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2010一号文件解读(2):都来分食农业补贴唐僧肉?
农业补贴是个大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第二条就是此方面的,叫“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2010年还会像去年一样,在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其中包括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今年一号文件有关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直补继续坚持。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六大类补贴,新增不少。2010年良种补贴标准会提高,补贴范围扩大,马铃薯将被列入良种补贴范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棵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据农业部统计,良种补贴项目自2002年实施以来,补贴作物已由最初的大豆扩展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6大农作物,补贴资金由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21.63亿元,补贴面积由1000万亩扩大到2008年的10.13亿亩,补贴区域由东北粮油主产区扩展到全国主要粮棉油产区。
一个倾斜: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
一个不准: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
市场调控机制:
落实小麦{zd1}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zd1}收购价。
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
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
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评论:
过去只有小麦、大米、玉米等少数口粮作物能够得到补贴,这块大餐要吃的人太多了,谁都想来分一怀羹。这不,今年还真增加了不少,包括增加花生良种补贴、马铃薯补贴、青棵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虽然诟病很大,但今年还是增加了数量,而且还扩大了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也纳入补贴范围。看来县农机局长们的日子更好过了,农机具生产商的嘴要合不上了。只是农民们,一家一户买一台农机具,是不是合算?还真得好好算一笔帐。日本农民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套完整的农机设备,{zh1}的结束只能是“高价农业”。我国的不少农民们也一直处在困惑之中,不买吧,使用别人的农机老是得交费。买吧,一年中除了农忙季节这些设备大部分时间在闲置中。目前农机补贴规定只有买了才能拿到补贴,还有不少人在忽攸,让那些买到超大型农机具的人也要拿到巨额补贴。果如此,有限的补贴可真是“补富不补穷”了。能够买得起大型机具的都不应该是穷农民,为什么还补他们呢?究竟是为什么呢?财政的钱,按基本的道理,应该是补穷不补富的。
有关农业补贴的几个调研结论:
补贴数量与粮食生产数量几乎没有关系。目前的补贴基本上是按照耕地面积来补,农民究竟种不种,都可以拿到补贴。
不生产粮食还倒能够拿到补贴,补贴率先成了普惠制?农村不少空心村,不少农民工在外打工,土地租给别人种,但国家每亩给的补贴照拿。导致实际种地的人拿不到补贴,不种地的人能够拿到补贴。
补贴成了不少小麦、大豆农们的利润。在不少地方调研发展,农民种小麦、大豆收入十分有限,如果减去补贴的收入,许多农民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所以许多农民讲,他们种小麦、大豆的收入基本上就是每亩拿到的80-100多元钱,十分有限。
中国的农业补贴究竟该如何改?以下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目前的补贴花样是否太多了?
目前的补贴种类真可谓茁壮成长,家电下乡要补、农机下乡还要补,汽车、摩托车下乡都补,现在还有建材下乡补。但似乎有一个最基本的就是,目前的补贴都没有按城市的补贴做法:补现金,近选择权是不是该还给农民?
城市居民补贴,比如副食补贴、降温费、保暖费,基本上都是补现金。为什么不能让农民也享受这个待遇?比如家电下乡,直接给农民补钱或者补现金券,建材补贴,直接给农民发建材券,这样效果会很好。让农民来决定买谁家的产品,比招标指定效果好很多。良种补贴搞指定带来太大问题,应该统统改为现金补贴。目前那么多补涉农不补真农是否该打住了?
农机补贴是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直接发现金或者农机券会更好。
前些年一些部委进行了各种各样花样翻新的补贴创新,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农民们并不满意。因为这些惠农资金通过这样那样的制度漏洞都流走了,{zh1}到农民手里就少得可怜了。所以目前国家的惠农补贴政策是不是到了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比如我一直不认同农机补贴,本来农民没有必要非要一家一户去买一台农机。但目前规定只有购买了农机才能拿补贴的政策,是变相逼着农民去购买农机,这很不合适。中国的农机联合作业制度挺好的。目前的这个农机下乡政策可能会毁了这个制度。我专门写了一篇相关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良好下乡也该取消了,改按交粮多少发购种券?或者补现金?买什么品种由农民自己决定会更好。
良种下乡也应该取消了,如果你真想让农民用好种子,那就把国家的补贴以购种券的形式奖给那些多交商品粮食的农民吧。多交可以多得到补贴券,不交粮食的不得补贴券,既可以避免按人头补吃大锅饭现象,又可以避免让农民购买指定的高价种子,农民的权益受损。
农业补贴能不增加有效性,直接按照交的商品粮数量来调整?
