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困境探源:从综合体到专业化- 党双忍-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 ...

                       农户困境探源:从综合体到专业化

                                       党双忍

  最早的时候,家庭从事采集、渔猎活动,基本上是向自然进行掠夺性的生产方式。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采集、渔猎时期。这个时期的农业,就是所谓的“原始农业”。大概在3000年前,人们初步掌握了一些农作物生长和畜禽繁育的一些知识,从此便开始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作物种植栽培、家畜家禽畜牧养殖活动。这标志着人类进入崭新的“传统农业”时代。

  大家知道,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农业”。从产业经济学的观点看,传统农业其实也是一种“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传统农业产前的要素供应、产中的种植养殖、产后的加工销售三大产业环节,处在“混沌”状态,没有明确分界,绝大部分在农户内,由农户自行完成。既纵向综合三大产业链条,又横向综合农林牧副渔各业。因此,这一时期的农户,实际是一个兼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采购、加工、流通、销售的超级“综合体”。

  从农业上游,也即产前环节看,传统农业技术为代代相传的耕作与养殖经验,种子、种畜禽自繁自用,肥料是人粪尿、动植物腐殖质,基本不使用农药,灌溉用水很少,有则自流灌溉,简单的农业机械多为铁木结构,手工制品。

  从农业生产,也即产中环节看,传统农业多为自耕农,自己耕种自有土地,也有部分耕种地主土地,所使用动力主要是人畜力,自己养育子女,养殖牲畜,牲畜饲养在庭院,实行农牧结合,饲料来自自家农产品下脚料和家庭生活副产品,自产自用有机肥,自繁自用种子、种畜禽,从集市购买耕种、收割所需的耒耜、耙秣、镰刀、锄头等简单农具。

  从农业下游,也即产后环节看,传统农业以“自给自足”为主。农畜产品成熟后,农户自行收获采摘,自行贮藏,自行加工,自我生活消费(这种生活消费也是再生产的一部分)。少部分剩余农畜产品,则在附近集市交易,以换取农业再生产所需的农具、子女教育和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

  在世界上,欧美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率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从小学还是中学的课本中,我们早就知道英国工业化初期“羊吃人”的事情。中国在20世纪初期,到了民国时期,才顺利开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进程。到20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压力主导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突然加速,农业产前、产后环节迅速壮大分立,成为与农户紧密相关联的“对立物”,农户则很快“被专业化”,成为小规模、专业化的农业生产者,成为农业产业链条中单个规模最小的产业组织。这在世界各大国中,肯定是“{dywe}”的。

  从农业产前供应链看,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迅速壮大。国家设立了大批农业科学研究、教育培训机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农作物种子、种畜禽繁育供应机构;建立了一大批化肥厂、饲料厂,农药厂、兽药厂,农业机具厂、拖拉机制造厂,农用塑料薄膜生产企业;兴修农田水利,建设大型灌溉系统,石油电力供应网络等等。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是农业科技、种子种畜禽、农机具的主要供应组织;水利部门是灌溉用水的主要供应组织;具有“合作性质”的“供销合作社”是化肥、农药、薄膜的主要供应组织。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组织,一部分“私有化”,私营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组织迅速发育壮大,但一些“国有性质”或“合作性质”的组织仍然保留着。

  从农业生产链条看,农户则迅速从经营“综合体”向生产“专业化”转变。在中国,曾经一度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其实,到人民公社后期,“公社”就已经仅仅是“生产合作”组织了,“公社”仅仅保留了农业的“生产职能”,产前产后已经被彻底剥离出去。人民公社体制倒塌后,实行市场化改革,农户“继承”了“公社”的“生产职能”,成了事实上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微观经济组织。这实际上是等于说,农户加入“人民公社”时还是超级“综合体”,经过人民公社化时期“被剥光了”,退出“人民公社”时成了“被专业化”了的生产者。因此,我以为,“人民公社”对农户的伤害不是一个时期,而是几代人,甚至是永远的痛。只有“人民公社”体制,才能使得农户作为超级“综合体”的被剥离如此彻底,使得农业供应链、加工销售链的“嵌入”如此迅速,也使得农户向产前产后的转移转业在之后会如此困难。那时候,平原比山区剥离的彻底,所以不少农户喜欢“钻山”,成为“山民”。在被彻底剥离之后,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从“集体”承包来的土地、牲畜,从市场购买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用水以及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向市场出售农产品。不少经营农业的“老把式”在欢喜获得承包经营权后,吃惊的发现自己变为“门外汉”了。在改革开放后,农户进一步加速分化,向更高级的专业化生产前进,形成了种粮专业户、蔬菜专业户、果业专业户,奶牛专业户、肉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有些则沿着农业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产业分化,进入国家已经退出的产前产后环节,成为专业的“供应商”或“采购商”、“加工商”,“经销商”。

