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王的酿造之谜阿里巴巴hws965的博客BLOG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 翻开所有的历史画卷,都有酒的芬芳飘溢而出,每一页都有酒的记忆。出土的陶制酿酒器具证明,大约五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酿酒。酒的创造者,一说是大禹时期的仪狄,一说是周人杜康,众说不一。尊显的中国酒王五粮液,也有着谜一般的背景,今天,我们走进五粮液,试图揭开它的酿造之谜。

 

酒话、酒事与酒史

     九月初,我们抵达宜宾的那天,天已经黑了,邻座的两位宜宾人指点着飞机舷窗外的万家灯火,兴奋地对我说:“看美丽的宜宾城,下面是五粮液的十里酒城,那是我们宜宾人的骄傲!”昂贵的五粮液他们喝不起,可是并不影响他们心中的自豪感,无论走到哪里,提起五粮液,他们心中就会升起一股豪气,宜宾人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五粮液酒厂工作,出门在外的人可以大言不惭地告诉别人:“那是我们家人酿的中国{zh0}的酒。”

     五粮液和众多白酒的成功,其实和中国的风俗密切相关。中国是个礼仪之邦,“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诗经》中说:“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宋代的《北山酒经》中说:“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奉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樵夫渔父,无一不可缺此。”翻开所有的历史画卷,都有酒的芬芳飘溢而出,每一页都有酒的记忆。

     中国的古人把谷物原料发酵后经过蒸馏得到了蒸馏酒,就是现代所称的“白酒”,也称“烧酒”。中国的白酒和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老姆、金酒并称世界六大蒸馏酒。白酒与其他蒸馏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霉菌曲为糖化发酵剂,以固态酿造、固态蒸馏而成,具有独特香味和口味。

     近年发现的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佐证了中国的蒸馏酒起源于东汉。而更多的学者说中国的蒸馏酒创始于宋代。美国近代酿酒学家克鲁斯在《葡萄酒酿造工艺学》中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蒸馏器和蒸馏酒的国家。”蒸馏烧酒在元代的北方已经很普遍,到了明代,蒸馏酒几乎占领了北方的酒市场。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烧酒乃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清代烧酒成了我国酒类的主要品种。

     四川宜宾自古就是出美酒的地方,民间有“春日饮春酒,除日聚饮屠苏酒”的习俗。早在2000多年前,宜宾人就开始酿酒了。历代宜宾人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名酒,先秦的清酒,秦汉的蒟酱,南北朝的咂酒,唐代“春酒”、“重碧酒”;宋代的“荔枝绿”、“姚子雪曲”,明代的“杂粮酒”,清代的“泥头酒”……这些宜宾历史上的名酒,就是五粮液诞生的基础。

     我到宜宾以后,看到这些曼妙的美酒名称,我就想探寻这些名称背后的隐秘。把历代名人吟咏宜宾的诗句像串珍珠一样串在一起,我便清晰地看见了那些已经消失的美酒名称的谜底,看到了五粮液的历史。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6月,杜甫路过戎州(今宜宾),他在《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中写道:“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诗圣当年喝酒的东楼,如今只剩一个东楼街的地名了。我在这个大街上转悠了许多次,看不到喝“重碧酒”的诗人了,倒看到许多兜售荔枝的人。这“重碧酒”,就是深碧色的酒。诗圣杜甫在宜宾喝了一次酒,此诗一出,宜宾的酒就载入了历史。

     到了宋代,诗人黄庭坚到了宜宾,也被此地的酒迷倒。他写诗表达了自己的赞誉:《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dy},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dy}》。诗中的人名已不可考证,不过诗中提到的荔枝绿酒,色绿似荔枝,故以名其酒,也是“重碧色”。黄庭坚还在《醉落魄》中说:“谁门可堪新  熟,安乐、春泉、玉醴、荔枝绿(亲贤宅四酒名)”。他还专门写下《荔枝绿颂》:“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三物。三危露以为味,荔枝绿以为色。”酿酒的“三物”是稻、粱、黍;“三危”乃神话中的仙山,“三危露”应是好泉水了。看来那时的宜宾人就在用杂粮酿酒了。后来黄庭坚干脆再写下《安乐泉颂》,序中说:“锁江安乐泉为僰道{dy},姚君玉取以酿酒,甚清而可口,饮之令人安乐,故余兼二义名之曰安乐泉,并为作颂。”

