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原创]腊月话年俗(1) - 伊洛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原创]腊月话年俗(1)

 

引用


过年啦,过年啦!

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货办".进入腊月,随着日历的一张张撕去,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平日难得一见的年货摊子,卖鞭炮的,卖对联的,卖大红灯笼的,卖中国结的,卖各类喜庆挂件的,摆得一市两行,满街都是.大人们小孩们被即将到来的"年",搅和得身心燥动.这个年年要过的"年",究竟是什么呢?

相传,"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的动物。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就有了过年燃放鞭炮的习俗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xx"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xx"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年"也是中国用以记载时间的载体.中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年者,为人类社会纪历。伏羲以前称“载”。伏羲时期称为“岁”。继伏羲之后称为“年”.“年”是神农氏炎帝所创造出来的用以指导农耕劳作的纪历称谓,也叫农历年。

为什么称为年呢?炎帝的名字叫石年,石年诞于烈山石室,其母安登,其父少典。少典父母即是伏羲和女娲。石年意为其寿如磐石,万岁不倒,亦称之为万年寿。所以人们以炎帝“石年”的“年”字做为地球绕太阳一周约365日的纪历方法,并把此纪历演算到万年以后,叫“万年历”。

这种种说法也不无矛盾之处,你也不必考究,也别太过计较,因为它只是一个传说,好好过你的年就是了.

吟咏过年的诗很多,我唯喜以下两位唐人的.

除夜
【唐】李世民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原创]腊月话年俗(1) - 伊洛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