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话笔记(十五)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2010-01-30 22:58

2010-01-26 12:11

2010-01-23 13:09

2010-01-20 22:47

2010-01-19 14:27

2010-01-19 09:56

2010-01-18 22:41

2010-01-18 14:08

2010-01-18 11:05

2010-01-18 02:44

2010-01-16 23:18

2010-01-15 04:42

2010-01-12 22:31

2010-01-10 22:44

2010-01-10 13:40

2010-01-10 10:32

2010-01-09 20:40

2010-01-09 19:41

2010-01-09 13:15

2010-01-08 20:54




十五、

新朝的焚书,并非自“十年”始,“十年”期间,不过是登峰造极走上了{zh1}几步台阶。

延安派作家孙犁在其“野味读书”与“书的梦”中,曾记载在河北大官亭参加土改时,关于书的亲历。贫农团打土豪时,将有钱人家的书籍也尽数当浮财分了,但他们并不看,而是拿去卷烟抽。孙犁到一家被扫地出门的地主家,在满是灰尘的方桌上,看到过一本明版竹纸印的《金瓶梅》,翻了翻就放下了。估计也被卷了烟。那时,孙犁吃住在《冀中导报》开办的一家造纸厂,在一个棚子里,堆满了抄收来的旧书,“用牲口拉的大碾,轧成纸浆”。还“堆着一些从纪晓岚老家弄来的旧书,其中有内府刻本《全唐诗》”,孙犁“从里面拆出乐府部分,装订成四册”,其他化为了纸浆。

黄裳先生曾著文,说国朝初,大量的旧书被做了爆竹,其中不少明版白棉纸书。有欲以新纸调换者,不允,说新纸没有韧性,裹不紧,爆竹不响。北京造纸厂更烧书无以计数,连烧三个月之后,才派人去传送带上挽救有用的书。

张中行先生说惊心动魄的烧书,经历过两次,一是七七事变后的北平,一是“十年”。张的书烧不胜烧,就送到废品店,废品店堆积如山,说不收、愿意就扔在那,于是就扔那了。谢兴尧先生烧了三个月的书,包括原版李卓吾的《藏书》、《焚书》,没烧完的七分钱一斤卖了,卖得八元钱。

国朝建立,姜德明先生先后卖过三次书。一次是将敌伪时期的出版物尽数罄尽。一次是1958年,装了一平板三轮车,卖了100多元,有整套林语堂编的《论语》和《宇宙风》,以及绝版的陈学昭的《寸草心》和林庚的《北平情话》。第三次是1965年,卖了前两次舍不得卖的书。1966年,全北京大街小巷开始烧书,姜居住的大院也烧,孩子们围着烧书的火堆玩,像是狂欢节。姜的孩子回来问我们家烧不烧,姜咬了咬牙,说不烧。事后,心里犯怵,自己在家里烧,又怕别人发现,说是烧什么罪证。只好夜里悄悄烧,“在厨房洗菜池下面地沟里,不能大火,以不冒烟为限”,计有胡风杂文集《棘源草》、赵荫棠小说《影》、线装影印诗集《初期白话诗稿》等。

《初期白话诗稿》,由刘半农先生编辑,1933年北京星云堂影印出版,影印了新文学初期白话诗人的手迹诗稿,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周作人等。陈独秀的“除夕”和李大钊的“山中即景”或许是他们仅有的一首白话诗。鲁迅先生1933年3月1日在日记中写道:“今得静农信,并《初期白话诗稿》五本,半农所赠。”刘半农于1934年辞世,生前将所藏15000余册书捐赠清华大学。






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

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读书话笔记(十五)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