     从序中可知,“姚子雪曲”,原来是姚君玉家酿的醇净、白色的酒。而黄庭坚《安乐泉颂》中对酒的评语,至今还被五粮液视为圭臬。

     清代四川酿酒业过于发达,就有好事之徒向朝廷举报说酿酒行业浪费粮食,结果一查,原来是杂粮所酿造。《清实录•宣宗实录》记载,四川“造酒有酒谷杂粮……均与民食无碍。” 为什么五粮液的前身叫“杂粮酒”呢?原来宜宾这边的习俗,稻谷是主粮,高梁、玉米、糯米、小麦都是杂粮,用这些杂粮配合大米酿造的酒,当然是杂粮酒了。

 

一方水土出一方美酒

     我明白了酒的掌故,也被宜宾人的豪迈所震撼。宜宾人说:“江之头长江,酒之头五粮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美酒。宜宾城坐落在长江之首,金沙江和岷江在宜宾交会,并从此有了长江的称谓。水润万物,水生万物,有了这气吞云汉的长江水,不愁酿不出惊世美酒来。巴蜀鬼才魏明伦在《宜宾赋》中说:“粮为酒之本,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江为酒之魂。”有了这些外因,才可能在宜宾产生五粮液这样的佳酿。

     岷江水酿出五粮液,赤水河水酿出茅台酒,杜康河水酿出杜康酒,白沙液也离不开白沙井……好水出好酒,这是名酒诞生的重要因素了。

     但五粮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名酒,在四川境内,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全兴、郎酒、沱牌号称四川名酒的“六朵金花”,他们撑起了中国白酒的半壁江山。我在五粮液的酒文化博物馆里看到,在中国的版图上把川黔名酒串起来,就形成了一个酒杯形的名酒带,这个名酒带是以宜宾为中心,溯岷江北上至成都、绵阳,顺长江东下至泸州,再沿赤水河南至古蔺一带,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等国家名酒纷纷闪烁其中,而五粮液恰巧位于酒杯的中间,是这个酒杯盛着的一杯琼浆。也许五粮液真是天造地设的神州神酒?

     到宜宾考察五粮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们,更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说:“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人喝宜宾的酒,喝了一条长江这么多了,宜宾不是三江汇合,是四江汇合,五粮液流出了一条酒江,宜宾是酒江{dy}城”。

陈氏家族的传人定名“五粮液”

 

     当我探寻五粮液的历史时,就不能不说到陈氏家族,要没有陈家的《陈氏秘方》,就不会有今天的五粮液,就没有中国的酒王了。我在五粮液的十里酒城里,看到了陈氏家族传人的雕像和画像,“温德丰”糟坊、陈三、邓子均等等,五粮液没有忘记自己的根脉。

     明初,陈氏在宜宾建立烤酒糟坊 “温德丰”,他亲任烤酒师,经过长期摸索,创造了流传至今的配方——《陈氏秘方》。靠着精湛的酿酒技艺,陈家人在宜宾城里过着殷实富裕的生活。他酿造的酒,士人称“姚子雪曲”,俗人就直呼为“杂粮酒”。这种一酒两名的称呼一直到1929年才告终结。

     秘方从明代经陈家六代嫡传到清代陈三,同治八年,膝下无子的陈三在去世时将秘方传给外姓徒弟赵铭盛,赵得到秘方后,也得到了陈家庞大的家业。他将“温德丰”改名为“利川永”。

     赵铭盛去世前,将秘方传给了徒弟邓子均。1929年的{yt},邓子均携酒参加宜宾团练局局长雷东垣的家宴,晚清举人杨惠泉尝酒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酒的风格,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呢?”众人拍案叫好,邓子均就采纳了杨举人的建议,把“杂粮酒”更名为“五粮液”。

     《中国名酒志》记载:“长期以来宜宾(叙州府)大曲酒已闻名于世,并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名酒金质奖章。”1932年,邓子均正式申请了商标注册,制作了{dy}代五粮液商标。

     1952年,在政府的动员下,邓子均献出了“陈氏秘方”,五粮液配方有了首次的文字记载:

