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练
出了两辑后,我开会时翻阅后面的文言文内容来标注些字词,有点吃惊了。我估计这是我们组长时间匆忙粗略看了前面一点,被忽悠了。这书后面的内容全是外省市高三模拟考卷的剪贴。这么多的史传文献,上海高考更多是笔记类,近年来也喜欢选些谈艺论文评诗的杂记。不仅大方向不准,而且难度明显超出高一学生现有水平。所以,如果要借此积累字词,真正读通,我这里都尽量给点资料。我会建议开学尽量只考较为简单常用的字词,拿相对容易的篇目做重点,如1、2、7、8、10、12这样的段落。
【现代文】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za}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zh1}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提示]寥寥几百字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全方位挥撒地淋漓尽致,表现了母爱的无私,理解与伟大。他不愧是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没有对病痛屈服,病痛反而使他写出了这样字字珠玑的文章。这应该是初中七年级学过的课文,可能做起来比较轻松。但也正可以再弥补一下自己初中忽略的基础阅读,补充以下几个问题来深一步解读,夯实基础,避免机械抄答案了事: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2)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3)“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4)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划线部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花开得正烂漫。)
(5)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2)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4)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突出了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5)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za}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文言文】慎人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於历山,陶於河滨,钓於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汤遇桀,武遇纣,天也。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於民,人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译文]注意人事
当人功成名就时,这是得到天时了。为了这样的缘故,因此不在意他的人事,这样是不行的。虞舜遇到唐尧,是得到天时了。而舜在历山耕种,在河滨烧陶,在雷泽钓鱼,天下人都喜欢他,优秀的人才跟从他,这是他尽人事的结果。
当百里奚没遇到天时的时候,虢国被晋灭掉而自己也成为了晋国的俘虏,在秦国喂牛,被用五张羊皮转卖。公孙枝得到他后而欣赏他,把他进献给秦缪公,三天后,就请缪公任命百里奚为大夫主政。秦缪公说:“用五张羊皮买来人却任命他为大夫来主政,恐怕会被天下人取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任贤才而任用他,这是君主明智啊;引进贤才而甘愿官在其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啊。信任贤才,境内的臣民将会听从,敌对国家将要畏惧害怕,谁还有空来取笑呢?”于是秦缪公便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啊。
【古诗词】归燕诗(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寻》,称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这首诗应作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诗人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是写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就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此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刘禹锡《吊张曲江序》称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从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摹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 燕子。
第4练
【现代文】湿湿的想念(沈红)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未必都能看得懂的小书,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或梦想。
七十年后,我{dy}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的沱江边,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土故水。正值冬季,湘西竟然处处葱笼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县富民殷,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闪耀过、辉煌过。而沱江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在新与旧面前,原本只想到取舍,以为历史是笔直航道,能引导人生之船,直直向前;但是所有航道,实际上都千回百折,尤其是一片太多山、太多建筑和各种人的阻隔的土地上。
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不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沱江在沅水上游,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dy}所学校,就是这条沱江。他的自传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得书本,识得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识到书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和新鲜活泼的一切。见识这一切是他用逃学换来的,边逃边学,所以逃学是当他是一个孩子时,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或者说是他用一个孩子的方式选择更值得学的知识。这是很特别的选择,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黏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想象。
水给了他执著柔韧的性格。他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引自一个xx的本事)。
