx来xx一时强烈的嫉妒心理的。但,作为一项科学研究,研制抗嫉妒xx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可能从研制抗嫉妒xx的过程中收获一些别的新的发现及发明。

 

三。案例解析

一个人,如果他能时时刻刻都感觉到自己是成功的,是{zy1}的,是比其他人都强的,即他能时时刻刻让自己的猴王心理得到满足,那么,他不会有嫉妒心理。但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是{zy1}的,是比别人都强的;反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失败的人,别人是成功的、{zy1}的、比自己强的,即是说--我们大多数人的猴王心理在多数情况下不能被满足,是处于压抑状态的。所以,嫉妒心理可以发生的一切条件都已经具备了。

关于嫉妒心理的案例:

    1。方志伟 男 17岁 高中生

    在父母眼里,我是{jd1}的乖孩子,我从没有像其他男孩子一样与哥们儿几个通宵达旦地狂欢,也不会因为惹是生非而被老师召见家长,可以说,我很为父母省心,我从来没让他们失望过。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对我说:儿子,你一定要超过别人!妈妈也经常对我说一句话:小杨阿姨家的强强考了90分,算什么呀,志伟,你一定要给妈超过他!我真的很听话,下次考试我真的比强强高出了好几分。小学和初中我都走的很顺利,回回考试我都是{dy}名,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让我觉得自己像是常胜将军。

    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我对自己说,一定不能输给任何人。可是,事与愿违的事情发生了。在高手如林的重点学校,我很快变成了一杯白开水,无人羡慕。我受不了了,感觉很失落。我开始更加努力,第二次考试果然进步不少,令很多同学刮目相看。可是,这时我感觉自己活的很累,我害怕别的同学超过我,我也害怕听到某某同学获奖的消息。总之,他们身上的优点像是一道道可怕的白光,经常刺痛我的眼睛。尤其是我的同桌,他不但多才多艺,他还经常对我表示关心。他喜欢看世界名著,所以有时他会主动借给我看。但我认为像他这种人,一定是怕我超过他,才故意借书给我来拖延我的时间的。所以我一次也没看过。我表面上装作很感激的样子,心中却很不高兴。

一个月前,又邻近考试了,我同桌又是一副全心投入,认真备战的样子。看到他用功的样子,我心里特别别扭,我一千次对自己说,一定要超过他。可是我又明白,他是全班的尖子,超过他又谈何容易!后来一个肮脏的想法冒了出来。{yt}下午放学后,我趁他不注意,将他装满课本与资料的书包抱回了家,藏了起来。第二天,看着他着急的样子,我心里很不安。可是为了超过他,我也只能这么做了。事不凑巧,我那天的行为被班上几位女生看到了,他们告诉我同桌,因为告诉了老师。我的事情一下子被传的沸沸扬扬,同学们都站在同桌的一边,说我是卑鄙小人,老师让我写检查,校长说,要对这件事严肃处理。现在,我活在恐惧中,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什么。

 

     文中的方志伟同学的所做所为是嫉妒心理的表现。嫉妒心理产生与某种东西的丧失,这种东西就是自己“猴王”地位以及关于“猴王”附带的种种优越条件和优厚待遇的丧失。文中的方志伟同学本来就先天具有很强烈的猴王心理,但在妈妈爸爸的言辞和行为的鼓励和鼓动下,把当{dy}看作是证明自己是最强者的{wy}标准。

    因此对他而言保持住自己的“猴王”地位的{wy}条件是他要一直在自己所在班级里当{dy},要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要一直成为同学们最羡慕的对象。符合这一系列条件的一切对方志伟而言,就是正常的;而与这一切相左的就会让他很不安,很焦虑,很恐惧。由于从小到大方志伟同学都是班上的最棒的人,是{dy},所以他决不会产生嫉妒心理。因为他一直是班上的{dy}号的人物,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的满足了其强烈的猴王心理,所以他不会产生嫉妒心理,因为他没有嫉妒对象。

    但当他进入了省重点之后,一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发现自己的猴王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且自己在保卫自己“猴王”地位的时候发现自己确实活的很累,而且自己辛辛苦苦努力的效果并不大。可以说这时,产生“在高手如林的重点学校,我很快变成了一杯白开水,无人羡慕。我受不了了,感觉很失落”的情绪是很正常的,而因为害怕自己猴王地位受到威胁所以他会产生“我害怕别的同学超过我,我也害怕听到某某同学获奖的消息”的情绪也是嫉妒心理发展到此阶段很正常的表现。

而随之而来,对比自己强的身边的人,对自己猴王地位构成威胁的人,并已经对自己猴王心理伤害的人施加负面的影响或者是报复他们以让他们不能比自己强,不比自己优越,则是嫉妒心理发展到此阶段很正常的表现。所以,方志伟同学把他同桌的书包藏了起来。

    上面的这则案例是xx符合我对嫉妒心理的解析的:方志伟同学嫉妒的对象是与自己处于同一领域的竞争者,他不会对处于自己领域之外的其他人嫉妒,比如说,他不会对自己的老师产生嫉妒,他也不会对比尔。盖次产生嫉妒,因为他们不属于同一竞争领域。而且他也正是由于自己猴王心理受到伤害,报复心理调动他的肢体做出的这一系列要保住自己猴王地位要保持自己{dy}号人物的行为。

 