     饭米(大米)酒米(糯米)各半成,荞子成半黍(黄米)半成,川南红粱凑足数,糟糠拌料添锅蒸,此方传子不传女,儿孙务必深藏之”。

     短短几句话,承载着陈氏家族数百年的隐秘和荣辱,也肇始了今日五粮液的新生。与秘方一起献给国家的,还有从陈家手中传下来的酿酒作坊和从未停止发酵的明代老窖。

     1960年,在邓子均逝世一周年后,五粮液酒厂对陈氏秘方进行了大胆的改进,选用玉米替代了黄米,用小麦替换了荞麦,又经多次配料实验,对五种粮食的配比作了精细的调整,终于形成了五粮液的现代原料配方。“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协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这就是专家总结的现代五粮液的独特风格。

 

五粮液酒是这样酿造出来的

     五粮液在人们心中占据着尊显的位置,它和豪华的晚宴、奢丽的排场密不可分。那么,五粮液酒是如何酿造出来的呢?

     我们好奇地在宜宾寻找着答案。我问酒厂的朋友李昆,五粮液有自己的粮食基地吗?朋友笑道:“宜宾有农作物品种465种,其中,作为酿酒主料的稻(糯、粳稻)、小麦、高粱、玉米等几种粮食作物就有185个不同品种。广达31万多公顷的种植面积,多达147万余吨的粮食产量,我们酒厂还用自己种庄稼吗?”此外,宜宾有xx香料植物329种,中药材1737种,又被称为“香料之都”。也许五粮液的香味和这些因素也有关系?

     驱车沿着岷江走了30里,我们看见江边刚刚收割的稻田里,鸭鹅在稻茬间觅食,它们时不时站直身子,扑扇自己的翅膀。一两只伯劳掠过它们的头顶,捕捉住飞虫之后,停栖在不远处的竹枝的梢头上享受大餐。绵延的丘陵上,一层层的梯田,只有干枯的玉米秆还在迎风摇曳,农人已经把玉米棒子收回家,如今他们砍倒玉米秆,拔去生命力旺盛的杂草,晾晾地,准备种下季的小麦了。

     我们没有看到粮食的收割场面,李昆说,我带你们去看看五粮液的粮食加工车间吧。在粮食车间的微机主控室里,我看见设备上正显示着五种粮食的配比: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五粮液在生产高峰期每天要消耗900吨粮食,就是这些设备精密控制着五种粮食的搭配比例。科技的力量,彻底让过去五粮液的作坊生产方式终结了。

     五种粮食经过严格的物理和化学检验和分析后,接着是储存、粉碎、配合、蒸料、摊凉,这些程序完成,便进入下一步的酿造工序。

     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说:“凡酿酒,必资曲药为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五粮液也不例外,它也非常重视酒曲。我在制曲车间看到,酿制五粮液的曲药,是采用优质小麦制成的独特曲药,曲胚呈长方体形,宽30厘米,长40厘米,高约10厘米,曲胚上面的中部隆起,所以得名“包包曲”。独特的曲香味,是形成五粮液的浓香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蒸料摊凉后的粮食就成了糟醅,再将曲药均匀拌合在糟醅中,然后“低温入窖”,装入窖后,工人们赤脚跳入窖中,用脚将糟醅踩紧,挖来富含微生物的老窖泥,将老窖封好,抹光窖泥,形成包裹糟醅的密封外壳。糟醅经过几十天的发酵,原料中的绝大部分淀粉已被转化,缺氧的葡萄糖发酵转化成了乙醇和二氧化碳,基础香味物质的生成量也达到了要求,这时就可以蒸馏原浆酒了。

     我向67岁的谭绍荣总工程师请教五粮液酿酒过程时,他就坐在长发升老窖前的一棵树下,对我娓娓道来。

     谭总工说,酿酒纯粹是一种感官艺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最能考验酿酒师的技术,就是摘酒。

