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围棋水平一般般,自己琢磨也就业余1段或者2段左右。围棋理论和相关历史研究更是业余兴趣,玩玩而已。
《围棋规则演变史》,作者陈祖源,其人我曾在网上搜了半天不知是谁。一度怀疑是不是陈祖德的兄弟还谁。{zh1}确认了,是对的,。
虽然陈祖源并非职业围棋界人士,但全书看起来粗粗一看,内容合我胃口,细细读下来深感认同,有些出乎我意料。
在这里我就不讨论过多围棋规则的细节了。回忆一下我学棋的一些经历和体会,发觉围棋规则的演变是那么自然而然。
我早已忘了最早家里为何会有一副围棋,应该是老爸买给我的,但是他不能算真的会下。我也忘了我最早从哪里学的围棋……但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用的规则有一半是自创的。
比如,黑先还是白先?无所谓的。历史上黑先白先的也都有,只是近代因为有了职业化的棋赛后才渐渐固定下来。
比如,只有一眼的棋能不能活?我们规定的结果是不行。就围了一个“空”,那我把你围了后再下一子你就算死了。(书中猜测历史上曾有“一眼活期”的阶段其实很有道理,详细要看书了。)
比如,打劫。当然当初不知道这叫打劫,我们只是觉得你“吃”过来我“吃”过去的那这棋不就不用下了,于是规定,这种情况的棋,一方“吃”过之后另一方不能立即“吃”回来,起码得隔一手。这不,规则真的就是如此。
比如,棋下到{zh1}怎样算赢?这个稍微复杂,小时候非常业余地玩玩时期,估计不止用一套,而且也没有完善的计算规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一度是以朝鲜围棋的“纯数空”规则,即终局后把不需要的字都拿掉,数剩下的空。
假如你把棋盘棋子摆在那,随便找几个不懂围棋的人来,随着不断地尝试、练习和提高,他们逐渐地就会下出近代的围棋规则出来,殊途同归。最初可能是比吃棋,后来比活棋,再到比子,{zh1}比空,之类的,有一个鲜明的发展进程。而象棋什么的就不行,每个棋子的走法都是人为规定的,不同人来设计必然千差万别。
围棋精妙的地方在于其规则理论根基应该是极尽简单的。类似数学的“公理”,而后细则可以是“定理”或者“推论”。公理极尽简单,但是定理、推论无穷丰富,所遇的问题更是千变万化,史上未曾听说有重复的局。
但近年来围棋规则上其实还是有不少漏洞的,尤其日本规则(韩国规则略同),不能解释之处众多,人为添加的规定、“补丁”过多,细究起来,确实破坏了围棋这项游戏本身的魅力。具体内容我就不讲了,书中写的很清楚,很令人信服。本来就是这样的,找到了本质,一切表面的纠结都xx得清楚。
总之这是围棋规则、历史方面一本不多得的好书,起码对业余爱好者而言如此。推荐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