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 第六部分王侯将相真有种(13):{dy}百三十 ...

    不想当宰相的家教不是好厨子
  
  伊尹是夏末商初的名臣,名挚,一说名伊,又名阿衡,但是有很多学者认为“尹”和“阿衡”都是商代的官职名称,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现在的总理。中国自古就喜欢称呼别人职位,弄到{zh1}把本名都给忘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两个人初次见面,会有人介绍说:“这位是张总,这位是王处长。”都是姓氏加职位,至于叫什么名,没有人关心,包括被介绍者本人。
  伊尹比姜太公还要早五六百年,关于他的记载更是少得可怜,《史记》模棱两可地记载了两种说法。
  {dy}种说法是这样的:“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说与伊尹想见商部落的首领汤,但是没有机会,后来商汤迎娶有莘氏的女儿,伊尹作为有莘氏陪嫁的男仆才来到了商汤这边,他找了个机会,背着饭锅、菜板等炊具,用烹饪理论向商汤阐明{wz}之道。
  第二种说法则是:“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也有人说,伊尹是个隐士,商汤派人去请他出山,请了五次才请来,他向商汤说了很多历史故事,取得了信任、得到了重用。可能是觉得商汤这个老板不够档次吧,伊尹一度擅自离岗,到当时的统治中心夏王朝去求职,结果发现还是原来的老板好,于是返回商汤那里继续上岗。
  《墨子 尚贤》中说:“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 根据这条佐证,《史记》的{dy}种说法比较靠谱。师仆,大致相当于家庭教师,不过当时是奴隶社会,家庭教师也应属于奴隶,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所以能够跟着有莘氏的女儿一起陪嫁到商汤那里。据说,伊尹是我国{dy}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虽然作为陪嫁来到了商汤身边,但还是没有机会商汤那么大的领导搭上话,把伊尹给急的啊,心说这可咋办呢?好在伊尹还有一项技能:烹饪。要不怎么说艺多不压身呢,关键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有{yt}商汤想吃点吃的,就搞了一场厨艺大比拼,伊尹带着炊具登场了,他用高超的厨艺征服了商汤的味蕾,获得厨艺大赛{dy}名。伊尹乘机以各种美食的滋味向商汤阐明称王的道理,把商汤给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于是让伊尹掌管政务。
  据说,在见到商汤的前{yt}晚上,伊尹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坐着船从日月旁边经过,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了“乘舟梦日”这个典故,用来表示即将受到重用、坐直升飞机往上爬。这个典故出自与周兴嗣同时代的文学家沈约编纂的《宋书 符瑞志》:“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傍。”其实,这个说法忒不靠谱,人家伊尹做了个梦,两千多年后的沈约等人怎么能够知道呢?
  《吕氏春秋 本味篇》综合了《史记》的两种说法,说伊尹是奴隶主有莘氏在桑树林里捡到的孤儿,交给了一个厨子来抚养,因而从小就开始学习厨艺。长大了之后,伊尹给奴隶主的女儿当教师兼厨师。伊尹是个有理想有才华的人,虽然是个奴隶,却非常有名气,商汤听说后,想把他笼络到自己的阵营里,就跟有莘氏要人。有莘氏说我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奴隶容易吗?不能给你。商汤想起“卖猫送碗”的故事,就向有莘氏求婚,要娶他女儿,有莘氏很高兴,在嫁女儿的同时糊里糊涂地把伊尹作为陪嫁送给了商汤。
  商汤得到伊尹之后,在宗庙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消灾祈福仪式。第二天上朝,商汤想测试一下伊尹的水平,就说:“咱们俩聊聊天吧,唠十块钱的,你先起个头。”伊尹知道这实际上就是老板在面试,就拿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开始讲,他说:“我知道怎么做天下{zh0}吃的美味。”商汤一听,口水流到了鞋面上,赶紧说:“你能给我做一份尝尝吗?”