     当蒸馏的酒液从冷凝器的管子里出来时,照行话说,“牛尾巴”出酒了,酿酒师傅就在接酒的坛子上搭一块布,看酒花。“酒头”酒的质量不佳,开头的1斤酒是不要的,这叫“掐头”;接着“酒身”就出来了,于是摘取“中间酒”,酒的质量不断变化,它越来越好,质量上升、稳定,这时的酒花是“滚头花”,花大,均匀,并能保持一段时间;后来酒花变小了,先是“铺花”,花小,散得慢,这是“酒尾”出来了,换坛另装,接着酒花变成了“细花”,细花中还夹杂着一点大花;细花没有了,就起了“水花”,这便是“尾子酒”,酒味酸,汁液中还残留着糖分,酿酒师把它另外盛起来,这叫“去尾”,在下一甑酿酒时,倒在底锅里,或者拿来养护窖池,或者用来培养新的窖泥。酒液在流出时瞬息万变,酿酒师要不停地品尝,区分出酒的等级来。酿出的酒,送入酒库中,也要分级保管,酒装满坛子后,专门的验收人员半个月来一次,进行“收酒”认证,将各班组达不到要求的酒降级。认定合格的原酒,进入陈酿车间,经过重新认证没有问题的酒,就可以做五粮液了。勾兑师将75度的原酒勾兑降低到52度,做成52度的五粮液基础酒后,品酒师会对照标准的五粮液商品酒反复认真品尝,同时进行调味,补充香味和口感的不足,接着经过储藏品酒委员的确认后,签署“同意储藏”的意见,这些酒就会在酒库里静静地隐藏一年,然后再经品酒委员签署“同意包装”的意见后,酒库里的酒便进入流水现开始灌装。从原酒到成品酒,五粮液的生产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时间。

     我赶到灌装车间,看到从一个空酒瓶灌注酒开始,中间经过人工检查瓶体、人工盖瓶盖、人工贴标签、加外包装盒、激光封盒,再装入封袋,接着机械装箱,工人在纸箱外盖上印鉴,流水线送五粮液出车间,这个过程不会超过10分钟。工人们告诉我,五粮液高产时{yt}可以生产6万瓶,光这产量,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酒厂都没法和它相比的。

勾兑师,五粮液的灵魂

 

     五粮液的产量是如此之高,能使五粮液酒保持几十年风格物质不变的原因,是与五粮液酒厂独特的勾兑调味工艺分不开的。

     我在五粮液的厂区参观,深深感到勾兑师就是五粮液的灵魂,尤其是中国白酒勾兑技术的创始人——范玉平,他对五粮液的今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创造的勾兑技术,改变了五粮液的命运,也改变了白酒的命运。

     范国琼,现任五粮液勾兑中心的主任,范玉平之女。在安静的勾兑中心的庭院里,在范玉平先生汉白玉雕像下面,我有幸和他的女儿说到了尘封的往事,那是浸透酒香的记忆:

     父亲1930年生于宜宾,初小文化,写一手好字,打一手好算盘。幼时家境贫寒,在乡下帮人织布为生, 1952年,宜宾专卖局招人,父亲从90里外的乡下来到宜宾工作了。白天,他负责卖坛装的散大曲酒,晚上他就住在酒库里,兼做保管。天天和酒打交道,父亲注意到顾客买走的酒,隔天来换的时候,酒的味道发生了变化。酒与酒之间的关系引发了父亲的好奇心。后来五粮液酒厂成立,父亲进厂,继续当酒库的保管员。父亲开始沉迷在酒的研究与勾兑之中。1959年,父亲成了一名勾兑技师。父亲有一个木箱子,里面装满了卡片,上面写着每坛酒的资料,酒的进出都有详细的记载。父亲为了勾兑出五粮液和一系列优质品牌酒,长年不吃水果和刺激性食物。他那时是在“陈氏秘方”的基础上创造“范氏勾兑”。他发明的烘托、缓冲、平衡等勾兑调味工艺技术,赋予了传统酿酒工艺的新生命,因此而被誉为上世纪70年代的新工艺,并经国家商业部,轻工部在全国推广。从那时起,中国的白酒业都非常重视勾兑了。1971年,四川省有关部门在宜宾五粮液酒厂召开现场会,组织全省酒厂学习推广父亲创造的新技术。1973年和1975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厂、贵州省怀仁茅台酒厂召开全国名酒、优质酒技术协作会,“范氏勾兑”得到了高度评价。父亲勤奋地工作了十多年,国家终于认可了他的价值。