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境遇和面对境遇时处事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愿望,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给超越普通个人公里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他用不是时尚的方法,去爱一个多难的国家,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后来是用古代文明的美,编织了一个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唤起百病缠身的民族一些健康的记忆,健康的追求。只是一个在刀光剑影和血腥中求生的民族,不大能理解他的爱的方法。不被理解时,他依然默默地工作,爷爷会说值得回忆的哀乐大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
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开始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水边一条青石板街上,有一座清幽院落,人们告诉我,这里是爷爷出生的地方,这是我的根。溯水西行十多里,有一座黄丝桥古城,离城不远的半山可以望见拉好寨,和风姿依旧的古碉堡。公路通达处足迹纷纷,观光者众,怀古人稀,可是我在这里才找到了凤凰的根,也是我真正的根。
明清以来,湘西就是一块官民冲突与苗汉争夺交织的地盘,凤凰城原是湘西镇守使与辰沅道的驻地戍卒屯兵,以镇抗苗民,一度是湘西汉政权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远近四方修筑了众多小规模的城堡、屯碉堡、和营汛,成百上千分布在湘西边地的大小山头上。在阿拉营,在黄丝桥古城墙上,在拉好寨的山脚,二百年前的烽烟,二百年来的血腥气息,似乎还漂浮在湿湿的雾气里,依稀可感。可以见到的城堡,和以不复可见的戍卒官吏,是中央政权侵入蛮地区的象征物,也是大小民文化之间,争斗征服和融合互生的极好说明。
金介甫说,沈从文的乡愁就像辰河一样,静静地流在中国大地,流动在他和他的民族记忆中的条染红的河流,是一腔斩不断的乡愁,是一种古老情绪的振颤。爷爷没有忘记过他苗民血统,那个自古以来受歧视、被驱逐的民族血液,使他对于都市,对于主流文化,总也去不掉距离感,坚持把自己归为乡下人。另一方面那个民族健康优美的文化,又使他梦想,可以为主流文化的没落找到解救方法。
许多年以前,他就把民族感情扩大到民族自身以外,他的感情的流动与扩大,得益于楚地的水,也得益于性格如水的楚地文化,一方水土,一方人物文化,有地域的界限,也有性格的分别。华夏文化的渊源,分南北两支,北支为中原文化,雄浑如黄河;南支为楚文化,清奇如长江。楚文化长期处在亦夏亦夷、非夏非夷的微妙处境中,在中原文化的冲撞中摇曳;在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交融中成形。所以楚文化是不封闭的流动,而不凝固。
爷爷那乡下人的古怪脾气,和古怪哲学根基,正是似乎已消失很久的楚文化。古时楚地曾出过一个老子道学,尚柔崇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施不望报,以柔克刚,谦和卑下。这水味十足的哲学,从来没有被御用过,却在自然平和之中,把一切变故兴衰看得明明白白。爷爷非道家,却有一双明明白白的眼睛,以清丽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
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这双眼睛透过现象,看清繁华下的文化溃烂,发现泥浆里的道德光辉;这双眼睛又透过烟尘,望见了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时空,感受到人类思索边际以外的生命阳光。自然既极博大也极残忍,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伟人巨匠一样在它怀抱中和光同尘,因新陈代谢有华屋山丘。智者明白现象,不为困缚,所以能用文字能在一切有生,陆续失去意义,本身亦因死亡毫无意义时,使生命之光煜煜照人,如烛如金。
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即走向单独孤寂和死亡中去,他没有消退过他的倾心。我记得爷爷{zh1}的日子,{zh1}的冷暖,{zh1}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他默默地走去,他死得透明。爷爷,有{yt}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
永远永远
湿湿的想念
写给爷爷。
[提示]雨后的凤凰别有一种烟雨蒙蒙的意味,一种诗一般的幻境,静静的,湿湿的。沈从文的孙女沈红写的这篇文章,正是描绘了多水、多雨、多雾的凤凰。每到雨天,撑着雨伞,伫立在小巷的深处,将整个身心都沉潜在小城的静谧之中,这里就是人们心灵的天堂。寂寥、惆怅、伤感、凄美的情怀在小雨的迷雾中渐渐升腾,又被渐渐冲刷干净,心情就这样经过洗礼轻快了起来,好一座被雨水荡涤了千年的古镇……特意还原她的原作面貌,可以试着比较一下,选编命题的老师为什么要作这些修改,改的到底好不好?重点还是体会沈从文的作品与这一方山水的渊源,从文字体会山水之美,从山水之美反观文学的魅力。
【文言文】张平传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曰:“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以集于京。期岁之间,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 平。平召至第,为设酒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 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欤。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译文]张平,青州临朐人。二十岁时寄居在单州,依附刺史罗金山。罗金山调任滁州,委任张平为马步都虞候。太宗做京兆尹时,把张平安置在家里办事。等到秦王廷美兼任贵州府职务时,张平又被任命为亲吏。以后几年,有人上告张平藏匿府中的钱物,秦王报告太宗审问了他,没有证据。秦王渐渐地不喜欢他了,于是让他离开了。太宗怜悯他并没有犯罪,把他托付给徐帅高继冲,继冲任命他做了镇将。张平感叹说:“我的命运虽然不顺,但以后未必没有福份。”
太宗做了皇帝后,征召张平补任右班殿直,监管秦、陇木材交易。张平全换了新的制度,设立都务,计算水陆运输费用,在春秋两季的时候连接大型竹筏,把木材从渭河运抵黄河,经过砥柱山汇集到京城。一年之间,上等的木材像山一样堆积起来了。太宗嘉奖他的功劳,将他升任为供奉官,监理阳平都木材事务,还兼管造船场。原来的官员造好船只后,因为河流湍急凶悍,为防备船只漂失,每一只船要调派三户人守护,每年有几千户人家被役使。张平就挖池引水,把船系在池中,就不用再调用民力了。有一个叫阳拔华的盗贼,在关辅一带活动,为患许多年了。朝廷命内侍率领数州的兵力讨伐,没有消灭。张平派人去用好话劝说他,于是盗匪就归附了。张平改任崇仪副使,依旧兼任原职。任职总共九年,计算下来节省官钱八十万缗。
张平喜欢史传,地位卑微的时候,如果找到奇特的书籍,就整天玩味,有时候脱下衣服换书。等到显贵时,收集了几千卷书。在彭门的时候,有几个侮辱张平的郡吏,后来全都获罪发配到京窑做苦工。张平的儿子从式刚好去督察这里的工役,发现了他们,就把这事告诉了张平。张平把他们召来府第,为他们设宴安慰他们,说:“你们不幸啊,突然遭遇这种祸患,千万不要把原来的事情放在心上。”还拿钱送给他们,并且告戒从式好好的对待他们。没多久,这些人就得到赦免回到原来的地方,当时的人称赞张平宽恕厚道。
(作者)议论:太宗还没有显要的时候,身边必然要寻求忠厚能干的人才。等到即位后,提拔原来身边有功的人,陈从信、张平等六人,都被充分的任用,还把军需这样重要的托付全交给他们,因而每个人都振作努力于自己的工作,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啊。但张平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该是(差不多)超出了士大夫的胸襟吧。陈从信进献的歪门邪道,用方术欺骗迷惑皇上,还是跟皇上近侍常有的态度差不多的啊!
【古诗词】送春(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