   2。刘佩佩 女 21岁 大学生

    我觉得,有时候缘分总是让人觉得很痛苦,感觉很无奈。我和思颖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并且,现在还住在一个宿舍。命运让我们距离如此之近,却又让我们如此不同。她亭亭玉立,我却又矮又胖;她花容月貌,我却平庸丑陋;她朋友甚多,我却孤家寡人;她总是众多男生心目中的白雪公主,我却从来与丘比特之箭无缘。。。。我不知道,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不公平的事。同是女孩,遭遇却如此不同。每当看到她对镜帖花黄翩然赴约,我心里就像被猫抓一样,难受极了。一个xx,学校里举行了舞会。我知道思颖是一定会去参加的,并且,又会在那里大出风头。于是我趁她不注意将她准备在舞会上穿的裙子戳了个大窟窿。我当时觉得自己有点像童话里狠心的王后,可是,谁又能说王后没有她的痛苦呢?吃过晚饭,思颖发现衣服被弄坏了,她就哭了,装作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我看了就恶心。宿舍里的人却好像讨好她似的,找出自己的漂亮的衣服借给她还有人不停地安慰她,她们怎么没人管我?怎么就没有人理解我的痛苦?难道,我是这世界上的多余的人吗?

 

    文中的刘佩佩同学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嫉妒心理的表现。这则案例是xx符合我对嫉妒心理的解析的--她所嫉妒的对象是与她处于同一竞争领域的思颖同学,而不是其他领域的其他人。她也是因为自己的猴王心理受到了伤害,尤其是在自己与同伴思颖的{zy1}比较之中,她感到了自己真的不如她,她感到自己的猴王地位受到了威胁猴王心理受到了伤害,所以报复心理让她做出了一系列的愚蠢的想法并做出了愚蠢的行为。

 

3。白起 范雎 战国人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

   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雎,对范雎说:武安侯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在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yt}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可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说: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下令退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才知道是应侯范雎的建议,但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于是改派王陵率兵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雎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就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龄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用。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的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雎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了如此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并无火,可是苏代却点燃了范雎的嫉妒之火,制造了秦国内乱文武失和。

 

一个人对另一个处于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zy1}的人会产生深深的怨恨,不安和恐惧,并会试图对该人做出报复行为,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本文中的范雎对白起的嫉妒就是对处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zy1}的人的嫉妒。

     人都有猴王心理,这决定了一个人会时常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会自觉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最{zy1}的人,是{dy}号的强人。当然,这种心理决定了一个人会奋发图强,会想方设法超越别人,而不想落后与任何人。而当有人已经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在他所处的领域确实比他强时,这是很能够伤害到他的强烈的猴王心理的。一个人的行为带给另一个人的伤害痛苦和恐惧,人人都具有的报复心理决定了他一定会采取行为来伤害报复对方,除非他克制住了自己。

 

4。负荆请罪

和氏壁在赵国手里。秦得知后表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 “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他是这么说的: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 “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yt},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

 

一个人对另一个处于与自己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zy1}的人会产生深深的怨恨、不安和恐惧,并会试图对该人做出报复行为,这就是人的嫉妒心理。廉颇对蔺相如的地位高于自己很不满,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很强烈的猴王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蔺相如是处于与他同一竞争领域的表现比自己{zy1}的人。

    蔺相如由原来的地位不如自己,到后来地位超过自己,这让廉颇的排他性的猴王心理很受不了,让他产生了猴王心理受伤害所带来的焦虑反应,如焦虑、不安、痛苦等情绪。蔺相如的{zy1}带给自己的是伤害痛苦,报复心理的有恩报恩,有仇xx的特点决定了廉颇一定会报复。这就是为什么廉颇会说“我见相如,必辱之”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廉颇会嫉妒比自己官大的大臣蔺相如却不会比自己地位高很多的赵王。为什么?因为蔺相如和廉颇是处于同一竞争领域,而廉颇和赵王则不处于同一竞争领域。

 

四。别了,嫉妒心理     

    人都有猴王心理和报复心理,这两点决定了人都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在这时或在那时有嫉妒心理--当然,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一个人只要有猴王心理,只要有报复心理,他就会有嫉妒心理,这是一条定律。这就是说,嫉妒心理是无法从根本上xxxx的,除非一个人死了,不正常了,或报复心理和猴王心理所处大脑的专门负责区域被xx了,抑制了。嫉妒心理是无法从根本上xxxx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嫉妒心理就不能在心理辅导和建立一种认知以及习惯的基础上将它减弱或使它转害为利--从而使所嫉妒之人不受严重伤害。这一点是xx可以做到的。

    嫉妒心理带给一个人的往往是莫名的对他人的仇视和挑衅,并且,一个人在嫉妒心理中报复心理的控制之下往往也是会做出很多极为危险的动作的。所以,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减弱、减轻嫉妒,在校园或在其他地方就显得极为重要。当然,减弱或减轻嫉妒心理的方法,很多前辈心理学家已经总结了很多,下面我概括地介绍给一些,放在这里,希望能够使那些受嫉妒心理困扰的人不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动作。

一.   要变“事事与人比”为“事事学习人”,要抱着一种时时学习别人优点的态度,不但可以xx嫉妒,还可以完善自我。

二.   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怎样怎样了,就伤心苦恼,而要与自己以前那个不如现在的你比较,以体验成功的感觉,满足你自己的猴王心理。如果你觉得以前的你显然比现在的你强很多,那么,你也是可以考虑和你身边不如你的人比较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规则心理学之嫉妒心理_伟的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