     父亲善于发明创造,他运用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用100多种不同香味的调味酒,精心调制,成功酿制出了38度的五粮液酒,当时在国内尚属首次。他的创新,打破了白酒只有高度没有低度的传统,从而创造了现代勾兑工艺,为用现代工艺取代传统勾兑技术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不断丰富的“范氏勾兑”,为五粮液厂后来的果酒,为后来数十个低度品牌系列酒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1981年,厂里把我们一家人都接到了宜宾,50多岁的父亲和我们终于团聚了。我来到父亲身边,照顾他,并跟他学习白酒的勾兑技术。几十年的清贫生活和酒的刺激,使他身患xxxx、咽喉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一次病倒了,医生对他说,这样的病,必须{jd1}地戒酒。他说:“我是酒厂的……”“是酒重要,还是命重要?”医生不了解父亲是个勾兑师呀。

     我1981年上半年进单位,因为只有初中学历,基础差,知识少,父亲就手把手教我,白天一起工作,晚上回家我还要进行{yt}的总结,把收获和教训梳理一遍。1983年我和陈林一起去成都培训,两年后我俩就考上了四川省第三届白酒品酒委员。记得那年我和陈林去考品酒师,当时考场老师说:“五粮液竟然派了两个黄毛丫头来考试?!”成绩出来,我们都拿到了{dy}名,老师们说:“五粮液的品酒师行呀!”我拿到了省级品酒师证书,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着急地赶回家把喜讯告诉父亲,可是父亲很冷淡。晚上回家吃饭时,我看见父亲买了一束朴素的绢花,插在酒瓶里,作为对我的祝贺。

     父亲晚年,说要多带几个徒弟,他领着徒弟进行大容器酒的组合,竭尽所能地去完善勾兑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父亲的理论,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微量可影响质的变化”,这是处理一切勾兑问题的钥匙,而要怎么去做,父亲把个人的天份及参悟加入了进来。所以,父亲说:“好酒都是有个性的。”
1992年12月,他已经不能离开医院了,可他还在想着多层次调味的问题。父亲就那样走了……

     我天天来到勾兑中心,抬眼看见父亲的雕像,我就想,我还和父亲在一起,我的师兄妹们也都陪伴着父亲,父亲也就不寂寞了。他喜欢闻着酒香,这里的酒香,永远也不会断的。

     范玉平从事“勾兑”生涯30多年,被誉为全国白酒行业xx的“勾兑大师”、中国的“勾兑圣手”和“神奇的魔术师”。他去世后,他的弟子陈林、范国琼、曹鸿英、温晓英等人组成了五粮液强大的勾兑师团队,“五粮液计算机勾兑专家系统”与五粮液人工勾兑技术体系,形成五粮液的“勾兑双绝”,有了超越其他白酒的秘密武器,五粮液庞大的酒业帝国得以建立,并因此影响着中国白酒的酿酒行业。

活着的明初老窖

     勾兑师们常向我提及的调味酒,是五粮液酒好的“秘密武器”。五粮液现有2万多口窖池,而能生产调味酒的,只有长发升、利川永这两个明代古窖。五粮液厂非常自豪自己的老窖,这两个老窖,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六百多年从未停止发酵的老窖,给五粮液提供了神韵和精华,使这种琼浆显得卓尔不群,成为国之瑰宝。

     酒业谚语曰:“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随着现代科技对微生物在白酒业应用研究的深入,“老窖产好酒”的秘密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专家认为:“在酿造过程当中,发酵环境对酒香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酒窖,窖泥中含有各种各样的酿酒微生物,它们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出各种有机物质和发出各种气味。上等的成年老窖往往可以大大提高酒品香型风格的质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长发升酒窖曾出土一批陶瓷片,经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宋至明初的遗物。在长发升酒窖的窖壁上,有木刻缠枝花,雀替上有木雕凤凰牡丹图,均具典型的明代风格。本着“就底不就高”的文物鉴定原则,长发升古窖池被定为“明初老窖”。

     1992年10月,宜宾地区文化局编印出版的《宜宾地区文物志》认定:“长发升酒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

     利川永酒窖,位于宜宾市城区长春街70号,现五粮液酒厂510车间生产组。有窖池27口,按西南、东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其中,窖号为21、22、23号的三口窖为明代酒窖。