对农民的直补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某些程序设计不当,一些细节处理不好,就会生出无数的问题来。比如对农民的直补政策,不少地方是按耕地的数量多少来进行补贴的。这个政策操作倒是好操作了,但却引来无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目前的粮食安全新剪刀差不但得不到缓解,反倒会使问题愈演愈严重,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农业补贴应该改变目前的以耕地面积来补贴的做法,改为农民上交的商品粮多少为补贴对象。让那些种粮的农民结结实实地能够得到收益。虽然目前由于中介参与收购粮食,执行起来比较难。但的确异常重要。一号文件反复讲以后补贴要向种粮大户倾斜,究竟如何落实?如果国家规定以后新增的补贴可以按所交粮食数量来补贴,自然有许多农民愿意把粮食亲自送交国家粮库拿补贴了。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励农民多种粮,满足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现在不少不种粮农民也能够拿到补贴,吃大锅饭成份严重。以后新增的农民补贴应该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些。
目前的按地补贴,国家粮食安全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中央政府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所以就有十八亿亩红线,有了要严格保护农民农用耕地的各种规定。但近年来的种粮新剪刀差现象使未来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面临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些新剪刀差现象就是,农民打工的收入与种粮的收入愈拉越大;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与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也愈拉愈大;粮食涨价的速度一直赶不上农资涨价的速度。
目前的按耕地面积补贴,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新剪刀差现象。按耕地面积补贴,使打工收入与种粮收入愈拉愈大,不利粮食安全战略。农村已有1亿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其中不少农民工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粮食一般都委托给别人耕种或者抛荒了。目前按耕地面积补贴的做法,使那些不进行种地的农民也同样可以照拿国家补贴。按耕地面积补贴,许多产量很低或者不种粮食的耕地也照拿补贴,这是不公平。另外打工者收入本来就比在家种地的老百姓高出许多。由于我国过去的分地政策都是按人均分的,所以一般一个村庄的农民人均耕地都是相同的,所得到的补贴也都一个样。但这个政策的{zd0}漏洞就在于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种做法使打工的收入与种粮食的农民收入差距拉得更大,所以会激励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不愿意把精力用在种好粮食上,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不利。
按耕地面积补贴对粮食种植与经济作物愈拉愈大现象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不利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本来种植经济作物,比如蔬菜、水果的收入要比种植粮食的收入要高出不少,目前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民开始把种粮的耕地转变为种植经济作物。最厉害的省当属山东省了,如果冬天你从山东路过,到处可以看到白花花的,那都是塑料大棚,种菜的。如果全国的农民都改种蔬菜或者水果了,那麻烦可就大多了。而目前按面积进行的补贴,将会激励更多的农民去种植经济作物,这会使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差距拉得更大。这同样是一个逆激励现象。本来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就低,现在得到的补贴按面积来是一样的,农民们自然选择去种植经济作物。结果呢?粮食种植面积也会愈来愈低,使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问题。
按农民所交商品粮食来补贴,既能激励农民多种粮,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可以部分减弱新剪刀差现象。让那些多种地多交商品粮食的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补贴吧,一方面也可以有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国家需要粮食安全,需要农民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另外一个就是让那些低效率种植或者抛荒的耕地也能够多种些粮食多拿补贴。
以后应该按照农民交纳商品粮食的多少来进行补贴,让那些多交粮食的农民得到多的补贴,少交或者不补交,但可以按收入,对收入低于一定数量的给低保。这样补贴才能有针对性。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