  从产后加工销售链条看,农产品加工销售已经成为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中{zj1}有市场潜力的领域。在计划经济时期,各种农产品全面短缺,出于控制“战略物资”,支持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农产品收购系统,各级设立粮食局,粮油收购站遍布全国各地。在具有“合作性质”的“供销合作社”,设立棉花公司,在棉花主产区设立棉花收购站;设立农副产品收购公司,负责收购生猪、鸡蛋、土特产品等的收购。国家设立面粉加工厂、油脂加工厂、棉纺厂,屠宰场等等。农产品产后环节的收购、加工、流通几乎全部控制在国家手中。改革开放后,虽然根据经济形势好坏,大宗农产品购销体制,时放时收,时宽时严,但总体上来说“统购统销”体制完成历史使命,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到目前,可以说所有农产品购销已经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调节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主经营。除国家粮油肉等收贮外,在大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退出农产品收购领域,加工、流通只留存一小部分。凡国家已经让出的领域,民营经济都会迅速占领,有一部分也就成为农户产业分化的新天地。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户由经营“综合体”向生产“专业化”的演化过程,就是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延伸、扩展的过程,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整体提升的过程。但是,产业链,其中包含着价值链、就业链、组织链、信息链、物流链。产业链条分立的过程就是价值、就业、组织、信息和物流分立的过程。全局有利,不等于每个局部都有利。应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面对迅猛崛起、规模庞大的生产资料供应商和农产品采购、加工、流通商,农户的市场地位显得非常脆弱,尽管农户不情愿,但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让”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域。在农业价值链、就业链、组织链、信息链和物流链中,农户是群体{zd0},但同时也是最脆弱的一环,农户的利益从多个方面受到“盘剥”,而蒙受巨大损失。

  农户不光在“纵向一体化”上败下阵来,在“横向一体化”上也失败了。产前生产资料供应由供应商“操办”,产后农产品加工销售由加工制造商“操办”,农牧结合,多种经营也就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了。农牧分离,种养各归其主。就是种植业内部、畜牧业内部,也是“各自为战”了。按理说,在这种不利状况下,农户可以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守住阵地,稳住阵脚。但偏偏遇到土地制度难题、城乡“二元”治理结构难题,人口转移困难,进而导致土地流转困难,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难之又难。中国的农户是世界上“群体{zd0}”的产业组织,同时也是治理结构最简单的产业组织。中国农户所经营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农户自家的宅基地所有权也归集体,自家积累资金盖起来的房子因地是集体的也没有“合法的产权证明”。农户只不过是农业产业大链条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小部分。农户所依靠的都不大牢靠,靠不住。在工业化、市场化浪潮冲击下,“传统农户”无一全身自保,全部土崩瓦解,纷纷跌入破产境地。

  今天,中国农户之困境是世界各大国所少罕见的。其根源在于,(1)农业产前、产后环节迅速被分割完毕,农户迅速“被专业化”,面对势力强大的供应商、加工销售商,在市场化交易中农户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甚至xx丧失了对等的“谈判权利”;(2)农户专业化了,原来经营“综合体”中的两大部分被分割“出去了”,纯粹的小规模、专业化生产已无利可图,本可实行土地规模化扩张,却遭遇土地制度瓶颈“进不来”,纯农户徘徊在“破产”边缘;(3)农户专业化、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家庭劳动力富裕了,闲置了,整个社会却没有创造那么多对富裕劳动力“量身定做”的就业岗位,事实上农民处于“隐性失业”的窘困状态;(4)产前、产中、产后分立,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生产效率迅速提高,进而加剧农村的劳动力过剩、人口过剩。(5)同时,又遭遇城乡“二元”治理的制度壁垒,即就是已经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也难以成为“新市民”。(6)城市很自私,很吝啬,只要土地、劳动力,嫌弃农民,不愿意接纳农村人。(7)农民青春献给了城市,老躯留给了农村。城市“富人扎堆”,农村“穷人扎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是财富聚敛的基本效应。(8)政府部门设置,政府领导分工,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目前仍继续沿用,难逃“二元”治理结构的旧框架,“农”字号工作被重视却遭歧视。

  我相信,在中国不曾有“羊吃人”的血淋淋事件。但征地、拆迁、驱赶民工,似乎也挺惨烈的。就业竞争更是惨烈,再苦再脏再累再低薪的活,甚至不把人当人使的活,只要给钱就有人干。大规模拖欠农民工工资,让人匪夷所思。总理亲自上阵,帮农民工讨要工资,是中国工业化的一个特征。我们时常能够听到,有人阵阵有词,甚至振聋发聩,我们不要“带血的GDP”!这话是什么意思,这不就等于是说,不少地方,不少GDP是带血的吗?究竟是带的谁的血?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情了,一定是那些原来的经营单位“破产”,又找不到“量身定做”就业岗位,却又遭人嫌弃的人。

  “中国模式”很耀眼,世人称赞,国人骄傲。但中国的体制很奥妙,机制很奇特,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造就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富人群体”,也产生世界上最庞大的“穷人群体”。“纯真”的农户,无疑是中国“穷人群体”的最主要成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由来已久。“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既成事实。帮助农民实现由“穷”向“富”的跨越任重道远。当然还得从破除“二元”治理结构,从体制机制创新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我想,统筹城乡发展是根本要求,根本方法,也是根本出路。

  • 谁在xx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卫战胜
  • 个人名片 党双忍
郑重声明:资讯 【农民困境探源:从综合体到专业化- 党双忍-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