     1998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五粮液古窖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川永三口窖被列入其中,位于宜宾鼓楼街28号的长发升老窖也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历史上,这两处老窖是宜宾优质杂粮酒和五粮液的诞生地。此外,原来宜宾名酒出产地的万和老窖,以及万利源长、钟山和、刘鼎兴等清代和民国时期窖池,也都在为五粮液生产着优质的原浆酒。现有的九个老窖,一年可以生产优质的五粮液原浆酒四百吨。老窖池酿造出来的酒,80%都作为五粮液陈酿年份酒的基础酒储存起来,这里已成为年份酒与调味酒的源泉。

     而五粮液酒厂拥有的2万多口窖池中,许多窖池也是利用老窖的窖泥,采用现代微生物技术,经科学配方培育而成的人工老窖。

     近年来,酿酒专家在五粮液酒厂的生产环境中进一步发现:要生产五粮液陈酿年份酒等xx白酒,需要数百种空气、曲药和窖泥中的微生物共同参与发酵!窖龄的长短是浓香型大曲酒质量的关键,其活力的大小、能力的强弱对酒质风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7月30日,在成都锦江宾馆,六百年陈年五粮液,以50万元的天价成功拍出,成功拍得六百年陈年五粮液的竞拍人说:“我觉得这瓶酒至少可以卖200万左右,这可是国宝啊!50万太便宜了。”

     2005年4月,五粮液明代古窖泥参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中华国宝展,被誉为“天价泥巴”,这些资源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其价值不可估量。它的价值在于,638年来一直未停止过发酵的五粮液老窖,窖泥中丰富的微生物群落,为微生物种类、繁衍、生物链构成等历史朔源,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载体和渠道,使人们弄清微生物发展历史、把握微生物发展规律成为可能。

     在考察五粮液的老窖时,专家乌丙安说:“物质遗产要保护,非物质遗产也要保护。酿酒的工艺是在老艺人的脑子里,特别是用嘴尝的时候,这些绝活别人不能代替。我昨天看到五十几岁这代,他的上一代再上一代,这里有一大批了不起的酒神,必须把谱系排下来。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重点是传承活动和传承艺人,因为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zd0}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物,一个是人,没有人就没有绝活,不保护好的话,五粮液就没有原来的味了,到那天会被世界抛弃酒名。”

     我站在长发升老窖的窖池边,也深感老艺人的重要。明代木柱上的雕花已经朽腐了,柱子也被酒糟中伴生的虫子咬食得千疮百孔,阁楼上已经不能堆放粮食了,我踏在木梯上,工人们都叮嘱我一定要小心,木梯保不住那天就会断掉。明代留下的建筑岌岌可危,老艺人的现状,也像明代古建筑一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以前,酿酒工人的绝活没有引起太高的重视。近代以前,酿酒工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当时有谚语说:“有儿不进武糟坊,有女不嫁烤酒匠”。如今,五粮液成为了世界酒业中的“巨无霸”,而它的传统工艺正在渐渐丢失,老艺人也在岁月中渐渐凋零。

     有{yt},五粮液的四个老职工相约去宜宾的滇南会馆喝酒摆龙门阵,我也跟着去了。这四个老人,徐朝斌67岁,卢正荣69岁,李栋材76岁,谭绍荣69岁,他们都是师兄弟,也是五粮液如今保留传统酿酒技艺的“酒神”了。

     下午的阳光撒在滇南会馆的天井里,几位老人打开了带来的半瓶五粮液,当酒倒进碗里的时候,在一边和我拉话的谭总工对我说:“你闻,那是我们的酒香。”谭总工的眉眼里漾满了孩子般的笑容。我不用费力就闻见了一股绵长醇厚的酒香,它像浪潮一样从餐桌上漫向四周,好香!他们是陪伴着五粮液古窖池走过一生的,他们在老窖池里消磨了青春,送走了自己的师傅,送走了自己很多的师兄弟,当他们偶尔再来到老窖的时候,他们还能闻见昔日的酒香,可是年轻的面孔让他们感到一切又变得陌生了。他们是现代科技的落伍者,又是传统技艺仅有的捍卫者了。

     老人们走了,杯盘零乱的桌上,五粮液的香味还没有xx散去。收拾桌子的小酒馆的老板,亲自过来收五粮液的酒瓶,她把两只酒瓶捧在托盘里,向我们道谢,然后面带笑容地走了。旁边的人说:“这个小酒馆终于有了两个五粮液的瓶子。”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

     中国的名酒如今似乎都面临这样的境地,现代科技让他们走向巨大的成功背后,传统的酿酒技艺正在随着老艺人的凋零而渐渐丧失。也许,我们该徒劳地怀念酿酒的手工艺时代?或者,在老艺人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应该重新保护并继承他们的遗产?