  伊尹说:“{zh0}的美味,需要天下三类动物的味道来制作:要水里动物的腥味、肉食动物的臊味、草食动物膻味。您别觉得味儿不好,味道的根本在于水,其次是调味品以及火候。烧煮九次味道就变化九次,所以火候也很关键。通过文火和急火的调节,可以灭腥、去臊、除膻,而且不会改变食物的本质。调味品离不开酸甜苦辣咸五味,怎么调味xx根据食用折的口味。至于锅中的变化,由于过于精妙细微,一般人是说不清楚的。如果要精益求精,还要考虑阴阳的转化和季节的影响。这样做出来的食物,所以久放不坏、熟而不烂、甜而不齁,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一份美味终于做成了!(这应该是“肥而不腻”一词的原始出处。)”
  随后,伊尹又列举了当时比较常用或珍贵的食材、调料、饭和水果等,三千年多之后,很多东西我们都搞不清楚是个啥了,所以在此省略。
  伊尹接着说:“这么好吃的美食,您爱吃不爱吃?您想吃不想吃?您要吃不要吃?”商汤眼睛冒绿光:“爱吃!想吃!要吃!赶紧给我做去!”伊尹说:“现在是吃不着的,因为您统治的地盘太小,材料备不齐啊,只要您取得了天下、成为天子,什么好东西都能得到。”商汤黯然:“我啥时候能当上天子啊?”伊尹说:“当天子靠什么呢?靠的是道义。道义在哪里呢?不在他人而在自己,自己成就了道义也就做成了天子。成了天子之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所以说,审近才能知远,成己所以成人,圣人之道是最重要的,不在于做许许多多琐碎的小事。”
  商汤听罢,觉得太有哲理、太有道理、太有卡路里了,加深了伊尹的崇拜和信任。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xx了夏朝,当上了天子,终于过上了想吃啥就吃啥的好日子了。好日子过了13年,商汤病死了,而他的大儿子太丁比他死得还早,于是让太丁的弟弟外丙为帝。三年后,外丙死了,他弟弟仲壬为帝。四年后,仲壬也死了,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伊尹为了教导太甲,下了大力气、费了大心思,可是太甲这个家从小伙娇生惯养,比较不懂事,是个昏乱暴虐的家伙。伊尹因无可忍,说你小子给我从帝位上下来吧!太甲一瞪眼,说我就不下来,你能把我怎么样啊?伊尹很生气,让人把太甲拖走,太甲急了,大喊:“伊尹要造反了!”伊尹更生气了,心说我本来想好好教育你,你却给我扣个大个帽子,不行,得好好治治他,于是将太甲关到他爷爷商汤的墓地桐宫里去了,在此期间,伊尹代行政务,主持国事。
  太甲在桐宫一关就是三年,恨透了伊尹,终于找个机会逃了出去,杀了已经篡位的伊尹,夺回帝位——这是《竹书纪年》的记载,但经过考证,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因为在后来的所有文献中,都是表扬和怀念伊尹的记载,如果伊尹是个篡权者,肯定不会有这种声誉。
  《史记》中说,太甲在桐宫里反省了三年,终于在灵魂深处爆发了革命,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伊尹说:一个人犯了错误不怕,改了就是好帝王嘛!于是迎接太甲回到朝廷并交还政权。
  《尚书 太甲》记载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其中太甲被接回来的时候,表现得很谦恭诚恳:“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这段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太甲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对伊尹说:“我这个小子德行不好,自己招致不善。欲望败坏了法度,放纵败坏礼制,因此给自己带来了罪过。”接着,太甲说了一个沿用至今的成语,然后又说:“以前我违背您的教训,自己还跟没事人似的,希望依靠您的匡救恩德,谋求我的良好结局。”太甲还真争气,改正错误之后没有再犯,在伊尹的帮助下,把国家治理得不错。
  伊尹和姜太公一样,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做出了{zy1}的贡献,因此很多文献都将这两位并称为“伊吕”,并给与很高的评价,比如《汉书 刑法志》中说:“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故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商、周并。”这两位大人物都有特殊的才艺:一个特级厨师,一个是垂钓高手,如果他们俩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没准能合伙开个饭店,专卖水煮鱼。从这两个人的经历来看,都是靠个人努力和机遇走向成功的,而不是靠当房地产老板的亲爹和当公务员的后爸做后盾,如果将他们的经历拍成青春励志偶像剧,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奋斗》。

    下一节,精彩讲述——{dy}百三十四句 佐时阿衡:不想当宰相的家教不是好厨子

    敬请期待!



郑重声明:资讯 【翔读经典系列之《千字文》 第六部分王侯将相真有种(13):{dy}百三十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