中国白酒的香型分类

1、 茅香型(又称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突出,香味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以高梁为原料,高温大曲、石壁泥底窖发酵、清蒸回沙工艺,一次循环长达10个月,陈酿期3年以上。

2、 泸香型(又称浓香型),以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为代表,是我国曲酒中产量{zd0}的一类香型。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以高梁为主料,以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混蒸续糟法,以肥泥老窖为发酵容器,发酵周期达两至三个月,陈酿期一到三年。

3、 汾香型(又称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清香纯正,五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以高梁为主料,以低温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清烧、二遍清工艺,以陶缸为发酵容器,发酵周期为21-28天,陈酿期1年。

4、 米香型,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蜜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冽、回味怡畅。以稻米为原料,以小曲为糖化发酵剂,以水泥池为发酵容器,半固态发酵,液态蒸馏。发酵周期一周左右,陈酿期6个月以上。

5、 药香型,以董酒为代表,香味幽雅,药香协调舒畅。

6、 凤香型,以西凤酒为代表,具有清、浓等多类香味,均不露头,五味俱全、协调。

7、 兼香型,以白云边酒为代表。浓、酱香兼有之而协调。

8、 豉香型,以玉冰烧为代表。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厚中润、余味爽净。此酒是小曲酒加肥猪油浸泡而成。

9、 特香型,以江西四特酒为代表。三香(浓、清、酱香)兼有,香味幽雅舒畅,分层协调。

10、 芝麻香型,以景芝特曲白干为代表。轻微酱香和浓香,伴有焦香、炒芝麻的幽香。

中国名酒(白酒类)

五粮液、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特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全兴大曲、双沟大曲、郎酒、特制黄鹤楼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绍兴加饭酒、龙岩沉缸酒

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上海啤酒

张裕红葡萄酒、张裕味美思、张裕金奖白兰地、中国红葡萄酒、夜光杯牌特制白兰地、青岛白葡萄酒、长城干白葡萄酒、王朝半干葡萄酒

竹叶青、园林青酒

川酒:五粮液、王食春、尖庄、五粮醇、五粮神、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太白酒、文君酒

    贵酒:茅台、董酒、习水大曲、黑糯米酒

    陕(秦)酒:西凤酒、店头高酒

    湘酒:酒魂酒、酒鬼酒、湘泉酒、武陵酒、浏阳河、德山大曲白沙液

    鄂酒:稻花酒、枝江大曲、白龙井、白云边、石花大曲、西陵特曲

    晋酒:汾酒、杏花村竹叶青

    豫酒:宋河粮液、杜康、赊店、张弓、百泉春酒

    鲁酒:心酒、金贵特曲、兰陵、孔府家酒、即墨老酒、金奖白兰地、烟台红葡萄酒、烟台解百纳干红葡萄酒、烟台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烟台味美思、烟台张裕葡萄酒

    苏酒:双沟大曲、洋河大曲、封缸酒

    赣酒:四特酒

    皖酒:古井贡、口子酒、沙河王、双轮池、双轮王、金种子、贡酒、龙兴御液

    青酒:青稞酒冀酒:曹雪芹家酒、丛台酒

    京酒:华堂酒、北京醇、二锅头、北京特制啤酒

    浙酒:绍兴酒

    津酒:直沽烧、天津王朝牌半干白葡萄酒

    蒙酒:河套老窖、宁城老窖、蒙古珍酒、鸿茅药酒

    东北酒:北大仓酒、凌川白酒、千山酒、长白山葡萄酒、中国通化葡萄酒

来源:中华遗产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酒王的酿造之谜阿里巴巴hws965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